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银杰  页数:353  

前言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企业问题十分感兴趣。当年硕士学位论文是有关企业理论的内容。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时,最终选定的博士论文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与西方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的比较》,后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些年来,在上海财经大学给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也涉及了许多企业理论的相关问题,特别是给EMBA学员讲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内容时,长期工作在企业第一线的学员,向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当时看来都是十分棘手的,很难给他们一个能有说服力的回答。但我从没放弃,我看了大量有关企业理论的文章,我反复琢磨思考这些问题,也看了许多有关的法律书籍,研究了西方企业理论演变的过程,对于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看法,并得到了学员的认同。  这些问题包括:一方面,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同一经济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另一方面,当经济学家与其他领域学者混杂在一起时,你会发现经济学家们在各种议题上的立场又出奇一致,这都是为什么?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与经济学理论的结论之间是什么关系?

内容概要

  在现代企业中,是不是所有的公司制企业都叫现代企业制度?股东与董事(会)之间是董事信托关系,还是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信托关系与委托代理关系的区别在哪里?董事会是否是管理层,CEO与总经理是不是一回事?我国上市公司中,既设监事会又设独立董事,二者是否存在职能重叠问题?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别在哪里?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区别是什么?从发展趋势上看,公司治理结构是趋同还是趋异?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就是公司的所有权?这话对吗?股份制是否既否定了私人资本的单个性,又否定了私人资本的私有性?不同行业的企业最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不同的吗?公司的法人财产由哪些部分构成?为什么一般来说,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问题比较突出?为什么信息不完全、非对称是产生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的股权结构包括哪些内容?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哪两个“两权分离”?共同治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共同治理与单边治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是“股东至上主义”,什么是“利益相关者原则”。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是股东会,还是董事会,为什么?什么是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股份公司上市的利弊是什么?外部治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之,《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新论》有许多亮点,相信会令读者对相关问题有新的认识。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公司治理与管理中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一、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二、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第二节 公司治理与管理中的经济学分析一、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方法二、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第三节 经济学的几个重要观点一、没有最优,只有次优,要选择次优中的最优二、经济学中充满悖论三、制度和政策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经济改革战略第一节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与企业的基本特征二、企业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三、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出资者——股东和公司法人的权责利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第二节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战略性调整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二、是否只有私有产权制度才是最优的、能与市场经济相融的三、调整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四、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及其战略性调整第三章 产权及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第一节 产权及产权的提出一、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及产权的作用二、产权理论产生的原因及我国产权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有效的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必须清晰二、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股权)结构必须合理化三、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必须有效的保护四、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流通必须顺畅第四章 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代理问题第一节 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一、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二、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及委托代理关系的选择第二节 企业中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二、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节 企业中管理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一、什么是管理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二、管理学意义上的代理(成本)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 公司治理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分类一、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二、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三、相机治理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实质及功能和作用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和作用二、公司治理的主客体及公司治理的手段和准则三、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变化趋势第六章 公司治理中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第一节 公司治理中的激励机制一、激励与激励机制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两个环节第二节 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一、约束机制及其内容二、如何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第三节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关系一、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统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矛盾和对立第七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一、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有代理人问题,还有委托人问题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及其变化第二节 国有资产三层次经营管理框架中的四层次授权经营关系一、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或委托代理关系二、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或委托代理关系三、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或委托代理关系第三节 国有资本预算体系一、国有资本与国有资产的区别及国有资本的性质二、国有资本预算体系的建立及其内容三、国有企业向国资委的分红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同。  经济学和管理学都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不同的是,经济学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管理学主要从组织激励的角度来分析组织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管理学研究人的组织行为。  第三,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假设不同,尤其是对人的假设不同。  经济学对人的假设是,人是同质的,人都是“经济人”;管理学对人的假设是,人是异质的,人都是社会人和现实人,社会人和现实人是兼有“经济人”和“道德人”双重属性的人,管理学承认每个人因文化背景、家庭条件、工作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  有人责难“经济人”假设把人抽象为唯利是图的人,无视人性善、正义等倾向,张扬了人性中最低级的本能。实际上,经济学并不否认大公无私的人存在,也并不提倡人自私自利。只是经济学是研究制定制度的,在制定制度时,按照经济人去制定更有利,因为只有按自利的“经济人”制定制度,制度才能严谨缜密,不给一些人钻制度空子获取个人利益以可乘之机。  除了对人的假设不同外,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假设还有许多不同,从而形成两门不同的学科。经济学的假设条件还有:资源是稀缺的;人是“有限理性”(早期的经济学假设人是“完全理性”);“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早期的经济学假设是“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早期的经济学假设是“完全竞争”)等。  管理学的基本假设条件还有:企业都有各自十分清晰的边界;产业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用途是特定的,因而可以预测未来的市场;与某个产业相关的技术是特定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司治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