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国宝的故事

出版时间:2009年9月第一版  出版社:紫金城出版社  作者:齐吉祥  页数:163  
Tag标签:无  

前言

  每一个聪明的人,都善于总结经验,从以往的经历中检讨是非得失,得出结论,更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每一个富强的国家,都会认真学习历史,从过去的兴衰成败中寻求规律,刷新思想,制定出治世安邦的良策,保持长久的繁荣。  所谓“温故知新”,“鉴往思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10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进入文明社会也有了5000年的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艰苦奋斗,生生不息,有过多少发明创造?出现过怎样的壮丽辉煌?产生了多少英雄豪杰?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研究和回答每一个问题,都能引出流淌不尽的智慧,焕发出博大久远的中华文化的光芒。这是我们的知识宝库,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那么,怎样才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这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汲取知识和力量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策划,我们决定先从渴求知识、充满好奇心的娃娃开始,给他们讲讲历史的故事,让他们认识一下我们的祖先,请祖先给他们上一上启蒙课。  非常感谢国家博物馆的专家齐吉祥先生,他从全国各博物馆收藏的无数珍宝中,精心挑选出100件“国宝”级文物,每一件文物都具有某一个历史时代的代表性,文物的背后又有活生生的人物和活泼泼的故事。这样按顺序讲下来,就有了中国历史的大致轮廓。齐先生在博物馆担任宣传讲解工作达40年之久,服务热心,学识渊博,能把深奥生僻的专业术语讲得通俗易懂,能把文物的内涵与高超技艺讲得出神入化,兴味盎然。我们希望孩子们读完这100篇故事,在记住历史的同时,和这位“齐老师”交上朋友。  本套丛书共四本,分别是《先秦国宝的故事》、《秦汉国宝的故事》、《唐宋国宝的故事》、《元明清国宝的故事》,我们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国宝故事并入先秦卷,隋朝的国宝故事归入唐宋卷,同时附录了中国历史年表在书后,让小读者们了解到完整而延续的中国历史脉络。  精心的策划、精心的构思、精心的撰稿、精心的绘画,合成了《国宝的故事》,算是一个小小的“精品工程”,是我们献给孩子们的一份精神食粮。  构建和谐社会,是举国共襄的伟大事业。我们以自己的心血汗水,播洒知识、播洒文明、播洒希望,这也表达了我们对实现和谐社会理想的热诚!  张德勤

内容概要

  国宝,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创造文明的各个历史章节的重要物证,国宝的故事,凝结着先人的心灵创造,寄托着今天的我们对民族的生命根源与文明源泉的追寻和报答。本套丛书共四本,本册为《元明清国宝的故事》,精心的策划、精心的构思、精心的撰稿、精心的绘画,合成了《国宝的故事》,同时附录了中国历史年表在书后,让小读者们了解到完整而延续的中国历史脉络。

书籍目录

元 忽必烈的大玉瓮 铜壶滴漏 请看名角唱大戏 乘着小船去天河 从火中抢出来的名画 看梅瓶听故事 从龙宫取回的宝贝明 钟王一敲震天响 古代的天文台 铜人也能当考官 真假龙椅 三层屋檐蓝瓦殿 帽子上有龙又有凤 红绣衣上的游乐园清 神威无敌大将军 天价国宝回故乡 过年才用的酒杯 乾隆南巡 乾隆皇帝送寿礼 这一家终于团聚了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大禹治水上玉山 重返皇宫的金编钟 九只山羊盼春回 九个如意排成排 珊瑚狮子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 宝贝藏在哪儿 后记

章节摘录

  在梅瓶的另一面画有故事的下半部分:河边,一个人身穿长袍、手拉着马的缰绳,正看着河水发愣,一副下不了决心的样子。眼前就是大河了,是乘船过河呢?还是调转马头往回走?他的马似乎也明白了主人的心情,也在无精打采地遛达着。再看河中,一条小船正慢慢地划向岸边,船头站着一位老船工,他手里拿着木桨,在月光下打量着岸上这个人,心里可能还在嘀咕着:“这位客官到底过不过河呢?”你想到了吗?在河边犹豫不决的人,就是刚才那位骑马的官员要追赶的人。  这位在河边的叫韩信,那位追他的叫萧何,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是2000多年前西汉时代的故事。那么,萧何为什么追韩信呢?  当时有两个人正在争夺天下,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这韩信非常有才干,不仅武艺高强,作战勇敢,还有计谋,能出主意想办法。他本来是跟随项羽的,曾经几次给项羽出主意,可是项羽骄傲自大,都没有采纳。韩信一气之下,就投奔了刘邦。哪知,刘邦也不采用韩信的计谋,这使韩信很是伤心。于是,在一个夜晚骑上自己心爱的马儿,离开了刘邦。当他走到江边时,又犹豫起来,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呢?正在他犹豫时,萧何骑着马急急忙忙地赶来了。原来,萧何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助手,他会看人、会用人,深深知道人才的重要。他认为韩信能够帮助刘邦打败项羽,所以,当他听说韩信出走的消息后,十分着急,立刻就骑上快马,赶紧迫。事情的结果,我不说,你也一定想到了吧。经过萧何真心诚意地劝说,韩信又回到了刘邦的军营。不久,刘邦根据萧何的建议,特别举行仪式,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这下可有了施展才干的机会,给刘邦打了许多大胜仗,最后战胜了项羽。由于这个故事生动感人,所以从汉代起就不断被入传颂。元代的艺术家选取故事中的两个情节画在瓷瓶上。使人们既欣赏了画,享受到了美,又从这故事中受到启发,注意爱惜人才。  在瓷瓶上画画是挺不容易的,因为瓷器在没有烧成的时候,表面是又干又涩,同时面积又不大,要用细笔,很细心地画才行。你再仔细地看看,这位画家在画人物时,不仅很恰当地描绘了每个人的身材、衣服和周围环境,而且很注意把他们的心情表现出来。萧何的着急劲,韩信的犹豫不决,老船工对客人的期待,都很准确地进行了描绘。此外,这件梅瓶的形状、颜色也都是很完美的,实在是一件非常宝贵的艺术品。  给爸爸妈妈的话  为了让您的孩子更好地欣赏这件艺术珍品,还要讲两个瓷器艺术的小知识。  一个比较简单,那就是为什么叫“梅瓶”。据说是因为它口部小巧,只能插入一支梅花,因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一种盛酒的器皿。其基本造型是小口、短颈,上半部分丰满,自中部向下渐渐收缩,整体端正颀长。  再一点说说青花瓷的基本知识。这种瓷器上的花纹是用含氧化钴的颜料绘画的,经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呈现出鲜艳幽雅的蓝色。其制造过程是,先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最后放入窑中用高温烧。由于纹饰在釉下,所以被称为“釉下彩”。  从考古资料看,唐代时已有青花瓷,但数量极少。到了宋代,青花瓷器仍然是偶然生产。进入元代以后,青花瓷器的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主要产地是景德镇。明清时期,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  青花瓷器的图案是用毛笔蘸料水描绘的,料水要浓淡适宜。元青花的图案一般都是充满全器,但构图巧妙得当,主次分明。其纹饰可分为主纹与辅纹两类,主纹多绘于瓶、罐的腹部和碗、盘的内底,其余为辅助纹饰。元代青花瓷器的主纹喜欢采用一些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蒙恬将军和本文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等。辅助花纹主要有水波、蕉叶、莲瓣、缠枝花卉等。该梅瓶肩部绘的是灵芝和缠枝莲花,下部绘制了卷草纹和宝莲纹,它们均为辅助花纹。  元青花瓷胎体用料上的变化,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此前,制造瓷器时使用白色瓷土,其可塑性好,可以将胎体做得精巧细致,但由于氧化铝含量低,耐火度也就相应降低,大型产品极易变形。景德镇元代制瓷匠师,将当地所产“高岭土”加入瓷石中,改进了瓷土配方,提高了氧化铝的含量,使瓷器不再因高温而变形。  总之,元青花瓷器代表了元代瓷器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制瓷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远销海外。例如,在土耳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元代外销的青花瓷器40多件,部极为精美。  元朝建立后,着力促进东西方文化贸易的广泛交流,当年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撰写的《岛夷志略》一书中,记载了当时中国的瓷器输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域发现的一艘元代沉船中,打捞出一万多件瓷器,人们从中可以窥见元代商船瓷器满舱,扬帆远航的繁荣景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元明清-国宝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在省博物馆书店发现这本书 就在网上订了!! 本来是买来跟我家宝贝讲的,不过首先我自己全部看了一遍 , 很喜欢!
    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都可以很好理解,编辑很用心,无论是国宝的照片还是介绍国宝的故事上,都很吸引读者看下去,看到每一样宝贝的介绍后 ,自己都很想亲自去每个博物馆看一看 !! 对小朋友也是一种国学的熏陶,对小朋友去了解历史更生动一些!!见意妈妈们购买!!
  •   最喜欢元代青花大国宝。神秘,美丽。
  •   字大,合适孩子,丰富孩子历史知识很好。
  •   终于买齐了,这是一套很不错的书。小孩和我都喜欢
  •   适合孩子们看的一套介绍文物的书籍 孩子看到有张图片还说这不是陕博里面的那个吗??
  •   了解我们国家的宝贝
  •   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对这本书的内容很喜欢
  •   还不错,送给小孩
  •   这套书印刷精美,文字浅显易懂,不仅丰富了孩子也补充了我的知识。
  •   图案很精美,内容丰富
  •   编排的缺乏历史趣味感
  •   漂亮的封面,小朋友喜欢
  •   熏陶一下儿子
  •   非常好的历史题材
  •   书很赞,还是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