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恩满溢——厦门竹树堂建堂160周年特刊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出版社:竹树堂长执会  作者:竹树堂同工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主恩满溢——厦门竹树堂建堂160周年特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约翰.凡.涅斯特.打马字(Rev. John Van Nest Talmage),美国归正会牧师。他自1847年到厦门始,于厦门一带宣教长达42年,为福音在鹭岛的传播及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1819年8月18日,打马字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萨马维尔。他生活的年代正值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第二次大觉醒运动,福音复兴之火燃遍北美大陆。属灵的大复兴加上千禧年主义的盛行,使美国教会的海外宣教热潮空前高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年幼的打马字就立志到海外宣教,将基督的福音传到地极。1845年,他毕业于新泽西州纽布伦瑞克神学院。次年,被归正会按立为牧师。由于归正会在当时没有建立海外差会,打马字便加入美部会(公理会海外宣教机构)。1847年,他受美部会派遣到中国宣教,同年4月10日,离开索摩维尔,8月19日,与罗啻牧师搭乘纵帆船卡罗莱号由香港抵达厦门。
        打马字到厦门后,在筼筜港岸边的一片因竹林茂盛而被称为“竹树脚”的地方(今开禾路口)租赁民房作为布道所,并在每主日上、下午举行礼拜。1850年7月16日,原竹树脚民房上加盖一层,楼下作聚会用,可容纳100人。12月23日开始正式礼拜,主日上下午聚会。打马字在竹树堂侍奉近二十年。
        打马字关心信徒生活,常帮助处于患难的人,不少人从他身上见证了基督的大爱。有位叫叶汉章的本地人,听了他的讲道,认识了基督,想受洗成为基督徒,但却受到他养父的拦阻。后来,叶家的财产在小刀会动乱中尽失。打马字见到叶家人无处安身,就把他们安顿在自己家里。叶家人从打马字的行为中深刻体会到耶稣基督博爱的精神,深受感动,遂全家归主。叶汉章日后更成为闽南的属灵伟人。
        打马字看到中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单靠几位西方宣教士难以使福音传遍神州大地。因此,他倡导华人教会自治,重视本土传道人的培养。在打马字、罗啻等宣教士积极推动下,新街堂(1855)、竹树堂(1860)相继成立长执会,并按立了叶汉章、罗嘉渔、郑鹏程等华人牧师。闽南教会也成为中国最早的华人自立教会。此外,打马字还到漳州石码等地宣教,带领不少人信主,为福音在闽南地区扎根作出了贡献。
        由于当时教育不普及,很多人不识字,无法读《圣经》、唱圣诗。为了让厦门人更明白神的话语,从1850年开始,打马字与罗啻、养雅各医生等宣教士,创造了以拉丁字母联缀切音的闽南语白话字。1852年,打马字等人编撰的《唐话番字初学》出版,这是一本白话字教科书,也是闽南语拉丁字母的正字法学习教材。之后,打马字又将《路得记》(1853年)、《路加福音》(1866年)、《约翰书信》(1870年)、《加拉太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1871年)、《马太福音》(1872年)翻译成闽南语。他还编写了《养心神诗》25首(1859年)、《犹太地区地图》(1861年)。此外,打马字又参考杜嘉德的字典编纂了一部《厦门音字典》,并于1894年由得来坦履牧师出版。
        打马字的亲属也热心于福音事工,参与厦门的宣教、文教工作。1865年6月1日,他的第二任妻子马利亚来到厦门。1867年,她开设“周课”,教妇女读《圣经》,1870年,在竹树堂办女学堂。1874年,打马字长女清洁(Katherine.Talmage)和二女马利亚(Mary.Elizabeth.Talmage)也来到厦门,她们被厦门人亲切地称为“大姑娘、二姑娘”,她们积极参与妇女福音事工及教育事业。竹树堂女学堂后来迁到鼓浪屿田尾,当地人称为田尾女学堂或花旗女学(1889年改毓德女子小学),由二姑娘接办。大姑娘也于田尾设妇学堂(田尾妇女福音学院)。1895年,二姑娘发起厦门戒缠足会,为厦门废止缠足陋习作出了贡献。
        1867年母校纽布伦瑞克神学院授予打马字神学博士。1889年夏,打马字退休,偕其夫人搭乘阿拉伯号汽轮回到美国。他于1892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包恩溪安息主怀,享年73岁。
        
        参考资料:
        赖永祥著:《教会史话》网络版
        维基百科
        
        来源:http://www.zhushu.org/vineyard.asp?clause=2&moreId=105&cid=105&id=1046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