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翼如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前言

英国某家报纸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结果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的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就这几个字。一针扎准了痛穴。今年两会期间,一个小学生提交给全国人大代表一封公开信:《我没有童年》。在一片对“外因”的讨伐声中,我周围却有一拨妈妈,以敢让自己触礁的勇气,站出来说——“对不起孩子们:在我。”“在自己满心以为是理直气壮跟鼠疫作斗争的岁月里,忽然发现自己就是鼠疫患者。”加缪的《鼠疫》,是一个人类存在的隐喻。我垂泪鼓掌。中国的文化里,缺乏足够的自省力。如果一切都是体制之过,那么,构建这体制的人到哪里去了?对童年的亏欠,谁来说一声“对不起”?假如每个妈妈都意识到问题“在我”,那么这个世界会不会有一点不一样呢?这个母亲节,一个公认的好妈妈,在写“病了的母爱”。(一)不用说,天底下最疼孩子的是妈妈。可今天的妈妈,知道孩子哪儿疼吗?忽然听见孩子们背地里扎堆喊“疼”——“父母皆祸害”——是某个网络论坛发出的痛陈之声。参与这个论坛的孩子,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万!“没有妈妈不疼孩子的?这是世上无数谎言中的NO.1(第一号)。”“妈妈疼我,我不愿做的事她用爱来逼我做……”“妈妈那也叫爱呀,那……那分明是要把我淹没!”“我每天活得一惊一惊的。分数一来一惊,没上前几名一惊……我说分数才是妈妈的孩子。”“有一种来历不明的受伤,我们带着来自妈妈的伤害长大。”一幅题为《母爱》的漫画:妈妈伸出手臂抱住孩子,怎么爱他都不够,干脆化身千手观音——无数臂膀环绕起爱的暖兜。孩子如同掉进蛛网,挣扎不得。病了吗,母爱?母爱,本应是温暖传递的一环。从前说起母爱,人们容易想到棉花。领受布衣的柔软,感觉棉被的慈祥。你会看见门口遮荫的老树,灶里烧煮的南瓜。母爱,把人安顿得很暖很平和。从前的妈妈,像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有植物的滋润气息,鲜亮、清香。檐下一兜兰草、木盆、农具……萝卜青菜也好,歪瓜裂枣也罢,都是大地的孩子,一个也不会被忽略。可城市化的进程,把村落变成了大厦。妈妈住到楼里,空旷的客厅,水晶吊灯缺少温度。院子的栅栏,围着些奇花异树。角落里,有防盗的冷兵器。像无名草木消失了一般。对普通车前草的漠视令人吃惊。如今母爱的流行模式之一,是横刀立马的“中国虎妈”,举着女儿第一的记分牌。听听那特别火爆的“虎妈育儿经”:看来我还是应提着我的枪!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不能低于A;不准选择喜欢的课外活动……我悚然无言。爱默生说过,成功,如流感一样,是一种侵袭所有体质的疾病。病了的母爱,感染了一种“病毒”——迷失于数字化的伪成功。忘记了数字背后的孩子,忘记了——你的孩子只有一个童年。2000元的投入,10分的“产出”(考试分数)。妈妈在超越孩子天性方面进行着过度投资。子女教育成了被开发商品,孩子也陷入了这种商品贸易。的确,有些妈妈,把一个成功的孩子,视作投资的回报。病了的母爱,有火烧火燎的倾向,对孩子过度介入的趋势。妈妈在分数竞争中奋力参与,脚步是匆忙的,目光是焦虑的,身影是慌张的。很有点刹不住车似的失控感,好像一松手就出局了……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百分之三十的妈妈,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孩子的成败上。比如“直升机”妈妈——一种新类型的母爱:妈妈像直升机一样,时刻在孩子周围盘旋。通常“头上顶雷脚下带火,功架到位身手利索”,会突然从空中俯冲而下,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有所谓“护墙型”妈妈,“套娃式”妈妈,“女巫型”妈妈……(二)“祸害”一词,同样触疼了许多妈妈。孩子感觉到疼,妈妈却弄不清疼的来处。这是一个疼痛的“链接”——妈妈也感觉到难以躲避、不肯间断的疼,真说不清,有多少伤疤纵横在心。孩子或许是你最大的快乐之源,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疼痛之根。对妈妈来说,孩子的生存前景和生命需要之间太难平衡。中国很少有人知道,美国现在最具特色的高等学府,有着世界上最破旧的学校大门。门槛却比哈佛、耶鲁大学还高——这就是“深泉学院”。我儿子学校有个同学,最近打算放弃哈佛、耶鲁大学,去这个优秀学生的乌托邦。瓦尔登湖边,似乎出现了新一代的梭罗。“深泉学院”的创办人卢西恩认为:物质世界充满罪恶,真正的人要倾听荒漠。沙漠有一种深沉的人格,如果你专注地侧耳倾听,就能捕捉到它的声音;如果你正为物质奔忙争斗,那么就听不到。其办学宗旨是:“劳动,学习,自我管理。”在一个上千公顷、与世隔绝的牧场上,耕种和放牧两年。参与牛的生命循环相当精彩,布拉斯德尔说。从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来讲,你同时也进行了自己的生命循环。是参与生命循环,不是比拼分数;是喂牛种地,不是仅仅做题。重要的,是看到分数后面,生命的根状体系健康生长。“深泉”之水,是否能给高烧不止的“成功”热病降降温?而以分数来衡量成功的单一标准,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灵成长——那种施予爱和同情他人的能力,对美和快乐传递的能力……而这一切才构筑了成功的精神维度!(三)那次和央视某女主持人一夜长谈,问及她可打算要孩子,她竟然脱口道:这年头哪敢要孩子?不是说养不起,而是——你扛得起一个生命的成长之疼吗?世界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多变,妈妈从来也没像今天这么难当!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的法拉奇,“穿梭于人类敌对行为的硝烟之间”,几乎成了勇敢与正义的象征,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了,顿时变得十分脆弱,“仿佛一颗子弹击中了我,我向自己提出了这样可怕的问题:你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一天你会带着责备冲我哭喊: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怎么知道把你遗弃会不会更好?”另一位女诗人这样呼应:成为母亲的时刻是女人俯视深渊的时刻……要是真的负责就别轻易让生命来到世界上……你让我生下来,你让我与不幸构成这世界可怕的双胞胎……一位很强悍的女老板也感慨:世界上最难的工程,是带孩子。希拉里干脆引用一句非洲谚语:养育一个孩子,要举全村之力。她说如果你想在美国任何地方打开愧疚的闸门,那就谈孩子教育吧,这话题能把我们很多矛盾的感情引发出来。我亲历过一个失败母亲的极度失望,在求助的漫长过程中,明白了得病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妈妈自己——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黑夜。早就有人指出了“我们身上的鬼”,那就是“人在人上”。细观妈妈们的内心,大都有“鬼”:太渴望孩子成功。这本来也正常,该质疑的是成功的定义,仅仅是高分、高薪、高人一头吗?据称,现代社会有三颗毒药,其中之一是“成功学”。某些“祸害”,是不是这“鬼”闹的?成功学大行其道,病了的母爱,是不是隐形推手?记得有一天,和我斗气的儿子扔过来一句话,硬梆梆地砸疼了我:听说过吗?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毒药?毒着呢,它逼你交出整个童年。难道你不想成功?假如我对自由的向往,超过对成功的渴望呢?成功了才有更大自由度呀。假如我只是一辆自行车,你为什么指望我成为一列火车?与其变成气喘吁吁的火车,还不如做慢慢滑行的单车,至少我是快乐的。如今一些女孩,不是“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吗?嗨!成功是人一辈子的毒,戒也是难的。我单车单骑可以吧,自己运送自己可以吧。都做人上人,谁做人中人?我后脖一阵发凉。让我来讲故事——妈妈心里的“鬼故事”;孩子压力大出逃的故事;来自墓地的故事;拒绝出生的故事;疼痛的故事;渴望的故事。让我讲述身边非虚构的“吸毒”故事,家庭内战的故事……我惊讶于卡夫卡的洞见:以睿智的目光重新打量生活道路,可看到最坏的事情,并非识破显而易见的恶行,而是看穿那些曾经认为是善的行为。眼前闪过市场热销的《成功学》、《名人堂》、《创智赢家》……哈佛大学的财政部长算了另一笔帐:如果要用市场营销的方式让孩子在小、中、大学等都取得名次,可太不简单。如此下来,就是经销他们的灵魂,这会摧毁他们整个人生的意义。由此看到孩子内心的艰难处境。那疼,不是踢球受伤的疼,而是他们目光中的硬,身体上的紧,童年的缺失……史铁生一再说到心魂的黑夜:写作……是探访心魂的黑夜。真正的拷问,在于能否撕开自身黑夜,承认心里有“鬼”,并对孩子说出生命真相。今天缺少的,不是虎妈,而是更多的正常母亲。此书则是一份关于母爱的“病相报告”。假如有妈妈从这里得到一点警示,也算切开隐秘伤口的我,疼得还值。

内容概要

“90后”被誉为电脑上的一个插件,因此被称之为“无心”的一代。
难道能怪他们吗?家的冷漠使他们不得不在学校组成虚拟家庭,寻找家的温暖。
作者赵翼如说,这本《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写得挣扎,写得断断续续。副标题其实应是“失败妈妈的挣扎实录”。“因为我面对的,不只是天下的黑暗,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黑暗。但慢慢发觉,这是我不得不写的一本书,写出来是一次自身的‘排毒’,要紧的,是回归正常,回到平常。
”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这本书是对中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反思与自省。

作者简介

赵翼如,南京师范大学77级人。曾为新华报业集团资深编辑,记者,客串过央视编导,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社策划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著有《倾斜的风景》、《灵魂的球场》等。其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多种语文教材。

书籍目录

自序:病了的母爱
第一章 救孩子先救妈自己
受害母亲的担当:凶手也是妈妈的孩子
成功妈妈的失落:回不去了童年
质疑“中国虎妈”:每个孩子都应有尊严
哈佛女人的妥协:重要的是聆听生命
放鸭妈妈的从容:孩子身上兜满阳光
吸毒妈妈的呼号:戒毒一样戒“成功”
单身妈妈的隐痛:过密浓荫下,只长弱草
准妈妈忏悔录:面对生命的“陪审团”
老派女人的淡定:把生活欠下的,交给美去完成
妈妈聊天室私语
第二章 尊重独立个体的“自转”
行走中的问号
儿子又找了一个妈
妈妈的“监控器”
丢失母亲的“火孩子”
从战车上“出逃”
头撞南墙从“心”出发
孩子的公开情书
与“魔兽”共度良宵
安于边缘姿态
第三章 倾听生命流水的声音
痛着成长
90后的一篇日志
那只伸向夜空的小手
回访“从前”
“一场重建身份的战争”
快乐高于成功
第四章 身处“卑微”不失尊严
家有平常儿
半高处看世界
那些不结果实的叶子
当妈的“设圈”
百宝箱错当垃圾盒
悄然而至的分别
来路与去向
回归正常 回到平常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虎妈”蔡美儿的中国式高压管教,把人吓一跳。据说一场小家庭“内战”,已扩展成一场全国大风暴,乃至戳到了美国的痛处:对自身衰退和新兴国家赶超的恐惧。布鲁克斯危言耸听:这是一位全心投入的母亲。而她的身后,还有10亿同样雄心勃勃的中国妈妈,她们的孩子会在将来击垮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如何避免成为失败者?成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蔡美儿宣告:魔鬼式的训练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中国小孩总在世界上扫荡各类大奖。“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有一次,大女儿索菲亚在数学竞争中输给一个韩国小孩屈居第二,蔡美儿勒令她每个晚上做2000道数学题,直到她重夺第一。有人毫不客气,称虎妈为“地狱老母”:我们都谴责野蛮拆迁,但有多少妈妈正把孩子的童年拆迁到一个他不想去的梦魇般的地方……有例子证明她已构成虐待儿童。而电影《美丽人生》里的家长,活在地狱般的集中营里,却能把每一刻的恐怖,化作开心游戏赠给幼小的孩子。陶陶妈是某名校的老师,她用惨痛的故事质疑虎妈——“虎妈战歌”?听上去,怎么像文革流行的一支曲子?哦,好像是虎头山上战天歌。请别忘记,我们这一代的“专制”出身。这样的妈妈,容易成为自己孩子的独裁者。《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儿童权利的条约是没有争议的。条款包括宗教自由,不受暴力、虐待等侵害,认可儿童的休息权,从事符合年龄的游戏、娱乐活动,自由参加艺术生活的权利……虎妈的经历中有这么一段——她父母刚到美国甚至穷到没钱交取暖费,夜里不得不抱在一起度过整个冬天。她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男生一边模仿她英文单词的发音,一边哈哈大笑,当时她就发誓要改掉中国口音。蔡美儿的爸爸每晚工作到凌晨三点,一双鞋子穿了八年。她典型的“中国妈妈”,永远觉得她做得不够好……在家中要说汉语,如一不小心说出英语单词,妈妈就用筷子狠狠打手板。成绩单只能是A。有一次,爸爸出席了蔡美儿获第二名的颁奖典礼,回来大怒道:千万,千万不要再让我这样丢脸了!他觉得女儿拿第二名就是羞辱他。那个“丢脸的第二”长久地烙在虎妈身上。我想她的记忆里,空缺了快乐童年。研究证明,一些中老年的疾病,可追溯到童年受的伤害,只是到了中老年才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乐杜克斯发现了“杏仁核”的功能:主管情绪记忆。童年时期是杏仁核开始大量储存情绪记忆的时期,这也就是一个人的童年经验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原因。体检,要从中国妈妈的病历查起。你的血液还在那儿,这东西是很难变得了的。中国妈妈的形象,有的比如孟母、岳母,似乎替代了父亲形象的缺位。其母性行为中渗透了父性的威严。不少望子成龙的妈妈,给予孩子的是一种“人在人上”的焦虑,总想让孩子为自己挣得面子。细看虎妈的照片,她脸上线条欠柔,刻着生硬的棱角,少了慈祥之色,很难感受其母爱。似乎她父母的严厉,留在了她的眼神里。鲁迅说过: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抓住了这个,就像抓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动了。老黑格尔有句话更厉害: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而渗透到美国人血液里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尊重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一个独立个体。虎妈的“虎威”,也许源自百年的自卑。就是弱势群体,在心理上太渴望得到承认——我非要达到第一,非要做成那事,那是挣回面子的机缘,成功是对苦难的补偿,于是情绪随成败起落。为打翻身仗,自己和自己开战。逼孩子做2000道题,可谓悲壮。但绷得太紧的弓,会不会产生压力下的变形?再问一句,假如她的两个女儿同班,谁做第二?其实人难逃遗传的命定,虎妈的女儿,有来自耶鲁教授的智力因子,第一的概率先天就高。这种故事难以复制。假如家有弱智儿呢,即便拼20000道题,注定也拼不出第一,你逼他跳楼?那天,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忽然拽着我的衣角轻轻说:老师,我想自杀。不止我一个,我们同班三个人都想,去铁轨枕木上,体验死的清凉。怎么了?我惊跳而起,一把抓紧她的小手。女孩一张惊惶的脸,像孤儿院逃出来的:同桌的各种奖状一大摞了,我什么也没有。我笨、慢,妈妈要为我的智力请教脑科医生。妈妈……不要我了……23岁的打工妹阿香,逼迫4岁的女儿背唐诗。“疑是地上霜”一句背了五遍没顺溜,妈妈啪地一个嘴巴刷过去,孩子猝不及防,后脑戳在砖角上,当场脑溢血死亡。妈妈总想把做不成的一切,往孩子身上搁。孩子成了妈妈梦想的投射。

编辑推荐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编辑推荐:“听说过吗?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毒药?毒着呢,它逼你交出整个童年。”当有一天儿子硬邦邦的话,蹦到作家赵翼如耳朵里时,她傻了。10多年来的辛苦是为了什么?难道是让孩子失去童年?她开始思考,发现,“被砸疼了的妈妈岂止我一个?”于是,她们联起手,决心告别“虎妈”,回归“平常妈”。于是,这本《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就完成了。母亲节,一个公认的好妈妈,写下“病了的母爱”。成功,就像那枚小小的“魔戒”,让妈妈们毒品上瘾一般痴迷。这是吸毒妈妈的沉痛告白“剐以成功的名义,给孩子下毒!”这是爱的错位一疼孩子的妈妈,不知孩子哪儿疼;扎堆喊疼的孩子,带着来历不明的爱伤,把痛感传染给妈妈;妈妈心里说不出的痛,又加痛了孩子的疼。疼痛处,切开了多少家庭的伤口?赫尔岑一名言:我们不是医生,是疾病。此书是关于母爱的“病相报告”。今天缺少的,不是中国虎妈,而是更多的正常母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关心孩子的家长看看吧,会感受很多
  •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看
  •   内容不错,可以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一起并读。
  •   适合家长看,看了后让我们对孩子的爱有个反思。
  •   有种启示。但是觉得作者的年度与我们的年代是有差距的。时代在变,小孩的生活环境,我们所处的环境在变,这本书有点落伍。
  •   当下,给心灵找个家,就需要如此的读本让自己逐渐沉淀。
  •   喜欢,文字很有感觉,值得一看。想起了我的童年。
  •   当今社会,如何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对家长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切不要以为家长的年龄大,就什么都比孩子懂。读了此书,确实有收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