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申柳华  页数:4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述了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内容;第二部分对被害人信条学的理论争议进行批评和反批评的理性思考;第三部分具体检验这一原理并试图在中国的语境中解释、探讨与发展该理论。

书籍目录

导 论
一、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我国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现状
三、本书的基本研究框架
四、本书的创新之处
五、本书相关的重要概念
第一章 从被害人学到被害人信条学
 第一节 被害人定义
一、被害人的词源
二、被害人定义的聚讼
三、本书语境中的被害人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被害人学产生以前的被害人学说研究
二、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被害人学研究领域
一、被害人学的定义
二、被害人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被害人信条学观点的提出
二、被害人信条学的蓬勃发展期
三、被害人信条学发展的成熟期
第二章 被害人信条学概述
第三章 辅助性原则
第四章 最后手段原则
第五章 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和需保护性
第六章 被害人自我负责原则
第七章 被害人信条学的思辩
第八章 被害人信条学的具体检验领域
第九章 在中国语境中对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思考
结束语
外文译名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德国警察官方统计数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三、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问题与完善正如德国被害人信条学者所坦言的那样,被害人信条学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具有弹性立场的理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基于本人在被害人信条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理解,笔者认为,目前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理论中最急需解决的是判断标准的明确性问题。尽管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被害人的值得保护性和被害人的需保护性的概念并非被害人信条学者的独家说法,但是作为被害人信条学者所主张的并将其视为判断刑事可罚性和刑事需罚性的一个标准,如何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参照体系是被害人信条学理论运用的关键。目前,被害人信条学理论虽然已在总则中被视为犯罪构成要件的一个限制解释性原则,但具体的运用是通过分则具体个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解释或具体的刑法问题如正当化事由。目前,被害人信条学者的论述大多还比较抽象和宏观,构建了大致的理论框架和思考的方向,如许内曼教授的研究。R.哈赛默对被害人信条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地判断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和被害人的需保护性的标准,但是其明确性仍然不足。这一点R.哈赛默在自己的研究中也多次承认,其理论在标准明确性上的乏力。因为某些标准的明确性是整个刑法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具体、明确的判断标准,将使得被害人信条学的理论具有更强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尽管标准的具体化存在着很大的难度,需要随着整个刑法理论研究的继续推进才可能得到解决,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方面的努力。方法论上现实的道路将随着被害人信条学理论在更多的刑法个罪犯罪构成要件中进行检验和刑法制度中进行研究,不断提出具体的判断标准,然后通过归纳法,得出一个普遍性的判断标准,最后进入实践中进行检验与修正。

编辑推荐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是北大刑法博士文丛16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为了我的在职学位论文准备的,可惜开题前和导师沟通之后,放弃了被害人自我负责方面的研究。看了这本博士论文,还是很有启发的,很赞!
  •   国内对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的研究断章取义、东拼西凑的在多数,这本博士论文,属于可以增进知识的书,加上作者在德语环境中的浸泡,在文字表达方面也更为贴切。赞一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