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与中国文化(第2辑)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宣良 著  
Tag标签:无  

前言

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原子弹轰炸广岛,经历了。“古拉格群岛”、“文化大革命”等无可言状的精神苦难,人类曾梦想21世纪将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美好的世纪;然而没有想到头一年就发生了9.11这样的恐怖袭击。战乱、暴动、屠杀仍然随处可见。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当然多种多样,然而,深刻的文化冲突不能不说是众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冲突无疑已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前者企图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强行推广他们的意识形态,以图覆盖甚至泯没其他民族文化;后者则采取文化隔绝封闭的孤立政策,不惜以恐怖灭绝手段,维护其停滞与不变,并与一切和他们的看法相悖的力量拼死抗争。随着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强的武器杀伤力及其对自然生态无可挽回的破坏,这种冲突所带来的灾难还会越来越严重。目前,全世界的有识者都在考虑如何才能化解这一场有可能将人类引向毁灭的冲突。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Michel Rocard)曾指出:策划和平要比策划战争困难得多。同样,实行引向战争的“对抗”,也比实行引向和平的“对话”困难得多!事实告诉我们,“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死硬派”,恐怕是很难对话,也不大可能“化干戈为玉帛”的。但是,希望仍在于两者之间的、极其广大的、不同层次的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人民。他们对文化冲突的遏制和对文化共存的自觉将决定世界的前程。西方已有学者提出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之外,寻求另一种全球化,即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共生”不是“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和平共处,而是各自保持并发扬自身的特点,相互依存,相互得益。多元文化共生的全球化,反对以一种文化打压或覆盖另一种文化,主张多种文化保持“共生”互利的状态,以收和平共处、相得益彰之效。多元文化共生的前提就是各民族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自觉。

内容概要

在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崇,可以说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景观。但是,笔者认为,伏尔泰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自身存在着太多的偏差。具体地说,伏尔泰与一般的西方人一样,缺乏对于中国文化本质的洞悉。    伏尔泰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或者说,他是如何误读中国文化的,在看了本书之后,相信读者会有一点了解。    伏尔泰穷尽一生精力孜孜追求的理想,就是将法国变成一个具有宗教宽容精神的国度,而在他看来,中国就是这样的理想国的最优秀的范例。这是我们理解伏尔泰为什么推崇中国文化的关键。读者自然能够明白伏尔泰对于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否有了真正的理解。如果仅仅就对待宗教本身的态度而言,我们可以说,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描述,应该说还是中肯的。但是,如果我们将宗教视为一般而言的公共话语权力——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这种权力往往就是以宗教的形式存在——的话,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恐怕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了。尤其是与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对应着的中国前清时期,文字狱曾经给中国的士人带来巨大的恐惧。    尽管如此,伏尔泰对于中国文化的那种善意,仍然让我们感动。我们应该有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那样的胸怀,以一种善意的宽容精神,来对待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包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传统采取那种抱残守缺的态度。

作者简介

陈宣良,1947年生于北京。1978年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武汉大学法语系法国问题研究所工作,1984年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庞景仁先生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1989年到法国定居至今。已出版的译著主要有萨特《存在与虚无》、帕斯卡尔《外省通信》等,著作有《法国本体论哲学的演进》、《理性主义》、《死与道德》等,在《读书》、《开放世代》等杂志发表文章若干。

书籍目录

导论 为什么写《伏尔泰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学西渐  第一节 为什么写《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以什么主题来写《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伏尔泰精神的核心    一种联想  第二节 关于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  第三节 误读问题第一章 伏尔泰的生平和思想  第一节 伏尔泰的生平  第二节 伏尔泰的思想第二章 伏尔泰的历史处境  第一节 两种文明发展模式  第二节 伏尔泰时代的法国第三章 启蒙运动  第一节 启蒙的本质  第二节 启蒙的历史    作为基督教内省的启蒙运动    一神教信仰的本质    启蒙的两个阶段第四章 中国的发现  第一节 中国的发现  第二节 传教士遭遇到的传统中国第五章 读《哲学通信》第六章 从《风俗论》看术尔泰的中国情结第七章 伏尔泰评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境遇第八章 伏尔泰看儒教第九章 文明如何战胜野蛮第十章 宽容的力量第十一章 伏尔泰在中国结语附录 思维的本质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对于法国人来说,伏尔泰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雕像赫然站立在巴黎的万圣殿一进门最显著的位置上,与他相对而立的是卢梭。万圣殿是法国历史名人的公墓式纪念馆。能够进入万圣殿的,都是对法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最杰出贡献的人物,然而有雕像在其中的可实在并不多,更何况还是在大厅中。仅此也可见伏尔泰在法国人心目中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伏尔泰是代表着法兰西现代民族精神的人物之一。虽然他的思想早已被超越,但我们也都知道,超越是一种扬弃,因此,作为最基本的价值的精神,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的精神之中。以中学西渐的主题来写伏尔泰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我们是要说,在伏尔泰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思想、中国文化或者中国精神给过他重要的营养,甚至说,在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思想文化给过他关键性的影响——就如中国现代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西方思想所起的那种作用——吗?在我看来,问题似乎并不是如此简单。在伏尔泰的整体的思想中,对于中国的知识所占的比重很少——虽然在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中,他关于中国的论述显然属于比较多的,而且,他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此外,我们可以说,在伏尔泰的知识体系中出现了中国知识的时候,他的思想已经大体成熟了,至少其思想中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已然确定了。关于中国的那些知识,多半是作为他说明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引述的例证出现的。在他的中国知识体系中,他最看重的,是他认为中国文化中存在着的那种宗教宽容的态度,而他一生致力的,可以说就是提倡宗教宽容,进一步说,提倡思想自由——这本也是西方启蒙时代的核心精神,是人本主义或者说人道主义概念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当然,以为中国的传统精神就是一种精神或者话语方面的普遍的宽容精神,恐怕是一种太深刻的误解。而且,在伏尔泰那里,用来证明在宗教宽容的精神下,人们仍然可以平和幸福地生活的例证是很多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当时的英国、古代的印度、日本、古伊斯兰世界,尤其是古罗马,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民族或者国家。然而,在所有这些例证中,伏尔泰确实对于中国文化更为推崇,他虽然不至于对中国文化的缺点不置一词,但也的确只是浅涉即止,有时还要对一些非常明显的缺失做一些辩解。

编辑推荐

《伏尔泰与中国文化(第2辑)》是中学西渐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伏尔泰与中国文化(第2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相关的研究比起来 这个算满好的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