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汉德  页数:342  字数:298000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已发生了根相性的变化,现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建立,这使广大毕业生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选择职业成为可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将迅速增加,2006年高校毕业生将达410万人。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和工作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各行各来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高构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就业困难只是暂时和结构性的。要解诀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入思想,转变观念,深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同时,对高校来讲,根据新的形势,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必,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广大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指导,使广大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职业,正确认识社会,掌握择业技巧,有利于他比较顺利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本书在2002年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情况,进行了修订,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在本书的过程中,参阅和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著作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及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指导
第一节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与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 职业概述
第一节 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职业的特点与分类
第三节 职业的意义
第三章 影响择业的主观因素
第一节 职业选择的客观依据
第二节 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
第三节 能力和兴趣与职业选择
第四节 气质和性格与职业选择
第四章 影响择业的客观因素
第一节 社会经济与职业选择
第二节 社会需求与职业选择
第三节 家庭教育与职业选择
第四节 学校教育与职业选择
第五章 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原则
第一节 我国青年职业选择的过程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观变化的情况及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原则
第六章 择业准备与择业技巧
第一节 认真做好求职准备
第二节 积极宣传推荐自己
第三节 掌握面试技巧
第七章 就业协议的签订与就来权益保护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签订就业协议
第三节 订立劳动合同
第四节 就业合法权益保护
第八章 尽快取得职业成功
第一节 做好角色转换
第二节 充分显示实力
第三节 善于把握和正确对待机遇
第四节 处理和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
第五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九章 职来流动
第一节 职业流动及其形式
第二节 职业流动的原因
第三节 职业流动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 职业流动的原则及其操作
附录 国家对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附录1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附录3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附录4 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
附录5 教育部 公安部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附录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附录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附录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附录9 关于按照党管人才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附录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鼓励中小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搞好就业工作的通知
附录11 关于切实落实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
附录12 关于做好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工作的通知
附录13 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通知
附录14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
附录15 关于对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困难毕业生实施临时救助的通知
附录16 关于对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
附录1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附录18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指导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多层次人力资源配置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国家和个人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单纯依靠组织分配就业的做法已被招聘、招考、录用等多元化的就业方式所取代。特别是高等教育步人大众化阶段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化情况,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及就业指导的意义、内容等,对走上社会、选择理想职业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  所谓就业,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稳定地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取得劳动报酬和经济收入的活动。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找到适当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和谋生。就业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从事社会劳动;二是有劳动报酬和收入;三是得到社会承认。凡不具备这三个条件者,都不能算入就业者行列之中,如在校就读的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家庭妇女。就业是人类维持生存和繁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需的社会实践活动。良好的就业形势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民众的就业问题,并特别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经济建设和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一直由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即“统包统分”的制度。这种制度是由于新中国一成立就在意识形态及观念上将其定位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上,从而确定了其社会资源的配置模式是一种计划配置模式。高校毕业生是社会资源的一种,自然应采用计划配置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现实使得党和政府痛感人才的匮乏。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自然被视为一种稀缺资源。“统一计划,兼筹并顾”,“集中使用,重点配置”以及“在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贯彻学用一致的原则”,自然也就成了当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