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志

出版时间:2000-03-0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易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1229  

内容概要

  《易县志》编纂告竣并正式出版,是易县人民的一件大事。历史上明清两代及民国曾有多次修志,留传下来的较完整的州、县志共有四部。新编《易县志》是易县解放以来,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的社会主义新县志。出版《易县志》对于易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易县历史悠久,有着4500多年的文明史,建置1400多年来,成为北方重镇。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曲燕赵悲歌唱遍了大江南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这类发生在易水两岸的极其惨烈的战争,从隋代至明代连绵不断,令人不堪回首。隋末易州人王须拔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扯起了反抗封建压迫和统治的造反大旗;后晋孙方谏聚众狼牙山,反抗契丹入侵;狼牙山五勇士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英勇献身,又谱写了一曲“晾天地,泣鬼神”的慷慨颂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5000多名八路军、解放军和民兵牺牲在易县境内,同时又有2270多名易县热血青年转战南北,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身捐躯,成为易县人民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典范。

书籍目录

卷   首总述大事记卷一  自然地理志第一章 地貌第一节 地貌类型第二节 名山简介第二章 气候第一节 四季特征第二节 气候要素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第四节 物候第三章 河流与水文第一节 河流水系第二节 水文第四章 土壤植被第一节 土壤第二节 植被第五章 自然资源第一节 土地资源第二节 生物资源第三节 水利资源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旱灾第二节 洪涝灾第三节 风灾第四节 雹灾第五节 虫灾第六节 地震卷二  建  置  志第一章 行政建置第一节 建置沿革第二节 地理位置第三节 境域变迁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古代乡社第二节 民国时期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三章 县城今昔乡镇概况第一节 城隍沿革第二节 州署街巷第三节 县城现状第四节 古城简介第五节 镇乡概况卷三  集  镇  志卷四 人口·民族志卷五 党政群团志卷六 军事志卷七 公安司法志卷八 劳动人事志卷九 民政志卷十 经济综合管理志卷十一 农业志……卷三十二 杂记志志补地方志大事记编后记

章节摘录

  大  事  记  (公元前2140年至公元l988年)  商先世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有易氏(部落)定居于易水沿岸(今易县地),以畜牧业为生。  商王亥驾牛车至有易经商,被有易杀死。其子上甲微(商六世祖)杀有易之君绵臣,灭有易。当时这一带能建木桥,造木结构牛车,挖水井,制造木桶等提水工具。  西周  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封召公于燕,易县地属燕。  东周  燕昭王元年(前311年),将春秋晚期营建的武阳邑扩建为燕下都,筑黄金台,招天下之才。兴办冶铁、铸钱、兵器、骨器等手工业作坊区,生产大型陶器、成组编钟、列鼎、壶等。  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7年),赵伐燕于易水。  秦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饯别于易水之上。同年,秦王翦伐燕,大破燕师于易水之西。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在燕下都武阳城置武阳县,隶属广阳郡;始在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一里百家,十里为亭,十亭为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易县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