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导全书

出版时间:1999-11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书籍目录

目录
上卷
绪论篇 迎接新世纪的教育振兴
第一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
第一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一、人类社会正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二、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三、知识经济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第二节 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地位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要求
二、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地位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导致传统教育的终结
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教育创新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
一、知识经济时代智能教育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通才教育的发展
三、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教育的发展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终身教育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大有可为
一、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将成为特殊产业
二、知识经济时代各类教育都大有可为
第二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第一节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第二节 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宏观背景
第三节 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四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第五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摘要)
一、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
二、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
体系建设
四、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
五、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七、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培育经
济新的增长点作贡献
八、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
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九、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尤其
要加大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力度
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十一、切实增加教育的有效投入
十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把高校
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第六节 科教兴国战略与教育的贡献要求
第三章 跨世纪教育的战略地位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教育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三节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和落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
择和必由之路
第一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导论
第一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三、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第二章 素质教育导论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的含义、特点
二、素质教育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教育人本论
二、人口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三、身心素质发展的内外因理论
第三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宜发展性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对被教育者的身心潜能的开启
三、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精髓
四、素质教育是英才教育的基础
五、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
第三章 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一节 素质教育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主题展望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潮流
三、实施素质教育由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四、改革应试教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第二节 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
一、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实现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
三、对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21世纪人才规格对素质教育的呼唤
一、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二、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应做哪些准备
第四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应试教育的产生及其弊端
一、应试教育产生的根源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节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第五章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的目标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及原则
一、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
二、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
三、确立素质教育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一、思想政治素质目标
二、道德素质目标
三、科学素质目标
四、文化素质目标
五、生理素质目标
六、身体素质目标
七、心理素质目标
八、审美素质目标
九、劳动素质目标
十、技能素质目标
十一、能力素质目标
十二、交往素质目标
十三、外在素质目标
第三节 各级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四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教育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三、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第五节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面临的阻力
第六章 学校、社会和家庭在跨世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场所
一、西方国家的某些教育方法值得借鉴
二、国内几种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则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二、素质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的关系
第三节 家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场所
二、父母亲对子女素质发展的特殊作用
三、为搞好子女素质教育,父母亲应具备的素质
第七章“普九”、“扫盲”――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第一节“普九”与“扫盲”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普九”的重大意义
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出
第二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就
一、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普九”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二、加强法制建设,“普九”初步走向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普九”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四、逐步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普九”职责
五、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办学条件大有改观
六、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普及程度逐年提高
七、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八、人口增长率降低,民族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
第三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与措施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困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仍是基础教育正常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依法治教不力,加重了“普九”的难度
四、乱收费和择校生问题,是“普九”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四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及完成“普九”后所面临的任务
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完成“普九”后所面临的任务
第五节 青壮年扫盲教育
一、什么是文盲
二、我国扫盲工作的简单回顾
三、青壮年扫盲工作的重要环节
四、世界各国扫盲的策略及基本经验
第二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内容创新
第一章 智力素质与智力开发
第一节 智力与开发智力的意义
一、智力的含义、构成与特征
二、开发智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节 智力的生理素质及开发
一、脑的潜能与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适应脑功能的教学
三、如何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第三节 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一、明确目的任务
二、培养间接兴趣
三、克服内外干扰
四、变换学习活动
五、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六、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节 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目的任务
二、坚定识记信心
三、保持注意力集中
四、培养浓厚兴趣
五、注意情绪健康
六、学会理解记忆
七、巧妙运用联想
八、不断进行复习
九、学会删繁就简
第五节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目的任务
二、丰富知识经验
三、掌握观察方法
四、养成观察习惯
第六节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结合教学训练
二、丰富学生知识
三、培养思维习惯
四、重视课外活动
五、鼓励求异标新
第二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一、积极性是整个学习能力的生命
二、智能是学习能力的直接表现
第二节 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决定学习成败的因素
二、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自学兴趣的方法
五、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第三章 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节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
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节 能力教育的核心――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心理和生理条件
二、创造力产生的模式
三、创造力的培养方法与技巧
四、学生创造力的测评
第四节 学习教育――天津市河西区“优化学生的学习素养”教育模式
第四章 创造教育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创造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一、创造的含义
二、创造教育的概念
三、创造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原则、内容与途径
一、创造教育的原则
二、创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第三节 国内外创造教育理论探索与模式
一、国外创造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模式
二、国内(大陆)对创造教育的理论探索及模式
三、台湾地区中小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设计举例
四、总结
第三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章 适应跨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节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导论
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教法改革和学法改革
第二节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内涵与理论依据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模式与实践
第三节“愉快教育”的方法
一、实施“愉快教育”的意义
二、“愉快教育”的理论
三、“愉快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主体性教育的方法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二、教育主体性的实践
第五节“成功教育”的方法
一、“成功教育”的理论
二、“成功教育”的实践
第六节“希望教育”的方法
一、“希望教育”的理论
二、“希望教育”的实践
第七节 激励教育――深圳高级中学教改纪实
一、分层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重要突破
二、分类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树立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艺术教
育观
三、进行高科技教育和培养创新素质,拓宽和提升了劳技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四、学生主体性的德育模式构建,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全员导师育人制,是学校全员育人、教师教书育人制度上的保证
第八节 激励教育――天津红桥区素质教育模式探索
第二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节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一、语文教学“求佳”六法
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三、创造思维训练法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一、小学中高年级讲读教学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兴趣作文”教学
二、作文起步指导艺术
三、“艺术作文”训练法
四、快乐作文教学
五、作文考试的审题立意技巧
第三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节 跨世纪数学教育中的兴趣教学方法
一、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方法
第二节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及其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第三节 教学中的实践练习方法
一、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兴趣
二、动手操作 获取新知
三、重视练习,使数学教学见实效
第四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节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二、英语教学游戏化使学生学得有趣
三、因材施教教英语,健康发展个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第二节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与沉默式教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沉默法和暗示法
第三节 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四步程序学习指导法
二、“三层次”学习指导法
三、四步整体学习指导法
四、六步循序学习指导法
五、群体向外学习法
第四节 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搞好朗读是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关键
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四法
三、听说训练八法
第五节 英语词汇的学习指导方法
一、学习生词的指导方法
二、词汇联想的学习指导方法
三、掌握多义词的方法
四、学习同义法的方法
五、常用英语记忆方法
六、单词快速记忆二十法
第五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活动课程建设
第一节 新型活动课程建设导论
一、建构新型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新型活动课程的特征和地位
三、开设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新型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活动内容
第三节 活动课设置和组织的原则
一、素质教育评估的原则
二、素质教育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 素质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二、普通中小学教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
三、普通中小学学生素质评估指标体系
第十三篇 全国部分地区跨世纪教育改革经验交流集萃
第一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第二章“园丁工程”建设
第三章 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
第四章 教育体制改革探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导全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