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安全论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军事科学  作者:曹泽林  页数:498  字数:427000  

内容概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本主义“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接的武力掠夺和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等形式已经行不通了。冷战时期过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主要是经济、文化方面的扩张,即建立自己主导并对自已有利的经济秩序,推广自己那一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以经济、文化为主导的扩张发展得很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金融资本、政治和军事实力,通过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使文化扩张达到顶峰。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文化霸权理论。亚瑟·施莱辛格指出:“文化帝国主义就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有目的的侵略,是把一种‘优越的’文化灌输给另一个国家的人民,使他们自愿服从在这种文化的统治之下。”由此可见,文化安全问题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重大安全问题一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本书是关于研究“国家文化安全”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文化安全理论基本问题、市场化与文化安全、全球化与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安全、中国维护文化安全的历史经验、各国制定和实施文化安全战略的国际经验、21世纪中国文化安全的基本任务等内容。

作者简介

曹泽林博士,现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党校《文化天地》总编辑、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经济动态》总编辑等职。1968年9月生于山东菏泽,曾多年在党政部门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党建信息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有企业改制、国企文化、民营经济发展方向及文化安

书籍目录

从《甲申文化宣言》说起(序一)应有的警觉(序二)甲申文化宣言导论国家文化安全理论与战略第一章 文化安全理论基本问题 第一节 文化及其意义  一、文化的含义  二、文化的结构  三、文化的地位 第二节 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观的演变  二、国家安全的类型 第三节 国家文化安全  一、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安全与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  三、文化安全的含义与特点 第四节 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一、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  二、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  三、文化安全与人民利益第二章 市场化与文化安全 第一节 市场化与文化    一、市场、市场化与市场经济    二、文化市场化的基本内涵    三、Wm机制对文化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市场化对文化安全的有利影响    一、市场化为文化产业安全提供的机遇    二、市场化为文化事业安全提供的机遇    三、市场国际化给国家文化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动力  第三节 市场化对文化安全的不利影响    一、市场化低水平造成文化市场的脆弱    二、市场本身的缺陷给文化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市场国际化给弱势国家文化安全带来挑战  第四节 市场化条件下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 几点思考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    二、适应文化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建立国家文化安全系统    三、在市场化条件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三章 全球化与文化安全  第一节 全球化的基本态势    一、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    二、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三、全球化不可阻挡的态势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文化交流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全球文化格局:超级大国主宰模式及其危害  ……第四章 信息化与文化安全第五章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安全第六章 意识形态斗争与文化安全第七章 文化安全的历史脉络第八章 各国制定和实施文化安全战略的国际经验第九章 中国维护文化安全的历史经验第十章 21世纪中国文化安全的基本形势第十一章 21世纪中国文化安全的基本任务第十二章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基本战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化安全理论基本问题  第二节 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观的演变  自从有了国家,也就有了国家间的军事威胁。但人们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是在国家安全概念和新安全观提出以后。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因此,传统国家安全指的主要是国家军事安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便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英文里的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一词,在美国学界几乎变成了军事安全的同义,仅把国家安全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按照威胁程度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军备竞赛、军事威慑和战争三类。战争又有世界大战、全面战争与局部战争,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常规战争与核战争,等等。传统国家安全的特点是互斥性和零和性的。传统安全问题,一般是指对本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构成的威胁,主要参考指标是国家间军事实力差,具有安全的互斥性。丘吉尔1940年5月当选首相后在下院发表的演讲中说:“诸位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赢得胜利——不惜一切去赢得胜利;不畏艰险去赢得胜利,不管道路多么漫长和艰难还是要去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安全困境使各国均视他国强大军事实力的存在为威胁,这种零和博弈思维使国家常常将别国视为对手甚至敌人。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资本的扩展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国家安全的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国际资本改变了传统的积累和扩展模式,突出表现为由对领土的“直接占有”到重视市场控制和价值观念渗透为主的“有效控制”的过渡。国家军事力量的运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军事手段在很多时候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无法独立达成国家既定的战略意图。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指出,“‘9?11’事件在美国的历史上只是造成了一个严重的挫折,归根结底现代化和全球化才是世界政治结构性的原则”。斯特兰奇曾说过:“尽管世界范围内还存在暴力,但是未来的大多数暴力将是民间的和内部的,而不是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上述变化深刻地修正了国家间竞争的性质。”虽然军事实力仍然是辅助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但资本在实现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占据了更直接和更显著的地位。资本的全球性扩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家间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国家安全受到的威胁也更加分散、更加广泛,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激增也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家文化安全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