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老建筑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焰,张扬 著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幅图在我的印象里,外公和外婆一直端坐在老屋堂前八仙桌的两旁,静穆无声,就像是一幅巨大立体的古代容像。他们似乎一直是老人:外公长得白白净净的,有着稀稀拉拉的胡须,说话慢条斯理,永远是慈眉善目的;而外婆呢,似乎总是有倾诉不完的怨气,只要一开口,便用一口难懂的歙县话大声地数落。平日里,很少看到他们走出那个黑漆漆的大门,一有空闲,他们总是喜欢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土地庙里的一对菩萨。老了,也许只剩下沉默和思想了。外婆的心思是好揣摩的,无非家庭,无非生计;而外公呢?这个十来岁就开始“下新安”,后来又壮志未酬的“老徽商”,对于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有着失意的懊恼?或者,有着对宿命的怀疑?——总而言之,他们应该是在反刍吧,人与牛一样,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反刍的。当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做完,无需再做的时候,他必定会选择沉默和端坐,反刍岁月,内心忧伤。一物件20世纪70年代,外公、外婆的家已近一贫如洗了。我小时候只见过几枚老银元,很漂亮,沿着边猛一吹气,侧耳聆听,便能听到风铃似的清脆响声。后来,银元不见了,拿去换钱了,一枚银元,当时能换八元人民币。我能得到的,只是一些铜板。铜板很漂亮,上面有一些字,“光绪”、“咸丰”什么的。铜板是我们用来“打币”的:把一分、两分的人民币硬币放在青砖上,用铜板去打,打下来的,就归自己了。铜板是无孔的,铜钱则是有孔的。铜钱我们都瞧不上眼,在一些角落和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生锈的铜钱。铜钱,就像历史的弃儿。那一年夏天,我忽然迷上了斗蟋蟀。有一天,在老宅的旮旯里逮到了一只蟋蟀,顺手就放进了一只玻璃瓶子。泥菩萨似的外公忽然开口,他对舅舅说:你找几只蟋蟀罐给他,让他放蛐蛐。于是,舅舅不知从哪个角落拖来一个脏兮兮的大木橱子,里面竟然有数十个蟋蟀罐子!有的是陶砂制的,有的是青石刻的,看得出,是有些岁月的了。我挑了一个最漂亮的:似乎是用龙尾石雕刻的,比一般的蟋蟀罐要小,因为小,根本就不能放蟋蟀,一放进去,就跳出来了。但我喜欢这只罐子,它小巧、精致、漂亮,盖子上刻有一个人物,身着明代官袍,线条流畅;罐底下,有着篆刻印,大约是制作者的图章。这个蟋蟀罐至今还留在我的身边,放在我的柜子里。前些年有一次拿出来赏玩,盖子落在地上,打碎了,随后又用胶水粘上,算是破相了。有时候偶然瞥到这个物件,我会突然想:当年这个蟋蟀罐到底是谁的呢?它比外公的年纪大,甚至要比外公的外公年纪都大。这个罐子那样精致,那样漂亮,当年的主人一定对它爱不释手吧?但爱不释手又能怎么样呢?物还在,人已去。两厢渺渺,物我两忘。人真苦,童年如白纸,命终复空旷。我们生而支离破碎,只能依靠各种各样的物件,来修修补补。一本书如果说“心想事成”的确有的话,那么,我与《歙事闲谭》这本书的结缘,还真是心想事成。2004年左右,正是我对于徽州有着浓厚兴趣的时候,我阅读了很多有关徽州的资料,发现很多资料都出自许承尧所编撰的《歙事闲谭》,但我一直没找到这本书。那一天,我们去了徽州,把车停在屯溪老街边的延安路上买东西,顺便就进了旁边一个小书店,就在书架上看到了上下两本《歙事闲谭》——这样的感觉,不是“心想事成”,又是什么?《歙事闲谭》其实就是怀旧。怀旧的心思,除了追溯尘封的人物和事件,还得触摸一些过去的品质:清洁、专注、端庄、认真、静美、自然和真实。那些不怀旧的人,总是显得肆元忌惮、无所畏惧。他们都是没有故乡的游子,是漂泊在这个世界上的萤火虫。在《歙县闲谭·自序》中,许承尧这样阐述他编撰的初衷:“垂老观书,苦难记忆,因消闲披吾县载籍,偶事副墨,以备遗忘。’’他所说的“以备遗忘”,不是针对个人,更像是对未来。也因此,这本书更像是回忆,是一个老人对于前世徽州的回忆和总结。眼中有大关者,内心必有敬畏和惜缘。许承尧是老徽州最后的“六味真火”。当老徽州注定逝去,新的世界携着锋利、快速和浮躁扑面而来的时候,也许,最佳的选择,就是躲进书斋,用一种温润的回忆,来消解这个世界的寒冷。回忆,是怀念,是留存,更是确立一种根基。许承尧的用意,我想就在于此。一段话现在回忆某些久远的事件和场景,会不由自主地眩晕,像跌入空濛,飘荡于云雾之中——从2000年开始,我陆续写了一些有关徽州的书,比如2004年的《思想徽州》,2006年的《千年徽州梦》,2007年的《行走新安江》以及穿插其间所写的《发现徽州建筑》(与张扬合作);然后,又因为喜欢徽州老照片的缘故,在2010年写作了《老徽州》。写这些书的初衷,是想以自己自以为是的思想,撞击一下徽州,然后去触摸徽州文化的内里。这样的感觉,就像一个妄自尊大的年轻人,以吃奶的气力,试图晃动千年古寺边上硕大古老的银杏树——然后喘着粗气,听头顶上叶子窸窣的响声——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书出版之后,大约是切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和思维方式吧,不时地,会听到一些肯定,引发一些共鸣。有点小得意的同时,也会让我诚惶诚恐、羞赧生怯。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是他们给这一套书穿上了新装。沉静的包装风格,对于文字和思想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尤其是对于我淡淡的乡愁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小团圆”。微州就是一个人、一幅图、一物件、一本书、一杯茶、一朵花……当安静地看,用心地品,用思想去解剖,用体温去摩挲,用禅意去赏玩,当所有的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商业化,带着他们的人、事以及心思时,一个人,如果能独守空灵,借助于某种神明,用内在的纽带试图去连接那一片安谧的气场,就该是一种幸事吧?这样的感觉,与其说是思念的流露,不如说是乡愁的排遣。一种坠落于时空变幻中复杂情感的宣泄。徽州从未消逝,它只是和流逝的时光在一起。赵焰2011年3月

内容概要

赵焰的这本《徽州老建筑》从民居、祠堂、牌坊、戏台、园林、书院、桥、塔、亭等九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徽州老建筑,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专业性和知识性。在某种意义上,《徽州老建筑》是为徽州古建筑所作的“家谱”,既有存档的现实需要,也有为它们“立牌保护”的意思。全书资料翔实,文笔流畅生动,突出了地域文化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

赵焰,男,安徽旌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李鸿章》、《蝶影抄》、
《行走新安江》、《千年徽州梦》、《思想徽州》、《男人四十就变鬼》、《夜兰花》等书十数种。
张扬,男,《安徽商报·橙周刊》主编,出版有《悠城悠客》等,在国内报刊发表过散文、诗歌、评论、文物鉴赏、新闻作品等,做过电视专题片撰稿,策划过一些社会活动,喜读闲书,好奇于地域文化、艺术品鉴藏和掌故轶事。

书籍目录

总序  苍白的乡愁
楔子
第一章 民居
【一】星罗棋布
【二】枕山环水
【三】美学意蕴
【四】别有洞天
第二章 祠堂
【五】源远流长
【六】美轮美奂
【七】教化殿堂
【八】江南之冠
第三章 牌坊
【九】风雨见证
【十】徽州缩影
第四章 戏台
【十一】人生舞台
第五章 园林
【十二】江南胜景
第六章 书院
【十三】积薪传火
第七章 桥
【十四】彩虹卧波
第八章 塔
【十五】摩天齐云
第九章 亭
【十六】玲珑多姿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星罗棋布的民居群落以宗族血脉关系为纽带,经过数十代繁衍而成的西递,是众多徽州古民居群落生成、发展的一个样板。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如今,遗存下来的徽州古民居,属于明代的数以千计,而清代的要数以万计。徽州著名的古民居群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关麓、呈坎、昌溪,等等。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古民居群,就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440多幢,实属罕见。有着“歙南第一村”称号的歙县昌溪古村,自明代所建的西静庵起,到村北海瑞手书的“务本堂”界止,形成一条长达3公里的古建筑群,其中古民居就有800余幢。位于黄山市徽州区的潜口民宅,设有“明园”和“清园”,当地人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附近的明清建筑,如乐善堂、曹门厅、方文泰宅等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古建筑群,也成了解徽州民居等建筑特色的一个窗口。千年文化古村呈坎,在解放初期,有明代民宅43处,其中有多座是豪宅。像罗会泰宅,又称老虎洞,整个建筑为两层楼结构,呈正方形,其底层高达6米,整个建筑高度比现代三层楼还高。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周干峙1995年在呈坎考察时,看到许多高大雄伟的两层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建置在海外的徽州古建筑——“荫余堂”,原坐落于休宁县黄村,因为一个文化交流计划,由美国有关方面斥资1.25亿美元,经过7年研究、施工,漂洋过海,“移民”到美国。这栋老房子建于清康熙年间,由黄姓富商建盖,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拥有16间卧室,以及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头墙等。在搬迁过程中,拆下的砖木石件达1万多件,被装上40个国际标准货柜,运至波士顿,在美国最古老的13家博物馆之一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得以重建、展出。10多年前,对乡土建筑有过精心研究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曾对黟县的关麓作过深入的考察,在与十几位专家教授详细绘制全村古民居分布图时,陈教授发现:关麓村中的古民居群落竟然呈“九龙戏珠”之势!这一发现,让他非常兴奋。在关麓,同样也遗留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古民居,其建筑式样大同小异,或者说基本能代表徽州各地流行的传统住宅。这个村的核心建筑为“八家”住宅,以清代著名书画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为首,自北向西依次为“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春满庭”、“瑞霭庭”(双桂书屋)、“问渠书室”、“安雅书屋”、“易安”小书斋。这极具特色的“八家”建筑,是一户徽商人家兄弟八人所建的,外观上八座宅院各自独立,自成单元,每栋宅子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而实际上楼与楼之间,都有门户走廊互相连接、相互沟通,如同一体。这样一来,既可以防备兄弟不和时出现尴尬,更可以联手抵御外族外姓的侵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强大的宗族观念和势力。可惜的是,八家建筑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现有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经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多少代人的艰辛努力,徽州终于形成了民居星罗棋布、村落远近相望的景象。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规模之盛、风格之突出、品位之高,是中国其他地方所难以媲美的。一般来说,古民居是指古时遗存的、相对于“官式做法”的民间居住房屋,它与宫殿、府邸、坛庙、陵园等建筑不同,主要满足生活以及生产上的需要,其功能、形式、构造和用材相互适应,巧妙结合。北京、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民居各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风格。而安徽民居,主要是以徽州民居为代表。可以说,徽州古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座高峰,它深深根植于优美的新安山水和厚重的徽州文化,同时也映照了纵横商界数百年的徽商风采;徽州古民居是人文与自然相融合而开出的奇葩,是一卷卷古代风情民俗画,有着浓厚的书卷气和薪火相传的烟火气,它为祖祖辈辈的徽州人所认同,并不断地相互影响、适应。清中叶以后,徽州民居、村落逐渐走向衰落,经历着兵燹战火等天灾人祸的毁坏。清光绪年间,画家黄宾虹从浙江返回歙县老家郑村时,就慨叹今不如昔、凋敝不堪的情景。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徽州古民居,仅是劫后余生的一部分。在绩溪上庄一个普通的清代民居里,胡适度过了他的童年,前后生活达11个春秋。1904年,胡适冒着寒风走出上庄,十几年后,他奉母命回乡完婚,之后是回来奔丧。最终他渐行渐远,再也没有回来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仅仅是头顶36冠博士帽的胡适,也不仅仅是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众多的徽州人心目中,徽州的乡居老屋,就是那一湾载不动的乡愁,是魂牵梦绕的故园家国。

后记

2004年,在一个热得几乎令人窒息的夏天,我们一行几人一起去了徽州,先是去了黟县、歙县,然后转道江西婺源。这一次的行走,让我们大快朵颐,那种感觉,就像蜜蜂进入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地里一样。我们去了很多以前没有去过的好地方,品尝到很多正宗的徽州土莱,行走在徽州的山水间,看着不计其数的古民居、古桥、古亭j眼望着一汪又一汪的清水塘或者是平缓的河流,我们的身心完全放松了;除此之外,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我们在婺源彩虹桥下的河水中与当地孩童一起游泳。这一次的经历曾被我们反复说起,至今还觉得美好、有趣。当时,我们投宿在一个号称徽州最美丽的廊桥边,傍晚时分,循着哗哗的水流声音,我们穿过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来到桥边,看到七八个孩子光着屁股在桥下的水中嬉戏,他们一会从岸上“扑腾、扑腾”地跳下,一会在水中扎着猛子。看他们快活的样子,我们也忍不住换了衣服,钻入清澈的水中,感受难得的放松和亲水之乐。后来,我们上了岸,在廊桥一端的老水车旁,慢慢地喝酒、聊天,晚风习习,凉爽无比。可以说,这是一趟兼有“灰色之旅”和“绿色之旅”的文化旅程。满眼的徽州建筑,主色调是灰的;而徽州建筑是安卧在青山绿水中的。在山水中,古朴的徽州建筑给人的感觉是活的,有生趣的。在此之后,我们又一同去了好几次徽州,其中有一次,是沿着新安江的发源地,一直走到歙县深渡。两岸的风光无限,让我们真有些置身桃花源中的感觉了。2007年底2008年初,南方的大雪,让我们猝不及防,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一度被打乱。其时,为实地考证,并补充一些资料,我们不顾冰天雪地,前往黄山市所辖的一些地方,在那里、,前后呆了有半个多月时间,尽管寒风割面,我们仍坚持早出晚归,仔仔细细地观察、研究建筑实体,尽可能地不疏漏一些重要的徽州古建筑。到徽州,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每一次也都有些体会和发现。徽州是需要不断地发现的,因为她蕴藏的东西太丰富,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就能钻研得了的,也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力量就能穷尽的。到底是什么让徽州丰瞻多姿呢?似乎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在旧时,山清水秀的徽州就是一个让人好奇的地方,不仅文人墨客不断地前来探访,就是本地的文化人也在试图厘清这个地方的根系和气场。在徽州行走的日子里,我们也感到了不安和忧郁。眼见着一些古村落的水系被污染、破坏,一些河流被垃圾塞得满满的,我们且走且叹。1931年,绩溪的地方贤达人士余亚青等42人,准备在城区建一个“址源公墓”,于是请当时的绩溪籍名人、著名学者胡适作为发起人,并请他撰写墓启。当年的5月4日,胡适撰写了大约400字的墓启,在墓启中,胡适写道:“徽州是风水之学的中心,所以坟地也特别讲究。徽州的好山好水都被泥神和死人分占完了。究竟我们徽州人民受了风水多少好处呢?我们平心想想,不应该及早觉悟吗?不应该决心忏悔吗?”胡适的这段文字在当时是有所指的,当然也说得有些“过”了(如“徽州的好山好水都被泥神和死人分占完了”一句)。不过,在今天,人们也应该反问一句;难道好山好水最终被垃圾侵占完吗?这,或许是杞人忧天。当下,“徽州文化热”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对徽州,尤其是地表上可以观赏的古建筑感兴趣。徽州古建筑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弘扬,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有一段时间,人们议论着那些流失到外地的徽州古建筑构件,感叹之余,又显得无可奈何。时间只是推倒、蚕食徽州古建筑的一只手,另一只手,正是贪图私利的人伸出来的。幸而,后者得逞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在某种意义上,《徽州老建筑》是为徽州古建筑所作的“家谱”,既有存档的现实需要,也有为此物“立牌保护”的意思。在这本书里,许多不复存在的古建筑,也被一一“点名”或介绍。当然,它也不是“全本”,尚有大大小小的一些古建筑,没有被列入进来。出于成书的需要,我们只能有所取舍、侧重。

编辑推荐

《第三只眼看徽州:徽州老建筑》:“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丛书”是作家赵焰以一位文化行走者的姿态,用感性、生动的散文笔法,以生动而富有穿透力的现代语言方式,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和诠释了徽州历史、地理、文化、人物,既有整体概貌,同时,各本书又各有角度、各有侧重点。《第三只眼看徽州:徽州老建筑》为该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从民居、祠堂、牌坊、戏台、园林、书院、桥、塔、亭等九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徽州老建筑。书中资料翔实、论证合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专业性和知识性。赵焰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丛书是对于徽州以及徽州文化的全面解读。文笔清新优美,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徽州老建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同一系列的《思想徽州》有一层薄膜塑封的,把书保护的很好,但这本书的外面就没有,导致书皮很脏,还有磨损,白色的书皮上都是黑灰色的污迹,送给朋友的书,很不好,希望以后能够改进
  •   很不错的一套书,值得大家购买
  •   带大量图片,以实例进行讲解,不仅只是说建筑本身,连同建筑的建筑历史和与该建筑相关的文化历史也有说明,对细节上的考据比较认真,全方位介绍徽州建筑和人文风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可读性较强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