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琪  

内容概要

本书作为会计学的入门教材,以会计环为主线,围绕会计循环中的各个步骤以及贯穿其中的会计核算方法,重点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适用于本科和大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也适合在职管理人员的自学及其他层次的会计培训教学。

书籍目录

1 总论
2 会计循环(一):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3 会计循环(二):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4 会计循环(三)账项调整与财务报表
5 制造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循环
6 内部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
7 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系统的“产品”
8 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
附录: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1.1 会计循环( Accounting Cycle)的概念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运用复式簿记系统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来完成的。其中,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是会计人员处理数据、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告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会计信息的载体。这一过程称为会计循环,换句话说,会计循环即会计工作的程序,指一定期间内依次继起、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步骤。 会计循环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或从会计期间的角度来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分析(确认)开始,依次经过计量、记录、计算,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为止,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下一个会计期间再从头开始依次进行;从狭义角度,即从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的角度来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程序,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为止,完成一次会计循环。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会计循环呢?建立会计循环,一是为使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有秩序地顺利运行;二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遵循会计工作规律,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 2.1.2 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即确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影响,进行经济业务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初次确认。 (2)编制会计分录(在分录簿或会计凭证中)。即将通过初次确认的经济业务记录到分录簿或记账凭证等载体上。 (3)过账。即将分录簿或记账凭证中记录的内容登记到相应的分类账中。 (4)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即将分类账中记录的余额、发生额等编制平衡表,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5)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即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分类账的有关记录进行调整,以使各账户反映最新的情况。 (6)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即在编制了调整分录并过账后再次编制平衡表,再次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7)编制正式财务报表。即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正式的财务报表。 (8)结账。即将各账户本期的发生额、余额结算出来,并转入下期(该步骤也可以在编制财务报表前进行)。 2.2 交易、事项与会计要素 2.2.1 交易、事项与情况 交易、事项分析是会计循环的第一个步骤,会计人员首先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初次确认,筛选出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交易、事项或情况。那么,交易、事项、情况分别指什么,它们与习惯上所说的经济业务有何区别? (1)交易(accounting transactions)是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例如:购买原材料、偿还前欠账款、从银行提取现金等。 (2)事项(accounting events)是发生在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的转移。例如: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产成品入库等。 (3)情况(accounting circumstances)是多件事项共同作用后的一种结果,或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会计要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物价、汇率等的变化对资产或负债产生的影响。通常,情况何时发生事先较难确定。 在我国会计工作中,习惯将交易、事项与情况统称为“经济业务”,即指那些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或主体内部,导致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例如:购买原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核算职工工资、生产领料等。这里所称的经济业务必须要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相反,凡是不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数量的增减变动的就不是会计中所称的经济业务。比如说,企业对外签订了一项购销合同,因其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件,目前并未涉及会计要素的变动,因此不作为经济业务予以记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础会计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