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手册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作者:夏周青  页数:215  
Tag标签:无  

前言

  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主旋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主旋律。工业化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必然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但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工业化、城市化越发展,工农、城乡之间的差别越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成为必然的要求。显然,社会在沿着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向前发展。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美国、欧盟等,省州或县以下都是市,基本没有村的概念。挪威最小的市只有2lO人,相当于我国一个村民小组的人口数量。有些城市虽然人口少,规模小,但产业集中度高,文明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公共事业发达,完全是现代化小都市。可以想象,中国如果像欧洲,别说把数百万个自然村变成城镇,就是把60多万个行政村变成城镇,再建成现代化的文明都市,那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又将会是一个多么长期的战略任务。  建国后,我们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城市化严重滞后。1949年城市化率10.6%,农村改革初期的1978年也只有15.9%c,经过30多年农村改革,城市化随着农村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率一年增长一个百分点。鉴于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鉴于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加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以及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条件的制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突出,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6%。按照目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2030年可以达到60%以上。但是,我们也还是要看到即使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0%,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那时农村人口仍有六亿左右,中国农村城市化依然任重道远,新农村建设依然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加快改革城乡分离的户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制度,采取公平合理的政策,让农民不仅进得了城,而且能有就业岗位、有房屋居住,有平等待遇,融人城市变成市民。

内容概要

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新事物,承载着亿万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怎样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手册》将为您一一解读。

书籍目录

序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绪论 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农村建设:从乡村建设运动到农村社区建设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二、建国以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三、新时期农村体制改革与稳步发展 四、近年来农村社区建设的兴起 案例链接 贵州遵义县“吹拉弹唱”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第一章 中国农村社区刍议 一、“社区”一词的出现和演变 二、中国传统的农村社区 三、当代中国农村社区的内涵与一般特征 四、当代中国农村社区的新变化 案例链接 甘肃榆中城关镇兴隆山村“五字真言”促发展第二章 农村社区建设的定位 统筹城乡发展的两大路径之一 一、城乡二元结构出现的必然性和破除的必要性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城市(镇)化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二:农村社区建设 四、统筹城乡发展两大基本路径的关系 五、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案例链接 宁波农民怎“跑”得这么快甲第三章 合理制定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一、正视问题 二、以人为本 三、服务发展 四、统筹兼顾 五、节约用地 六、突出特色 七、注重生态 八、加强领导 案例链接 山东新农房建设向城里看齐第四章 提高农村社区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案例链接 广东阳江:渔业转型升级渔村焕发生机第五章 完善农村社区民主管理体制 一、健全农村社区民主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完善农村社区民主选举 三、推广“4+2工作法”,促进农村社区民主决策和管理 四、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农村社区村务公开 案例链接 四川兴文:开出三剂良药“治疗·病态”村党组织第六章 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农村社区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 四、不断拓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案例链接 陕西城固县开展“六知”活动培育新农民第七章 健全农村社区社会服务体系 一、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做好农民培训工作 三、促进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五、加强农村社区治安建设 案例链接 重庆黔江区冯家街道:五个。载体。构建渔滩。平安社区第八章 注重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环境和农村社区环境 二、推进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四、加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案例链接 聚焦慈溪农村环保工作:城乡-体化实现新跨越第九章 加强领导、多元参与、积极探索,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新突破 一、加强党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 二、构建农村社区建设的多元参与机制 三、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多种模式 案例链接 安徽霍山县下符桥镇圣人山村新农村示范点附录一:农村社区建设相关政策 民政部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 创建活动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附录二:农村社区建设相关流程图 农村社区调查研究工作程序 农村社区民主决策程序 农村社区工作者目标管理程序 农村社区宣传工作程序 农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程序 农村社区检查工作程序 农民技能培训课程序 学习型农村社区创建程序 农村社区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程序 农村社区召开表彰大会工作程序附录三:××市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办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建国以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村经历过许多重大的变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的第一次根本性剧变是土地改革运动的展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9月,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都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几千年来中国土地制度的最重大的根本性变革,通过这次改革,使5亿左右的农民完全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生产资料,真正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同时也为当代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和组织农村社会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主张保留农民个体经营,用“个体农民所有制+合作社”的方法引导农民。另一种主张消灭个体经济,用合作社统一经营动摇小农经济的基础。在经历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后者,即开展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消灭农村个体经济。  我国农村的合作化、集体化运动的发展,从建国后到1978年,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1951年到1955年7月为第一阶段,即农业合作化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党中央先后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文件的指导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发展。这一阶段互助合作运动是适应当时农村情况的,发展是比较健康的。

编辑推荐

  理论前瞻·政策解读·经验借鉴·实践指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昨天傍晚订的书今天早上就送到了,速度一流!是很有特点很有价值的一本书。最近开始特别关注“三农”问题的根本,关注城乡一体化,关注城市社区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大致浏览了一下这本书,感觉有很多亮点!
  •   做论文需要的资料,买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