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话文明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颜吾芟  页数:218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对比的方法、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介绍了自远古到当代中国与西方各个历史时期陆路、水路及航空等方面交通文明的主要成就,阐释了它们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表现特征,并结合中西方交通文明所形成的不同社会背景及对社会文明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品评,揭示出深藏其后的文化内涵。本书以史为主,史论结合,文字畅达,剖析深刻,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强,适合广大历史文化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作者简介

颜吾芟
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讲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中国法律文化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法制史等课程,著有《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走出咸阳城——秦始皇治国谋略》、《秦汉军事史》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远古时代与文明之初
第一节 远古时代原始交通的产生
第二节 文明之初“中胜于西”的交通成就
第二章 古典时期各有千秋的中西交通
第一节 古典时期中西交通概述
第二节 道路建设及交通管理的雏形
第三节 车舆的改进
第四节 隧道与桥梁
第五节 西人东来与汉人西行
第六节 中国先进的运河开凿
第七节 船舶制造与航海
第三章 中世纪中国交通文明的发达及西方航海的复兴
第一节 中世纪中西交通概述
第二节 独享尊崇的中国道路建设
第三节 车舆种类的增多及轿子在中国的盛行
第四节 遥遥领先的中国桥梁建筑
第五节 中国人的西行与西方人的东来
第六节 中国运河开凿达到顶峰
第七节 中国船舶制造及远洋航海的辉煌时代
第八节 西方“新航路”的开辟
第四章 近代中西交通文明发展形势的逆转
第一节 近代中西交通概述
第二节 西方道路建设的飞跃与中国的落后
第三节 西方马车的改进及汽车的发明
第四节 现代交通管理雏形在西方的出现
第五节 西方铁路建设及对中国铁路的控制
第六节 地下铁道与有轨电车在西方的出现
第七节 钢铁桥的建造与隧道开凿技术的提高
第八节 西强中弱的水路交通
第九节 航空交通的开始
第五章 现代西方交通文明继续领先及中国的奋起直追
第一节 现代中西方交通概述
第二节 汽车制造
第三节 公路建设的新宠儿——高速公路
第四节 铁路建设的新发展——高速铁路
第五节 轨道交通——更自动化更高速
第六节 著名桥梁与隧道
第七节 航海交通
第八节 航空交通

章节摘录

严格来说,远古时代,人类产生后,交通的历史也就开始了。因为交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交通,人类寸步难行,所以交通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人类交通史的开端,应该是原始道路的开辟及最原始的运输工具的使用。东汉人刘熙著《释名》说:“道者,蹈也;路者,露也。”意思是,道路就是经过人们长期行走而践踏出的没有长草的裸露地面。显然,最初的道路就是这种经踩踏而形成的人行小路。至于最早的运输工具,应该是木棒或在木棒的一端挂缚重物,由一人背负;或在木棒的中部放置重物,由两人或多人抬行。这种活动就是交通运输史的开端。至于使用牲畜驮运的运输方式应该出现在距今1万年以内,因为将马、牛等牲畜驯服并使之为人类服务是在生产力得到提高的新石器时代,在此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猎获的动物还不够自己食用,连饲养都谈不上,更别说驯化了。一、“南京人”——几十万年前两方人来到中国的“证据”这个题目看似不可思议——几十万年前,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甚至人类还不会骑乘牛马,中国人与西方人怎么可能有相隔万里的交通往来?但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成就却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一结论:几十万年前,确实有原始人从后来被称为“欧洲”的地区来到中国。1993年3月,中国考古人员在江苏省南京市汤山镇葫芦洞内发现了一大一小两枚古人类头骨化石——大块的化石被命名为1号,小块的化石被命名为2号。经研究,1号头骨化石属于一位年龄在21岁至35岁之间的女子,2号头骨属于一个壮年男子。这一男一女被命名为“南京人”。“南京人”的发现,在古人类遗迹早巳遍地开花的中国本无特殊之处,但当女子的头像被复原出来之后,人们却惊奇地发现,眼前这个女子竞呈现出鼻梁高耸、脸面狭窄、侧面较宽等欧洲人脸型的特点。属于壮年男子的2号头骨,也同样具有与欧洲人相似的特征。经测定,“南京人”生活在距今60万—40万年的时期。于是,几十万年前中西交通即已发生的结论就这样得出了。当然,由于受交通条件所限,几十万年以前的欧洲人就其单个个体生命来说是不可能直接来到中国的,这应该是无数个体甚至群体的“接力”行为,即远古欧洲人群在东行途中与沿途土著民通婚生出的“混血儿”。这些“混血儿”再继续东行并与所经土著民再生产出“混血儿”的“混血儿”,如此接替。这样,当欧洲人的混血后裔到达中国并与生活在这里的土著民通婚时,就生出了具有欧洲人基因特征的“南京人”。不过,由于欧洲人基因在沿途通婚的过程中不断衰减,到中国时已不占优势,所以“南京人”只是在某些特征上显现出欧洲人的样子,总体上还是东亚人。“南京人”的发现说明,尽管几十万年前欧洲人没有直接来到中国——准确来说,是他们的基因传到了中国,但“中西交通”是实实在在地开始了,这一往来的时间或许在距今60万年前。二、“北京人”——“开辟”中国远古交通的“第一人”虽然交通在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就产生了——为了生活的需要,先民们在自己生活的区域往来走动,踩踏出了便于行走的人行小道;在迁徙过程中开辟出了从甲地到乙地的交通线路等。但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这些道路的遗迹早巳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大古人类”中,“元谋人”和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距今115万年至65万年的“蓝田人”的资料不多,与交通有关的信息几乎为零。西方的海德堡人也同样如此,没有发现任何原始交通的信息。而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的“北京人”,由于资料最为丰富,因此给后人提供了不少交通情况的信息。“北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远古时代“开辟”交通历史的“第一人”。根据考古研究证明,“北京人”已经摸索出了通往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数百公里长的交通路线。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阳高县与河北省阳原县交界的许家窑发现了大约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经研究表明,“许家窑人”不仅在体质上具有与“北京人”相似的性质——尤其是牙齿的模式惊人地相似,而且其石器制造风格也与“北京人”同属一个系统,同时他们还显现出一些比“北京人”进步的特征。所以,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基本确定,“许家窑人”是“北京人”后裔的一支。据估算,许家窑与周口店的直线距离有200公里。

编辑推荐

《衣食住行话文明交通》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衣食住行话文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们关注古代往往总是 将相风流 政治诡谲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比较少这一套书就是要让我们去看看古代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这些历史的细节是如此的生动多姿彷佛我们可以藉此儿梦回千年一套好书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