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张仃

出版时间:2009年4月  出版社: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故宫博物院编,李兆忠主编  页数:46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两大块,前者收集整理了八十余位美术界同行、文化界人士谈张仃的文字,内容及谈论方式不拘一格,采集的标准只有一条:唯真务实,谢绝一切大而化之、言之无物的空话、套话和应酬之语。由此,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内涵丰富的张仃。后者是专题研究,分八个栏目,编人近三十年来有关张仃艺术的评论、论文共五十余篇,重在学术性和史料价值,期待为今后的张仃研究提供一份尽可能完整的资料。

书籍目录

大家谈张仃宏观视野 彩虹一墨山——张仃和他的画 张仃——艺坛的多面手 向探索者致敬——张仃画展读后记 试看笔从烟中过 沉雄博大唯“它山”——张仃的艺术之路 张仃艺术与民间精神 从心所欲不逾矩——读张仃先生风景素描 张仃素描 大山之子——画家张仃 守望艺术家园的精神导师 理想守望者张仃 张仃艺术的历史分期 绚烂之极归于单纯 张仃的红与黑 张仃为何停止作画?漫画风暴 张仃的漫画 张仃漫画创作的变迁 关于“立此存照” 张仃漫画装饰世界 张仃的装饰画 黑白虹——张仃装饰绘画本源探寻 中国当代壁画艺术的带头人 设计艺术大师——张仃 张仃与艺术设计及策划彩墨天地 张仃彩墨与水墨画赏读札记 张仃彩墨山水的时间背景 色彩再发现焦墨奇葩 张李体异与焦墨山水——读张仃山水画有感 张仃山水画蠡测 气厚乃苍,神和乃润 黑色文化的极品——张仃焦墨山水 浮大海,走千山——观张仃焦墨写生册页 阳刚之气——《大山之子——画家张仃》感言 师造化,重风骨——张仃焦墨艺术风格论 画格人格相表里的张仃焦墨 张仃焦墨山水的文脉来源及其价值指向 《孟母林》的诞生——我看张仃画焦墨 知白守黑大象无形——张仃《昆仑颂》创作始末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读《我为什么画长卷》一文有感 惜水如金古意斑斓——观张仃焦墨写生展 张仃焦墨山水画解读 焦虑与焦墨——张仃的焦墨山水画书法心语 张仃书法 纵论张仃小篆 仁者心语——张仃小篆三探 浅析张仃书风形成脉络春华秋实 把民间美术推上大雅之堂的人 四十五年前的一次遇见 难忘恩师 张仃的艺术思想影响了我一生 我所认识的张仃先生 回忆受业于张仃先生的点滴同道知音 画家的鲁迅,作家的张仃 通家之缘——张仃与毕加索 大匠之门——张仃与张光宇张仃年表编后记

章节摘录

  四、深人生活学习民问  张仃先生一贯十分重视深入生活,面向自然,学习民间。他认为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必要,也同时是发现、积累生活素材,捕捉、体验生活感受的需要。它还是训练提高基础和修养以及造型、色彩、构成、速写写生的基地。  50年代初张仃、李可染先生一起倡导中国画写生,开创了中国画直面社会和自然,写生作画的一代新风,在相当长的时期中,直接推动和影响了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的进程。  张仃先生更有其独特的观念,他提出了中国艺术还具有特殊的双重珍贵的遗产,这就是宫廷的和民间的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传统,我们都要继承学习。他认为历代宫廷古典艺术传统源远流长,系统明晰,经典脉络传承有序。但中国是多民族大国,民间艺术的汪洋大海,数千年来总是处在不断变迁流失的动态变化中,因此这一部分艺术遗产更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寻览、去关注,它常处在不断消失的状态。张仃老师总是强调民间美术包括民俗生活中承载的许多朴素、原生态的艺术形态。我们应当关注这些人类智慧创造的点滴层累的进步,它是人类文明的示意和印记。它甚而比黄金脂玉更具价值。艺术家应当既能汲取古典艺术传统的精华,对许多充满质朴和感情的民间艺术,也要认真研究,汲取其艺术表现精神。因为民间艺术具有的民族性、地区性,更能发扬艺术个性与各个民族和地区的创造性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家谈张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很好,还没有看完,在北京图书音像城没有买到,在当当网买到了,太好了
  •   因为最近要写一篇关于张仃的文章,需要相关资料,在网上找到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汇辑了近三十年来圈里面对张仃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比较全了,很有史料价值。要了解张仃的话有这一本基本上就够了,其他零散的篇幅基本上都在这本书里了。开本、纸张、印刷、排版都不错。纸张质地柔和,淡淡的牙黄色,拿在手里很舒服的那种。
  •   很不错的一本书,内容很充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