流动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杜军,任景波 著  页数:203  

前言

  有人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实际上,金融只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实质就是过分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的大崩溃。虽然对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有着多种解释,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美国主导的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弊端也集中爆发出来。我们需要对美式资本主义进行系统的再考察,从而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传统上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制确立了一套完整的流动性对应机制。由于银行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中央银行就担负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之时进行一定限度的流动性供给。但是,典型的银行中心体制国家日本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金融经济的过分膨胀而导致十多年的经济萧条,这一事件令银行中心型的金融体制成为主流媒体和理论界诟病的对象,美式金融体制成就了新的世界霸权。  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张住宅抵押债券在美国发行时起,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辅助性质就已经悄然改变。其后30余年时间里,人类的贪欲引领信用消费规模不断膨胀,90年代后呈加速趋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逐渐失调,到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前者竞高达后者的4倍左右,这一统计还不包括金融衍生商品的巨大份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资金链的断裂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全面下滑。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内容概要

转变为流动性不足。虽然经过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的支持,流动性不足最为严峻的时期似乎已经过去,在我国的某些局部市场甚至出现了些许过热的迹象,但经济下一步走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多,流动性问题的前景到底如何必须引起重视。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何去何从不仅成为政界、商界、学界人士的关注焦点,普通劳动者面对汹汹而来的金融危机也陷入了思考。本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作者利用犀利的笔触,通过大量的理论、实证和案例、制度分析,帮助读者拨开迷雾。  《流动性问题与对策研究》一书的理论分析不仅基于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基于大量一手资料和数据。该书不仅是一部与现实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理论著作,而且从政策学的角度对政府决策、社会心理的分析也有其独到之处。它不仅可以作为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各经济部门的研究、决策参考之作,亦可帮助广大普通投资者、消费者掌握经济大趋势,提高经济分析能力,对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家经济政策作出合理判断。

作者简介

任景波,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课程毕业。曾任日本爱知大学讲师,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讲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金融工程、比较金融制度、产业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政策。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并参与多部著作的撰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经济大萧条与货币体系的困境 第一节 货币中介目标的变迁 第二节 金本位审的崩溃 第三节 欧元区的困境第二章 金融模式与金融稳定性 第一节 以银行为中心的日本型金融体制 第二节 以市场为中心的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制 第三节 日本金融体制的潜在弊端 第四节 银行中心体制抑或市场中心体制第三章 流动性过剩——以日本泡沫经济为鉴 第一节 “广场协议”与日元升值 第二节 资金流动性过剩的三大后果 第三节 政府干预汇率与日元国际化第四章 日本银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第一节 零利率政策的出台、解除与复活 第二节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与效果 第三节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解除第五章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政策目标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演进过程 第二节 《日本银行法》与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三节 超宽松货币政策与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第六章 日本的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节 桥本政权的“金融大爆炸 第二节 小泉政权的结构改革 第三节 日本的邮政民营化改革 第四节 日本金融改革的效果分析第七章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危害 第一节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状况综述 第二节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流动性过剩的危害第八章 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与问题进展 第一节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实践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第三节 我国流动性问题的最新进展第九章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第一节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性经济衰退 第二节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与改革 第三节 此轮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第十章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经济危机抑或金融危机 第二节 原因之一:次级贷款安排与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节 原因之二:货币政策——日本银行与美联储政策的相似性 第四节 对“看不见的手”的再思考第十一章 石油价格波动、美元与世界经济的流动性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巨幅波动 第二节 “石油一美元体制”的政治经济学第十二章 各国财政金融救市措施分析 第一节 对市场干预主义政策的思考 第二节 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 第三节 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的危机对策 第四节 危机后西方各国的货币政策 第五节 西方各国财政救市政策比较第十三章 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美元体制与全球流动性第十四章 启示与我国的政策选择附录:全球金融危机相关重要事件一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金融体制为适应赶超经济而设立,严格区分不同目的的金融机构,在大藏省①的严格管制下,面向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贷款:都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以大企业为主要客户;相互银行、信用金库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贷款。长期、短期贷款业务各有通道、互不来往,政府公共产品的投融资资金主要来自邮政储蓄与简易保险。此外,各类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壁垒森严。这一体系曾经保证了政府经济意图的贯彻,为日本经济腾飞助力。但到20世纪70年代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企业已走完高投资、高增长的重化工业时期,全面进入成熟期,企业自有资金充足,银行靠政府保护的存贷差生存模式受到威胁。  货币流动性过剩,利率一直偏低,银行靠传统存贷业务生存的方式日益艰难,金融行业内同质竞争严重。银行通过扩张战略将过剩的资金投到土地与股票市场,并通过双重利率大获其利。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银行就通过子公司向住房、消费者信贷提供大量贷款。制造业贷款从20世纪70年代的70%下降到80年代的50%,建筑业、不动产业、个人贷款比重急速上升。大藏省限制银行向不动产贷款的管制措施基本落空,银行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结盟,或直接设立非金融子公司,轻易绕开了政策限制,并且通过土地等资产的连续抵押贷款加大了杠杆作用,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流动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