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圆觉经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释心田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部《圆觉经》,不知引多少人入佛门、开悟圆证。一代禅宗祖师、华严宗的五祖宗密大师在第一次见到此经时,就无比震撼,感动涕零,顿时心地开通,如日光明朗照耀,此后给本经作注、疏不断。在他的大力弘扬之下,《圆觉经》从此成为公认的“佛经中的佛经”,是融摄了大小乘、顿悟渐修一切禅法的佛教重头宝典,其地位与慧能的《坛经》不相上下。  学佛的人几乎没有不喜欢《圆觉经》的。因为这部经典说,人人本来成佛,只是由于先天无明的习气,才障蔽了人的智慧聪明,犯下种种愚痴之病。而且,一切众生都和佛平等,只是关乎自性的悟与迷的问题,悟透了就是佛,悟不透就是普通众生。这种彻底的平等观,对于任何在学佛征途上的人士,都充满了激励作用。而自性就是“圆觉妙心”,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清净圆满觉悟的本心—这是《圆觉经》的纲目,也是打开悟解佛教一切真理的通道。  在各具慧光的百余佛典中,将《圆觉经》比喻为明心的圆镜、开悟的利剑毫不为过。这部经典以令人心旌摇动、字字珠玑的文辞及妙趣横生的比喻,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本心是如何从悟到迷、又从迷到悟的过程。经中说,一切众生都有的清净自心就像矿石中的黄金,本来早就存在于里面,只是没有发现而已,这便是迷,是受种种幻化的事相所迷惑的众生之心;当发现了黄金,就犹如发现了我们心灵的宝藏,这是具有永恒智慧的佛性所在,所以努力开掘,如同渐修的过程;而一旦真心自明,便如同矿石中炼出的黄金,永远为慧光闪耀的金子,不会再变成矿石了,即觉性圆满,顿悟成佛。  当我们明了认识这个“真心”有多么重要时,就会知道不是真理之门离我们多么遥远,而是我们心的虚妄执著,将真理拒绝在觉悟之外。真心就是经中反复出现的“清净圆觉心”,它是一切修法的起点。试想,平时我们能看到多少光怪陆离、层出不穷、变化莫测的事情,凡眼睛所触及映到脑海之中的,就是种种世俗的表相,由此推之,六根之于六尘,能接触到多少丰富生动的内容……这些在真心看来,就是虚妄幻化之相,是不真实的,因为它们永远都在变动,当你说它们存在时,某个时间段之后它们就没了,如电光火石一闪、火车驶过后不会再见到的过路风景;或者,当你认为幻妄的是真实的时,便以贪心去抓住它、以嗔心去毁弃它、以痴心去受其迷惑,那么它在变吗,不是,是你的心在作用于你自己的种种感受、判断,却把自己主观的心的幻觉,当成现实本来就是那样子,这种错误难道不是众生每天都在犯的吗?  打开真心之门,不需要太多时间。在有闲暇的片刻,读一读这本《圆觉经》吧,它能如圆镜一样让我们清楚看到每一缕烦恼产生的根本,是爱欲执著心,有爱便有欲海,有爱便有无明恨火,所以众生的心常受幻妄之相的折磨,如处于“水深火热”中。再深入地读,明白真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即我们天生都有永不犯错的智慧,只是因不愿意清扫一下这些虚妄执著的“幻垢”,而让真正的智慧被遮蔽了。所以,用本心就有的智慧利剑,去斩断我们烦恼的根源—它就是我们自有生命以来,对于外境和主观无能为力的事物拼命地执著,如还在婴儿时得不到奶嘴就哇哇不止、到老时就畏惧死亡以致自心被恐惧所占领……不知道现实中的一切痛苦,就是佛也无法解决的。《圆觉经》说得多么深刻,便是佛自己圆觉了,没有脱离妄心的众生,就还是会被幻化的事物所迷惑,贪嗔痴诸根潜伏在他们的心识之中,搅扰得他们不能通达真正圆满觉悟的智慧。所以,圆觉不在别处,而在自心。  《图解圆觉经》以清晰的体系、详尽的原经文的读解和形象生动的图解,极力原汁原味地为读者们传达与阐释本经的精华。本经的原文选用的是汉地最权威的版本,为唐朝白马寺著名僧人佛陀多罗所译,文辞之美无以复加,千百年来受人赞叹;白话译文则参照多个版本,以力求最贴近经意本身的语言释解,不敢妄加增添编者主观之意。同时图文阐释遵照下述原则:既饱含佛理、又通俗易懂,既完全按照原经的次序读解、又进行了更有序有条理的编辑整理,其宗旨是为方便读者们深入浅出地读懂此经,在分享佛陀证道的圆满觉悟的境界之时,也能会意宗密的感动!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本书难免出现一些错误、纰漏、散佚等,诚挚地恳请读者们理解、海涵及斧正!

内容概要

《圆觉经》顾名思义,就是“圆满的觉悟”,据称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后不久所说,属于佛教顿悟大乘经典。它是说一切众生的真心,犹如光耀璀璨的黄金,本自埋藏,却因为不清净的心所熏染下的无明愚痴习气,而弊病横生、烦恼常在,才呈现为“普通矿石”。如何走出平凡,回归成为“黄金”的圣道,就需要从本经中悟出我们的真心,它是一切清净、觉悟的智慧乃至佛法的发源地,是无尽的金矿——也唯有这里,闪耀着人性的至上光芒。  《图解圆觉经》保留了原经指点顿悟、方便渐次修习的特色,又强化了对于真心的圆悟,同时以圆润美妙的经文、尽可能符合原味的译文及对佛经要义的详细图文阐释等,帮助读者从“心”认识一切困境,彻底解脱烦恼,轻松完成读经之旅。

书籍目录

《圆觉经》的主角:十二圆觉菩萨编者序:照彻我们真心的明镜本书内容导航第壹章 彻底解脱的大乘经典:《大方广佛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 圆满的菩提,开悟的指南:佛说《圆觉经》的因缘  2. 体现宇宙绝对真理的经典:十二字经题释义  3. 代表大乘最高的圆顿教法:《圆觉经》的地位  4.《圆觉经》的来历和版本:本经的源流  5.《圆觉经》是圆满证悟之经典:大乘小乘,皆可圆融  6.《圆觉经》的风格特色:比喻说理  7.《圆觉经》的哲学思想:主观和客观,真实与迷妄  8.《圆觉经》对佛教的影响:禅逢南宗,教逢圆觉  9.《圆觉经》对美学的影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第贰章 《圆觉经》名词解说  1. 通往圆满清净境地的五类众生:五乘  2. 什么是无明:众生烦恼的源头  3. 生死的代名词“轮回”:一切迷妄众生的所在  4. 万事万物的主宰“我”:四大为体,五蕴和合  5. “自性清净”的大敌:客尘烦恼  6. 众生本有的清净心:菩提心  7. 六根六入:外境与“我”相接的通道  8. 六尘缘影:心逐境转,执幻为真  9. 真心和妄心:一切的根源—我们的“心”  10. 虚幻不实的事物(1):磨镜见明—镜的喻像  11. 虚幻不实的事物(2):病目幻花—花的喻像  12. 虚幻不实的事物(3):譬如动目,能摇湛水—水的喻像  13. 虚幻不实的事物(4):第二月—月的喻像  14. 虚幻不实的事物(5):空中花—虚空的喻像  15. 虚幻不实的事物(6):生死涅簄,犹如昨梦—梦的喻像  16. 执幻为真,不辨真幻:摩尼宝珠—珠的喻像  17. 三界往返淫为首,六道轮回爱为基:什么是爱  18. 本觉、妙觉、圆觉:什么是觉  19. 无妄想,无执著:自性  20. 圆觉清净的如来法身:如来藏第叁章 《圆觉经》序分:本经的开场  1. 佛经开卷的六成就:序分  2. 佛教以信根为第一:如是我闻  3. 婆伽婆:十方诸佛的通号  4. 通达宇宙实相的境界:神通大光明藏  5. 佛在“定”中说法:正受三昧  6. 平等自由的大会:佛陀的法会  7. 十二位正觉菩萨:圆满无碍的大菩萨  8. 最殊胜的佛法:圆觉法门第肆章 正宗分:修行圆觉清净境界的十二种法门 一   文殊菩萨章:如何发清净心  1. 代表大智慧成就: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  2. 大陀罗尼门:成佛的圆觉之道  3. 远离诸病(1):两种无明  4. 远离诸病(2):颠倒、妄执  5. 远离诸病(3):六十二邪见  6. 觉者如虚空:悟透生死轮回的本质 二   普贤菩萨章:如何离幻灭幻  1. 代表大行大愿:发下十大誓愿的普贤菩萨  2. 世界本身的状态:无明如幻,一切皆幻  3. 虚空花喻万物的本质:从空生有,空性不灭  4. 远离幻境的根由:离幻就是真  5. 离幻的顿悟修法:以幻遣幻,知幻即离  6. 离幻的渐次修法:四重远离,再无所离 三   普眼菩萨章:如何正思维  1. 代表遍观一切:千手千眼的普眼菩萨  2. 如何守持离幻的境界:正念  3. 身、心、尘的虚幻:灭除幻垢的渐次修行  4. 如何让六根清净:两种空观的方式  5. 证得众生本来是佛:诸法平等 四   金刚藏菩萨章:为何众生成为凡夫  1. 代表善根不坏:具有般若智慧的金刚藏菩萨  2. 诸佛的大秘密(1):轮回的本质  3. 诸佛的大秘密(2):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4. 诸佛的大秘密(3):如来的圆觉境界 五   弥勒菩萨章:如何断轮回根本  1. 代表慈悲之心:未来成佛的弥勒菩萨  2. 什么是轮回的根本:众生的爱欲  3. 爱憎二心:轮回的五种差别  4. 理事二障:修行的两种障碍  5. 大圆觉前的五种人:众生的五性差别  6. 顺逆二行:菩萨教化众生的方便 六   清净慧菩萨章:什么是凡圣修行境界的差别  1. 代表清净菩提:具有清净智慧的清净慧菩萨  2. 一切众生自性平等:圆觉自性  3. 凡夫不见自性的原因:执著于自我  4. 菩萨不见自性的原因:执著于觉悟  5. 自性本质是虚空:佛陀的大圆满觉悟 七   威德自在菩萨章:成佛的几种方便法门  1. 代表大德的成就:威德自在菩萨  2. 成佛的三种事业:止、定、禅那  3. 什么是修止的法门:奢摩他  4. 什么是修定的法门:三摩钵提  5. 什么是修禅的法门:禅那 八   辩音菩萨章:25种修习圆觉清净境界的法门  1. 代表法音的微细:辩音菩萨  2. 25种清净定轮(1):单修止、定、禅那  3. 25种清净定轮(2):复修止、定、禅那   九   净诸业障菩萨章:众生的觉悟心为何污染  1. 代表净一切业障:净诸业障菩萨  2. 认识我相:众生的心里皆有一个我  3. 认识人相:能证悟的心  4. 认识众生相:源于不平等的心  5. 认识寿命相:执著于不生不灭  6. 如何破四相:不执著于境界 一○   普觉菩萨章:末法时代众生如何修法  1. 代表普遍觉悟:普觉菩萨  2. 末法时代的导师:善知识的特征  3. 末世众生修法的四忌:作、任、止、灭四病  4. 如何离四病:正观和邪观 一一   圆觉菩萨章:三种清净法门以何为最  1. 代表圆满觉悟:圆觉菩萨  2. 安居修持的方法:如何安居  3. 什么是平等性智:众生和佛自性平等  4. 初步修三净观的实践:完全了知每一个微细心念 一二   贤善首菩萨章:如何奉持此经  1. 代表至贤至善:贤善首菩萨  2. 本经名称的来历:佛陀的无上秘法  3. 修持本经的功德:供养、修习、护持《圆觉经》

章节摘录

  圆满的菩提,开悟的指南:佛说《圆觉经》的因缘  (导语)佛陀所说的法,都落在“心”上,在尘是心的束缚,出尘是心的解脱,尘也并非是世间众生所居住的地方,而是我们的烦恼心尘。抹去尘垢,就见圆满清净的菩提心,所谓“圆觉”,便是这唯一真实的圆觉妙心啊。    1. 人人本具圆满觉悟之心  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看到自己的妙明真心,纯净似明镜,光明如日月,身体便自然地发出金光,将周边的一切照亮,从此就称为了“佛”。他还能忆起,在成佛前,他的死敌魔罗一直变现出种种幻相来诱惑他,但他很清楚这只是妄觉,一切妄觉不过是人心把外境看得太真实,所以痴迷、纠缠,有爱有恨,无法从这种执著的心中挣脱。凡有执著,便是烦恼,一切烦恼都是心灵的垢染,所以佛大彻大悟了,发出令后世震聋发愦的狮子吼:“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圆觉》斯经,便是这一念的种子所盛开的最圆满的涅槃之花。  释迦牟尼的妙明真心不是凡夫的肉团心,凡夫的心只能看到“五欲六尘”,并深深陷入外境的迷障中,所以生出许多“妄想执著”。妙明真心是比物质的肉团心更永恒常在的精神实体,因为它代表了宇宙的客观真相,是没有被人类心源生起的主观意识所污染的真理。可是凡夫认为他们攀缘于外境的主观意识——种种心念才是真实的,这便是“执妄为真”。所以,佛陀开示说,这就是众生不知本有的妙明真心,而出入于生死轮回、烦恼苦海的根本原因啊。  譬如佛陀又说,有一个人不见月亮,于是问他人月亮在哪里。旁人以手指月,意思是月亮在天上。谁知那人就以为指着月亮的手指头就是月亮本身。“月亮”喻示我们本来就清净圆满的真心,误认为指头就是月亮便是主观意识的“执妄为真”了,从而遗失了本来真心。  譬如佛陀再说,有贫穷的人不知道衣服中系有如意宝珠,多年来一直流浪四方乞讨,生活坎坷,自叹不幸。终于有一天,他从别人那里得知,衣中有神珠,能令所愿皆如意,于是顷刻间便成为大富翁。这“如意珠”就是妙明真心,而贫人不知此珠就在自身,便如同众生有妙明真心而不自觉知。  譬如佛陀还说,有人看到镜子脏了,就努力擦拭干净,要把所有尘垢清除。洗净后的镜子果然光洁明亮,一尘不染。但是有多少众生知道自己的心如明镜,不擦拭也会有垢染。这“镜子”便是众生的妙明真心,种种妄念便是遮蔽污染的灰尘。  譬如佛陀不止一次地说,一切众生都好像睡梦中的人,当梦未醒时,就把梦里的一切当做真实发生的,不知梦中所现种种境界事物都是幻觉。贪著于梦中的事是真相,就像无法从长夜大梦中醒来,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梦中人”啊。  佛给梦中人说法,指示妙明真心,这经典就是《圆觉经》。“圆”是圆满、透彻、一切毕现,“觉”是菩提、觉悟、真实智慧,让我们的妙明真心像佛陀一样显现,从此对宇宙和自身的本质真实有清醒的观照,这就是《圆觉经》的全部总旨。那么,“如来的智慧德相”是什么呢?就是人人本有的妙明真心、妙觉明心、圆觉妙心、真如妙心,这是成佛的根因。    2. 世尊对一切大众说《圆觉经》  (1)《圆觉经》是大乘妙莲,不是小乘出世之莲  一切众生既然都本有妙明真心,也就是说“众生本来都是佛”。而小乘的佛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一切众生都只是佛陀教化的对象。《圆觉经》说凡夫都能锤炼成真金,故而是指导人人开悟成佛的“穿针线”。  (2)《圆觉经》是直见心性的禅宗宝典  历代著名禅僧都极力弘扬此经,佛教各大宗派诸如华严宗、天台宗、禅宗等也都无不把《圆觉经》视为追本溯源、见性成佛的重要经典。本经阐述了人人都具有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又有直接修证的法门,如止观禅,告诉我们见心明性,即可成佛的真理。  (3)《圆觉经》是彻底断除人生烦恼的开悟指南  佛经中直接指导开悟的不多,其中有《楞严经》、《法华经》、《圆觉经》等,又各有特色。《圆觉经》讲的是人生根本的迷惑,如由无明才有烦恼、因爱欲才有性命,之后一切的执著都是没有从妄觉中解脱,明了真心的结果。而《圆觉经》本身就是教人断除无明、清净心灵的根本法门。    《圆觉经》对美学的影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圆觉经》说的是自然圆悟的境界,对照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诗歌的境界“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亦通于诗歌中的自然美学及圆悟的境界。    1.似花非花的意境美  《圆觉经》用“空中花”比喻人的知见——指烦恼心绪就好像这空中的虚花一样,自来自去,自生自灭,因为它的本质是“幻化”的。白居易诗中说:“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朦胧的意境描述短暂虚无的烦恼情绪,仿佛诗中之“花”也如幻如化,似有非有,如镜中象、水中月,本来就是空,何来寻觅处。这种诗美境界便是禅境,禅体证一切都是幻化,连身心也是幻化,所以才会把诗美渲染得一片化境,如羚羊挂角,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2.得意忘言的语言观  《圆觉经》中也出现了佛经中常有的“以指指月,指非月”的寓言,就是说人用手指指月亮,月亮是目标,手是工具。那么,在写作中,语言是工具,意旨是目标。两者不可本末倒置。诗歌美学理论中“言不尽意”也是同样的道理,言语是有限的,只是表达意思的工具,不能等同于意思,就像手指不同于工具,所以作者应该“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这样才能写作真正有意涵的好诗,否则雕章琢句,语言虽华丽,却失之自然,而真正的好诗应像盛唐时期的李杜、王维的诗一样,不事雕饰,脱口而出。    3透彻之悟的境界观  《圆觉经》是说“第一义”的佛经,所谓第一义,就是最高的悟境,在佛教中是用般若智慧所体证到的最上乘的佛法,“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从美学的角度就是一种“虚静”的境界,创作者只有使自己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如《圆觉经》所说“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这样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审象于净心,臻至超尘拔俗的心性之境界。

编辑推荐

  纵使你在繁忙的人生中,从不为过眼即逝的现实驻足,而是一直为远方“成功”的风景所召唤,你也应该攒留片刻时光,“阅读”一下你的真心——你所有的人生追求应该从这里起航。这就是《圆觉经》的核心要义:成就理想的佛道,应始于明了我们的真心本性。  请你相信,一切众生都有相同的圆满觉悟的“佛性”,它毫不神秘,而是人性中最完美无缺的那部分。佛是什么呢?他是最有智慧、实践能力、能纵观一切、坚硬不摧、大慈悲、清净、自在、法音动听、净除所有障碍、指点众生普遍觉悟、自修证得圆觉、大贤大善的,这12种完满的品质,在本经中幻化为12位菩萨代言,于是一切对于真心的了悟,都由佛和菩萨的智慧问答娓娓道来。这也是所有佛经中“最重要的部分”(南怀瑾语)。  《图解圆觉经》采用了逐字逐句解读原汁原味的经文和图文解经的方式,旨在帮助读者在明白晓畅理解经文大义的同时,能以对真心的一点慧悟,挖掘自身人性的金矿,因为这里将流出你人生一切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智慧财富。  “禅门三经”之一,被南怀瑾誉为“佛经中的佛经”  包融了25种修证方法,直接开启每个人心中的宝藏  400幅精美插图及现代图解方式,逐字逐句详解全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解圆觉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很好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