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典藏4

出版时间:2010-10-01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本社  

内容概要

  《红字》描写女主人公海丝黛·白兰跟丈夫从英国移居当时尚属英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中途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虏。海丝黛只身到美后,迫于生活,被一青年牧师诱骗怀孕。此事,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社会视为大逆不道。当局把海丝黛抓起来投入监狱,游街示众,还要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和站在示众台上受审。州长亲自主持了对海丝黛的审讯,她所属教区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一个被公众视为最高道德典范的诱骗海丝黛的奸夫,也假惺惺地劝说她招出奸夫的姓名。但海丝黛宁愿一人受辱,誓死也不招供。在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黛孤苦顽强地生活着,全仗刺绣为生。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抚养掌上明珠般的女儿珠儿。海丝黛这种忍辱负重、代人受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丁梅斯代尔大为感动,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而获释归来,一直在暗中侦察底细的海丝黛的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医生,在给丁梅斯代尔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尔于死地。为了逃脱,海丝黛跟丁梅斯代尔议定在新市长就职那天,带上孩于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迹”的地方去。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 识破,逃脱不成。于是,丁梅斯代尔在新市长就职那天,携海丝黛和珠儿走上示众台,当从宣布了自己诱骗海丝黛的事实,并死 在海丝黛怀抱中。海丝黛也从此得到了解放,带着珠儿远走他方。若干年后,珠儿长大成人,安了家立了业,而海丝黛却一人 再回到波士顿,仍带着那个红色的A字,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耻辱的红字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直到老死。  《欧也妮·葛朗台》的情节发展是在一八一九年波旁复辟的最后几年期间展开。葛朗台在大革命早年曾精明地获得了一个繁茂的葡萄园和牧场,当教会的财产被清算后由中产阶级和富裕的农民全部便宜地买下时,他的妻子又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地产。他又以放高利贷的形式借出金钱增加其资本。他辛苦劳作、精心侍弄他的田地和葡萄。在巴尔扎克眼中,他是个典型的农民,葛朗台除了拿侬--一个高大、粗野、极为强壮而对他始终言听计从的村妇外,谁也不相信。巴尔扎克通过葛朗台的讲话方式,对其他人的小心提防、冷漠和奸诈,他的农民的鞋子和服装以及强加于家人的修道院般的囚徒般的生活等而把他描绘得活灵活现。享有巨大财富的快乐,建立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这些目标不在那位贪婪的吝啬鬼的理解之内。而囤积财富,在买卖投机方面超过他的对手,这些对他来说就是一切。面对如此的偏执狂,读者对其残酷无情和自私自利的反应有一种恐怖感,然而在他的专横人格前也感到一种威慑力。葛朗台与拿破仑或任何作曲家、艺术家、作家或政治家相似,因为他们都被一种单一专注的念头所奴役而将所有常人的情感践踏在脚下。  小说的第一个重要场景是一八一九年欧也妮二十三岁生日,母亲为她安排了简单的宴席。葛朗台不肯正视女儿嫁人的婚事:她会通过婚姻逃开他的管制;他会不得不为她提供嫁妆或分享她妻子的部分财产。读者或许被小说家醉心于财产的积累和法律细节而感到光火,但这种不厌其烦的描述是为了通过对照继承法将葛朗台的为人而与欧也妮的感伤理想主义和天真慷慨形成鲜明映衬。由于对她的堂哥--她人生以来遇到的惟一的一位高雅的年轻人的爱慕,欧也妮在人生中第一次做出略微有些不当的举动:她读着查理放在床上没写完的信。在信中他向一位他所爱的巴黎贵妇人保证,宣布他即将奔赴东印度,表明在父亲自杀后自己的清贫。当欧也妮恳求查理接受她积蓄不多的金币--她仅有的财产(当她还是小姑娘时她父亲在每年新年和生日时发给她的礼物)时,两个年轻人开始了担惊受怕的约会。查理出发去爪哇时,欧也妮答应等他回来。小说的下一个悲剧场面是当他逼迫女儿承认了她已不再有金币之后;葛朗台满腔怒火的爆发,接着欧也妮第一次违逆她父亲。葛朗台以只提供面包和水把她关在屋子里作为报复。他的妻子不堪他的虐待日益憔悴而一命呜呼。当律师警告他,他的女儿在法律上是她母亲财产的继承人时,他确实变得温和了。葛朗台逼迫欧也妮放弃属于她的那份财产,但是在这次高明的表白他对金钱的狂热之情后,他在对那一堆金币投以最后的贪婪的、疯狂的一瞥后,突然猝死。他的死是文学作品中描写得最精彩的情节。欧也妮把钱分给了拿侬、教会和家人,除了等待那个从未给她写过片言只字的查理的归来,她对生活毫无兴趣。  查理从东印度群岛归来,靠珠宝、外国的产品、奴隶贸易等发了财。在返回法国的船上,他为一位狡猾的贵妇人所左右,因为她答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他若无其事地告知欧也妮他的决定。欧也妮的希望被击碎了,但是又一次屈服于残酷的命运,她付清了可能阻碍查理与贵族联姻的债务。她自己在神父的劝说下,进入了无爱的婚姻,嫁给了一位仅仅一直觊觎着她万贯家财的有经验的男人。这样一场“没有毒药、没有短剑、没有流血的资产阶级悲剧”结束了。但是巴尔扎克描写的这场悲剧比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更残忍更贪婪。世俗之人卑劣地工于心计的谋划和心地纯洁、率真浪漫的女性的虚幻理想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巴尔扎克之笔终于如愿地征服了世界。  《嘉莉妹妹》收录了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的不幸遭遇,真实地展现了美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人应该怎样活着?或者说,什么是理想的生活?贫穷低贱时,向往富贵荣华,并为此而努力,可一旦功成名就,又若有所失,似乎生活不仅是功名财利,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呢?这就是德莱赛在《嘉莉妹妹》中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乌克兰的舍佩托夫卡城,他和母亲、哥哥生活在一起。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得很贫穷。保尔因报复凶狠的神甫的虐待,被学校开除了。为了生活,保尔只好去火车站的食堂做童工,在那里,他看到了社会中更多的丑恶和不平。一九一七年沙皇被推翻了,红军来到了保尔的家乡。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引导下,年轻的保尔逐渐成长起来。他冒着危险救出被捕的朱赫来,并被哥萨克匪兵毒打,关进了监狱……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保尔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后在著名的英雄布琼尼率领的骑兵部队中英勇作战。他因负伤回到地方,担任共青团的工作。他忘我地投身到为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和斗争中。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修筑铁路时,保尔的旧伤复发,差点儿死去。出院后,保尔已不能正常工作,他很痛苦,身体每况愈下,以至双目失明。他始终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并用笔写下了光辉的人生。  《百万英镑》是“世界文学名著典藏”丛书之一,书中精选了马克·吐温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24篇,这些小说或记叙人间的各种奇事异闻,展示人生百态,如《火车上的嗜人事件》、《一桩稀奇事》等;或辛辣地讽刺金钱社会中人性的扭曲;或嘲讽世俗社会中认人苟且偷安的道德规范;或展示极端情境中人性的可能性。各篇小说大致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书籍目录

《红字》第一章 狱门第二章 市场第三章 认出第四章 故人重逢第五章 海丝黛做针线第六章 珀尔第七章 总督家的大厅第八章 精灵孩与牧师第九章 医生第十章 医生与病人第十一章 心灵深处第十二章 牧师的不眠之夜第十三章 海丝黛的另一面第十四章 海丝黛与医生第十五章 海丝黛与珀尔第十六章 林间漫步第十七章 教区牧师和教民第十八章 阳光灿烂第十九章 溪边的孩子第二十章 迷惘中的牧师第二十一章 新英格兰的节日第二十二章 游行第二十三章 红字的显露第二十四章 尾声《一生》《少年维特之烦恼》《欧也妮·葛朗台》《天路历程》《基督山伯爵(上、下)》《嘉莉妹妹》《羊脂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万英镑》《贵族之家》《四百万》

章节摘录

  一天,海丝黛·白兰匆匆赶赴贝林汉姆的总督府。她要去送一双奉命绣制的手套,是总督在重要场合戴的。尽管由于一次大选的偶然失利,这位前任最高统治者的官阶降了一两级,但他仍然在该殖民地辖区占据着一个令人尊崇且颇具影响力的位置。  这一次,除了要送一双刺绣的手套,还有更为重要的理由,促使海丝黛求见这位能够决定殖民地事务的实权派要人。她已听到传言,一些在宗教政务方面一贯苛刻强硬的头面人物图谋剥夺她对孩子的抚养权。我们在上文已提到过,珀尔被怀疑是魔鬼的孩子。正因为如此,这些正人君子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如要保全这个母亲灵魂里的基督徒精神,就必须将她人生道路的这块绊脚石移走。另一方面,若孩子确能在道德、宗教方面有所长进,而且最终具备获得拯救的素质,那么把她移交给比海丝黛·白兰更贤良睿智的监护人,孩子的这些优点肯定会有更完善的发展。在推行这一计划的人中,贝林汉姆总督据说是最热心的一个。诸如此类的事情,若放在后来,顶多不过提交给市镇一级的官员,可在当时却要进行公众的讨论,甚至连政界要员都得表明立场。这的确有点奇怪,近乎荒唐可笑。但在那个原始单纯的年代,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较之于海丝黛母女的幸福问题,对公众利益的影响更为轻微,但仍然与立法者的思虑、商议和政府的法令、法规搅和在一起,真是令人称奇。以前,关于一头猪的所有权之争,不仅会引发殖民地立法机构的异常激烈火爆的争论,还会导致该机构自身的重大改变。而那一时期比我们故事发生的时代也早不了多少。  海丝黛·白兰从她孤寂的小屋出发时,自然是忧虑重重,但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在与公众的争夺较量中,她虽是孤身一人,但获有天理伦常的支持,因此并非绝无取胜的可能。当然,小珀尔是她的同伴。此时,珀尔已经到了能轻松跑着跟上母亲的年龄了,而且她从早到晚都是奔来跳去,就是比这更远的路程,她也走得动。不过,她还是时常撒娇要母亲抱,虽然已没有必要。可是一会儿,她又急不可耐地要下地,在青草小径上蹦蹦跳跳地跑到海丝黛的前面,时不时地跌跌绊绊,但从未受伤。我们已经谈到过珀尔风华艳丽的美,一种熠熠生辉的美:富有光泽的皮肤,深邃明媚的双眸,润泽丰盈的棕发,再过几年就会变成亮丽的乌发。她的周身上下犹如燃烧着一团火;像是激情进发时不期而至的结晶。母亲在设计孩子服装时,充分发挥了瑰丽的想像;为她缝制了这件深红的天鹅绒束身上衣,裁剪样式独特,还用金线绣满了奇巧精美的各式花样。如此绚烂夺目的色彩,会令面色较为苍白的孩子黯然失色,但恰恰与珀尔红润明艳的美交相辉映,将她装扮成一束最明亮耀眼的小火焰,在大地上欢腾雀跃。  然而,这身装束以及孩子的整个外表都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凡是看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标记,那个海丝黛注定要佩在胸前的标记。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被赋予了生命的红字!那个红色的耻辱标志仿佛已深深烙进她的脑海,她的所思所想都呈现出红字的形态。于是她刻意制造了红字的类似物;耗费许多时日,以一种病态的才智,在她深爱的对象和象征她的罪恶、苦楚的标志之间,创造出一种类同。不过,珀尔的确与红字一样,都是耻辱的标志。正是缘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海丝黛将孩子精心装扮成另一个活生生的红字。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4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