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发现思维研究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丽君  页数:316  字数:415000  

内容概要

  问题发现能力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其重要性很早就得到了学界的认同,但相关研究在数量与质量上都非常欠缺。《问题发现思维研究》以思维作为切入点,在对已有问题发现研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着重考察问题发现在思维操作、思维表征、思维策略、思维过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学校教育等领域,问题发现思维活动的相关应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问题发现研究述评与构想
第一节 关于“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问题发现的界定与意义
第三节 问题发现的理论模型
第四节 问题发现的实验研究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及本书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问题发现思维的团体实验
第一节 问题发现思维团体实验材料的编制
第二节 问题发现思维团体实验的方法与结果
第三节 大学生问题发现的思维特点与分析
第三章 问题发现的思维模式
第一节 问题发现思维模式的个别实验研究
第二节 问题发现的思维操作和思维模式
第三节 问题发现的思维表征
第四节 问题发现的思维策略
第五节 问题发现的元认知思维
第四章 问题发现的思维过程
第一节 问题发现思维过程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问题发现过程的思维阶段
第三节 问题发现过程的问题行为图研究
第五章 动态信息呈现下的问题发现思维特征
第一节 动态信息呈现下的问题发现思维研究
第二节 动态信息呈现下发现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变化
第三节 动态信息呈现下问题发现思维模式与过程的新特点
第四节 新信息呈现对问题发现的影响
第六章 问题发现思维的眼动研究
第一节 问题发现思维的眼动实验
第二节 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情况
第三节 眼动指标与问题发现结果的关系
第四节 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轨迹
第七章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现思维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现案例
第二节 大学生问题发现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第八章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发现思维
第一节 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思维过程
第二节 科学问题发现思维过程的分析与启示
第三节 生活与科学领域问题发现活动的对比
第九章 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发现思维
第一节 学生问题发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第二节 提高学生问题发现能力的途径
第三节 促进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
第十章 问题发现思维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知识基础对问题发现的影响
第二节 问题参数设置对问题发现的影响
第三节 呈现方式对问题发现的影响
第四节 线索提示对问题发现的影响
第五节 人格特质对问题发现的影响
第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实验与真实情境问题发现思维的对比
第二节 问题发现思维模型的建构
第三节 本书的贡献与不足
第四节 问题发现研究的困境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动态信息呈现下的问题得分及其差异分析 (一)四个轮次上问题得分的差异分析 在四个轮次上,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均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在问题总数量上,第一、二、三轮显著高于第四轮。这可能是由于在前面信息呈现的时候,被试已经把能够想到的问题都提出了,后阶段随着新信息的加入,主要是补充原先没有想到的新问题,因此在问题总数量上有所下降。在矛盾问题击中率上,第二、三、四轮显著高于第一轮;第四轮还要显著高于第二、三轮。也就是后面轮次的击中率要显著高于前面的轮次,这与事先预想的情况是一致的。矛盾情境问题击中率的高低主要依赖于被试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出存在矛盾的地方。随着信息的增多,被试对问题的了解加深,对矛盾之处就会有更准确的对比和理解。此外,有些信息单独看可能并不存在矛盾或错误,但前后信息联系起来分析比较,就可能看出其矛盾之处。因此,信息的增加也会促使矛盾暴露。相应地,矛盾问题击中率也会有所提高。 在变通性得分上,第一、三轮高于第四轮。这可能是由于在先前已经把能够想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提及了,因此在后期主要是针对新信息对问题进行补充,所以涉及的内容领域和类别会有所减少。在新颖性上,第三、四轮显著高于第二轮。在新颖性方面,总的趋势是后面轮次的新颖性高于前面的。这可能是由于通常被试在看到一段信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一些常规性的问题,随着新信息的加入,使得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发生了变化,就更容易发现有新意的问题。 从问题数量与质量在轮次上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新信息的加入,被试对材料的理解会更加全面和深入,所涉及的思维水平会提高,相应在问题质量上也会有所提高,但发现问题的数量会减少。 (二)动态与一次性信息呈现下问题得分的差异分析 从问题总数量方面来看,在动态信息呈现下的40位被试一共发现了924个问题,而在一次性信息呈现下的40位被试却只发现了341个问题,差异非常明显。这说明信息呈现方式对被试发现问题的数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把同样的信息分为多轮次进行呈现,这样在每一轮呈现时,被试所关注的内容都相对较少。相应地,就可以对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精细的加工。而且信息的多轮呈现,可以让先出现的信息在被试头脑中有一个相对较长的酝酿时间,这也可能会促进被试对信息的深度加工。也就是说,在动态信息呈现下,被试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理解材料,思考并发现更多的问题。

编辑推荐

《问题发现思维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是系统性。全书从概念界定、理论模型、实验研究和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对问题发现领域的已有研究作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有助于其他研究者高效地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全貌和动态,起到类似工具书的参考价值,促进问题发现领域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开展。其二是前沿性。《问题发现思维研究》提出或运用了问题发现动态过程观、多轮次信息呈现实验设计、秩次聚类分析等前沿理念和方法,并借助出声思维、眼动研究、问题行为图等技术,从而有助于突破问题发现领域的研究瓶颈,丰富问题发现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与实验范型。其三是实践性。除了理论研究,也从生活、科研、教育等领域对问题发现思维的实践运用进行了深入探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问题发现思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