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与“不说”之间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申东顺  页数:3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说"与"不说"之间:上海沦陷区杂志<万象>研究》的作者申东顺是我的韩国学生,她在中国学习汉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长达十年。她不仅刻苦、努力,而且有思想。可以说她是带着韩国本民族的问题,到中国来寻求精神的相互支援的。在她看来,韩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同属东方世界的问题,是有着精神的根本相通的。她的毕业论文选择了《上海沦陷区杂志(万象)研究》,就是因为韩国也有三十六年(1910-1945)的沦陷历史,而且她深感韩国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与殖民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许多历史问题还未解决,而且殖民地历史意识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韩国知识分子的独立自主意识的养成和发挥。

作者简介

  申东顺,1990年毕业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2006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淑明女子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发表《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盲”与“不盲”之间——解读李杨电影》、《电影(新女性)与1930年代上海文化领导权》等论文。合作翻译著作《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戴锦华著)、《21世纪中国的文化地图——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研究》(王晓明、林春成编)、《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范伯群著)。

书籍目录

序言 钱理群
引言
第1章 《万象》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一节 日伪政权的社会统制与文化政策
  一、对上海沦陷区经济、生活的统制
  二、日伪政权的意识形态宣传与文化政策实施
  三、对上海抗日爱国市民的镇压与分裂活动
 第二节 沦陷区杂志出版情况和文化选择
  一、日伪政权对杂志出版的检阅与拘束
  二、沦陷上海出版文化人的文化选择
  三、上海沦陷区出版文化界活动情况
 第三节 日伪政权的文艺控制和文学实践
  一、“和平文学”和“大东亚文学”的宣传
  二、文学空间的制约和作家生活的清苦
  三、沦陷上海文人的文学实践与文学倾向
 第四节 小结
第2章 《万象》的杂志形态
 第一节 《万象》杂志的创刊、发行和销售
  一、创刊意义:“精神食粮”和“文化园地”
  二、出版和发行:“非常时期的非常现象”
  三、销售数量和销售面
 第二节 《万象》杂志的编辑意识与读者的声音
  一、陈蝶衣的编辑意识:“不背离时代意识”
  二、柯灵的编辑意识:“抗战文艺运动的延续”
  三、编辑者与读者的对话及其中的声音
 第三节 《万象》杂志作家群的形成和言说选择
  一、上海沦陷区作家的言说选择:“言与不言”
  二、《万象》作家群的形成:“打破沉默”
  三、万象作家群的言说方式:借谈、对照、纪实
 第四节 《万象》杂志的栏目及其特点
  一、信息和知识的窗口: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电影戏剧消息
  二、文学活动范围的扩大:学生文艺选、征文、特辑
  三、现实真相的揭示:万象闲话、通讯、游记、艺文短讯
  四、学术上的研究与问题的探讨
 第五节 《万象》杂志的定位
  一、“鸳鸯蝴蝶派”刊物和“通俗刊物”
  二、“商业性很强”的“营业派”杂志
  三、40年代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
 第六节 小结
第3章 《万象》的文学形态
第4章 《万象》的都市文化世态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现实真相的揭示:万象闲话、通讯、游记、艺文短讯  上海全面沦陷后,杂文几乎完全绝迹,而杂文作家也有了一定的分化,有的投靠日伪当局,更多的则以长时期的缄默坚守自己的气节。在这种情况下,《万象》开辟《万象闲话》栏目,就自然有促使杂文作家打破沉默,重新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的意义,但并不直接打出“杂文”的旗号,而是以“闲话”相称,这显然是适应沦陷区的言说环境,提倡“迂回作战”。编者表示了《万象闲话》的期待:“希望做到亲切有致,有如‘雨窗促膝,谈笑风生’的那种境地,片言只语,零思断想,都不妨写出来,以博一粲”①,形式上则包容了各种类型的短文,如杂感、随笔、漫谈,乃至絮语式的散文等。  《万象闲话》是“最令敌人哭笑不得”②的,所讲的是“闲话”,但把“闲话”细细咀嚼,可感觉到文中有刺。《万象闲话》是从第3年第1期开始的,第一篇是方城的《麻将哲学》,“如果说吃是顺序的爬,碰就该是踏着人家脊梁的跨了,能吃能碰,和的希望就浓起来……”,说的是打麻将的技术,谈的却是“做人”的道理,“和”字里深有意味,暗示汉奸鼓吹的“和平主义”:他们正是爬着、踏着别人的脊梁,强求御用的“和”。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作者看来,韩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同属东方世界的问题,是有着精神的根本相通的……她深感韩国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与殖民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许多历史问题还未解决,而且殖民地历史意识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韩国知识分子的独立自主意识的养成和发挥,她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去研究上海沦陷区的杂志的。——这一问题意识本身,就应当引起中国读者和学者的自省。本书的研究背后,始终有一个对殖民者的逻辑及殖民统治的本质的追问,以及在殖民统治下知识分子的言说环境、言说选择,社会责任与作用等问题的思考。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翔实而真实的历史图景,而且更有深层的理论思考。我们读者,特别是中国读者,也可以借助本书回顾那段已经被遗忘、却是不能遗忘的国土沦陷的历史,同时和韩国年轻学者一起来思考我们共同面临的历史和现实的问题。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说”与“不说”之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沦陷区参考书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