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大传(上中下)

出版时间:2001-02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刘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分”几十载,演绎出了多少成败荣辱、多少人生感叹!蒋介石,虽是国共争雄的失败者,但仍抹不掉其在历史上的印记。本书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了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这个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  本书详实生动的记录了蒋介石从出生到病逝台北的整个人生历程,忠实地再现了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的一生。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让读者能够了解他这个人政治,爱情,人生观等方方面面,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更能贴近事实的客观。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珍藏价值的传记佳作。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

作者简介

刘红,江苏通州人,1954年10月出生。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恢复高考招生时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编审。先后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研究的论文几十篇和《蒋经国全传》《蒋家结局》《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著作,还与其他学者合作出版过《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蒋介石兵败大陆》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溪口与蒋介石的早年 一、溪口,家乡和家世  (一)作为农村集镇,溪口确有独到之处    对故乡——情牵魂绕    看溪口——风光依然  (二)作为农商之后,蒋家确有不同之处    溪口镇上的殷实之家    人去楼空的丰镐房    源自周公的蒋氏家谱    广被余荫的蒋氏亲友 二、东渡,追随孙中山  (一)早期学习,聪明之中有顽皮    经常挨母亲责打的顽童    启蒙读书,他为自己改名“中正”  (二)男大当婚,传统之中起新潮    第一次婚姻,新郎让新娘伤透了心    沸沸扬扬的蒋家母子传说  (三)学习军事,士官学校候补生    首次赴日,结识了给他莫大影响的陈其美    考入保定军校,再次闹学潮    值得其回忆的士官学校生活  (四)追随总理,革命党中一成员    “光复杭州”,组织先锋敢死队    讨伐袁世凯,屡败屡起    为争权,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    护法战争,一次又一次擅离指挥岗位    陈道叛乱,千里赴难永丰舰  (五)访问苏联,政治立场向右转    访苏前——革命与激进    访苏中——疑惑与失误    访苏后——动摇与伪装第二篇  黄埔与蒋介石的崛起 一、在黄埔,出任军校校长  (一)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新职    大革命酝酿了黄埔军校的建立    孙中山决定的校长人选    军校开学,孙中山发表著名“校训”    军校演革——黄埔系的壮大  (二)培植势力,蒋介石的图谋    准黄埔系——出身保定系、士官系的亲信    黄埔系骨干——嫡系中的核心 二、在广州,政治权力巩固  (一)大革命的兴起和孙中山的逝世    大革命高潮时国民党出现分化    孙中山逝世,国民革命顿失中枢  (二)蒋介石的活动和蒋介石的计谋    在平定叛乱中扩充实力    利用党内矛盾,赶走胡汉民,气走汪精卫    蓄意制造中山舰事件,拉开专权序幕  (三)北伐军的进军和蒋介石的扩军    北伐誓师,总司令威风八面    苦战武昌,嫡系藏为预备队    争夺南昌,革命军付出惨重代价    收复沪宁,孙传芳被逐出东南五省第三篇  沪宁与蒋介石的反动 一、政变,建立反共政府  (一)“迁都之争”分裂前奏    不顾反对,提出将政治中心迁往武昌    出而反尔,又强行迁都南昌  (二)公开发动反共政变    喊着革命,发起一系列反共挑衅    南京密令:“光复各省实行清党”    武汉笼罩在“分共”的恐怖气氛中    ……第四篇  重庆与蒋介石与抗日第五篇  南京与蒋介石的惨败第六篇  台北与蒋介石的逃亡尾声:  病逝台北,黄色公文包里还装着《中国大地图》结论后记

章节摘录

蒋介石与母亲王采玉的合影蒋介石与宋美龄1927在上海结婚黄浦军校蒋与孙中山的合影开罗会议蒋与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的合影1943年10月10日,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时与宋美龄的合影西安事变宋美龄亲自出马救夫1948年上海挤兑黄金的情形蒋介石在台湾对士兵训话退居台湾的蒋介石与家庭成员的合影照片书摘1:蒋经国是不是蒋介石的儿子        毛福梅是个勤劳、贤惠、本分的乡间妇人,为挽回丈夫的爱心,尽了最大的努力,她服侍婆婆周到妥善,服侍丈夫细心入微,主持家务更是尽心尽力。为了能够赶上潮流,还两次陪侍丈夫去奉化、宁波读书,在照顾丈夫的同时,自己也进校学习文化。可以说从旧中国对妻子的要求来看,毛福梅是尽职的妻子。  由于夫妻关系不和,再加上蒋介石断断续续一直在外读书,结婚多年也没生育。此事对蒋介石来说,问题不大,因为他本来就对妻子不满意;只是婆母分外着急。到1908年春,蒋介石考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科,走时毛福梅已经怀孕,王采玉兴高采烈。寒假时蒋介石回国探亲,与毛福梅争吵后,竟然猛踢她的小腹,致使流产。  1909年暑假,蒋介石的恩师和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陈其美命他回上海联络革命党人,蒋介石利用暑假回到上海,当王采玉收到儿子要回上海的信后,立即带着儿媳一起赶来。到上海后,在乡间里很能干的毛福梅无法适应大上海的生活,无法适应蒋介石迎来送往的生活,使蒋介石十分不满,觉得有失他的面子。尽管王夫人软硬兼施,蒋介石还是不进妻子的房门,最后王夫人以儿子如与媳妇不和好就跳黄浦江威胁,蒋介石才和妻子生活了一夏天。第二年农历三月十八日(1910年4月27日)生下了长子、后来国民党的领袖和“总统”蒋经国。此时蒋介石23岁,毛福梅28岁。  蒋经国是否为蒋介石和毛福梅所生,一直被人议论。说的是蒋介石1908年春去日本留学,到1911年10月才回家,毛福梅不可能在191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下蒋经国,显然不是蒋介石之子。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蒋介石留学日本期间多次回家的史实。  在蒋经国出生后87年、去世后9年:1997年10月3日,台湾各大报以显著位置和整版篇幅,报道了9月2日去世的蒋纬国的生前好友、“中华文化协会会长”、中兴大学教授范光陵向台《商业周刊》透露的惊人消息,称在1994年7月22日蒋纬国向他详谈了“蒋经国并非蒋介石亲生骨肉、蒋经国为何选择李登辉为接班人”的内幕,谈话内容有录音为证。媒体还称,早在1992年7月5日下午4点半钟,刚刚摘除白内障的蒋纬国也向前来探视的友人高茂辰、陆铿谈到了相同的内容。  ……  范光陵透露的资料称,1901年冬,蒋介石和毛福梅结婚,两人年纪相差较大;再则因为蒋介石在蒋经国1910年出生的这段时间内,一直断断续续在宁波、奉化、保定、日本等地读书,所以“蒋介石和毛福梅之间的情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此其间,乡里间盛传毛福梅和婆婆王采玉同族亲戚有非比寻常的有关系”。蒋纬国说:“这个王家家族里的男主角,是做买卖的生意人。”蒋介石也慢慢从乡党口中,得知一些对毛氏的蜚短流长,越来越烦躁愤怒,在难忍乡里议论的情境下,蒋母主张他还是外出为好。蒋纬国称:“你就可知,这件事有多么不名誉,于是父亲离开奉化老家。”再则,“父亲民前四年(1908年)赴日,民前三年仍在日本,民前二年春天,经国生,这说明了一切,要知道我父亲与毛夫人结婚时,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子,毛夫人大他5岁,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子懂得什么,而夫人已经是21岁了,问题就来了。”(以上见1997年10月3日台《联合报》)  此事一出,石破天惊,岛内有关各界议论纷纷。人们质疑的要点如下:  一是蒋纬国和范光陵谈话的真伪性。  ……  二是磁带的真实性。  ……  三是蒋介石有没有生育能力,蒋经国到底是谁的儿子。  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国民党发言人蔡璧煌称:“那没办法查证,但是能够写这文章出来,说不定有它的资料,但我们无法知道资料从何而来,所以无法详论,应由历史学家去努力。”(见1997年10月3日台《自由时报》)“中研院”研究员张炎宪认为蒋经国身世真相“兹事体大”,蒋纬国不可能乱讲。但是根本无从判定蒋纬国说法真伪,只能是“无解习题”。(见1997年10月3日台《民众日报》)  四是蒋纬国为何说此话。  ……  五是范光陵公布蒋家秘闻的动机。  ……  蒋经国为蒋介石所生,这是不需要证实的事实。如果因为本世纪初广大农村生儿育女没有现代化的详细记录,就可以放开手来质疑谁的出生,恐怕世间多少父子关系都要重新推翻、重新证实,提出这一问题的人自己也觉得可笑。  退一步讲,蒋介石果真没有生育能力,至多不符合中国封建文化中“无后为大”的孝道思想道德,并不说明其它问题。蒋介石如果没有儿子,能把别人的儿子视同己出、培养接班,这又该如何评说蒋家的“父子情”呢?再说,在讥笑蒋介石无生育能力的同时,却伤害了一位从未出过远门、更无什么劣迹的乡间妇女、蒋介石的前妻、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女士,更有欠妥之处。  ……书摘2:西安事变宋美龄临难救夫      宋美龄特意让飞机在洛阳停留。在机场,这位第一夫人特意召集集结在地区的将领和军官,要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再轰炸陕西方面,以确保委会员长的安全。宋美龄对空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已有一年,她凭着对航空事业的兴趣,利用自己特殊的权势,从经费、人事上为空军排忧解难不少,当然也在空军中培植了一批亲信。因此,她在洛阳机场的讲话,空军将领和军官不会抗命。  宋美龄的座机到达西安上空后,为引起地面上的注意,特意在空中转了几圈。飞机降落时,张学良前来欢迎。宋美龄表示不让检查行李后,张学良同意放行,但没收了戴笠的一枝小手枪。  宋美龄直奔金家巷的高公馆来见蒋介石,在如此状况下见面情景可想而知,两人也是悲喜交加。患难之际见真情,宋美龄于蒋介石危急之时,在南京、西安鼎力相助,确使蒋介石感动。他对夫人说,我今天早晨打开《圣经》,正好看到“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处。我一思忖,就知道你要来,果然你就来了。  宋家兄妹的到来,为双方的谈判提供了基础。周恩来和宋美龄相互都很了解对方,当年宋美龄还在上海时,正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的周恩来曾经见过这位十分活跃、在上层社交圈有一定名声的宋家三小姐;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后,在她案桌上放着的敌情通报中,则经常出现周恩来的名字和活动简况。西安事变,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为两人见面提供了机会。  12月23日,事变发生后的第12天,谈判在金家巷的张学良公馆举行。双方代表分别是,西安方面由中共代表周恩来,东北军代表张学良,西北军代表杨虎城担任;南京方面代表则是宋子文,后来宋美龄也加入。蒋介石死要面子,提出他不参加谈判,由宋子文、宋美龄作为代表;谈判如有结果,他不签字,只是以“领袖人格”担保。对于这两点,“三位一体”表示理解和同意。因为,蒋介石身为元首,又不是举行最高会晤,作为谈判代表不可能;至于他不签字,毛泽东在给周恩来对此问题请示的回电中讲得非常清楚:“要他签字干什么,签与不签一回事嘛!他要推翻的话,签了字也没用。”在第一次会谈中,周恩来提出六项主张:(一)双方停战,中央军撤至潼关以东;(二)改组南京政府,肃清新日分子,加入抗日分子;(三)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红军保存独立组织领导,在民主国会前,苏区仍旧,名称可冠以抗日或救国字样);(五)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六)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合作。急于结束事变、争取蒋介石回宁的宋子文,认为周恩来的六项主张并无过分之处,可以考虑。  当天下午,继续谈判,宋子文就改组南京政府提出具体方案,由孔祥熙、宋子文负责组阁,驱逐亲日派,并表示先成立过渡政府,3个月后成立正式的国防政府。西安方面认为可以接受,但提出蒋介石回京前,应该先行撤退中央军和释放“七君子”;在过渡时期,先由东北军国、西北军和红军共同成立西北抗日联军,由南京政府提供军饷和必要的开支。  24日上午,宋美龄加入谈判,基本接受西安方面的主张。不同的是,先让蒋介石回南京,红军由东北暂时负责接济,到抗战正式开始后中共再公开活动,红军统一改编。并提出蒋介石回南京后,辞去行政院长职,召开国民党全会,开放政权,召集救国会议,3个月后改组国民党。宋子文和宋美龄坚持,只要蒋介石下令撤兵,应该放蒋介石回宁。除此之外,宋家兄妹俩还认为,因为中国国力薄弱,抗战只能准备,还没有到开战时刻。西安三方,对“惟武器抗日论”和“抗日准备不足论”进行了批驳,但对宋家兄妹提出的方案还是基本认同。  ……   蒋介石显然对周恩来的印象很深,他还用当年两人合作时的称呼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非常明确地回答:“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宋美龄也不失公允地对丈夫说:“你们本是同校故交,今日会面,要互相见谅。此次您在西安出事,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前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张学良接过宋美龄的话表示:“只要委员长同意抗日,我们仍拥挤委员长做领袖。”  ……  经过十年风雨、十年血战的国共两党,终于签下第一个非常正式协议,这预示着两党的政治关系即将改变,中国政治格局即将出现重大改变,中国现代史即将出现新的一章。  ……

编辑推荐

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蒋介石大传(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蒋介石大传
  •   一部可以了解蒋家的书籍,不错。家5分。
  •   对于解放战争有了更新的了解
  •   偶看的比较慢,虽然只看到中册,但是感觉很不错。各种史料比较齐全,比别的版本好很多。评价还算客观。蒋也算一代枭雄,在统一国家的过程中,显示了凌厉的手腕。可见其对于当时上层的权利圈具有独到的理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惜,富家子弟出身的他体会不到广大劳苦人民渴望脱离穷困、摆脱殖民主义及国内统治阶层肆无忌惮压迫的要求。对外仍继承老混蛋曾国藩的软骨病,对内统一仍实行家天下的倒退政策。在他羽翼刚要丰满之时,偏偏又遇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具有先进知识并深知广大民众需求的中共,他的统治失败是必然的。
  •   对蒋公一个全面的描述,究竟是史实还是杜撰,就看你的理解了。
    至少这个题材很少见,值得一看。
  •   这本书是买给我爸爸的,他老人家说内容不错,还好.
  •   不错 还是有点贵哈
  •   总体尚可一读。
  •   内容丰富!这是最大的特点1,200,000字啊,不过作者的写作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没有站在历史中立者的角度来评价蒋介石!有失偏颇!!!!!要知道在台湾普通老板性的眼光中蒋介石和蒋经国地位是非常高的!!!看来在大陆能看到这类书现在是不可能的了,可悲啊
  •   内容丰富,史料很多.这三大本看下来还真是花了不少时间.但感觉在对蒋介石的评价上,作者在叙述中夹杂了政治色彩和自己的感情色彩.也许是上一代人和我们这代人对蒋的认识有所不同吧.
  •   我要的是杨树标教授写的那本。那本更客观!
  •   插图挺多.一开始写的还好到后来就很教科书式拉.看得人昏昏欲睡
  •   <蒋介石大传>的上集有严重的装订问题,寄回去要求更换,嘿嘿,结果是连本破的也没有了.都一个月了连消息都没有,太过风了吧?要不还把我那本破的给寄回来吧,什么效率啊?
  •   书卖得很贵写的却不客观很后悔买了它
  •   既不公正、更不客观,唯一有价值的也就是那些图片!!!!加上价格因素,奉劝大家不要买!
  •   好看,书的质量也很好,精装
  •   怎么说,这书以前看过半本,觉得还行,但觉得这描述的有点迁就!
  •   好久没看到如此枯燥的传记了!因为本人买书很是慎重,但写蒋的书市面上又不多见,更何况又是 "大传". 开看就感觉不爽.时间地点人物交代的甚是详细,但毫无生趣可言. 阅读更多
  •   毫无跌宕起伏之感,一笔流水帐。如有对蒋公感兴趣者,此书可作为大事记或初级读本来看。
  •   古人有云:立功,立德,立言。蒋介石于此三项竟然无有沾边。就立功而言,实在是祸国殃民;立德而言,出尔反尔,逛窑子,染花柳,毫无品行可言;立言而言,言论集子出了一大堆,可是文字如大便,臭气熏天,不忍卒读。所以被人赶出大陆,客死孤岛,为历史,为人民所唾弃,必矣!此人过大于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