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马幸辛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02出版)  作者:马幸辛  页数:1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川东北嘉陵江、渠江流域是古代巴人活动的重要区域,《川东北考古与巴文化研究》在对川东北先秦考古三个重要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的考古调查以及发掘资料报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巴文化的起源、巴文化的多元发展、巴蜀青铜文化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从该地区考古的角度,对整个巴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简介

马幸辛,四川阆中市人,回族,1950年4月出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毕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齐始从事文物工作,先后担任四川省达县地区文化馆文物干部、副馆长,达县地区文化局文物干部。1993年1月负责创建达县地区文物管理所,现任达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党支部书记,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四川省钱币学会、博物馆学会理事。从事文物工作30年来,扎根大巴山区,挚爱文物事业,潜心川东北考古和巴文化研究,在《考古》《文物》《四川文物》《中国文物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专著《川东北考古》《川东北考古与巴文化研究》两本,主编、合编学术文集三本。有两项成果获省级部门社科优秀成果奖,八项成果获达州市人民政府一、二、三等奖,为川东北考古和巴文化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获“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文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关于川东北考古发现的“巴文化”的讨论(代序)上篇 川东北先秦考古与巴文化研究下篇 秦汉时代的川东北附录一 渠县城坝遗址西汉木椁墓三题附录二 川东北崖墓考略附录三 与巴寅文化有关的几个问题探索附录四 走近古寅国——渠县城坝遗址一期考古发掘纪实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今人也有不同的解说:徐中舒《论巴蜀文化·初论》引云:蜀人谓平川为坝,巴、坝音近,居于平地,因而名巴。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引云:巴人呼石为巴,他们祖先居于石穴,因而名巴。李恕豪《试论巴的得名之由》:巴人崇尚白色,巴是白的意思。(以上各种说法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似乎都揣测居多,缺乏源因根据。比较而言,《说文》对“巴”字的解释令人信服一些。在远古时代,巴人居住的地方是虫蛇世界,从他们的远祖太嗥伏羲氏起,为了生存,为了繁衍,一代又一代的斩杀虫蛇,为民除害,有过光辉业绩。“庖牺氏蛇身人面,而有大圣之德”等记载,反映出风姓巴人将“人首蛇身”作为图腾形象,表达对先祖的崇拜和祭祀。因而象形巴为大蛇之名的说法似乎更有道理。——作者注)2.巴人的起源最早谈到的是战国后期古地志《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此为巴人起源太嗥说。(按照中国古代传说的划分,太嗥氏族,风姓,居住在东方,属东夷集团,遗墟在陈,今河南淮阳县,他后人封国又全在山东境内,从太嗥到后照,不知过了多少世代。这是把太古的事扯到战国整理成谱系齐全的西南民族历史,后来经过齐、鲁学者的综合整理,太嗥与伏羲又成了一个人。这样,太嗥伏羲就成了巴人的远祖。而在较古的传说中并不是这样,伏羲氏在南方,属于苗蛮集团的代表人物,太嗥并非伏羲,虽然他的时代似乎相当早,与南方集团的渔猎阶段也未必不同时,或者更进一步拿代表渔猎时代的庖糍,包括这两个集团的最古时期,也有一定道理,但是这能否成为巴人起源的依据,尚不敢妄下定论。

编辑推荐

《川东北考古与巴文化研究》:四川省达州市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川东北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