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佳  页数:203  字数:17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贫困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合国在1945年成立时就把“消灭贫困”写进了庄严的《联合国宪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尽管世界经济不断增长,但全球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有近13亿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状态,每年约有18007万人死于贫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消除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1978~2007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的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1 487万;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1.6%。中国现在的绝对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14.8万个贫困村)、片(特殊贫困片区)、线(沿境贫困带)并存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挖掘和探索旅游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潜力,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于1999年提出的PPT(Pro-PoorTourism,有益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和世界旅游组织于2002年提出的ST-EP(Sustainable Tourism-Eliminating Poverty,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就是典型代表。“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动力”更成为2003年世界旅游日的活动主题。我国的旅游扶贫工作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而不断推进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潜力和能力。但旅游发展与减贫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内容概要

本书综合运用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共享性增长理论、可持续旅游理论、旅游乘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社区参与理论,全面考察国内外通过发展旅游消除贫困的实践,进一步明晰了贫困、旅游扶贫、PPT、ST-EP的概念;首次提出了扶贫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即“以扶贫为导向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它以贫困人口的持续获益和发展为目标,以可持续旅游为基石,以机制构建为核心,是一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实用工具”。对如何发展扶贫旅游,分别从扶贫旅游作用原理、扶贫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系统、扶贫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与阐述,并明确发展扶贫旅游的核心在于构建扶贫旅游的发展模式与机制。

作者简介

李佳,女,理学博士。1980年出生于重庆市万州区。200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区域的典型性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第2章  国内外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进展  2.1  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的主要研究历程  2.2  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3  旅游与反贫困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2.4  总评第3章  扶贫旅游的基础理论  3.1  旅游与反贫困的主要理论  3.2  扶贫旅游的相关概念  3.3  扶贫旅游的概念辨析  3.4  扶贫旅游的作用机理  3.5  扶贫旅游发展模式与机制构建第4章  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互动分析  4.1  三江源地区贫困现状与成因分析  4.2  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现状  4.3  三江源地区旅游发展与消除贫困的互动分析第5章  三江源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态度和参与行为  5.1  研究设计  5.2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5.3  量表分析  5.4  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行为分析  5.5  本章小结第6章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模式  6.1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  6.2  三江源地区各类型区的扶贫旅游发展辅助模式第7章  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机制  7.1  扶贫旅游发展的导向性机制  7.2  扶贫旅游发展的規范性机制  7.3  扶贫旅游发展的传递机制  7.4  扶贫旅游发展的参与机制  7.5  扶贫旅游发展的效率机制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讨论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1.2  研究意义1.1.2.1  理论意义扶贫旅游是在旅游产业深入发展过程中,顺应现实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和方式,并受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扶贫旅游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扶贫目标的实现。系统开展典型地区扶贫旅游研究,对我国旅游产业和扶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在旅游学、人文地理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民族学等方面进行综合交叉研究的有益探索,有利于这些学科的丰富和发展。1.1.2.2  现实意义民族地区扶贫旅游研究涉及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地区稳定、主体功能区划、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项国家重大战略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和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本书选择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贫困地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扶贫旅游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扶贫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究适宜的扶贫旅游发展模式与机制,以期实现旅游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双赢,同时也可以为类似地区扶贫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后记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论从命题形式还是命题内容上,都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变化,也给予人们许多鲜活生动的启示。尤其是命题关注生活、关注课改、关注人生等方面,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我们研究20]o年的命题,既能总结规律,也能展望未来,为2011年的备考提供依据。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分析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三江源地区扶贫旅游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两位导师——成升魁研究员和钟林生副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他们在整体框架的构筑、内容的充实、创造性思维开拓到最终成文定稿全过程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的牛亚菲研究员、谢高地研究员、沈镭研究员、闵庆文研究员、刘高焕研究员、陈远生副研究员、刘爱民副研究员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在三江源实地调研考察期间,得到了青海省旅游局和三江源地区各县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李文埕研究员、尹泽生研究员、陈田研究员、温晋林研究员、刘家明副研究员给予了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工商管理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编辑推荐

《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基金资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才买来,准备看,好像是博士论文改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