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代音乐研究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孔义龙,曾美英 著  页数:289  字数:345000  

内容概要

《岭南古代音乐研究/音乐学新视界丛书》编著者孔义龙、曾美英。
本套丛书系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为主体推出的一批学术成果,涉及音乐与舞蹈学中音乐美学、基础音乐教育、古代音乐史学、近代音乐史学、传统音乐、舞蹈理论与教学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是近年来音乐学院学术团队承担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主办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以及指导各领域教学所获得的学术成果的一次展示。

作者简介

  曾美英,1970年4月生于湖南耒阳。学士,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声乐教研室主任。参与“岭南古代音乐研究”的同时,还承担“高职高专声乐课程模式及内容改革”、“声乐精品课程”等科研与教学项目。曾获省市级声乐比赛奖16项,2006年获校级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2007-2008年度被评为学校先进个人,2009-2010年度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近五年来发表论文近20篇。  孔义龙,1968年10月生于湖南平江。博士,华南师大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广东省第六届“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研究,先后出版《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及《与古乐对话》等著作。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学术论文博士组特等奖,2007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年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获广东省社科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书籍目录

总序      
绪言
一、有关岭南古代音乐文化的既往研究
二、岭南古代音乐既往研究的原因与学术态度
第一章 乐起岭南
第一节 从陶片与岩画说起
一、石峡陶片与远古器皿舞蹈
二、岩画乐舞
三、多重视角下的乐舞图像
第二节 梅县鱼埙
一、梅县鱼埙的特质
二、从共性中看鱼埙
第三节 岭南的青铜礼乐器
一、从早期青铜乐器看文化传播
二、岭南乐钟编制的发展
三、岭南乐钟的音乐性能
第二章 南越国宫廷礼乐
第一节 晚开的礼乐奇葩
一、岭南的汉代乐悬
二、多样的乐队组合
三、纛旌乐舞
四、拓荒礼乐与晚开奇葩
第二节 句镭的音乐学意义
一、句锂创造的新组合
二、南越与吴越句□的形制
三、南越与吴越句□的音乐性能
四、南越国宫廷句□的音乐学意义
第三节 摇响器的新生
一、南越王墓摇响器
二、摇响器样式
三、呈现方式与表演方式
四、汉代摇响器的新生
第四节 汉世三墓的音乐器物
一、用乐规模
二、组合特色与雅俗进程
三、乐声抑扬与文化圈基础
第五节 宫廷乐的兴衰
一、多元与模仿
二、异步中的兴衰
第三章 土著铜鼓乐
第一节 早期铜鼓与土著信仰
一、从迈熟铜鼓看文化传播
二、从古朴到写实
三、社会换形与文化追随
第二节 硕形铜鼓与权力意识
一、三种硕形铜鼓
二、多样装饰与自然崇拜
三、政治背景与权力意识
第三节 小型铜鼓与铜鼓乐兴衰
一、粤地麻江型铜鼓的繁盛
二、俚人汉化与铜鼓乐社会化
三、铜鼓乐的组合与铜鼓的音乐性能
第四章 俗乐繁荣与雅乐兴风
第一节 俗乐文本与文化主题
一、潮剧的早期写本
二、粤剧与现存班本
三、曲艺与现存写本
四、手抄弦诗谱
第二节 俗乐舞台与表演意识
一、从戏台看戏曲
二、从锣鼓柜、花朝章帘及会馆等看体制保障
三、从戏服、布景看戏曲舞美
第三节 孔庙乐章与寺院宗声 l
一、从雷州孔庙祭卷乐章看记谱及宫调
二、从《海阳县志·祭器·乐舞》篇看孑L庙用乐规范
三、清官雅乐规范对各地孔庙音乐的影响
第四节 音乐造型与文化渗透 l
一、陶瓷上的乐舞
二、雕刻出来的音乐
三、画笔下的音乐
第五章 岭南古乐淡想
第一节 资料分析与价值论证
一、乐器资料
二、图像类音乐资料
第二节 时空定位与当代使命
一、类型分段
二、当代使命
结语
附录一 表索引
附录二 图片索引
附录三 广东省境内出土和传世的相关音乐资料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其一,土著铜鼓乐时期展现的是岭南土著骆越族和西瓯族,以及他们的后裔俚、僚、乌浒等诸族以三种壮硕铜鼓(北流型、冷水冲型、灵山型)以及此前的石寨山铜鼓为载体铸就的一个集权力、财富、宗教、绘画、雕刻、、冶炼及音乐等于一体的繁荣时代,时间从西汉至隋唐。  其二,铜鼓乐汉化与俗乐发展时期展现的是随着封建政权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而形成岭南铜鼓发展历程中出现不断被汉化的历史,以及北方俗乐南传而使岭南俗乐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格局中逐步发展的历史,时间在宋代至明代之间。其三,俗乐繁荣时期展现的是岭南俗乐繁荣的历史,其间各类品种争奇斗艳,尽显风骚,时间跨越整个清代。  二、当代使命  在对南越王墓博物馆馆藏的音乐实物进行全面拍摄、测录及其他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过程中,我们感触至深。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南越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不但创造了完善的统治体制,还创造了极富特色的礼乐辉煌,其宫廷礼乐中那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乐器和表演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融合程度与特色彰显力度实在值得我们当代文化人借鉴。南越国宫廷礼乐的成功设置取决于两点:一是注重将优秀的传统礼乐与当时的地域间文化作纵向和横向的融合;二是突出地域特色。  当代岭南音乐存在这样的现象:优良的岭南传统音乐逐渐在失去它们应有的舞台;大众的流行音乐又没办法摆脱一种共有的模式;表演艺术趋向于单一视角,面向一批观众,缺乏多层次、多方位的融合;大型会演看不到体现岭南传承的音乐素材,缺乏文化特色的彰显。在当代岭南音乐存在的问题中,无论是逐渐隐退的岭南传统音乐精华,还是无法摆脱共有模式的大众流行音乐;无论是趋向于一种视角、面向一批观众的表演艺术,还是大型会演中对岭南传承素材的忽视,归根结底就是两个词:融合和彰  1.简单设计--融合式表演  我们不妨站在音乐文化圈外以普通市民或外国友人的角度去大胆地发问和设想!  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在当代岭南乐苑中加入哪怕是一点点的礼乐传统呢?  宫廷礼乐中心是什么?是否可以在某些特定的场面借此彰显昔日的辉煌呢?  透过南越国宫廷乐的编配原则,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所谓的“中心”原本就是创新组合的结果。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当然也可考虑礼乐器中的中心乐器与现代乐器、现代舞蹈的重新编配与组合。  铜鼓乐是什么?是否可以重现其不同时期的形制特点和组合特点?是否可以展示贯穿岭南历史的铜鼓乐的一些信息呢?是否可以考虑在某些特定的场面借以彰显岭南往日的蹉跎岁月,还原其组合,甚至是与现代乐器组合,并配以舞蹈重新显现呢?  这姑且称作一种融合式表演吧!在笔者看来,它是在各种现代气息浓烈的艺术表演中,通过融入或点缀某一类或几类极具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的传统成分而构成的一种过去与现代相结合的展示艺术。譬如,弦诗乐如何配置?可否经常在某种现代气息浓烈的表演中融进一两个展示它的节目?  八音锣鼓如何配置?可否在某种现代气息浓烈的表演中融进粤剧最优美的唱段?潮剧、汉剧亦然。  私伙局是什么?可否经常在某种现代气息浓烈的表演中融进一两个展示它的节目?  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问而且应该问很多。即便在这些尝试中,构思和编配方法都是现代的,仅仅展示基本表演特征和传统乐器的形制、音色特征,也会让世人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一种让岭南人引以为豪的心灵震撼。  ……

编辑推荐

  《音乐学新视界丛书:岭南古代音乐研究》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岭南古代音乐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