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文学成就论衡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可永雪  页数:4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研究《史记》,先是在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史记》研究”专题课的基础上,于1991年编著出版了《〈史记〉文学成就论稿》,十年之后,根据教学和科研中一些新的心得体会的积累,于2001年对《〈史记〉文学成就论稿》进行修订,改名《〈史记〉文学成就论说》重版。现在,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学术进展很快,作者希望把这十年来学界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自己对《史记》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所形成的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增补进去,再出一个修订本,命名为《〈史记〉文学成就论衡》。所谓论衡,是想对《史记》在文学上最重要、最核心的成就究竟是什么?它所做的独特贡献和主要价值又在哪里?它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究竟处在一个什么地位等等问题,能够给出一个比较恰当、比较科学的回答。当然,这个衡定,也只是作者个人的一家之言。  这次重新修订,变动较大。  (一)在全书各章前加“绪论”,主要论述近年来我研究《史记》所形成的两个新的观点:“《史记》——一部形象的中华民族心灵史”;“《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曲伟大的人的赞歌”。所以把它们放在绪论的地位,是因为这样的观点将统领全书,贯穿全书。  (二)第一章《史记》文学性界说,对于把《史记》作为文学来看待、来研究的著作说,很有必要,原来的那些说法、论点也并不错,所以基本保留。只是加了以“绪论”所说两个新观点为统领的理由和说明。  (三)第二、三两章,关于司马迁的时代生平与思想,关于《史记》的写作和成书,主要是把属于一般常识性而其他许多著作已讲到的部分尽量压缩,增添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和内容。

作者简介

  可永雪,1930年生,河北安平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研究生毕业。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史记〉文学成就论稿》、《〈史记〉文学成就论说》、《走进〈史记〉人物长廊——〈史记〉人物论》、《史记文学研究》、《史记人物与事件》、《历代昭君文学作品集》、《王昭君——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历代吟咏昭君诗词曲全辑,评注》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史记》文学性界说第一节 前人对《史记》文学性认识的历程一、汉魏至六朝——这一时期,司马迁被许为“文章”家,《史记》被包括进广义的文学范畴之内二、唐代——司马迁被视为散文大家,《史记》被树为古文典范,从而奠定了司马迁和《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三、宋代——开始出现从人物形象、文学创作角度对《史记》的艺术价值进行评论和阐发的论著四、明清——对《史记》文学创作的特质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明确的阐发,对《史记》作为传记文学的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厘定五、近现代——对《史记》的文学性从整体上获得了本质性的认识第二节 今天应如何看待《史记》的文学性一、从写什么,即从所写内容对象上看二、从为什么写,即从写作的目的动机上看三、从怎么写,即从表现方式、创作方法上看四、从它的效果,即从作品的作用上看第三节 《史记》文学性的几点界说第二章 司马迁的时代、生平与思想第一节 司马迁的时代一、司马迁的时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又是一个社会矛盾激烈发展的时代二、司马迁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基础已经稳固,正积极构建自己相应的上层建筑的时代三、司马迁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天才也产生了天才的时代第二节 司马迁的生平一、司马迁的家教与师传二、司马迁的壮游与入仕三、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第三节 司马迁的智能结构一、司马迁的德、才、学、识二、钟中华民族文化灵秀于一身的天才三、司马迁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决定因素第四节 司马迁的禀赋和气质一、司马迁的文人和诗人气质二、司马迁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三、司马迁的形象思维第五节 司马迁的思想与人生价值取向第三章 《史记》的写作、成书与价值第一节 《史记》的写作和成书一、《史记》的资料来源二、《史记》的组织体例三、《史记》的缺佚与补窜四、《史记》的断限和名称五、《史记》的流传及注释、版本第二节 《史记》的史学贡献与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一、中国古代文史不分的传统二、《史记》在史学上的伟大贡献——创立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三、《史记》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开创传记文学四、《史记》的著作宗旨和“成一家之言”……第四章 《史记》的写人艺术第五章 《史记》的叙事艺术第六章 《史记》的语言艺术第七章 关于《史记》中的再创作问题第八章 作为传记文学来看的《史记》附录

章节摘录

  这些从下层崛起的布衣将相、布衣皇帝、都曾亲身参加反秦的农民大起义,他们和人民,和社会生产,保持着远比秦王朝那些帝王将相密切得多的联系,他们比较懂得人民的意愿,了解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因而他们制定的政策也就比较能够体现历史的要求。像刘邦进入咸阳,推翻暴秦之后马上与老百姓约法三章;楚汉战争一结束便解散军队,让士卒回乡耕垦,下令召集流亡,释放奴婢;天下既定,更“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书·食货志上》)。特别是到了文景之世还一直遵行“休养生息”政策等等。这都是顺民心,从民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对促进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发展大有好处的政策。  汉承秦制,从秦朝那里继承了封建社会最根本,也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又惩秦之败,改严刑峻法为约法省禁。同时,汉朝自取得政权以后,从刘邦、吕后以至文帝、景帝、武帝,用了几十年时间,先是对付和消除异姓王(臧荼、陈稀、韩信、彭越、黥布等),后是对付和消除同姓王(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等),从贾谊的“众建诸侯”之议,晁错的削藩政策,到主父偃推恩分封以至汉武帝迁徙天下豪强于茂陵等各项措施,实际上都是铲除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和加强中央统一的措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到武帝时终于建立起了中央对全国各个地方的有效统治,达到了如身使臂一样的真正统一。  中国在夏、商、周三代以前或则因国家机构尚处在形成、发展阶段,或则天子仅充当象征性角色,即便强盛时期,王朝统治的范围也局限于中原狭小地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在当时不过是个理想,并未真正出现过。秦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伟业,但因时间太短又多行暴戾,为人们所厌弃,只有汉朝,才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所以无论从政权的稳固,政令的统一,还是从疆域的广大来说,到汉武帝时代,西汉这个封建王朝所达到的统一都是空前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记文学成就论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