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双魁 编  页数:278  

前言

  自1984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经历了从讲座、公共选修课、选修课到必修课的过程。1998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正式将文献检索课教学纳入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正常教学轨道,像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教育一样,成为大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信息素质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并用之来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这些实质上就是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鉴于此,2002年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将文献检索课教学研讨会更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正式确认文献检索课教学其实质就是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文献检索课教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数量增长飞快,类型繁多、文种复杂,内容重复、交叉分散,寿命缩短、更新加快,传播速度加快等等,这些给我们的信息检索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编写一部既能适应当前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超媒体化的发展趋势,又能兼顾传统、现代,而且自成体系的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本书试图就此作一尝试。  本书由苏州科技学院、苏州职业大学图书馆几位具有多年文献检索教学和检索实践经验的老师编写。全书共分为10章,第1~2章是基础理论知识,第3~8章是信息检索与实践,第9~10章是信息及检索的具体应用。全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材料翔实,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信息检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高校师生员工及科研人员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第1章由曾丽霞撰写;第2章、第3章由陈钰撰写;第4章、第6章由刘双魁撰写;第5章由宋晓辉、陈钰共同撰写;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由张学梅撰写。全书由刘双魁策划,刘双魁、曾丽霞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除在书后所附参考文献中列出之外,限于篇幅等原因,尚有少数未予著录。在此,谨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信息瞬息万变,加之时间匆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谬误及疏漏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10章,第l~2章是基础理论知识,第3~8章是信息检索与实践,第9~10章是信息及检索的具体应用。全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材料翔实,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信息检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高校师生员工及科研人员的教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1  信息检索  1.1  信息概述  1.2  信息检索2  检索基础知识  2.1  检索语言  2.2  计算机信息检索  2.3  主要检索技术  2.4  计算机检索的步骤3  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3.1  网络信息资源  3.2  搜索引擎概述  3.3  目录型搜索引擎  3.4  全文搜索引擎  3.5  元搜索引擎  3.6  学术搜索引擎4  期刊数据的检索与利用  4.1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4.2  维普资讯系统  4.3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4.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  4.5  EBSCohost系统  4.6  SpringerLink数据库5  电子图书、报纸信息检索与资源共享  5.1  电子图书  5.2  电子报纸  5.3  资源共享的趋势与前景6  特种文献信息的检索  6.1  会议文献信息的检索  6.2  学位论文的检索  6.3  专利信息的检索  6.4  标准信息的网络检索7  数值与事实型信息的检索  7.1  数值与事实型信息检索概述  7.2  数据与事实型工具书  7.3  数据与事实型数据库8  目录、索引及文摘  8.1  目录  8.2  索引  8.3  文摘9  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9.1  学术论文的写作  9.2  学术论文的发表10  科技查新  10.1  科技查新概述  10.2  科技查新程序  10.3  科技查新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10.4  科技查新报告示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1.2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的关系  1.文献  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要使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信息保留下来并加以传播和利用,就必须使信息依附在某种载体上,文献就是这种依附于载体的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献的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日:“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汉代郑玄:“献,犹贤也,吾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何晏《论语集解·引》)宋代朱熹注:“文,典籍;献,贤也。”(《四书章句集注》)郑玄、朱熹之说大体一致。所谓文,指文章、典籍;所谓献,指贤人、贤才,自然亦包括他们所掌握的口耳相传的资料。明代以后,人们所指的文献,通常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如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最初取名为“文献大成”。我国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中对“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个定义揭示了文献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和记录方式4个基本要素。其中,知识内容是文献的灵魂所在,没有知识的任何载体是不能称之为文献的;信息符号是用以揭示和表达知识信息的标识符号,如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代码等;载体材料是可供记录信息符号的物质材料,如龟甲、兽骨、青铜器、竹帛、纸张、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等;记录方式包括印刷、复印、篆刻、翻拍、录制等。将知识信息内容与载体统一称为文献。  由于文献信息符号、载体材料和记录方式的不同,文献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从古老的甲骨文、碑刻、竹简、帛书、纸质书刊到现代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数据库等都是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检索与利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