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出版时间:2001-8-1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作者:夏衍  页数:3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选入作品,为了让广大青年读者对中国现当代学者、作家、艺术家的学术、文化思想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书中均以优美文字来表达绵厚的感情内涵,使读者能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书籍目录

永远难忘的教诲追念瞿秋白同志韬奋精神永留人间忆达夫忆阿英同志赞颂我的“老大姐人”纪念潘汉年杨度同志二三事风雨故人情——《廖沫沙的风雨岁月》代序忆健吾——《李健吾文集?戏剧卷》代序为中国剧坛祝福——祝洪深先生五十生辰悼念田汉悼秦似忆孟超怀念章锡琛先生于伶小论小丁今年七十五——《丁聪漫画系列》代序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悼孙寒冰先生不能忘却的纪念家世?童年从“辛亥”到“五四人”从香港回到上海耕耘(节录)高墙里的梦迟到的春天要忧国忧民谈经验教训关于“谈自己人”关于笔名忆儿时旧梦发生命之光杂文复兴首先要学鲁迅《未晚谈》代序野草从杜鹃想起隋那宿草颂论恭维从点戏说起一木一石的精神论肚子问题左翼十年(节选)“四一二”之后的上海革命文学论战筹备组织“左联“社联”、“剧联”等的成立《文艺新闻》及其他进入电影界“左联”的后期“怪西人”事件在大的悲哀里郭沫若回国关于改编关于电影为电影诊病关于剧本关于杂文关于诗

章节摘录

为了减轻负担,又把大姐(荷官)嫁给我舅父的长子徐梦兰作了“填房”。大闺女给人作“填房”,在当时,似乎是不大光彩的,徐家是六房同居的大家庭,幸亏沈、徐两家是至亲,我舅父徐士骏又是一个有绝对权威的家长,所以在妯娌之间还没有受到歧视。家里穷,又没有劳动力,只能把剩下的十来亩旱地租给别人种。二姐和四姐,还靠“磨锡箔”之类的零活来补贴家用。可是在严家弄这个小地方,我们这一家还是被看作“大户”,因为那座老房子被风火墙围着,附近的农民就把我家叫作“墙里”,但那时候的乡下人都说,“墙里大不如前了”,“过年连供品也买不起了”,尽管这样,我母亲还是受到村里人的尊敬。每逢过年过节,樊、李两家会送给我们一些节礼,如糖果、日用杂品和鸡鱼之类,母亲总要省出一点来分送给邻里中比我家更穷困的人。我还记得她经常关心的两个人。一个是住在我们后园陈家荡北面的一位孤身老太太,我和四姐都不知道她姓什么。只是她到我们家来的时候,总和我母亲絮絮滔滔地讲个不完,而讲的又是我们不知听过多少遍的老话,主要是她死了的丈夫和出走了的儿子的故事。我们听烦了,就给她取了个外号叫“烦烦老太太”,而母亲却特别耐性地听她讲过十遍八遍的老话,也特别关心她,不单在年节,连我家自己种的蚕豆、毛豆收下来的时候,也总要叫我们送一点给她,还不止一次对我们说,别嫌她“烦”,她孤身一个,谁也不理睬她,有话无处讲,让她讲讲,心里也舒坦一点。还有一个是住在我家沿街平房东侧的一个叫“杨裁缝”的妻子兰生娘娘。因为我出生后母亲奶水不足,吃过她的奶,所以别人叫她“兰生娘娘”,而我,母亲一定要我叫她“娘娘”。她的儿子阿四和我同年,到我进城上“学堂”,他一直是我的赤脚朋友。在我年幼的时候——就是本世纪的初期,一般妇女都很迷信,特别是失去了丈夫的女人,不论贫富,都把烧香念佛当作生活中的常事,而.我母亲却既不念佛更不烧香。

编辑推荐

《生命之光(套装上下册)》:青年读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命之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