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志仁  页数:231  

前言

  后记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四年的博士学习生活在我的人生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期间,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生了许多变化,仅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重大事件就层出不穷: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全面小康社会的确立、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工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农业税的取消、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的推行、公平公正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等。由于这些问题与本研究课题高度的关联性,所以,我一再告诫自己:务必严谨务实,务必联系实际。  2007年9月,我再一次踏上艰辛、清苦而又快乐充实的求学之路,来到北京大学访问求学。或许是岳麓山下导师们期许的目光给我激励,或许是燕园未名湖的隽秀给我灵气,或许是博雅塔的挺拔给我自信,或许是北大图书馆的浩瀚给了我遨游的空间,或许是逸夫楼里北大导师们的博学给我力量,我终于拿起笔,慎重写下我的些许心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写作与修改,当最后一个标点落下时,我知道,一个凝结导师们大量心血和承载着亲人与朋友们无限期望的“新生儿”终于呱呱坠地。我庆幸自己遇到了许多德学双馨的导师、平易近人的领导、肝胆相照的朋友,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给了我太多的关爱和帮助,使我得以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成长和进步。此时此刻,我心中涌动的是无限感激之情……  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导师何一成教授的大量心血。从选题到开题、从资料的收集、提纲的确定到最后的成文都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没有恩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我是很难如期完成本文的。每念及此,我都会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谢谢您,何老师!”

内容概要

主要内容包括:导言,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的客观条件,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的过程,计划经济时期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制度的初步实施等等。

作者简介

高志仁,1963年6月生,湖南华容人。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兼任湖南省资本论研究会秘书长。在《光明日报》、《经济科学》、《消费经济》等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完成著作一部,曾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等项目的研究。

书籍目录

导言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 1.1 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1.2 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的客观条件 1.3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建立的过程2 计划经济时期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1 按劳分配制度的初步实施 2.2 按劳分配实施过程中的曲折 2.3 计划经济时期“按劳分配”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3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3.1 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先富”思想的确立 3.2 农村收入分配制度的突破 3.3 以城市为重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3.4 分配制度全面改革的历史意义4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4.2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改革 4.3 建立和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5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成就和问题 5.1 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中所取得的成就 5.2 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中收入差距扩大 5.3 收入分配与制度变迁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建立统一的标准工资和职务工资制度。在分配实践中,前苏联的工资制度搞得越来越庞杂,工资标准显得越来越混乱。1956年,前苏联工业生产部门的工资等级多达1900种,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内部差距缺乏可参照的统一标准,为改变这种混乱状况,前苏联于1955年成立了部长会议国家劳动工资委员会,着手拟定职工劳动报酬标准条件草案。在1955-1960年之间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工资调整工作。经过调整,全国由八级工资等级制过渡到六级工资等级制,在国民经济中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工资和职务工资制度。  另外,这次工资调整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全国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之间的差距。因为在这之前,前苏联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同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已经很大,比如,1953年,苏联部长级工资同勤杂工的工资差距高达50倍。  1.1.2.4经济体制与按劳分配方式的改革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变得越来越僵化,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在计划体制中,企业缺乏利益动机,因而缺少发展生产和提高效率的动力。在分配领域,由于没有找到实现按劳分配的有效途径,难以将工人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有效地联系起来,结果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普遍下降。这时,前苏联开始了对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的改革与调整。  “利别尔曼建议”与“新经济体制”。1962年9月,乌克兰哈尔科夫工程经济学院教授利别尔曼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文章针对经济体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弊端,提出要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刺激企业生产,建议根据盈利率来评价企业的工作,盈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这就是著名的“利别尔曼建议”。同年10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局决定,参照“利别尔曼建议”,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进行试验并逐步推广。1965年9月,苏联根据“利别尔曼建议”,决定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着手进行经济改革,建立“新经济体制”。这次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加强经济刺激”,即增加企业的利润留成,在企业利润留成中建立“经济刺激基金”。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