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史论丛

出版时间:2001-9  出版社:紫禁城  作者:清代宫史研究会 编  页数:554  
Tag标签:无  

前言

  清代宫史研究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行将付梓,嘱我为序。  古有三皇五帝,秦王赢政在统一六国以后,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故合之称皇帝。于是,他便成为中国皇帝称号的开山鼻祖——始皇帝。自秦始皇开始,“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被神化。中国历史几千年,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皇帝加在一起也有几百个。对中国历史起过巨大作用,颇有作为的皇帝也就那么几十个,大部分封建帝王都被淹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的连名字也无从查找了。但是,即使是傀儡皇帝,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我们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他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从不否认杰出封建帝王个人的历史作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即使是腐朽无道的封建帝王,也曾独领他们那个时代的风骚。皇帝是历史的产物,皇帝是中国历史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内容概要

  《清代宫史论丛》包括了论乾隆皇帝治理宫廷的功绩、论乾隆皇帝的士人化倾向、乾隆皇帝宗教思想管窥、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功绩与昭西陵、试论孝庄与福临母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孝庄文皇后的晚年生活与丧葬、庄妃与福临即位、多情天子与开国皇帝、纪晓岚与避暑山庄、咸丰帝在避暑山庄活动综述、咸丰帝与杜受田、止水藏惊波……等等。

书籍目录

宫廷典制是皇权的表征——代序人物评论论乾隆皇帝治理宫廷的功绩论乾隆皇帝的士人化倾向乾隆皇帝宗教思想管窥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功绩与昭西陵试论孝庄与福临母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孝庄文皇后的晚年生活与丧葬庄妃与福临即位多情天子与开国皇帝——浅谈福临性格从怡贤亲王允祥吞土说起“深情赢得梦魂牵”——读《御制诗》谈乾隆帝痛悼孝贤皇后纪晓岚与避暑山庄咸丰帝在避暑山庄活动综述咸丰帝与杜受田止水藏惊波——慈安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慈禧为戊午巨狱翻案真相考——揭开柏俊应否处斩之谜文化科技从天主堂到监国摄政王府钦天监与西洋传教士清乾隆时期宫廷掐丝珐琅器的制造与使用乾隆朝典制乐器的制造清官年节花灯的使用与制造从《御制耕织图》谈康熙的农本思想概述康熙朝大地测量康、乾二帝对我国大地测绘学的贡献避暑山庄的扩建与高宗晚年的自省——读清高宗《御制避暑山庄后序》札记诗抒孝诚母子情深——试析乾隆写于热河的两首忆母诗清官修史机构国史馆述略武英殿修书处藏书考略——兼探四库“存目”等书的存放地点宗人府教养工厂创办概况丧葬祭祀清代宫廷丧葬礼仪奠献述略清人关前后祭葬制度的演变清帝丧制关于清陵祭祀制度中的几个变化康熙皇帝的国丧大礼及其特点从乾隆恭谒景陵诗谈弘历对其祖父的眷念之情及昭穆制度的确立端慧皇太子及清官皇子丧仪特殊事例综析祭祀神帛浅谈清朝对关帝的崇祀及其影响陵寝研究试论清东陵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关内外清陵建筑对比谈清东陵隆福寺及其行宫考略论乾隆皇帝建陵的奢侈之风从宝华峪陵寝的兴废看道光帝的性格同治皇帝及其陵寝诸事探微从两件奏折清单谈东西两太后及其陵寝的兴修和硕怀亲王及其园寝被盗考昌西陵的兴建及其特点和硕端亲王园寝建筑考裕陵楠木采办考略清代帝陵地宫棺椁位置初探清代东陵御路琐议清代陵寝档案研究

章节摘录

  (三)关于迁京清王朝的肇基者努尔哈赤曾先后两次迁都,分别为天命六年(1621年)由赫图阿拉迁往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由辽阳迁至沈阳。这两次迁都,都是从扩大势力逐鹿中原的长远战略出发,属于积极进取的行为。而顺治时期福临的迁京打算,其目的与此相比则有天壤之别。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问,郑成功以“招讨大元帅”的名义,请张煌言为监军,统率17万水陆大军北伐,意欲一举荡平江南,再取北京,完成抗清复明大业。郑军“旌旗蔽日,樯桅列江”,沿长江直破瓜州、镇江、京口等24个州县,并兵临南京城下,将其团团包围。江西、浙江等省也纷纷响应,一时在江南掀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清高潮。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年轻的福临被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弄得惊慌失措,既忘了皇帝的身份,更忘了祖宗的勇武精神,只觉得满汉民族尖锐的矛盾不好调和,于是打算将都城迁回盛京(沈阳)以避其锋。孝庄对福临这种草率懦弱的想法非常生气,当面叱责他胆怯怕死,竟然要如此卑怯地丢弃祖宗功业。太后的镇定和叱责,使福临自惭形秽,羞极而怒。“他拔出宝剑,宣言决不变更意志,要亲自去出征,或胜或死”;为表明血战到底的决心,他挥剑劈碎御座,扬言任何人胆敢劝阻就同此下场,连孝庄和皇帝奶妈李氏百般规劝也无济于事。最后颇受福临尊重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接受众臣敦请,冒着被剑劈的危险,挺身进谏,力陈贸然亲征的利害,才使福临改变了亲征的主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宫史论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