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平等交换多变量影响模型及衍生效应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李真,马艳 著  页数:269  字数:249000  

内容概要

李真、马艳所著的《国际不平等交换多变量影响模型及衍生效应》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试图根据现实经济条件的变化,对经典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作进一步的发展和探索,将国际不平等交换区分为多种形式,继而分析国际不平等交换产生的原因。《国际不平等交换多变量影响模型及衍生效应》通过构建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多因素影响模型,对其决定因素及衍生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国际和中国的相关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存在性、诱因性、衍生性等问题进行实证检验,最终从体系上构建起一个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框架,以期为促进我国贸易利益增长、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不平等交换地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内容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主要的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向
第一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及发展脉络
第一节 马克思的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
一、国际交换的基础——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形成
二、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
三、国际不平等交换产生的原因
四、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实质
五、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与西方贸易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 国外学者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后续探索
一、国外学者关于国际不平等交换定义的研究
二、国外学者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国内学者在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方面的研究
一、国内学者关于国际不平等交换定义和内涵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关于国际不平等交换原因的分析
第二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及多因素影响模型
第一节 现实经济条件下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
一、技术差异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影响分析
二、制度差异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影响分析
三、现实经济条件下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内涵与形式
第二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多因素影响模型
一、基本函数设定
二、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多因素影响模型
三、国际贸易中的资源不平等交换模型
第三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模型经验分析与实证检验
第一节 计量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构建与方法
二、数据说明
第二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实证检验
一、技术进步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影响作用检验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对贸易利益影响作用检验
三、国际不平等交换存在性与诱因性检验
四、国际不平等交换与进出口价格指数关系检验
五、结论说明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的“碳”不平等交换的经验分析
一、技术差异导致的国际贸易中“碳”不平等交换
二、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的国际贸易中“碳”不平等交换
三、国际制度导致的“碳”不平等交换
四、结论与对策探讨
第四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技术效应研究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一、国际不平等交换衍生的技术溢出机理分析
二、获得技术溢出的条件分析
三、技术外溢带来的利润变动趋势分析
四、技术外溢前后贸易利润比较分析
第二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与技术溢出效应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构建
二、数据说明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四、结论说明
第三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技术转移效应研究
一、技术溢出转变为技术转移的临界条件
二、技术转移对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与技术转移效应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构建
二、数据说明
三、实证检验
四、结论说明
第五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下的技术级差、时差效应与自主创新
一、国际不平等交换下的技术级差和时差效应分析
二、国际不平等交换下的技术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第五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国际产业转移机理分析
一、非垄断条件下的产业转移机理分析
二、垄断条件下产业转移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产业转移效应——基于转出国的分析
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
二、生命周期末期产业的对外转移
三、能源和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
四、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环节 的对外垂直转移
第三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产业转移效应——基于承接国的分析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的产业模式固化效应
二、传统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承接的产业级差强化效应
三、能耗污染型产业承接的资源环境成本效应
第四节 产业转移效应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反作用分析
第六章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在中国贸易中的应用性研究
第一节 中国贸易中的国际不平等交换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国际不平等交换在中国贸易中的表现
二、技术与制度因素对我国贸易利益影响作用研究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模型在中国的验证
一、计量模型构建
二、数据说明
三、实证检验
四、结论说明
第三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的马太效应陷阱
一、技术途径的分析
二、制度途径的分析
第四节 促进我国真实贸易利益增长的对策探讨
一、关于技术方面的对策探讨
二、关于结构方面的对策探讨
三、关于制度方面的对策探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其次,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多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所形成的产品大多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相比,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前期获取超绝对利益,后期获取转让利益”的特点。能具有超绝对利益的产品一般是对生产有很高科学技术水平要求的高科技产品,在产品研发和创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物质材料以及资金,而能提供这种研发条件的国家只有某一个或某几个发达国家。因此,在商品投入市场阶段,掌握新技术的国家可以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暂时的垄断地位,获得超绝对利益,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在之后的产品成熟和标准化阶段,由于市场竞争、技术的外溢和模仿,发达国家拥有的超绝对利益开始逐渐消失。为了延长高科技产品生命周期以及继续维持高利润空间,发达国家又以资金和技术的供给者身份出现,视产品生命周期向其他国家高价转让技术获得收益。周而复始,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研发中心,掌握着最领先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在当代世界贸易中居主导地位,出口商品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占据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高增值生产环节。与此相反,广大的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由于历史上多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生产力低下,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了获取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发达国家将自然要素密集型、环境消耗型(污染型)或劳动密集型等发达国家不愿在本国生产的商品或产业转移至不发达国家,借助不发达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环境生产产品,再将制成品低价输入国内,以高价在世界市场上出售,以赚取巨额利润。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不平等交换多变量影响模型及衍生效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