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情论研究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振香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些年来,“情”在儒学中的内涵与地位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儒家尚情思想与性情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先秦儒家情论的成果尚不多见。《先秦儒家情论研究》通过对《论语》、郭店楚简儒家简、《孟子》、《中庸》、《易传》以及《荀子》等先秦儒家代表性著作中情论的探讨,全面、动态地呈现“情”在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个儒家之间的交会与流转,揭示“情”在先秦儒学中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探索“情”所蕴含的本真实在、至诚无欺、真诚无伪等义素对于解决时下社会人生问题、建构新的人类生活范式的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序 颜炳罡引论:“情”字解诂第一章 情与孔子的仁礼之学第一节 仁:缘情而起一、生命本真之情状二、竭心尽力之情怀三、现实人间之真情第二节 礼:以情为本一、生死葬祭之礼仪二、公私生活之威仪三、为政治民之纲要第三节 孔子尚情哲学的际遇与气质一、由暗淡走向光畅的人性自觉二、缘情而来的完美与高洁三、依情而至的悲怆与更生第二章 《性自命出》对“情”的凸显第一节 “情”义纷争一、儒家之真情二、道家性命之情三、法家之人情四、事物之内在规定第二节 “情”之内涵一、情即性之外现二、情为内心情感三、情乃真诚质实第三节 “情”之主旨一、贵真弃伪二、“情”与《中庸》之“诚”及《庄子》之“真”第四节 《性自命出》的思想归宿一、是否出于子思一系二、是否出于子游一系三、是否出于公孙尼子一系第三章 孟子反本致思中的“情”范畴第一节 《孟子》“情”义辨析一、物之情二、声闻过情三、乃若其情四、人之情第二节 才、心、性、情之发微一、才二、心三、性四、才、心、性、情之关系第三节 “乃若其情”之儒门公案一、赵岐——时代话语下的颠倒二、朱熹——理学架构中的错置三、王夫之——己意曲解下的反驳四、戴震——字义疏证后的澄清五、程瑶田——未出藩篱的误解六、牟宗三——拨开迷雾后的迂转第四节 由“情”观孟子的反本求真之学一、失真世界与本真世界的二重建构二、反本复真的桥梁架设三、由反本致思开出的“情”范畴第四章 《易传》宇宙人生总架构下的“情”论第一节 《易传》“情”字疏释一、《文言》之“情”二、《彖》之“情”三、《系辞上》之“情”四、《系辞下》之“情”五、由“情”观《易传》之内在理路第二节 “情”与易学诠释学一、性情之诠释二、情伪之诠释第五章 荀子对“情”的转进第一节 “情”在《荀子》中的普遍流行一、与欺诬诈伪相对的真诚坦率二、与表面现象相对的内在本质三、与外在文饰相对的内心情感四、泛指人物事的一般情形或情景五、专指人之情性六、“情”当改为“积”第二节 荀子的人情论一、人情之界定二、人情之内容三、另一种人情四、人情之改造五、人情论之评价第三节 由“情”观荀子之学术性格一、与孟子悲情豪迈相对的乐达精进二、与《中庸》、《易传》重恩重情相对的重理重智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一 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附录二 报情章德别宜敦和——论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之要义及其现代价值后记

编辑推荐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情文化,有人说中国哲学是情的哲学,不过,以扎实的文献为基础,立足于哲学的角度,对情的本义、引申义以及情之流变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论著尚不多见,而呈现在读者面前、《先秦儒家情论研究》这部学术论著是该领域不可多得的学术成果。通过对《论语》、郭店楚简儒家简、《孟子》、《中庸》、《易传》以及《荀子》等先秦儒家代表性著作中情论的探讨,全面、动态地呈现“情”在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个儒家之间的交会与流转,揭示“情”在先秦儒学中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探索“情”所蕴含的本真实在、至诚无欺、真诚无伪等义素对于解决时下社会人生问题、建构新的人类生活范式的现实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儒家情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