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志(上下)

出版时间:1997-11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作者:自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全2册  字数:2300000  

内容概要

自贡历史悠久,素以井盐业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的“盐都”。同时,又以“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蜚声中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融汇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的历程中,世代劳动人民利用得天独厚的丰富盐卤、天然气资源,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独特的井矿盐生产技术,使自贡井盐业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川省精华之地”,“富甲蜀中”。自贡因盐而设镇、建县、置市,形成商旅辐辏的繁荣城市,浓郁的地方盐业文化代代传袭。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限制,到解放前夕,自贡仍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300万勤劳智慧的英雄儿女,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盐都古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盐业成为全国最大的井矿盐钻探、设计、生产、科研、设备制造等完整的生产体系,并由单一的产盐城市发展为以机电、化工、制盐为主,兼有建材、冶金、轻纺和食品等多种工业门类的综合性现代中等工业城市。古老而又年轻的“盐都”,犹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四川盆地上。自贡古有修志之风。唐代,《旧经》为境内方志之滥觞。其后屡有名志问世,清乾隆段玉裁编纂的《富顺县志》被梁启超誉为全国方志之表,民国时赵熙纂《荣县志》被称为巴蜀名志。这次新编地方志,穷十余载,数十余部市级专业志陆续出版,自贡历史上第一部《自贡市志》付梓问世,这确是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本书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求实存真,秉笔直书的原则,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书籍目录

总述大事记第一篇 建置 第一章 沿革  第一节 设市  第二节 市名 第二章 区划  第一节 市区  第二节 属县 第三章 疆域  第一节 建市  第二节 调整第二篇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构造 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类型  第二节 特征  第三节 影响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气候要素  第二节 气候特征 第四章 江河  第一节 水系  第二节 水文 第五章 土壤  第一节 类型  第二节 分布 第六章 资源  第一节 土地  第二节 动物  第三节 植物  第四节 矿产 第七章 灾害  第一节 干旱  第二节 洪涝  第三节 地震  第四节 其他第三篇 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质量  第一节 水  第二节 大气  第三节 噪声  第四节 污染源 第二章 防治利用  第一节 废水治理  第二节 废气治理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治理  第四节 噪声控制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一节 监测  第二节 监理  第三节 管理第四篇 人口 第一章 数量  第一节 变动  第二节 分布 第二章 构成  第一节 性别  第二节 年龄  第三节 姓氏  第四节 职业  第五节 文化  第六节 城镇与乡村  第七节 农业与非农业 第三章 劳动力  第一节 资源  第二节 分布 第四章 人口调查  第一节 普查  第二节 抽样调查 第五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人口规划  第二节 宣传教育  第三节 节育措施  第四节 奖惩第五篇 综合经济 第一章 国民经济结构  第一节 产业  第二节 产品  第三节 技术  第四节 分配  第五节 投资  第六节 积累消费 第二章 经济管理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工商行政  第三节 物价  第四节 技术监督  第五节 劳动工资  第六节 国土  第七节 审计  第八节 统计 第三章 人民生活  第一节 收入  第二节 消费  第三节 住宅第六篇 城市建设 第一章 规划  第一节 总体规划  第二节 详细规划  第三节 名城保护规划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 第二章 市政建设  第一节 街路  第二节 桥梁  第三节 排水  第四节 防洪堤  第五节 园林绿化 第三章 公用事业  第一节 供水  第二节 供电  第三节 供气  第四节 公共交通 第四章 房产  第一节 产权  第二节 房屋经营 第五章 环境卫生  第一节 设施 ……第七编 交通运输第八编 邮电第九编 工业第十编 盐业第一十一编 商业第一十二编 粮食第一十三编 外经贸第一十四编 建筑业第一十五编 农业第一十六编 水利第一十七编 财政第一十八编 金融第一十九编 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十编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一编 人大第二十二编 政府第二十三编 政协第二十四编 民主党派第二十五编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政党第二十六编 社团第二十七编 军事第二十八编 公安司法第二十九编 民政第三十编 教育第三十一编 科学技术第三十二编 文化第三十三编 卫生第三十四编 体育第三十五编 新闻出版第三十六编 文物第三十七编 旅游第三十八编 宗教第三十九编 风俗第四十编 方言第四十一编 区县概况第四十二编 人物编纂始末

章节摘录

  1950年春开始,配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运动,集中清剿武装匪特,开展禁烟禁毒活动,封闭妓院、烟馆,打击刑事犯罪活动,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很快清除了解放前遗留的毒、赌、匪、娼等社会问题,巩固了新生的政权,社会逐步出现崭新面貌。  对盐业的改造始于1950年。同年起改革专商引岸制度,取消垣商,统管统配卤水,统一收购场盐,把私营盐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同时以“价购、抵偿公欠、没收逆产、租佃、投资、自愿合营”的方式,组建国有和公私合营企业。1951年先后成立川南自贡新华制盐厂和公私合营利民制盐厂(次年12月更名为公私合营久大制盐股份有限公司)、运水公司。1953年,国家开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6月,成立公私合营自贡市建华有限公司。1955年11月,第二批私营企业共58户72个生产单位实行公私合营,分别合并到建华、久大制盐公司。1956年1月,最后一批私营企业经市人委批准实行公私合营。这批企业除淘汰边远小井灶71户外,共169户、147个生产单位以及为盐业生产服务的50户其他私营企业,按区域分别并入建华、久大两个公司。至此,自贡盐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盐业公私合营共有私营企业283户、304个生产单位,私股投资总额204.4万元。同年7月,根据中央规定,对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定息赎买,公私合营企业实行公股领导,对资方人员和从业人员量才使甩。全市(今市区)包括其他各行业共安排资方人员作科、股长以上254人。同时,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顺利完成。1956年市区粮食业全部批准为国有,其余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组建15个公私合营商店,64个合作商店,462个合作小组,参加合作社的人数占总数的91.19%;个体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全部实行合作化,组织手工业合作社109个,社员4243人,占从业人员数的84%。农村在发展互助组的同时,1954年春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高级社。到1956年,市区入社农户增至农户总数的95.08%,富顺县到1957年春,入社农户占96.61%。荣县入社的土地99万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3%。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全市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具体工作中仍存在步子过快的问题。盐业公私合营后期一哄而起,一个月时间完成数百户.管理又未跟上,一度出现生产混乱,质量不稳定的现象,经过长时间整顿才逐步好转。农业初级合作社尚不巩固,又普遍组建高级社,半年时间内一哄而起,工作不细,发展过快,有的地方出现变相强迫现象,违背农民自愿的原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贡市志(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