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曦临 著  页数:237  
Tag标签:无  

前言

  知识管理的提出源于知识社会中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其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关键:从学科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在1999年之前北美、欧洲及其他国家,主要进行知识管理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此之后迅速渗入组织行为学、工商管理学领域。2001年以后知识管理已成为社会科学中最流行的研究课题之一。它在教育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工商管理、理学、工学甚至心理学、文学等学科都有程度不同的扩散与渗透。  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图书馆学、情报学,可以发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宗旨从根本上说就是促进知识成长,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图书馆学、情报学可以理解为研究知识与信息的组织、管理、生产和利用,以及通过图书馆、情报所或其他信息机构的服务实现知识和信息生产、创新和传递利用的学科,由此带来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与发展。  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正在以知识为中心进行重组和创新,建立以知识为组织和处理的单元,探索知识发展规律,揭示知识的生产、组织、传播和利用的规律与方法,有效组织知识,合理配置知识资源,以达到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目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这种从文献、信息层次向知识层次的深化、演进与发展,构成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趋向。此种研究趋向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方面,而且已经落实在图书馆工作的具体实践和管理中,目前高校图书馆提出的个性化服务、知识增值服务以及人性化管理等等都是知识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从目前已经出版的知识管理类的教材及论著来看,约近200种,其中95%以上都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阐述知识管理,把知识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而从图书馆学情报学角度来认识知识管理,把知识组织、知识获取、知识扩散、知识创新、知识服务作为研究和认识对象的教材尚不多见,因此,新编一本从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角度来论述知识管理的教材十分必要。鉴于上述缘由,编者着手编撰了此书,并得到了东南大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基金的资助。  本书在主编者所承担的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课的教案讲义基础上编写完成,汲取了国内外有关知识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近期研究成果,目的在于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组织、检索、传播与利用的规律及其方法,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重点从单纯的文献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转移到知识资本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并重的轨道上,把管理学领域中有关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投射到知识领域,从而形成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多元研究视角和更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内容概要

  《知识管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组织、检索、传播与利用的规律及其方法,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重点从单纯的文献资源管理、信息资源转移到知识资本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并重的轨道上,从把管理学领域中有关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投射到知识领域,从而形成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多元研究视角和更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建立以知识为组织和处理单元,探索知识发展规律,揭示知识的生产、组织、传播和利用的规律与方法,有效组织知识,合理配置知识资源,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目的。  以知识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从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图书馆学、情报学,可以发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宗旨从根本上说就是促进知识成长,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图书馆学、情报学可以理解为研究知识与信息的组织、管理、生产和利用,以及通过图书馆、情报所或其他信息机构的服务实现知识和信息生产、创新和传递利用的学科。  图书馆学、情报学在近10年的发展中,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一个从文献-信息资源-知识的研究趋向,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论的核心。此种研究趋向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方面,而且已经落实在图书馆工作的具体实践和管理中,目前高校图书馆提出的个性化服务、知识增值服务以及人性化管理等等都是知识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图书馆学、情报学这种从文献、信息层次向知识层次的深化、演进与发展,构成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趋向。

书籍目录

1 知识与知识社会1.1 知识的认识源流1.2 知识的定义和特性1.3 知识的分类1.4 知识社会的兴起1.5 知识社会的潜在问题2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2.1 知识管理的提出2.2 知识管理的定义与内涵2.3 知识管理的特性2.4 知识管理的组成要素2.5 知识管理的实现2.6 知识管理的演变与发展2.7 知识管理的流派与主要观点2.8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3 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3.1 知识管理的哲学基础3.2 知识管理的数学基础3.3 知识管理的语言学基础3.4 知识管理的系统科学基础3.5 知识管理的管理学基础3.6 知识管理的经济学基础3.7 知识管理的社会学基础4 知识管理的技术基础4.1 元数据与RDF4.2 可扩展标记语言4.3 本体分类4.4 语义网4.5 知识网格5 知识管理过程5.1 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模型5.2 知识管理流程分解5.3 知识管理过程的实现方法与技术6 知识管理系统6.1 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6.2 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6.3 知识管理系统实例分析7 知识管理的应用实务7.1 知识主管7.2 学习型组织7.3 知识联盟7.4 组织文化7.5 核心竞争力7.6 激励约束机制8 图书馆知识管理8.1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的关系8.2 图书馆知识管理概况8.3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8.4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8.5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8.6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8.7 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管理8.8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章节摘录

  1 知识与知识社会  1.1 知识的认识源流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强调教化。在《论语·为政》中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人在求知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但是没有指出知识的起源问题。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这说明,孔子认为知识有两个源头:“生而知”、“学而知”。南宋朱熹在《近思录》中更具体指出,尧、舜是“生而知之者”,汤、武是“学而知之者”。  也有反对这种“主观知识论”论调的,如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个看法颇接近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论”,即人之初心灵犹如_张白纸,后天经验才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与此相反,笛卡儿认为人一出生头脑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存在着一些天赋的观念,后天的学习与天赋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才形成知识。  法国孔德的知识理论注重知识的发展秩序,认为知识的发展由抽象到具体,从数学开始,最高知识是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它从社会实践中来,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检验知识的标准,无论什么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才是正确可靠的知识。

编辑推荐

  《知识管理》不仅可以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的教材与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图书馆研究与业务指导之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