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白云

出版时间:2007年6月  出版社:线装书局  作者:一行禅师  页数:323  译者:何蕙仪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是由禅宗高僧写成。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再现了释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沐春风。

作者简介

一行禅师:1926年出生于越南中部的广治省。16岁出家,23岁受具足戒。1962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钻研比较宗教,次年赴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宗教。因当时开始美越战争,法师毅然返乡从事和平运动。1966年,一行禅师前往美国呼吁和平。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金恩提名他为诺

书籍目录

第一篇
 1.为步行而行
 2.牧牛
 3.一大把姑尸草
 4.受伤的天鹅
 5.一碗乳汁
 6.蕃樱桃树下
 7.白象之奖
 8.宝石的项链
 9.慈悲之路
 10.未出生的孩子
 11.月下之笛
 12.金蹄
 13.开始修行
 14.渡过恒河
 15.森林苦行者
 16.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17.毕波罗树叶
 18.晨星出来了
 19.对橘子的专注
 20.一只鹿
 21.莲花池
 22.转法轮
 23.法蜜
 24.皈依
 25.音乐的妙境
 26.水也会上升的
 27.世法燃烧
 28.棕树林
 29.缘起
第二篇
 30.竹林
 31.我会在春天回去
 32.手指非月
 33.不会褪灭的美
 34.重聚
 35.清晨的阳光
 36.莲愿
 37.新的信念
 38.啊,喜乐
 39.等待天明
 40.黄金铺地
 41.谁见过我的母亲
 42.爱就是了解
 43.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44.原素会重新组合
 45.开启大门
 46.一把申恕波树叶
 47.依照正法
 48.以禾盖土
 49.大地的教化
 50.一把麦糠
 51.慧藏
 52.功德田
 53.投入此刻
 54.住于专念
 55.晨星出现
第三篇
 56.专注呼吸
 57.木筏非岸
 58.一把珍贵的泥土
 59.异说之网
 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
 61.狮子吼
 62.舍利弗之吼
 63.一直到海
 64.生死轮转
 65.非满非空
 66.四座山
 67.海洋诗人
 68.三妙门
 69.佛陀会到哪里去
 70.鹌鹑与白鹰
 71.调弦的艺术
 72.默默的反抗
 73.隐藏的饭团
 74.象后的叫声
 75.快乐的热泪
 76.修行的果实
 77.眼里的星斗
 78.二千僧袍
 79.檀香树菇
 80.你们要精进
 81.故道白云
 附:部分难字注音

章节摘录

插图33.不会褪灭的美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她坐一辆由两只白马拖行的白色马车前来。陪同她一起来的,是一个大概十六岁的少年。她的衣着和举止风度都十分高贵典雅。她请一个年轻比丘引路前往佛陀的房舍,但他们到达时,却发觉佛陀仍未行禅归来。于是,那年轻比丘便请他们先在佛陀房子的外面坐在竹椅上等候。  没多久,佛陀便在迦鹿荼离、舍利弗和那先沙摩罗的陪同下回来了。那女人和少年都站起来恭敬地鞠躬作礼。佛陀请他们坐下来后,自己便坐到另一张竹椅上。原来这位女士就是阿摩巴离,而少年就是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戌博迦。  迦鹿荼离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女子。他才刚受了比丘戒一个月,一时间不知道应否目视美人。于是,他把眼睛垂下来,望着地上。那先沙摩罗也是同样的反应。只有佛陀和舍利弗直望进女子的眼里。  舍利弗望着阿摩巴离,然后再望着佛陀。他看到佛陀自然轻松的目光。他的脸就像个美丽的圆月。佛陀的眼睛清澈慈祥。舍利弗感到佛陀的从容自在和喜悦,都在那一刹间渗进了他自己的心内。  阿摩巴离也是直接望着佛陀的眼睛。从没有人像佛陀这样望过她。在她的记忆中,所有男人见到她都会感到不大自然或对她生起欲念。但佛陀的目光,就如他在望着一片云、一条河或一朵花。她似乎觉得佛陀可以看到她心里深处在想什么。她合起掌来,把自己和儿子给各人介绍。“我是阿摩巴离,这就是我学医的儿子——戌博迦。我们已久仰大名,一直都盼望着与你会面的时刻。”  佛陀问戌博迦有关他学业上和日常生活的问题。戌博迦都一一礼貌地回答。佛陀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善良和聪颖的少年。虽然与阿世王太子同父异母,但他很明显地比太子具备更有深度的性格。戌博迦对佛陀充满敬仰和爱慕。他告诉自己,日后完成学业,必定要定居竹林附近,以能亲近佛陀。  未见佛陀之前,阿摩巴离以为他就只像她见过的其他著名导师。但她现在发觉她从未遇过像佛陀一样的人。他的眼神充满着难以形容的慈和。她感到他全然了解锁在她心底里的痛苦。单是佛陀对他的凝望,已把她的苦痛溶解了一大部分。泪光盈睫,她对佛陀说:“大师,我一向命苦。虽然我衣食无缺,钱财丰足,但一直以来,我的生命都全无意义,今天才是我生命里最快乐的一天。”  阿摩巴离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歌舞家,但她不是随便给人表演的。行为态度恶劣或不合她心意的人,就是肯给她再多的金钱,她也不会为他们表演。十六岁的时候,她经历了一次痛心的恋爱。之后,她便遇到了当时年轻的频婆娑罗太子,双双堕入爱河。她替她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戌博迦。但宫中没有一个人肯接纳阿摩巴离和她的儿子。一些王族成员更扬言戌博迦只是太子在路边一个大桶旁拾回来的弃婴。为了这些诬陷,阿摩巴离的自尊大受损害。因为宫中的人对她嫉妒成仇,她也只是忍辱负重。最后,她发觉只有她的自由才是唯一值得维护的。她从此便不愿在王宫居住,也立愿永不会再放弃她的自由。  佛陀对她温和地说:“美丽的生和灭,正如其他现象一样。只有从禅定中得来的平和、喜悦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阿摩巴离,你要珍惜生命剩下来的每一刻。不要让自己迷失在不察觉或无意义的娱乐中。这是十分重要的。”  佛陀告诉阿摩巴离她怎样可以重新安排她每天的生活——修习呼吸、静坐、留心专注地工作和遵守五戒。她很高兴获得佛陀这些宝贵的告诫。在离开之前,她说:“我在城外有个芒果丛林,那里清凉恬静。我希望你和你的比丘会考虑到那儿一游。那将会是我和儿子的莫大荣幸。佛陀上人,请你考虑一下我的邀请吧。”佛陀微笑接纳。  阿摩巴离离开之后,迦鹿荼离禀请坐在佛陀旁边。那先沙摩罗请舍利弗坐到另外的椅子上。他自己则依然站着。几个经过的比丘也前来加入他们的谈话。舍利弗望着迦鹿荼离微笑。他又同样望着那先沙摩罗微笑。然后,他对佛陀说道:“师傅,一个僧人应如何对待美色?美,尤其是女人的美,会障碍修行吗?”  佛陀微笑。他知道舍利弗这个问题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其他的比丘而问的。他答道:“比丘们,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丽和丑陋的。美与丑都只是我们心中创造的观念。它们与五蕴是难分难解的。一个艺术家的眼中,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美丽,什么也都可以被视为丑陋。一条河、一片云、一片叶、一朵花、一线阳光或一个金黄色的下午,全都具备不同的美。我们身旁的金竹也非常美丽。但也许没有任何美丽会比一个女人的美更容易使一个男人动心。如果他是被美色迷倒的话,他便会失去道业。  “比丘们,当你们已因看透而得道,你们会看到美的依然是美,丑的也仍然是丑。但因你们都已证得解脱,你们便不会被系于它们任何一样。当一个解脱了的人看美,他也同时会看到其中包含着不美的部分。这个人会明白到一切的无常和空性,包括了一切美的和丑的。因此,他不会被美所迷,也不会抗拒丑陋。  “唯一不会褪灭和产生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已得解脱的心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喜悦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悦。比丘们,精进地修行吧,那你们便会证得真美。”  迦鹿荼离和其他比丘都觉得佛陀这番话非常有用。  雨季终于过去了。佛陀提议迦鹿荼离和车匿先回迦毗罗卫国通传佛陀即将回去的消息。于是,迦鹿荼离和车匿便立刻准备动身。迦鹿荼离现在已是个稳重祥和的比丘。他知道都城的人看见他现在的模样,都会十分惊奇。他期待着宣布佛陀回乡的消息,但也同时觉得要离开只曾小住的竹林,有点遗憾。35.清晨的阳光悉达多回归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迦毗罗卫国。而每天上午在城里缓步乞食的比丘,更给居民确定了这个消息。很多家庭对于供养比丘和听他们说法都显现得非常热烈。净饭王诏告人民,命他们在街道上布置旗帜和鲜花,以欢迎佛陀和比丘到王宫受供。他同时立刻安排在尼拘律园建造几间小房子给佛陀和他的大弟子居住。很多人都前来尼拘律园与佛陀和比丘会面。他们都被这位前太子在街头乞食所感动。佛陀回乡已成为城中的热门话题。乔答弥和耶输陀罗本想前去探望佛陀的,但因为忙于筹备供僧之宴,所以未能成行。大王准备邀请数千宾客,包括全部政府要员和所有在城中任职的政治、文化以及宗教团体的人士。他又下令全部的供菜都要是素食。难陀太子是唯一找到时间去探望佛陀的人。他听佛陀为他解说醒觉之道。他很关心和仰慕他的兄长,也觉得自己对比丘的平静生活十分向往。他甚至询问佛陀他会否适合做一个好的比丘,但佛陀只是微笑。他知道难陀虽然是个有高尚情操和善良心地的青年,但他并没有足够强烈的意义感和责任感。和佛陀一起的时候,难陀就会很想出家。但当他回到宫中时,他所见所想的便只会是他美丽动人的未婚妻卡拉诺莉。有时,难陀自己也很想知道佛陀对他的不羁会有怎样的看法。供僧的宴会终于来临了。全城里,包括王宫在内,都布满鲜花彩旗来欢迎佛陀和他的僧团。城里的居民都为欢迎这个民族英雄的回归而忙个不停。乐师在群众排列两旁的街道上演奏着美妙的音乐。每人都极力争取一睹佛陀风彩的机会。乔答弥和耶输陀罗亲自迎迓所有大王邀请的宾客。瞿夷更遵照王后的意思,穿上高雅的纱丽和带上首饰,以示尊重这次的盛宴。佛陀和比丘踏着缓和的步伐。当他们经过时,很多人都合掌鞠躬礼敬。父母都让小孩骑在肩上好使他们可以看到比丘。人群中不时传出拍掌和欢呼声。在这热闹的气氛中,比丘们继续专注地随着他们的呼吸步行。净饭王在王宫的门外迎接佛陀和比丘。他引领他们进入内院。虽然这个年轻僧人曾经是太子,有些人仍不明白为何他们要对他如此礼重,但所有的宾客都依然以大王作榜样,合掌向佛陀深深鞠躬。佛陀和比丘们都入座后,大王便命侍从把食物献上。他亲自奉侍佛陀。耶输陀罗和乔答弥则指挥仆人侍奉其他的宾客,包括了婆罗门、苦行者和隐士。依着佛陀和比丘的习惯,每人都默默地吃。饭食完毕,当所有的钵都拿去洗净而复还,大王便合着双掌站起来。他礼请佛陀对在座的人开示法要。佛陀先静下来一会儿,以感觉一下在座的众宾客。他知道他们对他离开七年的经历感兴趣,于是他便首先把它简述一遍。之后,他便宣说无常、无我和缘起法。他告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修习专注和觉察,使自己可以深入体会一切事物。这样,痛苦才得以终止,才能使他们得到平和与喜悦。他又说拜祭供奉和诵经并不是解脱的有效方法。佛陀说教四圣谛: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他申说:“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所说所做的都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是由于缺乏觉察。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你们困在内里,不能自拔。向神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须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处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所缠缚。“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以对他发怒。但这只会增加痛苦。如果你是行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作反应。你会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假如你所发现的,是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王上和所有贵宾!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戒律是导致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专念能栽培出我们照亮自心和处境真性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一切事物。“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这种了解只可以从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戒、定、慧就是导致解脱之道。”佛陀稍停一会儿,然后微笑。他再继续说:“但痛苦只不过是生命的一方面。生命的另一面是美妙的一面。我们一旦看到这一面,幸福、平和与喜悦便唾手可得。当我们的心摆脱了缠缚,我们便可以直接与生命的神奇美好接触。真正掌握到无常、无我和缘起法的真谛,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怀是何等的奇妙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紫竹的枝叶、金黄的菊花、清澈的泉水和皎洁的月亮,都是如何的美妙神奇。“因为我们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美好一面的感觉。当我们破了无明,那无限平和、喜悦、解放以至涅的境界便会显现。涅就是去除贪、 、痴。它是平和、喜悦和自由的出现。各位来宾,找点时间去细望一缕清泉或一线晨光。你可经验到平和、喜悦和自由吗?如果你仍是被困于忧恼哀伤的牢狱之中,你便没可能经验到宇宙的奥妙美好,包括你自己的呼吸和身心。我所发现的消除忧悲苦恼之道,是需要去深深体会这些痛苦的真性。我曾与很多其他的人分享此道,而他们也都可以替自己成功地找到此道。”每个人都被佛陀的开示所感动。大王、王后和耶输陀罗的心都充满快乐。他们都希望再多学些关于怎样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以求得到解脱和开悟。法会之后,大王陪同佛陀和比丘到门外。宾客都一致恭贺大王有一个有这样成就的儿子。尼拘律园很快便被改建成为一所寺院。那里的稀古无花果树正好作荫乘凉。很多新的比丘被剃度。又有很多在家人,包括一些释迦族的,都受持了五戒。在王后和罗罗的陪同下,耶输陀罗常到尼拘律园探访佛陀。她听佛陀说法,又私底下请教佛陀有关修行与扶弱助贫的关系。佛陀教她怎样修习观息和禅定以达至心里的平和喜悦。她也明白到如果没有平和喜悦,是很难真正帮助别人的。她学会了要用深切的了解去增加自己的爱心。她又很高兴地发觉自己可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锻炼自己的觉察力。平和喜悦是可以在工作之中获得的。途径与目的其实并不是两回事。至于乔答弥王后,她也在修行上有着很大的进步。  

编辑推荐

  讲述佛陀的事迹,体悟人生的真谛!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冰春风。   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众生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所有智慧和力量。  生命只可在日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日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 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故道白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4条)

 
 

  •   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众生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所有智慧和力量。  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幢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语言生动感人,记述清晰严谨,堪称释迦摩尼传记的权威版。  一行禅师是佛学大师。由他著写的佛陀传记更能清晰明了的讲述佛学主旨。  译者是大学佛学工作者,精通英文,所翻译作品完全符合“信达雅”。  装帧得体大方,配有越南僧人手绘插图,阅读、收藏两相宜。
  •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专注自己的呼吸,很好的活在当下!
    这本书是旅法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用优美、简易、引人入胜的语言、情节、线索和故事结构来编写的佛陀本生事迹和基本教理的情节化版本。在很多构思当中,我们既能看到原始佛教中的真义再现,也能体会到一行禅师用方便抒写的良苦用心。
    这本书生动再现了释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沐春风。
    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不要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当下!
  •   语言生动感人,记述清晰严谨,堪称释迦摩尼传记的权威版。 一行禅师是佛学大师。由他著写的佛陀传记更能清晰明了的讲述佛学主旨。 译者是大学佛学工作者,精通英文,所翻译作品完全符合“信达雅”。 装帧得体大方,配有越南僧人手绘插图,阅读、收藏两相宜。
  •   看到封面的莲花,看到这个充满灵性禅性的名字:故道白云。我对这本书充满了虔诚和尊敬,须沐浴更衣,焚香,听着柔和的音乐,看这本书的灵性和禅性,悟道人生哲理。该是多么美好。
    大师写道:自学僧时代,我就已坚信人间佛教这个理念若能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便可以使社会朝着更平等、自由、和慈悲的方向改进。全赖这个信念,我才不至于被当时一些佛教的败坏风气所影响而丧失意志。
    原来大师也曾经徬徨,若非心中坚持真善美的理念,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经受诱惑。大师之所成为大师,因为坚持了内心的真美。大师在《生命即当下》一书中,以修禅与日常生活结合,我认为是多么平和自然而又惊世慈悲之举,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伟大的。行禅或者等红绿灯,大师都以他的智慧和修行孜孜不倦开导世人,以当下的智慧去诠释一切,将获得内心的圆满和喜悦。时时记得修习,越见平和,与人相处时时收获喜悦和满足,感谢大师。
    大师说,众生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所有智慧和力量。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里,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有很多佛理或者心灵方面的书,都试图向读者解释当下,有的艰涩难以理解,有的流于说教没有独到的见解和意义。大师娓娓道来,自然,宽和,有一种强力的吸引,让人愿意一直追寻下去,心中愉悦而光明。大师已臻化境的修为和深入浅出的诠释,让这本书象莲花一样美丽。感谢大师。
  •   “活在当下”,估计人人都听过这句话,可是我却不曾真正理解,而这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得的觉察之道。佛陀(即佛祖释迦摩尼)说“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这段话对我简直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我幡然醒悟长久以来自己的不快乐往往正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逝者不可追,沉迷过去会让人产生后悔、自责之心,或是抗拒产生了变化的今天,而一味憧憬未来、期望明天,则会让我们陷入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之中,或是“明日复明日,万事皆蹉跎”。若全神贯注在眼前的事物上,让心灵毫无杂念地体验当下,留心觉察此时此刻的人、事、物,才能摆脱不安、焦虑,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喜悦,才能增加对生命的体悟、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譬如,专心吃橘子的人不仅能充分体验橘子的香甜,而且可以从中看到那颗橘树,看到春天橘树的花朵和滋养橘子的阳光雨露,一个留心察觉的人可以看到橘子与万物之间的联系。
    “活在当下”并不是反对回忆过去或是计划未来,而是要专注于过程,一个过程只干好一件事,吃饭就专心吃饭,劳动就专心劳动,回忆就专心回忆,展望就专心展望。这就是僧家在耕田种地时也能悟出禅意的原因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专注自己的呼吸开始,修习专念,活在当下。
  •   第一次听到“一行禅师”的名字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可能是在圣严法师学佛三书后的媒体评价上看到的吧。看到一行禅师对圣严法师所给予的评价。知道一行禅师曾经到过柏林禅寺做开示,收录在《一行禅师佛学讲演录》;也看过梁文道在《开卷8分钟》推荐的一行禅师的《释佛》一书。但读的第一本一行禅师的书却是《故道白云》。

    没有想到一行禅师的文笔这么好,其写作手法真可谓别具一格。有时候读起来真是忘记了是在读佛陀的传记还是在读散文。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娓娓道来”一词的真正涵义。优美,而不浮华;平实,而不无味。更重要的是,正信的佛教在这本佛陀传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还是对五蕴皆空的阐释,都用了最最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和读佛经的那种感觉很不一样。

    最后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对于佛陀的涅磐,一行禅师并没有以哀伤的文字去描绘。依然还是那种缓缓地、平静的语调,想必这就是一个高僧所证悟到的吧。就如同书的结尾所讲的一样。其实佛陀并没有离我们而去,细看山河大地,哪一样事物不是佛陀,哪一样事物中没有佛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们都潜藏着开悟的种子,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迷误不能证得!
    感谢一行禅师写了这么好的书籍,更感谢译者。才能使我辈有缘得见此书并受益匪浅!
  •   行走于人生故道,相望于证道白云
    (2011-04-20 09:56:08)[编辑][删除]
    标签:
    文化

    近日读了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一书,第一次全程了解了佛陀从孩童到青年时期追求证悟之道,再到觉悟之后广布人间的历程,第一次不是从理性的佛教经典,而是从感性的故事里看到了觉悟之道。其间有很多次颇有一些醍醐灌顶的感觉,虽然佛理深奥,我才疏学浅,但不吐不快,望求指正。
    其一、放下过去,不待未来,唯有当下应该珍惜
    佛陀一生中多次嘱咐我们放下过去,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不管过去是辉煌还是惨淡,沉溺于过去终将给我们带来痛苦;佛陀也不断告诫我们不要期待未来,因为未来的尚且未来,不论未来是光明还是黑暗,幻灭于未来也只能给我们带来痛苦。唯有全神贯注地关照我们自己,关照我们的现在,包括呼吸,包括感受,包括思想,包括行动,了解现在的全部苦乐,理解现在的全部来源,关照现在的一切发展,承担现在全部的后果,才能解脱痛苦。因为痛苦来自无明,而关照当下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与慈悲,才能消灭无明,解脱于痛苦。因此,好好地活在当下,珍惜现在的每一分钟,才是觉悟的正途。
    其二、非满非空与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我虽然多次诵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但对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理解始终流于肤浅。这次阅读《故道白云》里246页前后的“非满非空”一章,陡然间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虽然我自知我的理解仍然必定不足,但证得一层就是进步,不是吗?
    佛陀说,杯子里装满水,我们说它满是水,但同时也可以说它空无气;杯子里的水倒空,我们说它空无水,但同时也可以说它满是气。所以对杯子而言,它是非满非空的,只是看你相对水还是气而已。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色身,证悟之道满是佛法,万法皆佛法,求悟之人以空无佛法的色身装满佛法即使解脱,同时求悟之人也可以以满是佛性的色身拈花一笑、顿悟成佛。佛法精深广大,非一般形而上学的理论可以解释,但同时又包容所有形而上学,将其内蕴其中。佛法玄妙,不可言传。
    其三、佛法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但不是月亮本身
    佛陀多次劝诫我们,佛经是他指引我们证悟修行的助手,但修行者绝不能依赖在佛经上,而不见证悟觉醒本身。其实我们学佛之人,在一时一地之间,或多或少总有沉溺于佛经的浩瀚之中。我们忽视或轻视了自身的佛性,依赖于对佛经的研读,结果皓首穷经仍不得其门而入。就如同佛陀涅槃后,阿难尊者也一时迷失在他侍奉追随了多年的佛陀离开之痛中而不能自拔,经过同伴的棒喝和几天的静修,才幡然悔悟,证得大道。这种依赖让我们忘记了勇猛精进地关照自身,让我们忘记了觉悟的正道,迷失在旅途的风光却忘却了目标的所在了。因此,时刻提醒自己,月亮就在前方,沿着佛陀的指向,我们终将正见光明。
    其四、免于恐惧、免于贪婪,增加智慧与慈悲,才是人生正道
    书里有几个小故事颇值得玩味。一个是佛陀用慈悲智慧的正视收服了杀人为乐的暴徒,而他最终修炼成非暴力的典范尊者。免于恐惧的自由是美国宪法赋予美国公民的自由,也应该是所有人类的向往。但有自由,不等于就可以免于恐惧。君不见,资本市场杀跌割肉的惨烈,君不见,娱乐圈里释放绯闻博取眼球的卑劣,等等等等,无不是人们对自身得失的恐惧。所以,要想真的免于恐惧,我们当然需要有宽松的法制环境给我们眷顾,但同时更需要我们自己的孜孜以求,百炼成钢。另一个故事是佛陀对挑起分裂的佛团首领的收放自如。分裂者贪于和权贵的结合与控制,挑起对佛陀的挑战。在失败与众叛亲离之后,佛陀又收容了生命垂危的他。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免于贪婪的事例。尤其在饱食终日、黄金满地的今天,为了利益、为了上位、为了权势,而陷害、谗言、甚至杀害都并不鲜见。免于贪婪,除了需要社会有一个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之外,更离不开我们严于律己,三省己身。
    匆匆读书,匆匆感悟,匆匆写就,错漏难免,恳请过客点评指正。
  •   《故道白云》是一本关于释迦牟尼的传记,书的附标题即为“重步佛陀的足迹”。作者一行禅师。本书以英文写就,由何惠仪翻译。因此,我首先要感谢这两个人,作者和译者。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太太,她因为广博的兴趣、对智慧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而获得本书,使我有机会读到这部出色的作品。我对佛教了解甚微,但不揣浅薄,有感而发,聊作他日回观对照。“故道白云”,寥寥四字,意境悠远:那条路,由过去、现在,伸向未来;天边,是永恒幽深的蓝色天幕之中变幻不居的片片白云。此刻,天空高远,大地辽阔,我看见:一个命中注定衣食无忧的人,一路走来,要摆脱无明,求得智慧与解脱。多年以后,凭借悟性、毅力和信念,他终于成为佛陀,一位醒觉者。悉达多不仅自己实现了对一般观念的超越,更立志引领世人渡向彼岸。西哲叔本华说,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悉达多说,无明是痛苦的根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智慧不足。因为智慧不足,所以不了解痛苦到底是什么,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形成痛苦原因的又是什么,怎样可以解除痛苦。要提高自己的智慧,就要不停地觉察自己,精勤专修。因此,真正的佛门人士,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逃避厌世之人,而是在社会分工中,选择了更为艰辛寂寞的路——投入人类的精神领域,提升自己和他人的智慧,净化世道人心。佛教并非宣讲虚无。悉达多反对一切形而上的研讨,认为这类争论不会有结果,也没有意义。在这一点上,两千年后所谓“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不过是鹦鹉学舌。悉达多告诫人们要专注于如何增进智慧、爱和了解。此前,从历史书和哲学书中,我得到一个印象:以为佛教无视现实,对眼前的痛苦假装视而不见或故作洒脱地承受,只求来世能过幸福的生活。这真是一个相当离谱的谬见。《故道白云》中,一个反复的主题便是“活在当下”,珍惜此刻,这需要智慧,也需要练习。为步行而行,随时欣赏美丽的风景。“食不语”,不是奇怪的戒律,而是为了体会缘起、享受食物。一个健康的人却去乞讨,是不是不劳而获?我曾经理所当然认为是。但如何理解僧人托钵乞食?如前述,僧人在为自己和大众寻求精神解脱和提升智慧之道,当然是在付出。乞食,目的有二,一是有更多的时间修行,二是锻炼谦卑和感恩。悉达多曾经贵为王子,但他会接受任何人诚心提供给他的任何食物。考虑到印度当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乞食这个举动实在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悉达多不仅接受不可接触者的食物,更接纳他们为弟子。“每个人的血都是红色的”,“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地位是高是低,也不管能力、知识和智慧的差距,要没有分别地平等对待,这非常难。“他望进ⅹⅹ眼里”,这个句子给我启发很大。这代表深深的关注、彻底的了解。悉达多的观点和说法很多不符合逻辑之处,也为科学所不容。我宁愿说,它们超出了逻辑和科学领域,而不说它们是错误的。现在,我开始感觉自己有一点理解牛顿了,他在晚年沉迷于神学,作为科学巨匠,他知道科学没有也不能给予全部问题的答案。因此,科学之外,是信仰、神学、宗教、哲学的领地。我不能确定:悉达多的体验和感悟最终成为博大精深的佛教,其本人成为教主,这是他本人希望的吗?迄今,我不能接受任何不可挑战的绝对真理。
  •    一行禅师的文字写的很朴素,却传达了至深的道理,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再现了释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娓娓叙述之中,我如沐春风。
  •   2500多年前迦毗罗卫国太子乔答摩.悉达多亲身证悟了宇宙的实相,并指出了解脱之道。单是自己开悟还不够,他还广收弟子,弘扬佛法,教导众生走向离苦得乐、了脱生死的大道。人们尊称他为“佛陀”,意为“醒觉者”。佛陀是醒觉的凡人,不是神人,没有神迹,只有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历史长河缓缓流淌,模糊了古人面目,庞杂了教义经典。这部书带领我们重新循着佛陀故道足迹,参看他成长、觉悟的过程。原来佛陀年轻时是这样一个才貌品德俱全,出类拔萃,风光霁月的青年啊,凡人的情怀在他身上一应俱全。而他怀揣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却比常人更甚,思想也更为细腻深远。因此,虽拥有众人艳羡的荣华富贵,他看到的却是繁华背后的荒凉丑陋,感到的是人世的悲哀无奈。为此,他毅然抛却一切,外出寻道。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有所知: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了。至于他究竟悟到了什么,佛教徒又该如何修持,却难以一语蔽之。佛陀生前只有身传言教,未著书立说,涅磐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教集结记录下来,后代的佛学法师又从基本教义引申细化,经、律、论三藏逐步成型。站在这浩如烟海的佛学典籍跟前,常人实难有这等的智力和精力去纵横博览、领略全貌。而这部书则用简洁的话语轻轻勾勒了原始佛教的要义和修持方法,在读者的心中却是重重的惊讶:“佛法原来如此啊!”然而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难怪佛陀要反复的强调。无始以来,我们在生死大海中随波逐流,阿赖耶识里潜藏了太多的染污,非短时间能肃清。所以我们必须时时持戒,以保持醒觉;专注当下,以令心思澄静;常怀无常无我之观想,以显达智慧。
    《故道白云》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描写的是很久远以前的那个圣人和他周遭那些人的故事,朴实不失深厚的内涵、平实清新的文风像缕缕清泉洗涤心灵上的烦恼,又似一股和煦春风暖着人心。现时,科学发达,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各种“缘”交叠缠绕得越发紧实,分解烦恼可能比佛陀所在时代更加困难,解脱身心苦恼的需求也较彼时更盛。人们需要《故道白云》这样的书,纵然不能当时彻悟、立即解脱,至少也可慰籍心灵,获得片刻宁静的领会。细想: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风吹过,水波微澜,水中映像随之波动,扭曲不实。更有狂风大作,惊涛拍岸,浊浪滔天,水面再无倒影,只余声声击打和碎裂的伤害。待到风平浪静,水面澄清如镜,澈照天幕,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无碍。
    这即是我们的性海。佛说,我听,我行,让性海澄明。
  •   这本书是旅法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用优美、简易、引人入胜的语言、情节、线索和故事结构来编写的佛陀本生事迹和基本教理的情节化版本。   在很多构思当中,我们既能看到原始佛教中的真义再现,也能体会到一行禅师用方便抒写的良苦用心。   这是第三本我忍不住在关键字句下面划线的书。   在自己的阅读史上,第一本是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第二本是《德兰修女传》。      我之所以要这么郑重地推荐这本书,也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有些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有许许多多具体的问题,还没能马上找到答案。在自己摸索,或和朋友交流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思维的墙壁又矗立眼前。但就在这个同时,我一直在看《故道白云》,我经常惊讶地发现,前一天有人提的问题,就在我静读此书的当下,两千多年前的佛弟子们正在书中代我们提问!   我蓦地惊觉,那些向佛陀问法的人,其实早就扮演了我们的角色,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啊。我们只要耐心,就可以省却许多弯路,来找到书中的自己,看看佛是怎么回答的!!   
  •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很失望的,以为它和别的乱七八糟的讲佛教的书没什么区别,只是把一些故事反过来翻过去的讲述,但是看到50多页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可笑。
    这本书讲述的的确是故道,可是却让人有别样的体会。能够用浅显的话讲述在我们以往看来很深奥的佛理。
    比如他讲“空”,在无处所有的境界里,空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也不是一般的所谓意识。所剩下来的,就只有能想和所想的。因此,解脱之道就是要超越全部思想,能所两亡。

    如果你不是一个佛教徒,那么也没关系,你可以带着一种比较客观的心态去看它。你会觉得它有些地方是很宗教的,可是你同样也会发现,它有更多的地方,是很有启发性的,无论你的信仰是什么,我相信,只要你认真看了,都不会妨碍你对它的喜欢。

    书中有个章节讲的是乔达摩·悉达多为孩子们布道,讲专注。佛陀用吃橘子来为他们讲述专注的力量和必要性,这和我们现如今所讲求的活在当下异曲同工。
    佛陀告诉善生,一个留心专注生活的人,永远知道自己再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我想也许佛家的纯粹之处就在于他们足够的专注,所以他们能够潜心修道,能够心平气和。

    在纷杂焦躁时,不妨静下心来,听一行禅师讲的佛陀的故事,让佛陀的智慧涤荡我们日益浮躁的心灵。
  •   尽管网上有这本书的电子版本,但因为是网络阅读,我无法随时随地,屏息静气地来看,所以,那书的电子版本空挂了多年,与我仍然没有发生真实的联系。直到这本书于今年6月再版。书的封面很雅致。最早是在国图看见过。纸张、插图都非常爽洁。让人不得不注目良久。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终于发现,此书的重要性这本书是旅法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用优美、简易、引人入胜的语言、情节、线索和故事结构来编写的佛陀本生事迹和基本教理的情节化版本。在很多构思当中,我们既能看到原始佛教中的真义再现,也能体会到一行禅师用方便抒写的良苦用心。包括我自己在内,有许许多多具体的问题,还没能马上找到答案。在自己摸索,或和朋友交流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思维的墙壁又矗立眼前。但就在这个同时,我一直在看《故道白云》,我经常惊讶地发现,前一天有人提的问题,就在我静读此书的当下,两千多年前的佛弟子们正在书中代我们提问!我蓦地惊觉,那些向佛陀问法的人,其实早就扮演了我们的角色,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啊。我们只要耐心,就可以省却许多弯路,来找到书中的自己,看看佛是怎么回答的!!让我们共勉吧
  •   最早知道一行禅师的书大概还是从兰若的文字里,后来去某些地方顺便找过一行禅师的著作但无果,时间长了也就不那么上心了。再提起来这个念头是听师父开示时,师父说到了这本书。一直以来自己学佛都是在看别的书,很惭愧对释迦牟尼佛的事迹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位释迦族的王子是如何由凡成圣的,直到看了这本书!佛陀的生平像一幅画卷被清新的文笔清晰展开,作为一个“人”的佛陀给我们的人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可读性很强,佛法也贯穿在里面,一举两得。即使不学佛,单看故事也是很有意思的。相信读过的人都会感觉值得!
  •   这本书是一行大师开悟后写的一本关于佛陀当年住世真实的事迹,把南传阿含记载的事用很浅显的语言表现在我们众生面前,让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到真正的佛教当年是什么样的,佛陀是如何证果,如何住世度化众生的。让我很清晰分辨什么是正法在当今的时代,能为我们修行带来无比的方便感恩一行禅师。
  •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的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的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有最直接 最直白的人生指导,如沐春风!
  •   非常喜欢《故道白云》,不同于一般的释迦牟尼佛传记,本书通过日常的起卧言行,来表现一个彻悟的智者在生活中的状态,文笔细腻,佛陀的大智、大慈,博大的智者胸怀让我极其感动,在佛子面前树立起完全可以学习的榜样。其中,佛陀让我们专注被我们忽视的极其平凡的生活细节,比如吃饭、呼吸、行走等,提醒我们时时反观自照,提起正念,活在当下,给我极大的启示。感恩佛陀!感恩一行禅师!感恩译者!
  •   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众生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所有智慧和力量。
  •   一直以来都感觉佛学的书籍多少有些晦涩难懂,需要极好的福报和因缘才能读的进去看的明白。
    一行禅师的这本书却不一样,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蕴含着极其优美的意蕴,娓娓道来的真实的故事读来好似佛陀亲临身旁,充满慈悲又无比可亲,阅读金刚经中有不懂的东西似乎在这本传记中能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例和禅修得到一些了悟。
    这本书我第一次读了三个晚上看完,第一个晚上读后梦中见到了一圈强烈的光晕,第二晚头一次梦见上师,一打听才知道上师突然到了临近的城市,如今我已已正式皈依。这不能不说是佛陀的加持,一行禅师的功德。
  •   一行禅师是越南人,这本书属于译本,不过看得出译者不论在佛学还是文学上水平都相当高,整本书完全没有翻译的痕迹,把佛陀的故事娓娓道来,感觉很真实很亲切。就是故事的内容本身跟其他我看过的书不太一样,但是我情愿相信一行禅师的版本是最真实的版本。
  •   一行禅师将自己修行的智慧倾注在这本讲述释迦摩尼佛一生书籍中,绝对值得一读
  •   《故道白云》是一部极其优秀的书,从清新的故事和优美的描写中,我能感受到佛陀的对众生的关爱与慈悲,感谢一行禅师,感谢译者。
  •   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任何一个有心人的读者都会从中受益。学佛者将踏上佛陀的“故道”,走进他的生活,聆听他的教法,体悟佛法的内涵。对佛学感兴趣者将真正了解佛教的真实面貌,修正普遍存在的误解。迷失生活方向者将得到最直接、最明了、最究竟的人生导引。探求生命意义者将获得一次重新审视生活、体悟人生真谛的机会。追求快乐者将在阅读中感受到那种宁静而悠长的喜悦。总之,当你静静合上书页时,心中就像雨后的天空,露出纯净的湛蓝。
  •   一行禅师的佛陀传记《故道白云》与其他佛陀传记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文字更具有感情色彩,深具感染力,阅读此书时如亲见佛陀教化,实属难得之作。并且此书在记叙佛陀行迹时,亦着重对法要及修行方法进行开示,并籍由文中各尊者的言行传递,令后学能从中获益。
  •   一直都很喜欢阅读一行禅师写的书。这是一本南传佛教的佛陀传记,与汉传佛教略有不同。一个平易近人的人间佛陀形象跃然纸上。书里没有空洞的理论和说教,而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文字清新,读来如一股清泉滋润心田。
  •   一行禅师,以独有的诗人气质和柔软悲悯之心,用现代的语言,契合现代读者心理结构的方式,重新讲述《阿含部》诸经中记录的释迦牟尼佛传道的精彩故事。故事很动人,讲述很优美。如果希望了解那位释迦族的圣者,为何在身后2500年还能被如此多的人知晓,被如此多的人谈论,被如此多的人赋予种种定义,在如此多的心灵中引发种种激荡,不妨一看此书。
  •     这本书是旅法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用优美、简易、引人入胜的语言、情节、线索和故事结构来编写的佛陀本生事迹和基本教理的情节化版本。   在很多构思当中,我们既能看到原始佛教中的真义再现,也能体会到一行禅师用方便抒写的良苦用心。
  •   刚看到悉达多悟道,忍不住想向众生朋友推荐,不愧是一行禅师,写得好极了。诗人,美极了。又娓娓道来,感受到作者的慈悲,如获新生。未曾看过这么好的介绍介绍佛教的书,有幸看此书的人是与佛有缘。一行大师,感谢您!
  •   之前我也看过佛教史,金钢经,心经之类的书。
    而这本故道白云,让我之前在看那些书里带来的许多疑问都找到了答案。
    一行禅师用优雅,从容,简单的文字,把我们轻松的领入佛家的世界观,让我感受如进入了一片清晨的植物园。
    我相信,这是我到今天,看到最好的一本对佛学世界观最趋向精准解读的书。
  •   第一次看故道白云的时候,整个人都沉浸在书里,佛陀的无限慈悲与智慧,深深的影响着,感动着我。再次看的时候,依然感触良多,里面有太多的智慧需要慢慢的去学习,去领悟!感恩佛陀把智慧的心灯洒向人间!感恩一行禅师用如此唯美的笔法像我们介绍佛陀的一生!
  •   佛陀在某一天的星空下,突然悟到,并看到自己以前所有往生,他的感觉是什么呢?如果我知道了真理,难道也会立刻舍了这色身而去吗?一定有好有坏,所以佛陀说他不再告诉世人结果,只教会如何体现生命真谛的方法。戒,定,慧,是为了戒除让身体心灵浮躁的元素,定下来,才有智慧。有了智慧之后呢?佛陀没说,他只说越深沉的禅定,产生越深刻的智慧,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当下,生命在此一秒的感觉。不要做今后的打算,不要追忆以前的感受。当下,你在酒吧吗,看到金黄的啤酒在玻璃杯里正慢慢地浮起泡沫吗?很多泡沫升起,很多破灭。你听到它们破灭的声音吗?当下,你在电脑边吗,你看到边上烟灰缸里,那些灰尘吗?有多少白色的,有多少灰色的,有多少黑色?你闻到夜空的风吗?当下,你在哄孩子睡觉吗,你看到她的睫毛吗?你看清楚她睫毛细小的颤动吗?你闻得到她身上温暖的汗香吗?烈日当空的下午,我走在林荫路上。看到自己的拖鞋一点一点踩过树叶的影子,有些枝叶机敏地躲过我的步伐,有的似乎被拖鞋钉死在石板路上。我看到那些枫叶的形状印在脚背,看到去年拖鞋的带子上蓝色黄色的花纹,看到脚边被路人磨亮的石子,有些已经跟雨花石般幽幽闪亮,仿佛沉静在水中,心中无限喜悦。一吸一呼之间,世界万千变化,而你和我依然健康地活着,呼吸着这个夏季温热的风,身边绿色的叶子正硕硕成长,水在脚下的土地中缓缓渗透流动。万物原来都是故道白云,你我皆佛,来于尘土,归于清风。关于未来,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绝对没有好过现在的每一分钟。你说呢?
  •   一行禅师的《故道白云》是一本稀有的好书,我一口气读完,人物栩栩如生,把我心中崇敬的佛和佛的大弟子的生活原貌全部生动地描述出来,让我与佛的距离拉近了,他们是亲近可感的真实的觉悟的人,也是我努力学习的生命导师,我爱这本书,也赞赏当当网的认真高效的服务质量
  •   原来和朋友借来看的,看过之后一直想拥有这本书,这本书叙写释迦摩尼的一生,所选角度和立意都不同于我以前所看释迦摩尼传,文字优美,境界深远,一行禅师不愧为一位有修有证的大师。获益匪浅。
  •   佛陀虽已灭度,但他行走过的故道,白云依旧。一花一木皆佛陀,佛陀无处不在,佛陀的教义无处不在。一行禅师说:“行走在大地就是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继续沿着正念前行。我也会选择此书作为礼物结缘赠送。
  •   《故道白云》是佛陀的传记,书中佛陀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再是五指一伸即可压住孙悟空的令人膜拜的偶像,他就是你邻家的一位慈善的、思考解脱之道的大哥哥、大叔叔、老爷爷,平易近人,会饿会痛,会暖会冷,会微笑会伤心,一样会爱会死。一边读,一边就明白了一些佛理。此书读来齿颊生香,时不时真觉天花乱坠(绝非幻觉)。
    然后再对比读一年前买的《佛学启蒙》,就明白为什么不喜欢后者了,满纸造神运动。
  •   将佛陀故事娓娓道来,使大家对佛陀从出家到布道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对一些基本的教义也有深入浅出的讲解,一行禅师的讲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   第一次真正走近佛学的世界、走近佛陀的世界。
    如此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文字,却在字里行间阐述了佛教的最深奥思想。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佛陀的指引,被潜移默化。
    干净流畅的文字,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心境平和。

    书还差一点未读完的时候,偶然去灵隐寺,站在《波若波罗蜜多心经》壁前,居然可以读懂《心经》内容的60%以上!——完全不可想象,对于我这样一个以前没有接触过任何佛学知识的人。《故道白云》对于佛理的阐释,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懂、记得住。

    回到北京,将书推荐给老婆。又买了十几本,准备送给我关心的朋友们。我相信对每一个人来说,这本书都将会对他今后的日子产生影响。
  •   年少时,常常看到、常常期待的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成就幸福一生的姻缘;
    而立之后,褪去了少年的浮华与娇噪,读书的指向性更明确,也大致形成了自己的阅读风格。于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一本合适的书,也如年少时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一样,是人生的另一种大幸福。
    《故道白云》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的一本合适的书。
    起初只是在当当毫无目标的搜书,直到《故道白云》进入视线。看到书名就已心动了,买入,等待有时间的时候细看。
    买书常常是这样,买的时候很急切,买来之后却又静置柜中许久忘记翻看。
    《故道白云》也象很多书一样,买来之后在办公室的柜子里静静的等了一年多,才因为前一阵的病休,终于细细读完。
    回忆从求学到工作这许多年的阅读经历,除了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之外,还没有哪本书让我这样牵心挂肚的想一气读完,不为别的,只为它能解我心中的惑。
    虽然年龄愈来愈大,但心中的迷惑、纠缠一刻也不曾少,只是跳脱出最初的小我,进入大我的范畴。
    常常为无可追回的过往懊悔,也常常为不可测的未来忧惧,更常常费力的去思索无解的生命谜题。
    一切的执著与思索都在读过《故道白云》后豁然开朗。
    往者不可追,来者不可控,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把握当下。
    佛陀与摩诃迦叶拈花微笑的心意相通,一粒沙里看世界的大美无言。生命无常,而生活无时无刻不有大美存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把握、珍惜当下、眼前。
  •   这本书是旅法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用优美、简易、引人入胜的语言、情节、线索和故事结构来编写的佛陀本生事迹和基本教理的情节化版本。
  •   佛陀的本生传,很多人,很多学者都读过.一行禅师,一位佛法的实践者.以实践者所感悟到的佛陀的行持我们应当予以关注.因为,平常的人不会有这种由实践才能成就的感悟力.
  •   最初结缘于后海广化寺佛学班提供的电子版,但一直没看。直到去年夏天有同修结缘给我一本纸质的《故道白云》。一下喜欢上了它简单明净的版本!我最爱这本关于佛陀的传记,文字清新朴素,真实地反映了佛陀一生的智慧和大爱!有段时间,每天晚上读给不识字的母亲听,让老人也去感受这份安宁!买了好几本,分别送给即将做母亲的朋友、离婚了自己带着孩子的大学同学,她们都很喜欢!还打算继续结缘给更多的朋友!
  •   一行禅师的书都要读一读。学佛要先看~佛陀之心:佛法的第一堂课。
  •   我始终认为,看佛教相关的书,必须选择具有公信力的大师著作。一行禅师便是其中之一。故道白云,犹如和煦的风,温暖的午后,向你轻轻道来悉达多王子的故事,向你讲述原始佛教的修行法门。虽然涉及到一些艰深的词,在优美的阐释下初学者也可以读得很轻松,推荐之。
  •   感谢一行禅师!
    沿着故道漫行,仿佛回到了佛陀时代。
    那一缕阳光、一抹白云,依然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
  •   非常好!性价比太高了,看过这本书才买了收藏,读这本书的感受就和书的名字一样,故道白云。。。。。。佛陀的一生,智慧的一生,恬淡闲适,丝毫没有沾染,一切看破放下,大爱无形,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在禅师的妙笔下自然地弥漫开来。。。。。。如果你有种种烦恼畏惧怨恨,看这本书吧,将打开我们的心,开启我们真正的智慧,改变我们的生命,就在当下。。。。。。
  •   故道白云(一行禅师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   物流两天内到我在昆山从无锡发货速度比预计快、正好赶上搞活动促销十一块一本`买了十四本分发给菩提书院的同修们、一行禅师写的佛祖传里有很多学佛的人修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启迪作用,感恩一行禅师慈智悲悯对众生!
  •   世间诸事难就难在开头,师傅领进门,把这门学问的基本思路和学习方法执导给你,之后就可以修行靠个人了。所以启蒙老师开头开得好不好对于我们学习一门学科的深度特别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是当代最著名的禅师——一行禅师。给我们讲述佛教的小故事,简单浅显,通俗易懂。相比之下市面上的佛教书籍多半比较难,例如《五灯会元》——确实很难。或者就是比较走样儿,走于丹解读论语的路数。
    这本书算是不错吧。我蛮喜欢的,加上打折,十一块钱就能买到这样的书,蛮好了。
    人生总要知足才能常有快乐嘛
  •   一行禅师写的佛陀的传记。
  •   每天习惯性的要让悉达多带着走一程。
    非常感谢一行禅师,
    非常感谢朋友的推荐!
    这是一本很生动的佛学书,在悉达多的修行过程中,在一个一个的小故事里无形中学会了很多佛学道理。
    与禅同行,心情美不胜收!
  •   买了三本佛陀传,这是最流畅的一本,从此爱上了一行禅师的书。。。。佛陀悟道觉醒的哪一章写得很细致,很富诗意!
  •   一直关注一行禅师的微博,也一直向往学佛、修禅的道路,静下心,读一本书,悟一个道理,就释然很多。推荐。
  •   一行禅师用通俗的文笔,流畅描述佛陀的传记,超棒!
  •   不光有佛陀的悟道、传道传记,还有很实用的修持方法,一行禅师的书很不错
  •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释迦摩尼佛最好的传记,文笔优美,对于想了解佛及佛学的初学者来说,非常好的一本书
  •   故道白云其实就是释迦牟利成佛记,作者用浅显的语言讲述释迦摩尼佛的一生,对初学佛的人又必要一读
  •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正信的佛教,请看这本书。如果不知道到佛陀是如何让弟子走向解脱的,请看这本书。如果不知道佛陀是如何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请看这本书。你仔细读完这本书,你会为佛陀的一生感动,你会为一行禅师的文笔感动,你会对以后怎么学佛升起正信的定解。
  •   如果不是上师推荐,我大概永远不会读到这本描述佛陀故事最好的书。之前在网上搜索翻了几页不甚感兴趣,拿到后也并未立刻被吸引。后来有一天因为实在无聊,想要打发时间才开始慢慢读。渐渐的,很多以前读过的听过的教导串联在一起,一股深刻、微细的感动流淌在心中。多年来,即使作为一个佛教徒,潜意识中难免还会把佛陀放在与自己隔离的、很高的位置,比如某种程度上还是觉得佛陀像外在的遍知的神等等,读完此书,对佛陀有了新的了解和理解。一行禅师温润的笔调不同于以往我看到的任何描写佛陀的书。无比感慨自己幸运的走过一段精神之旅。
  •   佛陀即是觉者,通过对心的观想,去除无明,了解的空的本性。一行禅师的笔触细腻,将佛陀的醒觉之路娓娓叙来,也将读书之人的心灵一步步带入解脱与明了。
  •   还没读 先给朋友读了 她刚学佛 爱不释手 因为里面用另一种笔法描述了佛陀的生活、教诲。还教会她呼吸。顶礼赞叹一行禅师。
  •   一行禅师用平常心,诗般的文字描写了佛陀一生的故事。佛很近,就在身边。
  •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的珍藏及推荐,一行禅师通过讲述佛陀的一生也讲述了他的佛陀的思想,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   一行禅师的作品,对于了解佛陀是必读的,很多法师也推荐过。
  •   本书以自然清新超然脱俗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求法传法的事迹。不同于其他介绍佛祖生平的书,他由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编排而成。而佛法义理,修行的方法也包含其中,有很好的阐释。全书就像一串耀眼夺目的摩尼宝珠。当你困惑迷茫时打开他,他能告诉你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信佛的人读他,好像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佛祖的距离,佛祖对我们而言,好像不仅仅是佛龛中的塑像或是墙上的一幅画,而是活生生的人,由此我们知道,佛是人成的,要想做佛先学做人。如果不信佛的读者看到此书,可以确切的了解什么是佛法,从而消除对佛法的误解。
  •   “佛陀的步行就是为享受步行而行的”,佛陀智者老早就在示现着,我们没发现,或发现了不在意,终于迷失了自己。该找回自己了!感恩一行禅师,何蕙仪老师!感恩所有的一切!
  •   一行禅师写的释迦佛传记,读起来是他一贯的清凉文风。有必要收藏起来读。
  •   深处凡事,人越发的势力、 烦躁、焦虑, 被诸多烦恼困扰,找不到出路。看了这本书,平静下来,才明白,活在当下的真正意义,不再追逐过去,不去憧憬未来。以平常心面对世人、事。佛教,要正信,不要迷。感谢一行禅师,功德无量!
  •   一行禅师在字里行间弘扬佛陀慈悲的精神。故事里的大智慧,推荐阅读~当当搞活动每次都送得特慢,比预定送达的时间晚了4、5天,送货的叔叔态度很不好,不过也辛苦了,这样酷热的天气~~
  •   不是经文不是说教,佛陀修行的故事被一行禅师描绘得活灵活现。佛法自在其中,用心自可得道。
  •   有关佛陀的文字,看了不少,一行禅师的文字简洁,干净,有自己的感悟,也有自己的实践。喜欢这样的文字,也喜欢文字中这样慈悲的佛陀。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介绍佛陀生平的书。
  •   故道白云(一行禅师最具有影响的
  •   一行禅师的这部作品,虽是小说,但是可以当做经文去读,反复阅读,反复受益!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能胜过100座禅修的进步,如对生活禅感兴趣,想在生活中开悟,不妨一读!不敢打诳语,我收获非常大。
  •   一行禅师用如诗如画的文字,把佛陀的一生行迹委委道来。运用好书中的“保持觉知”,可作修行人了``强力推荐朋友们看!
  •   看了,感觉很好。一行禅师写得很好,在很多地方,就像是在和佛陀对方!
  •   一直觉得一行禅师的甘露法语作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看得懂的,必须得认真的拜读至少三遍以上!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当代佛教大德之一,一行禅师的禅修教言给无数被无明烦恼困扰着的众生带来了禅修的光明指点,即使是其中的一段教言,已足够我们反复斟酌参悟!感恩一行禅师的教诲!随喜出版流通这本法宝的一切菩萨!
  •   一行禅师的文字一贯平易近人,亲切好懂。这本书主要讲佛陀的故事,很殊胜。
  •   读过很释迦摩尼传,<故道白云>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   阅毕才来分享,很棒的一本书。将佛陀的此生娓娓道来,更重要的清晰明了的讲述佛法。的确没有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能让我们有所悟,福至心田!
  •   这本佛陀传记的最大特点就是,禅师在讲述佛陀一生的过程中,贯穿始终都在提醒读者保持呼吸、保持正念这个南传佛教最基本的修持方式,讲述佛陀是如何终其一生都在实践观呼吸、住正念的。非常南传风格,非常好非常受益
  •   一本用柔和把你的心剖开的书。读的很慢,需要慢慢、慢慢读。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一行禅师!
  •   这一本书里包含了一行禅师对禅的所有认识和感悟,在再读其他的书籍时有种嚼两遍的感觉。强烈推荐……
  •   感谢一行禅师!受益良多!已经向很多人推荐这本书了!这本书交给我们认识真实的佛、法、僧!
  •   如果说一行禅师其他书读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本书不是这样,非常通俗易懂,且将佛法融入故事之中,非常值得推荐的书。感谢当当。
  •   一行禅师的文字简单易懂,把佛陀的一生显现在我们眼前,并教给我们一生的顿悟
  •   这本传记内容丰富,集一行禅师的精髓
  •   一行禅师的书总是那么恬淡自适,很喜欢。买了两本,一本可以送给有缘人。
  •   强烈推荐。本书对佛陀成长历程以生活化、人性化生动展现。如果你想在最短时间内对佛学有较全面的概貌了解的话,选这本书不会后悔的,请相信我。看过这本书后,再看同日买回的佛陀传记,似难读下去了。
  •   释迦摩尼的故事,随意翻开一页,读下去,就能发现故事中佛陀散发的温润平和的智慧之光,喜欢!
  •   若没有伟大的佛陀,我等凡夫俗子怎能知晓宇宙万物的真相,若不能真正了解佛教,那是人生的悲剧,愿每一个众生都能早日明了本具的佛性,脱离轮回苦海,到达清凉彼岸。
  •   这是我读一行禅师的第一本书,我感到了佛祖的那种平和安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着佛祖在安静而平和的乡间散步,与他共度了一生.---------这是我所读过的写佛祖一生的最好的一本书,感恩让我遇到此书
  •   是好友强烈推荐才看的,以为又是枯燥的讲佛的书,没想到作者的笔调那么柔美温情,在一个个温馨的故事里读出了佛悟道的过得,正好和我当时看的一个讲宇宙运行的记录片对应看,一下子感觉明白了佛所悟的一些东西。很受启发,也让自己开阔了些。当看到最后佛陀圆寂时,忍不住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但佛陀说这不应当悲伤,强忍住了眼泪没流下来。讲给朋友和学员听,大家也都很感动。好友听闻要借阅,看她喜欢就送她了,只是有些遗憾书里有我不少当时感慨的留言,现在再买2本,一本给自己,一本送朋友。说不定,还得再买,送朋友——现在我是不喜欢借书给人家了,一这记不住谁借走的,另外弄脏了我也不想再留着,干脆就送给人家。
  •   必须推荐。已经推给很多朋友了。一行禅师作品中阅读性最大之一。
  •   已经看第二遍了,一行禅师的文字非常优美,内容更是能把我们带入到那种宁静、和谐、感恩、感动的状态里,同时还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   这本书没有让那个人眼花缭乱的高深词语,读来清新淡雅,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圣人就是那篇土地上行动力执行力很强的人。 有了了解和爱,拥有平和喜悦自在的心,做自己身心的主人,享受每一个当下。看书就是看书,吃饭就是吃饭,写评论即是写评论,真的很适用现在浮躁喧嚣的生活和闹哄哄的心,读完,证悟,你会发现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佛性都显现出来,我只觉得每一个刹那都是令人感到喜悦和平和的。生活确是一种享受! 不要错过开悟的机缘,不要错过这本书。
  •   一行禅师的书都内容丰富而语言平实,是心灵禅学类书籍中最值得推荐的书。
  •   介绍了释迦摩尼成佛的前因后果,简单的故事叙述,如果用心体悟其中的道理和智慧,用一辈子读都不过分。它为我打开了专注的大门,让我坚定学佛的信心。看了就舍不得撒手。
  •   读一行禅师的这本书,就像在听一个慈爱的长者在温柔地给我们讲生命的真谛。
  •   这本书非常好,翻译也很到位,一行禅师,写的非常好!!!
  •   很好的一本书,推荐给了好多人:“要内心平静时,环境安静时,慢慢看,一定要慢,一天看一点点。看完了,会对我们的余生有很大的影响——正面的影响。”这是我推荐时常说的几句。
    “小学的孩子也会看懂文字,但是读懂了多少就看个人了。”
    “讲佛陀证悟到入灭的过程,但是其中蕴含佛的本源和佛法的本质以及佛祖的本意。比单看佛经容易理解佛且又理解更深刻。”
    “看了过几个月,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会触发你更深刻去理解生命,你也会在内心开悟”。
    这些就是我对其他人介绍这本书时说的话。
    看这书,关键是慢,心要静。
  •   一行禅师的书我都喜欢,写得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