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鳖技术

出版时间:1994-06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作者:王卫民  

内容概要

内容提要
本书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卫民、樊启学讲师编著。内容包
括:绪论,鳖的生物学概要,养鳖场的规划、设计与建造,鳖的人工繁殖,
鳖的饲养技术,鳖的疾病、敌害及其防治,鳖的捕捉与运输。内容丰富,
科学实用,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合养鳖场、专业养殖人员和部队农副
业生产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王卫民,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讲师。

书籍目录

绪论一、养鳖的意义二、鳖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三、国内外养鳖概况第一章 鳖的生物学概要一、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一、外部形态三、内部构造四、生态习性第二章 养鳖场的规划、设计与建造一、养鳖场的规划二、养鳖池的设计与建造三、温室的设计与建造第三章 鳖的人工繁殖一、亲鳖的选择与培育二、鳖的人工催产三、鳖卵的人工孵化第四章 鳖的饲养技术一、鳖的营养与饲料二、鳖的自然饲养法三、加温快速养鳖法四、鱼鳖混养第五章 鳖的疾病、敌害及其防治一、鳖病的预防二、常见鳖病和敌害的防治第六章 鳖的捕捉与运输一、鳖的捕捉二、鳖的运输

章节摘录

二、外部形态(一)体色自然界中野生鳖体色一般为灰黑色和墨绿色,也有黄绿色、茶褐色和橄榄绿色。鳖的体色是与其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是自我保护的体色。近些年来在全国几个省份也发现了背甲呈橘黄色、腹甲呈乳白略带橘黄色的鳖,群众称它“金鳖”;湖北已发现11只。这种体色的鳖,1983年和1987年在红安县各发现1只,1988年在武昌关山发现1只,1988年8月,湖北罗田县三里畈养鳖场首次从7300只鳖卵中孵化出8只幼“金鳖”。另外,1988年5月在江西鄱阳湖的沙洲上捉住1只“金鳖”,同年7月安徽也发现1只。在迄今发现的“金鳖”中数武昌关山捉到的那只个体最大,体重1.6千克。据初步鉴定,以上“金鳖”为体色变异型中华鳖。(二)外部形态结构鳖体形扁平,呈椭圆形,其外部形态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及四肢5部分。1.头部头部前端略呈三角形,后部近似圆筒状,形似蛇头。吻部朝前延长形似管状,称之为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一对管状鼻孔开口于吻突的前端,因而吻突既是鳖的呼吸器官又是觅食器官。正由于鳖的呼吸孔开口于吻突,所以鳖从水中浮起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时,身体完全不用露出水面,只需吻端稍稍露出水面就行了。鳖的这一特点,对于隐蔽身体,免遭敌害侵袭有着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养鳖技术》总印数已达32万册以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养鳖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