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科书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首都师大  作者:李晓雯//许云杰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前言

  每个都是人才  游乾桂  当我的脑海之中,还在芬兰与德国的曼妙教育打转盘旋时,突如其来降临一本《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真是惊讶莫名,几乎每一页、每一个重点,全都击中我的心坎,发出赞叹声,它不仅是我梦寐以求的教育哲思,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何以在远方一个遥远的地带,有一种想法与我的中心思想如此接近,猜想这正是木马出版社的编辑,找我替这一本书为文作序的原因吧。  作者在书中说,澳洲是一个人尽其才的国度!  这点就不禁令我这位从事教育理论推广多年的人眼睛雪亮,这是教育的初心,不可辩驳的真理,但别人做到了,我们却一直做不到。严格说来,教育的实践并不太难,只要把人放到对的位置就行了,如同禅宗所言,鱼在水中,鸟在青天,可是何以我们偏偏使鱼在天空,鸟在水中?  我在精神病院服务多年,看见的得病者尽是这样的例子,而非资质不好,成绩不够,分数不佳……真实的原因是龙困浅滩。  心理治疗多年,第一位潜进我脑海中的病人是一位高材生,台大医科毕业之后,未当过一天医生,却当了十多年的病人。他喜欢音乐,却与之擦身而过;他很怕红色的血,却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成了医生,这种撞击可想而知,可是他的家人不知,总而言之,他被迫前往他人以为好的地方,可是未去对的领空,这么一来,就无法人尽其才了。他伤感地告诉过我,如果当初是学音乐,一定不会是病人。当下我的泪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转,婆娑漫漶。  这些年来,我风尘仆仆四处讲演,所想传递的理念之一就是作者所思的:每个人都是人才,举头都有一片天,只要适材适所,顺性开发,人人都将成为高人,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曾反躬自省两件事:其一是,我被众人定位为专家,但真的样样皆行,非常厉害吗?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我自知甚明,大约只有专业堪称一流,很多才华根本是二流、三流、九流,或者不入流的,所谓的专家,只是在一个小小的领空中的领航员,离开这个领域,就不值得一提了,看来专家并未如我们想象的独霸全球,样样精通。  其二是,我与儿女相比未必优劣立见,随着他们成长,很多事情我已慢慢不如之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赢的将越来越少,输的将日益增多,如果他们赢我的,再给之十年,是否也是专家?  两个小孩皆是我生的,按理论,基因无异,可是却有着大大的差异:儿子天生运动健将,女儿文艺青年。  人人本来就不一样,不要奢求一样,让他们各在自己的领空中飞翔才是上上之策。  教育即生活,是作者另一个感动我心的想法。这则理念,卢梭想过,杜威说过,我们听过,按理说,并不太难,可是知易行难,没有多少人可以实践,最后教育是教育,生活归生活,并未交集,于是我们会在数学题目中看见“小华到水果店采买,李子四分之一斤,桃子五分之四斤,莲雾三分之二斤,共几斤?几元?”或者“小明往前100米,往左60米,再往下去上学……”  孩子问过我,“他们疯了吗?”  教育如果不是生活,所学之术就未必可以提取来用,这样的教育将使人苦恼万分,甚至充满挫折。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学习上,却没有学到怎么学,学习一事变得很不快乐,甚至少了成就感。  我的教育一直很像生活,我未敢告诉读者从不在意成绩,但一生本是一种得失,太在乎成绩,便缺乏本事了,它是经验与阅历的累积,统称智慧。这些本事藏在大自然之中,怪不得有哲学家相信,人生有两本大书不得不读,一是自己,二是大自然。  卢梭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的人生经验使我对这样的论述深信不疑。我在大自然中得到的知识远远胜过课本给我的,学校中顶多学到了常识,而在山河之下我看见义理,有所领略,甚至开悟。这个理解我也用在孩子身上,领着他们一起爬山、溯溪、泡温泉、打球与浮潜,他们在大自然之中表现卓越,很有见地,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经验值所累积的评断方式,如此一来,我就不想搭理学校的分数了,他们该得到的人生哲学早透过大地教之了。  有一回,我与友人攀登皇帝殿,儿子同行,友人告之,它曾经是海,证据就在石头上,儿子果真找着,那些珊瑚石分明来自海洋,而其上镶嵌的贝壳就是明证。他欣喜若狂地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叫做《皇帝殿上的哲学》,我想一个高中生可以写出这样的考据文章,理应无人可以说他不行了。  儿子的阅读正巧与人相反,他是从大自然的印证回归书本寻求答案,而我们的教育却一直教孩子耽溺在书本之中,最后罹患“阅读的厌食症”。  教育在我看来,是一种圆梦的历程,只要能达彼岸,何妨殊途同归?  我们都是凡人,并非超人,不要奢望出凡入圣,而是演活自己。如果一个人可以把自己演得鲜活,应该会很绝色的,这样的人全是顶尖者。很开心有人想到这些,并且写了出来,并且请我写序,我乐于借由这本好书与众人分享优质的教育观点,但盼每个人因而都能回归学习最基本的感动,好奇、探索、开心、快乐,充满创意。  (游乾桂,台湾亲子书籍畅销作家)

内容概要

  《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以澳洲幼儿园、中小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涉及国家政策、社会制度与福利、人事规划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对澳洲人来说,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从社会基层角度折射出的问题,能让大家对教育有新的认识和反思。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难教的小孩。耐心地陪伴、倾听与引导,帮助孩子发掘出他们自己的兴趣,才是最好的教育。澳洲的教育体制,巧妙地与社会制度相结合,自然地融入生活,真正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澳洲社会里,许多良善的特质,是政府、学校与社会三方共同作用,对人民成功教育的结果。

作者简介

  李晓雯(Sharon Lee),1975年生于台湾。青少年时到澳洲求学,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教育系和格里菲斯大学语言研究所毕业,拥有澳洲幼儿园、小学及语言教师三种教师执照,曾任教于世界最大的幼儿园集团、澳洲小学及大学附设的语言学校,被誉为“天生的教师”。她衷心热爱孩子们和教学,在澳洲有近十年的教学经验。2006年初返回台湾任教,在台湾有四年的教学经验。她曾任教于台澳两地,对中西双方的教育有相当深刻的体会。  	  	许云杰(Jeremy Hsu),笔名杰若米,1975年出生在一个教师的家族,天生对教育相当敏感。国立政治大学商学院和昆士兰科技大学信息科技研究所毕业,曾任职于台湾最大的金融保险公司及民营钢铁集团。他曾到澳洲求学和工作,对台澳两地的教育有深切体会。

书籍目录

推荐序 每个都是人才Ⅰ作者序(1)Ⅳ作者序(2)Ⅶ第一章 初到澳洲教师,我的第一个志业3你要不要去欧妈家住半年?6只差直升机还没搭的女孩10寄宿家庭与生活教育13旅行、习惯、教育17外国人,没有什么不同21第二章 澳洲教育特质教育,以人为本,优质均衡27澳洲的教育制度32澳洲,人尽其才的秘密37生活即教育,遍地是教材41寓教于乐的动物园45博物馆,也可以这么好玩50全民阅读在澳洲55多功能的社区图书馆59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长,专业经理人65教室里有鳄鱼69幼儿园的小鸡农场73不只是游戏77幼儿教育,处处用心81第四章 澳洲中小学为什么不用教科书?87家长参与小学课堂91每个科目都一样重要(1)95每个科目都一样重要(2)104一纲多本?教师是关键110幸福的代课教师113中小学的学区问题117精力要放在适当的地方121题目比答案还长的作业125特殊教育,幼有所长128推广中小学教育,政府、学校、家长完美搭档132没有营养午餐136才艺班,没有标语138家长选择学校的态度141第五章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野鸡学校的由来147“活到老,学到老”,人事制度是基础151大学与学院,大不同155各具特色的大学158多元与专业的职业课程162尊重专业,塑造平等的职业价值观167务实的实习课程170澳洲,实现我的梦想之洲173学历资格框架的优点176第六章 外籍老师在台湾才艺班,没有错181外籍老师看一纲多本184书店怎么可以关?187教育,要用心,不要担心191腔调不是重点,发音、语调才是194第七章 澳洲的国家品牌国家品牌,人民是资产201向“最好”迈进的澳洲课程纲领204社会福利与教育是创意的基石208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211颠覆澳洲214学术就是精英?218

章节摘录

  教师,我的第一个志业  从念小学起,我的第一个志业就是“教师”。喜欢小孩,是我想当教师的真正原因。也是这个原因,支撑着我一路从台湾到澳洲求学,又在澳洲任教十余年,最后又一路教书回台湾。  我的中学时代,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代,我还记得有句台湾的俗语,叫做“台湾钱,淹脚目”。当时,父母彼此之间的话题,大概都是围绕着:隔壁小王的三儿子考上了某某医科,但因为不是第一志愿,决定休学重考;对面阿蚵嫂的女儿,念的是某所公立大学的电机或国贸系所;抑或是哪一个婶婆的二儿子,苦读三年后,终于考上了一所明星高中之类。  我从小学开始,在学校的功课就一直不是很顶尖。我还记得那时,非常害怕数学,但对历史故事还有那么一点兴趣,因为觉得至少还有点故事可以听。除了数学不好,我的地理更惨,相当叛逆的我,怎么样也没办法说服我自己,将远在四川省的铁路和物产融进  我的脑细胞中。  但是这些惨烈的科目,都还比不上英文的惨烈程度,一直到写这本书的今天,我都还忘不了中学一年级的暑假,在补习班上英文课的那一幕:  “老师,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我一脸崇拜地望着英文老师,不好意思地说。  “可以啊,请说,学生就是要多问问题才会学得好。”老师笑着回答,似乎很高兴有学生提出问题。  我接着问:“老师,请问你刚刚上课念的这个单词怎么和学校老师念的不同?”  老师似乎愣了一下,但马上回答说:“那个字喔!因为我是留美的,讲的是美国腔啦!你们学校老师一定没出过国,他不准啦!听我的。”  “是这样啊,那我了解了,谢谢老师。”信以为真的我,很高兴地背着书包回到家中。  但故事的真实情形,是那位补习班的“教职人员”,发音根本就是错误的,与“腔调”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他把wine(酒)与wind(风)这两个词的发音给弄混了。  总之,我在台湾学校的表现,绝对跟“优等生”扯不上一点关系,更甭提以后想进师范体系的学校就读。一路走来,我想我唯一的优点,就是真的非常“喜欢孩子们”,而且,还能与他们自然地相处愉快。但是在那个年代,喜欢小孩能做什么呢?想当老师,那时期的师范体系学校,可也是名列前茅的志愿之一啊。  1990年,父亲在朋友的鼓励下,把弟弟罗杰(Roger)送到澳洲念书。当时,我们只知道澳洲似乎是个很安全的国家,我还不是很清楚澳洲,只知道“袋鼠”与“无尾熊”似乎与它有那么一点关系;且澳洲的牛肉与牛奶也似乎挺好的;另外,听说那里因为实施“白澳政策”,种族歧视颇严重的。关于其他的,就没有很多的印象。  “唉呀!你就把晓雯送过去,念个大学回来,英文好到处都有补习班可以教书。”邻居的三姑六婆这样劝着爸爸。一听到“可以教书”,我耳朵就竖起来了,我伟大的志向“当老师”又像一把火汹涌地在内心烧了起来。  “爸、妈,我想去澳洲念书。”我有点心虚地跟爸妈说。  “罗杰在澳洲念高中已经花很多钱了,我跟你爸爸讲看看。”母亲说着,似乎有点惊讶我会提出这种要求。  “要去就去啦,小孩能念书就尽量栽培,钱再赚就有。”听到我的话,父亲站在商店的门口,一边扛着一箱米酒,一边流着汗说。  就这样,“当老师”的志业似乎又亮了起来。  我的父母亲学历并不高,听说娶我母亲的时候,父亲还借贷了6000块,6000块在20世纪70年代似乎是一笔很大的数目,父母也从来没有从家里继承任何财产。父亲凭着过人的毅力,在一家化学公司从工人做到领班,薪资在那个年代算是小康。一直到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在家闲暇之余,异想天开地在家里新买的楼房一楼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卖卖杂货,而那间杂货店又意外地增加了些家庭收入,才有能力送弟弟出国。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本身学历不高,他们宁肯省吃俭用也要供我们读书。  “为什么不去美国?”这是一个我最常被人问到的问题。  “因为澳洲便宜又近啊。”我总是这样回答。  许多人会认为我能出国读书,家里必定非常富裕,那其实是一种误解。另外,移民的家庭就一定很富裕,那可能又是另一种误解。也许是因为大家的目光都习惯放在许多家境富裕、以投资方式移民的家庭,却忽略了在国外,许多辛苦的技术工作者,是以技术移民的方式办理移民的。  对于一个小康的家庭而言,经济问题仍然是出国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以20世纪90年代1∶18的澳币汇率来计算,爸爸估算了一下,在澳洲布里斯本求学一年的总成本,相当于养两个在台北念大学的孩子。  “就当养了四个小孩吧!”父亲豪气干云地说。  于是,在家里经济仍可以负担的考虑下,我追随弟弟罗杰的脚步,踏入了澳洲。我的“教师梦”开始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几乎每一页,每一个重点,全都击中我的心坎,发出赞叹声,它不仅是我梦寐以求的教飒月哲思。我乐于借由这一本好书与众人分享优质的教育观点,但盼每个人因而都能回归学习最基本的感动,好奇、探索、开心、快乐,充满创意。  ——游乾桂,台湾作家、亲职教育专家

编辑推荐

  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才是最好的?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最好地发挥出教育的功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没有教科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感谢公司的小图书馆,也感谢台湾的marco,相信如果不是她,我是没法淘到这么一本繁体中文的图书的。
      
       这是一本我第一眼看到想要惊呼的书,开头的 一系列文字十分红心的击中了我的点,让我想立刻拿起书来,好好读一读澳洲的教育究竟蕴藏了什么特殊的魔法,去教好他的学生们。
       书中,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描述了澳洲教育的好,读到一半,很让我小小失望了一下的是,作者也没有参透这个魔法究竟是什么,让我一蹴而就炼成绝世武功的想法就此泡汤。
       但是,慢慢看下去,没有什么惊天盖世的大秘密,整个社会公平的对待每一个职业,所有人用心的有方法有专业性的去关注教育这个行业,一个科学的同时用心尽力遵守的教学制度,许许多多看似简单却又着实不易的小点,慢慢的为我描述出了澳洲一个立体的教育系统。也从另一面印证了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的表扬澳洲的教育在各国的评分中独领风骚的原因。
       这个制度的力量,各个行业对教育的无私让我这个生活在以制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青年,也唏嘘不已,竟然能够达到这种程度。也一次一次的问自己,作者可有虚假的成分存在?可有以偏概全的程度存在?然后,我 又更愿意去相信,在地球对面的南半球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和那么一国的人民,他们切实的成就了这么一个伟大的教育系统,反过来,形成了一国人民的高素质。
      
       前文也已经说到,作者不是“专家”亦不是“官员”与“公知”,所以说她不是这套系统这套理论的总结归纳者,但是她这个第一线的教育职工,以一个称职的“记录者”的状态,尽她所能,从生活与教育相关的各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完全的澳洲教育体系。(而这,或许也就是作者所想要做的事情了吧)
       从这个系统里,我看到了我的国家所在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差距之大,以及要完成其升级与整改的难度,远非一人之智与力之可及,更加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以人为本,优质均衡
      生活即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
      
      不管如何,感谢这本书为我提供的视野,感谢这本书告诉了我一个已经相对成熟度教育系统的样子(在这之前我是无法完全想象的)
      
      有朝一日,希望我也能处于这种环境中,或者真的能去见识见识这种环境,缓解我的各种羡慕嫉妒与不得其解的地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