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提升途径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董文虎,刘冠美 著  页数:138  字数:252000  

前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达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陈雷部长在2009年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上就强调过:“水利建设不仅要承担蓄水抗旱、防洪排涝、供水发电等除害兴利功能,还要体现先进设计理念,展示建筑美学、营造水利景观、承载文化传承功能。要把当地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合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展现建筑美学,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基础上,努力使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成为独具风格的水利建筑精品,成为展现先进施工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典范。要用景观水利的理念去建设每一个水利工程,实现水利与园林、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使一条条奔流不息的河道,成为人们陶冶性情的好去处;一座座匠心独具的水利工程,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好风景;一处处清新靓丽的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

内容概要

  2011年,水利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完成了水利部财政预算列项科研课题.《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战略研究》。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实际运期的生产力,作者以该《课题》报告第四章为基础,拓展而成《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提升途径》。作者通过多年探索的实践证明,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毒品位应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着手;须以诗心、文蕴、书骨、画跟、园趣、乐感、哲理、创新的思维去营造;还须抓住发掘、鉴赏、开发、保护、利用和传播各环节方能实现。《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提升途径》从实例出发,对上述各环节均有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剖析,为有志于弘扬水工程文化的人士:提供一本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有案例可读,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并为构建水工程文化学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董文虎(虹桥村民),1943年生,原泰州市水利局局长、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兼职教授,现任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泰州市水文化研究咨询小组召集人、泰州市老科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从事水利工作50年。已出版《水利发展与水文化研究》《乐水集》等专著8部,主编《泰州市水文化研究与实践》等2部,参编《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讲义》等2部,顾问《经济发达地区水利发展模式》1部。独立完成和主笔完成的水利科研课题,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获江苏省水利厅、泰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推广奖15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曾获全国抗洪模范及部颁全国水利财务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经济先进个人及新泰州市建设功臣等称号。
  刘冠美,1946年生于四川雅安,1963年至196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68年至1978年在水利部第三工程局从事水电站施工,1979年至2006年在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从事水工设计、施工、管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生于川,依于川,学水五年,拜水终生;浪际山水,阅读山水,寄情山水,参悟山水,回归山水,可谓事水者。著有《水工美学概论》《渠道养护工》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转变传统的水利工作理念
第一节 传统的水利工作理念
第二节 传统水工程的功能
第三节 现代水利工作的理念
第四节 现代水工程应具备的功能
第五节 古代可资借鉴的治水哲理
第六节 现代水工程的双重科学属性
第二章 将先进的文化元素融入水工程之中
第一节 规划应有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内容
一、纳入水利规划的规程、规范
二、融入规划目标
三、融入流域规划
四、融入地区水利规划
五、融入专业规划
六、规划评价中应有相关评价指标
第二节水工程设计须进行相关文化设计
一、注重上位规划的文化导向
二、注重水工程的功能要求
三、注重借鉴古今造景理念
四、注重凝练文化主题的概念
五、注重命题和造型的个性化
六、注重美学研究
七、注重个体建筑的文化与艺术形象
八、注重辅以协调的文化环境
九、注重对文化品赏的引领
十、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成果
十一、水工程文化设计要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第三节 水工程中文化水工程的施工要求
一、施工应由水文化素质较高的队伍承担
二、给施工者二次创意的空间
三、文化水工程的选材要求
四、文化水工程装饰的特定要求
五、文化水工程的制作及施工要有科学的周期
六、文化水工程施工验收的专门要求
第四节 文化水工程的管理
一、建设管理
二、日常管护
三、工程维修
四、更新改造
第三章 水工程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第一节 历史水工程文化的保护
一、历史水工程文化的发掘
二、历史水工程文化的鉴定
三、历史水工程文化的保护与修缮
第二节 历史水工程的利用
一、功能性利用
二、文化性利用
三、申报国家或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 当代水工程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一、组织对当代水工程文化的鉴赏
二、提供旅游休闲的必要设施
三、申报国家或省水利风景区
……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四、《水利志》应有记载水工程文化的章节 (一)水利史志是水工程文化的富矿 水利史志具有传承水文化和纪实、存史、资治、教化等功能。 《禹贡》是最早的水利志,展示大禹治水的工程文化。宋代洪迈提供了一个发掘水利志文化内涵的范例,他在《容斋随笔》中对大禹治水工程文化进行了分析,提出“禹顺五行而治之”的思路,按五行相生排列,治水空间序依次是北、东、南、中、西,实际上是先下游、再中游、后上游,先下游,出口问题解决了,洪水也就容易消退。这是大禹治水的大局观,大局观正确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编纂水利史志的先河,《河渠书》的体例为后世所遵循。他从郑国渠中,发掘出水工程的政治内涵;从井渠中,发掘出水工程的科技内涵;由“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发掘出水工程的文化内涵;他率先提出“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用事者争言水利”,“水利”这一专属概念,由此而立,影响至今。 水利史志是水工程文化的富矿,它含有哲学思想、生态伦理、文化蕴含、历史积淀、美学特色、地域理念、民俗文化等,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供后人学习和借鉴。 (二)加强对历代水利史志的收集、研究 1.要加强对二十五史中水利史志的研究在二十五史中,有河渠志的共七部,分别是《史记》《汉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有志未列河渠的共十部,分别是《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辽史》《旧五代史》,虽未列河渠志,但在五行、地理、食货志中对水灾、河流分布均有记述;不列志的共八部,分别是《三国志》《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新五代史》,这些朝代大多历时较短。 不同朝代的河渠志,凸显时代的变迁、水工程的历史沉淀;五行志记录了历代水环境的水文、水工程的珍贵资料;地理志记录了沧海桑田、河流山川几千年的演变史;食货志记录了山川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应组织专家分类进行专题研究,拿出成果。 2.加强对历代地方志、水利志有关水工程文化资料的收集、研究 历代地方志是水工程文化的富矿,后世推崇为方志之祖的《越绝书》《华阳国志》,对水旱灾害、水环境、水利规划、水利设施、水工程文化等均有详尽的记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西华大学、四川省文史馆与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于2007年8月出版了《都江堰文献集成》,时间跨度从先秦至清代,文体种类范围涵盖地方志、水利志、游记、碑记、散记等,凡涉及都江堰的相关资料均一一收录,为创建《都江堰学》开了好头。 建议各省、各流域机构由资深水工程文化专家牵头,以河系为中心,或以水工程为主线,对历代地方志、水利志、游记、碑记、散记、文书、奏折等进行分类,作专题资料收集或编辑出版。这项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争取在短时间内拿出成果,为深入研究水工程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推荐

《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提升途径》从实例出发,对上述各环节均有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剖析,为有志于弘扬水工程文化的人士:提供一本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有案例可读,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并为构建水工程文化学奠定基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水工程文化内涵与品位的提升途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