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线装书局  作者:王少农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兵就是兵器。天地万物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利用自然来改造自然,利用世界来改变世界。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有形兵器到思维兵器,人类渐渐掌握一切器物的妙用。
兵就是士兵。只要是人就可以智取,芸芸众生都是我们的士兵,都是我们的卒子。一开始我们是别人的卒子,慢慢的我们反转乾坤,把下棋的人当成棋,我们则是一颗天马行空的活棋子。
兵就是兵法。天地之道,无情无义;圣人之道,无法无天。人类要用无法无天来战胜冷酷自然的无情无义,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走出新天。无法即大法,一切兵法的精华就在于行使天地之道,并同时突破天地之道。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孙子兵法》进行了研究。

作者简介

王少农,作家、诗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国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喜欢参禅论道,信基督,讲论语,自嘲吃“三家饭”。已出版《老庄人生》、《心灵的盛宴》《竹林七贤》、《东晋风流》等十多部著作、现为香山书院院长,《中国诗词》主编。

书籍目录

一、有度
二、截势
三、守静
四、用众
五、驱力
六、贵患
七、合敌
八、无常
九、逸胜
十、治乱
十一、用奇
十二、治众
十三、敢败
十四、为易
十五、攻守
十六、知彼
十七、使将
十八、降才
十九、占先
二十、贵兵
二十一、伐谋
二十二、意胜
二十三、庙算
二十四、使诈
附录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热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章节摘录

  一、有度  有取有舍,取大于舍。  恋恋不舍,必须全舍。  用智谋成就智者  智者是智谋之父,  智者大于智谋。  绝大多数智者功成被杀,不懂得用自己的智谋保护自己,这不是真正的智者。孙子是真正的智者,他有天才,更懂得用自己的天才完善自身,而不是葬送自身;懂得用智谋保护自己,而不是牺牲自己。  如商鞅者,才能不在孙子之下,为何竟不得善终?因为商鞅太极端,不懂有收有放。孙子懂得有收有放,仅此一点,就成了“兵圣”。孙子告诉我们要以柔克刚,正是大圣人老子“柔弱胜刚强”之意。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兵法?计篇》)  智者有道,同时还有技术掌控局面,主要就是同化、弱化与智化。“同化”即孙子此处说的“同意”,指上下意志相同;“弱化”指削弱手下与对方;“智化”指启动己方的智慧。不用武装来武装,而是用智慧来武装。  智慧如水,莫放盆中  智者容易夭折,因为他的智慧溢出太多。  一盆水本有限,你一路抛洒,手土就所剩无几,假使脚下一滑,就会连盆带人摔倒,盆中之水全部浪费。  这么说不是要你端好盆中的水,而是要你根本不要做盆中的水。盆中的水长不了。  要做江河大海。以大海为盆,便不会枯竭,更不会翻倒。要么不做,要么做大,这仍然是一切干大事者坚持的不二法则。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孙子兵法·计篇》)  上将必知天时,化。顺应制度者,可以游刃有余,所谓“智慧如水,莫放盆中”,指人以自己为盆,这样所容就大。盆遇水而漂,水满则沉。  孙子观海  孙子是齐国人,齐国临海,少年孙子常到海边观看。  他看到波涛起伏,像士兵列成方阵。  他看到波涛是被大风驱使,大风就是主帅。  而无论大风驱使波涛如何兴风作浪,大海如何猛烈地向岸边袭来。没多久总得疲软地退回去。  大海不敌海岸。  大海可以逼退海岸,但马上又形成新的海岸。  海岸空空荡荡,完全不设防,但它以这不设防的防守战胜了大海。  大海无岸,不能成大海。  因此大海与海岸永远相互依存,缺了谁也不行。大海要用海岸作边缘,海岸要用大海巩固自身。  总的来说,海岸把大海囚在了盆中,而大海因这种广阔的囚禁得以自由一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孙子兵法·计篇》)  谋事者必知地利。地利又分近地、远地。近地易知,远地难测。大将不观于山,而观于海,就是这个道理。  孙子从大海悟出用兵之道  以弱胜强,以不设防防守。  强国如大海。  有波涛一样凶猛的三军将士,有呼啸万里叱咤风云的元帅将军。  大海本身是一个君王,它的国土面积仅次于天空。鱼虾海族是它的百姓,珍珠珊瑚是它的出产,整个大海生机勃勃。  焕发勃勃生机,势必要四处侵略!  弱国如海岸。  没有高山,没有屏障,没有丛林,只有一片低地,大海随时可以入侵它,占有它。  随着大海的占领,海岸线退去,原来还在后方的高山丛林露出来了,有效地挡住了大海的进攻。  高山如盾牌,丛林如蓑衣,更有一条条江河如排水管道将海水泄到湖里去,渊里去。  慢慢地大海咆哮不起来了,最后竟然被陆地吃掉了。大量的海水变成湖水,形成更大的湖,大海一百次进攻,一百次无效,终于在一百零一次退去了,大陆胜利了,它用新的海岸欢迎大海再次主动前来献礼,而新的海岸依然不设防。  孙子悟出兵法应“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不设防设防”。最主要的是,用兵不要当大海,要当海岸;不要当强国,要当弱者,这样才长久。  孙子不效忠于秦国,而效忠于吴国,也是此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篇》)  将者必是智者,总是从“人无我有”的地方着力。孙子说智、信、仁、勇、严这“将者五德”中以智为上,意思是智力是博弈的关键,而勇仅退居第四位。上将可以不会武功,甚至不会骑马,但他绝对能以谋制胜。  孙子从大海悟出做人之道  智者胜过暴君,谋略不是为了毁灭。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如果是大海,那么必败无疑,因为它吃不了海岸。而一个人如果是大海,则有福了。  保守的大海是自由的大海。  它不为谁展示自我,它尽情享受自由。  海岸囚禁不了大海,天空压迫不了大海。  大海就是大海,大海也是不设防的,它以永远敞开心胸的方式永远不受伤害。  一颗陨石飞到大陆上,大陆就会受灾。飞到海里,大海安然无恙,反而多了一颗奇石。  我们为人如大陆,则灾难不断。  为人如大海,则有福了。并不是说没有灾难,而是说大海可以吃掉灾难,有平静有激情,激情之后又归于平静。  大海如智者,不屑于做统帅或君王。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孙子兵法·计篇》)  谋事者自有做人法度。孙子说的“法者三事”:曲制、官道、主用意思分别是——谋事所依赖的制度,做官的官道,主事以实用为主。  孙子从大海悟出做事之道  小河被大河吃掉,大河又被大海吃掉。  大海永不枯竭。  智者永远有办法。  大海接受每一条河的注入,智者不拒绝任何一件事。  做成一件事的秘诀就是吃掉它,像大海一样。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孙子兵法·计篇》)  “校”通“较”,指比较。孙子这话是说做事要深究原因,从而拿出一个办法来。所谓办法,就是顺势而为,自然势如大海,一路畅达。做事之始威信很重要  威信使事情正确。  孙子见吴王阖庐时,吴王说,你的兵法十三篇我都读过了,可以试一试。  孙子说好。  吴王又说,能用妇女试吗?  孙子说可以。  于是吴王选了一百八十名宫女由他的两个爱妃分别带队,孙子给她们讲解规则并三令五申。随后孙子传令向右转,宫女们大笑起来,没人听他的。孙子再向她们讲解了一遍,然后又一次发令,宫女们还是大笑,不听将令,于是孙子把两个领队的王妃绑起来要杀掉。  这时吴王听到了赶紧派人来阻止,要孙子刀下留人。  孙子讲我已经奉命做了将领,那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杀了吴王的两个爱妃,又另派了两个做领队,再次击鼓为号,这次宫女就没人再敢吭声了,严格按照命令行事。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兵法·计篇》)  管理者只用听话的人。即使是天才,不听话也毫无用处,甚至还会败事。宁肯要听话的庸才,也不要用不听话的天才。  做事无须顾及别人的情绪感受  冷血的事只有热血的人做得出。  杀了吴王的两个爱妃后,孙子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训练有素,请吴王检阅,吴王因两个爱妃被杀心情不好就没有去,说将军回去休息吧。孙子说,看来大王只是爱好我的理论,却不能让我去实践。  吴王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任命他为将军,利用他攻打楚国,把楚国的国都占领了,从此威震诸侯,扬名天下。  孙子与商鞅可称双绝。  一个做事不需要别人同意,一个做事无须顾及别人的情绪感受,这正是他们的成功之处。  如果孙子像宠臣一样,专门顺应吴王的心意,那么他就不必去打仗了。  人的情绪都是反复无常的,如果要等对方情绪好的时候才谈事情,你永远没有开口的机会。  如果你要等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再谈合作,那么你永远没有机会干上一场,因为你怎么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心情好转?  做事一不要等条件。二不要等心情。  你的条件永远不会成熟,你只管干起来,自然就成熟了。  你的心情与合作者的情绪永远不会调到最佳状态,你不要管,只管干起来,事情做成了心情自然好极了!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兵法·计篇》)  管理即博弈,主要是一种制约的问题。做事从“势”字做起,无须多虑。孙子说“因利而制权”,指找出各方面的利益所在,就能想办法进行权利制约。他越想获利,就越在我们掌控中。  退让是最大进步  退让的人背后有依靠,前面有天空。  孙子成名后不久就对诸侯之间的攻伐战争失去兴趣,他见吴王日渐骄横,听不进忠言,就急流勇退,再也没有出山,而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却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易经》上讲:“功成,名遂,身退”,大凡有智之士,必然不会死缠烂打。  这一切都为了保全自己。保全自己不容易呀!长江那么厉害,也被大海吃掉了。看来我们只能做大海,以保守换自由,而不因进步而换自由。大海是保守的,从不与江河争地盘,江河却从来也比不过它。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孙子兵法·计篇》)  诡道是辩证地使用正道。正人君子也有邪乎的手段,否则无以应对邪乎的局面。欲说还休,是口才的境界。欲进还退,是将才的高招。  凡事有度,可以长久  切勿贪心,方可进取。  有个知趣的酒客,每天在酒店里从下午坐到黄昏,当太阳落山时他就回家去。酒店老板很欣赏他的风度,常陪他喝,与他订为君子之交,爱的就是他的度。  可是后来,这个酒客把酒店老板当成最好的朋友,开始滥饮无度,从下午喝到晚上,还要喝下去,酒店老板慢慢厌烦他了,终于有一天拒绝与他同饮,这人自感没趣,无聊地回去了,再也不来这家酒店,因为他怕见这个老板。  孙子比这个酒客高明多了,他已尽兴,于是断然离开了吴王这个酒店老板,回家独自逍遥。至于老板想不想他也不放在心上,至于酒店生意好不好,更不是他关心的。  人生不要空谈事业,只要尽兴就好。  事业你永远做不完,永远做不到“够大”,切勿贪心,方可进取。  凡事有度,可以长久。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讲的这个“算”,主要指权衡,即“度”。凡事有度,凡事权衡,即使是输了也不会很惨。  陷得越深就要走得越快  人生如沼泽,难免不陷进去。但只要你抽身得快,可保无忧。  孙子辅佐吴王取天下,已有败楚之功,称霸南方,君臣二人如日中天。  但孙子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他的才能极限就是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打败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些他已做到了。但他深知自己无法联结天下,只有纵横家如苏秦、张仪才有这等本事,他知道自己不如苏秦、张仪,他更知道自己无法统一天下,因为他不是做帝王的料。  那么,他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并且都做好了,已做到极限,就应该见好就收。孙子说走就走,把美好印象留给吴王,何必等君臣二人有矛盾了再走?当断则断,才是好汉。  我们在陷得越深时就要走得越快,否则就要深受其害。  《孙子兵法》精髓就在于“有度”,见好就收,因此可以做大。  凡用兵之法……千里馈粮……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孙子兵法·作战篇》)  准备是用兵、谋事的关键。进一步要准备十步,退一步要准备百步。先知道进退还不行,还必须知道什么是退无可进、退无可退。案例:松下幸之助“见好就收”  日本松下通信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电子电脑。  面对这项决定,公司内外都很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花了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并投入了不下10亿元的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宣布放弃。加上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是财政方面的原因,因而这项决定格外令人难以理解。  然而松下公司的老板松下幸之助自有其打算。  他认为,当时公司做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晚矣!  要保持公司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趁着现在尚有可为时,撤出激烈竞争的队伍,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大公司,都陆续从大型电脑的生产中撤退,广大的美国市场,几乎全被IBM独占。  但是富士通、日立等几个公司都急着抢滩,他们也都投入了相当多资金,等于赌下了整个公司的命运。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松下也许会生存下来,也许会就此消退。松下幸之助衡量得失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撤退。  兵法说明  见好就收其实是“见不好就收”。不好了都不知道收,就会断手断脚,甚至有断头之忧。  二、截势  趁他未全,先减其势。  收拾小事,成就大事。  谢安定力安天下  孙子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孙子兵法·行军篇》)  “绝水”就是越水,“半济”指半渡。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对方过河过到一半时我方发动攻击,就可以利用敌方不在状态时击倒它。在淝水之战中,谢安指挥九万东晋军队就是通过这个办法打败了前秦九十万大军。  当对方过河过一半的时候,我方利用流水进攻,就会让他有去无回。  谢安定力天下第一,所以能成天下第一之功。在淝水之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谢安正与朋友下棋。他不上战场,但遥控战场。谢玄、谢石、朱序等人已按他的部署进攻,他已知结果。凡事按程序来,就不会走样。当淝水之战胜利消息传来,谢安只是轻描淡写地对朋友说:  “小儿辈破贼矣!”  有时我们要“灵活运用”古人智慧,有时则不能“灵活运用”,因为一灵活就走样,所以要“照搬不误”,这样就不会走样。当然,前提是当前情况与书中所述情况基本吻合。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孙子兵法·作战篇》)  “用战”指当战则战,不迟疑。孙子指出决断力是谋事者制胜的法宝,犹豫不定,就必输无疑。你心中有定论,就一定能赢。  天人合一。妙不可言  为什么在对方渡河渡到一半时就可以击倒他?而不是刚渡河时,或渡过河时?  这就是天道了。  天人合一不能胜天,但能胜人。天人合一当然也包括与地合一,也就是“天地人合一”。天之道包括地之道。河水在地面运行,主要遵循地之道。地之道何谓哉?就是《老子》说的“高下相倾”,“前后相随”。所谓“高下相倾”,“前后相随”就是水往低处走,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天道流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界都在流动、消逝。这就是天道、地道与水道。  淝水也像所有的河一样,都在流动。  “半济而击之”的意思就是“流水制胜”。

编辑推荐

  独步千古的用兵之道,文韬武略的成事绝学。权威兵法为据,追本溯源。中外实例为证,决胜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另一种角度读取孙子兵法,很好,很受用
  •   孙子兵法一定要看
  •   内容不错,送人用了
  •   很不错的一本书,里面不仅教您如何进入职场,适应职场,玩转职场,而且最关键的还有很多关于人性的诠释。值得推荐!
  •   从年轻人到老人都有必要仔细阅读,经常阅读的书
  •   己是我的床头书了
  •   送朋友滴 还不错
  •   讲的蛮有道理的平时闲来无事会看看也挺受益的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