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一辑.雍正朝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第1版 (2003年7月1日)  作者:朱家溍  页数:295  字数:17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拟分五辑出版,本书为第一辑,系雍正元年至十三年(1723-1735年)间雍正皇帝有关养心殿造办处的谕旨和管理人员的奏事记录汇编。史料采用编年体,每年先录管理大臣、管理官员及管理情况,以次为各作成做活计的情况。  本书首次大规模披露了清宫造办处档案资料,并附有与档案记录完全吻合的文物彩图,对研究清代历史、文物鉴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雍正元年  珐琅作 附大器作 镀金作  累丝作  镶嵌作 附牙作 砚作  裱作 附画作  匣作  刻字作  木作  雕銮作 附镟作  漆作  玉作  杂活作  皮作  铜作 炮枪作雍正二年 珐琅作 附大器作 镀金作 累丝作 附撒花作 镶嵌作 附牙作砚作 裱作 附画作 匣作 刻字作 木作 雕銮作 附镟作 漆作 玉作 杂活作 皮作 铜作 炮枪作 附弓作雍正三年 珐琅作 牙作 附镶嵌作 砚作 裱作 附画作(又名画画处) 匣作 木作 雕銮作 附镟作 玉作 杂活作雍正四年雍正五年雍正六年雍正七年雍正八年雍正九年雍正十年雍正十一年雍正十二年雍正十三年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一辑.雍正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重要而难得的史料,值得拥有和收藏!
  •     近日在集中读朱家溍先生的文字,总量并不大,计有《故宫退食录》两卷、《国宝》一种、《中国美术全集》中漆器、牙雕、杂项等卷、《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一种等。老先生一辈子的文字大体出此不远。如果从字数上看,绝对称不上著作等身,但是,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干货”,无一语无积淀,这是眼下很多文字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
      朱先生属于“故宫老人”一辈,和他经历相仿的还有王世襄、那志良、单士元、庄尚严、李霖灿等多位。如果从故宫的辈分上讲,大体属于第二代人。这些人多是年轻时入宫,亲眼目睹了故宫从皇家宫院转变成为公共博物馆的过程,他们小心翼翼地陪侍过武英殿、文化殿、午门城楼上的各位鉴定委员,也因此偷师不少,更习得不少掌故;正当年壮之时,他们随着国宝颠沛流离,历经艰险,直至最后天各一方;他们的晚年又都经历了不同的重整国宝、再作冯妇的振兴计划。依其经历而言,这批“故宫老人”本身已算是“国宝”,其经历不可复制,其学识大概也不可复制了。不过,虽然每位“故宫老人”都有专业文字至今可见,但却不是都有自传流传于世的,庄尚严、李霖灿、唐兰、刘九庵等都无此类写作,斯人斯史,已烟消云散。幸好还有朱先生《故宫退食录》、王先生《锦灰堆》和那先生《典守故宫宝藏七十年》,且可以和前一辈故宫人马衡先生的日记相对校,算是对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个世纪的历史的保存。
      在诸多故宫老人中,朱先生和王先生最接近。两人有太多的共同点:都是世家子弟;入宫之处都不被看好,但是依赖勤力而终有所成;两人均治杂项,都有罕见的大家气魄,“什么叫杂项?就是你们先挑,挑剩下的我包圆啦!”;两人在漆器、牙角竹木雕刻、明清家具等项多有合作;两人都以好玩出名,学就是玩,玩就是学!两人都有学问之外的绝活,朱先生票戏到了可以粉墨登场的地步,王先生算是个合格的木匠了,不过两人都爱吃,而且真的懂得吃!两人逾老逾是一道风景:瞧瞧那老头的自行车,那是凤头!搁当年,可比今天的X5拉风多了!
      朱王二先生的人生曲线到了最后一段突然分叉了。王先生突然被社会“发现”,这大概有赖于三联、《读书》和二流堂的诸位,一时冠以“玩家”乃至“国宝”的大帽子,《锦灰堆》也成畅销书。反观朱先生,基本是在平静中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朱先生的诸多文字中,《国宝》可能销量不错,但是却不能作数。这是本典型的“群策群力”的作品,老先生无非主编而已。各个条目作者水准良莠不齐,而且多数写得并无创见,有的甚至是言不及义的皮毛而已。可能写作初衷也无非是编辑个博物馆卡片式图书而已。
      《中国美术全集》若干卷的概论部分值得细读,这些可以大体代表老先生们的见地。该套丛书编辑于八十年代,文物界已经多年没有见过大型图书的编辑,而参与者在历次运动中蹉跎岁月,转眼也是耳顺之年,人生一不小心就要盖棺,而盖棺时用来定论的文字还没写出来,因此,很多老先生对于《中国美术全集》中的文字极费心思。概论文字平易,初看容易一眼略过,但是,老先生们的文字大体如此,常常在一大段浅白平易的文字之后暗藏一二机锋。时隔二十年,各卷文字除了可以补充新出材料之外,立论基本准确,无甚需要大的改动,这也可作“立言”一证。
      造办处档案的整理和刊布由朱先生开了个头,仅整理出雍正一朝。不过随着他的逝去,恐怕此项工作短期内不会有人续上。
      《故宫退食录》是本很好玩的书。就其内容而言,无非是朱先生一辈子最为关注的三桩事:杂项、京戏和美食。朱先生和王先生的美食文字恬淡自然,都不以珍奇为追求,显然不是眼下的美食作者那种一惊一咋,没开过大眼的小市民心态可比拟的。朱先生八十年代初期曾经做过一桩趣事──担任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历史顾问,而且还就此多次答记者问。每每看到这些文字,我都忍不住大叫过瘾,忍不住琢磨老先生回答问题时那神情:以前旗人妇女哪有甩着手帕的?现在的电影里,我就没见着一个人请安不犯错的。僧王和英法联军打仗,咱士兵举着长矛冲锋,前赴后继的,是挺鼓舞爱国情绪的,但是那时候的清军已经装备火枪了啊!旗人请安,嘴里可不喊“谁谁谁吉祥!”肃顺押赴刑场,可没人扔鸡蛋!咱中国不兴扔鸡蛋,鸡蛋是得吃的!──听听,多有趣的老头!这得让现在多少用“穿越”来遮羞的影视作品面红耳臊啊!
      朱先生这一辈故宫老人基本已经凋零殆尽,他们留下的空白或许很长时候都无法填补起来,或许他们都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情境的产物。朱先生身后,至少有这些空白:杂项研究基本后继乏人,是否可以用物质文化研究模式替代尚未可知;造办处活计档首卷即末卷,这种泽被学人的工作不知何人愿意承继?我们得进一步忍受没见地的人为哪怕是一款稀松平常的冰淇淋而聒噪。更重要的,还有多少人为历史较真呢?
      
      
  •   我就说看到二冷堂的自豪就离您老不远了嘛~~
    在九点看到您的文章,不幸二冷堂那边没马甲,所以跑到这来赞叹下
    您有幸与二老有过交往么?
  •   另外二冷堂和二流堂何其地相似啊
  •   “二冷堂的自豪”指什么?不是“自嚎”的另一种写法吧?
    “二冷堂”是一个人,“二流堂”是一伙人
    我与这两位老先生都缘悭一面啊。
  •   其实是字号,一时手快~~
    两位老先生想必也是精致的人
    不知二老的趣味和您的艺术史研究搭界与否
    p.s.老北京过去中国真正贵族的生活真是令人遐想啊~
    一定别有风味
  •   我的兴趣确实有近似于二位老先生的,不过方法大不一样
  •   当年混入暨大图书馆看过此书,现在都忘却了,罪过……
  •   快点重印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