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李鸿章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高阳  页数:345  字数:3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谈及高阳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有人曾这样形容:有水井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高阳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他学富才高,著书百种,嗜酒如命。常自嘲:酒子书妻,即以酒为子,以书为妻。清末有“三屠”,张之洞用财如水,人称“屠财”;袁世凯好行杀戮,时称“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称为“屠官”。对于清史独钟的高阳,以善“屠纸”予以自谓。高阳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印数已经超过2000万册,“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名不虚传。

内容概要

曾国藩对这位门生的期望甚高,但李鸿章的年纪还轻,尚欠沉着,料事太易,求功太切,而且喜欢“打痞子腔”,作英雄欺人之谈,在曾国藩看来,驳杂不纯,因而要下一番陶冶之功,挫他的虚骄之气。在营里,李鸿章喜欢睡懒觉,而曾国藩一定要等幕友到齐,才开早饭,逼得李鸿章不得不一早起身,诸如此类的“细故”,使得李鸿章对老师大为不满,因而才有为李元度相争,绝裾而去的结果。曾国藩当然了解他这个门生的心事。如今肯回头相就,足见得他自己下过一番省察克己的功夫,非昔日可比,所以立即复了一封信,说是“在江西无事,可即前来”,同时关照粮台汇了旅费到江西。于是李鸿章欣然到了安庆大营。    曾国藩会“看相”,看的不是哪一年走霉运,会发大财之类,而是看此人的气色与气度。一年不见,发觉李鸿章神情肃穆,劲气内敛,大为安慰。留他在左右参赞军务,大致布陈方略,有关安危大计的奏疏,都由李鸿章拟稿。这时江苏士绅,哭求援师,该当如何处置。曾国藩也要找他来商议。

作者简介

华人文化圈这样评价:“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利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绘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致,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然而,高阳的作品不仅在质上获得了肯定,产量更是惊人。”
高阳(1926~1992),台湾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郡望、吏鱼。曾在台湾空军服役。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一度出任台湾《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大陆读者所熟悉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90余部,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人们以“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1992年,他走完人生最后历程……一则挽联“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高度概括了高阳非凡的成就。

书籍目录

代序:半壶酒一春秋/高阳其人其事其作大浪淘沙李鸿章 01 曾国藩讨伐太平军 02 李鸿章献计救上海 03 刘不才险处重生 04 李鸿章赴上海 05 李鸿章上海立足 06 淮军杀阵 07 招降蔡元吉 08 蔡元吉归降 09 李小毛相助购米 10 李小毛入杭州 11 万石白米救杭州附:恩怨江湖 01 钦赐“盘龙棍” 02 徒弟与师娘 03 开香堂 04 池大老爷 05 人小鬼大 06 变起不测 07 科场奇闻 08 家法处死 09 三雄聚会 10 义结同心附录一:高阳大事年表附录二:高阳作品集

章节摘录

何桂清由于在江苏学政任内,喜欢谈兵,屡次上奏,论列军务,为文宗所欣赏,因此,在咸丰四年四月,调补仓场侍郎,到秋天漕米海运事毕,继黄宗汉而为浙江巡抚。此中当然有“巧妙”,大致内有他的同年军机大臣彭蕴章的援引,外有也是他的同年的黄宗汉的支持,但穿针引线王有龄功不可没,当然也有朱大器的谋划在内。何桂清抚浙,王有龄自然更得意,咸丰五年调补首府杭州府知府,不久又兼署督粮道。同一年,赏戴花翎,并奉旨交军机处记名,遇有道员缺出,请旨简放;这称为“内记名”,越过吏部这一关,是补缺最优先的“班次”。咸丰六年,王有龄又奉委兼署盐运使,护理按察使,集粮政、盐务、司法于一身,为浙江第一能员,也是浙江第一红员。因此遭人之忌,有个通判叫徐徵,告了一状,告何桂清奖荐不公,奉旨明白回奏。何桂清“年少气盛”,复奏的语气,不免亢激,因而下诏责;何桂清便只好称病辞官,已经打点行李回乡了,而忽有意外的转变,奉旨以二品顶戴署理两江总督。据说转变的经过是如此,两江总督怡良,因病免职,文宗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继任人选,他说:“两江总督一缺,以筹饷为命。派谁去好?”“以何桂清为宜。”彭蕴章毫不迟疑地答奏:“何桂清在浙抚任内,筹给防守徽州兵勇数万人的饷,应付自如。”徽州原属两江该管,与浙江无干;但地势上却是密切相连的,因此徽州的防务划归浙江。这是加重了浙江的负担,而何桂清毅然挑起这副担子——文宗最恨封疆大吏,自划界限,不但各人自扫门前雪,如秦人之视越,甚至将雪扫到他人门前,推出了事,所以此时想到何桂清的好处,也是毫不犹疑地接纳了彭蕴章的建议。这一来,王有龄的行踪也改变了。当何桂清辞官之前,先替王有龄作了安排;利用“内记名”的方便,外放为云南粮储道——何桂清回云南,王有龄改官云南,依然可以朝夕过从。这虽是出于感情深厚的安排,却到底是不得已之举;既然何桂清有此意外的恩典,王有龄当然要留在江南做官。于是拜托新任浙江巡抚曾国藩的同年晏瑞书出面上折说,浙江办理防剿,与安徽接壤的宁国府正在吃紧之际,请求派王有龄帮办浙江军务,等到各路军情稍松,再行驰赴新任。这有个名堂,叫做“奏留”,凡遇到军务;河工等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件,都可以“奏留”得力人员,通常也都可以批准的。王有龄留在浙江,是为了改官两江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宁国府克复后,由何桂清与江苏巡抚赵德辙会衔出奏,说王有龄在浙江筹饷如何精明,现在江苏的税捐,非他来清查整顿不可。这也有个名堂,叫做“奏调”,向例封疆大吏除了翰林以外,外官道员以下,京官司员以下,都可以奏调。而且文宗派何桂清继任江督,本就是为了筹饷;所以奏调王有龄的折子,自是“准如所请”。王有龄到了两江,先在上海整顿海关,关务把持在书办手里,黑幕重重,经过王有龄的清查整顿,公库增收了两百多万银子。由于这一劳绩,何桂清保他升官江苏按察使;不久又署理布政使,就是藩司,掌管一省的财政与人事。江苏的地方官最多,两江总督驻江宁,江苏巡抚驻苏州;藩司亦有两员,称为江宁布政使与江苏布政使,前者管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及通州、海州两直隶州;后者管东南膏腴之地的苏、松、常、镇、太五府州。照系统上说,江苏藩司的直属长官是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隔了一层,是管不到的,而此时的情形不同。其时因为江宁失守,两江总督驻常州,常州既为江苏藩司所管,所以王有龄便事事请命于何桂清,赵德辙根本不在他眼中,每次“上院”,仰面朝,滔滔不绝地讲他办了些什么事,办得对不对,巡抚是不是同意?他都不问。赵德辙受不了这股气,又拿他没奈何,只好告病辞官。接赵德辙遗缺的是徐有壬,由湖南藩司升任;未到江苏以前,就听说王有龄专横跋扈,决心要杀杀他的威风。第一天到任,会过学政,便是接见藩司,王有龄习性不改,上院带两个极漂亮的小跟班,每人手里一支云白铜的水烟袋,站在他左右,轮流替他装烟。“慢,慢!”徐有壬挥手阻止小跟班送烟,“老兄官做到藩司,还不晓得官场的通例吗?”王有龄愕然,只好请问:“请大人指点。”“向例:藩司谒见巡抚,只许吸旱烟,不许吸水烟。老兄虽然才略无双,不过做此官,行此礼,定例不可违背。”接着用很威严的声音对那两个小跟班说:“你们下去!”王有龄的气焰一挫,对徐有壬的礼貌不同了;但办公事,因为有何桂清撑腰,擅专如故。其时金陵被围,已经一年有余,存粮将绝,人心惶惶;而太平天国内部,大闹夺权的内讧,杨秀清与韦昌辉的冲突以后,石达开独树一帜,远走西南,太平天国只能托命于两个人,一个是陈玉成,一个是被公认为太平天国第一人物的李秀成。为了号召“勤王”,洪秀全接受李秀成的建议,封陈玉成为“英王”,赐“八方金印,便宜行事”。但陈玉成作战剽悍绝伦,而威信不孚,所以太平天国各路将帅,不遵他的调遣。同时,由于清军利用降将,想通款曲于李秀成;因而反促成李秀成的被重用,洪秀全“进封秀成忠王、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赐尚方剑,八方金印,便宜行事,自主将以下,先斩后奏”。时为咸丰八年十二月,正是徐有壬刚到任的时候。咸丰九年二月,李秀成大会诸将于安徽枞阳;此会有一极重要的战略宣布,李秀成说:“官军精锐,聚集金陵,而饷源在苏州与杭州。如今金陵城外的长壕,已经构筑完成;‘江南大营’的张国梁又是有名的勇将,所以要解金陵之围,不论内外如何硬攻,都难得手。我现在决定,以轻兵间道,奇袭杭州;杭州告急,苏州亦必震动,官军怕我们绝他的饷源、粮道,一定分兵相救;然后我们诸路合围,直捣江南大营,大营一破,不但金陵围解,苏杭亦皆为我所有。”战略虽已决定,却一时难以实现,因为金陵外围,官军云集,每一路都逼得很紧,使得李秀成无法脱身。一直到了咸丰十年李秀成方能出金陵;三天以后,张国梁率领水陆诸军,攻克浦口九洲,约期攻上关、下关,以为金陵指日可破。而何桂清则以九袱洲之战,筹饷有功,加官衔“太子少保”,与胡林翼齐名,并称长江上下游、胡何两宫保——此为何桂清一生事业顶点,过此就走了下坡,而且一落千丈,垮得极快。当官军将帅士兵,无不得意洋洋,踌躇满志的当儿,李秀成亲领精骑一千余人,由皖南鸠江越清弋江,出宁国后路;解围以后,疾趋广德,扑入浙江泗安一泗安守兵十五营大溃,总兵李定泰逃之天天。于是李秀成分兵两路,一路由他族中弟兄李世贤率领,攻击湖州;一路由他亲自指挥,自安吉、武康进犯杭州。这一支奇兵,震动了两江,也震动了朝廷。朝旨命接替向荣的钦差大臣,也就是负江南大营全责的和春,兼督浙江军务,分兵赴援。

编辑推荐

《大浪淘沙李鸿章》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浪淘沙李鸿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最好和央视十套的探索发现·燃烧的黄龙旗一块看~~
  •   耐心看,有些收获
  •   书名是李鸿章,可是里面的内容基本和李无关。搞笑的书名。标题党。
  •   这本书说的根本不是李鸿章的故事,看完后甚至怀疑高阳到底有没有写过一本叫《李鸿章》的书。里面的故事感觉是从《胡雪岩》三部曲里改了人名拼凑出来的。失望!
  •   内容喜好因人而异。这本不是作者最好的作品就是了。但这版本字太小了啦。
  •   居然有人说写得不好。。。。我觉得无论是小说构思还是文字功底都无可挑剔。。。。。。
  •   李鸿章有我们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 但也有和我们相同的许多地方 不如弃之学之
  •   看后觉得不咋的,上当了。作者没水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