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文化走向

出版时间:1999-07-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陈筠泉,李景源 等 著  页数:230  

内容概要

  文化发展问题也是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和文化讨论的热点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就是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在中国明确了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并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制定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战略,它们构成生产方式变革的两个基本方面,因而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与此同时,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革,也给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在任何一种社会里,都存在着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关系问题,存在着经济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存在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即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其实质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关系问题。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来审视,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与市场的社会历史分析一、马克思论资本的文明作用及其文化局限性二、列宁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文化建设理论第二章 发展观和文化建设一、发展观及其对文化建设的影响二、文化建设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实现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第三章 自觉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一、经济和文化的一般关系二、不同经济形态下文化和经济的具体关系三、商品生产和文化生产的矛盾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要坚持否定性辩证法第四章 市场经济与制度伦理建设一、若干方法论原则二、制度伦理及其功能三、中国农村的变革与制度伦理建设第五章 文化建设中的古今问题一、古代传统文化在文化重建中的地位一、古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如何对待古传统文化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六章 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的“中”“西”关系一、关于“中体西用”的文化观二、关于“全盘西化”论一、关于文化的综合创新问题

章节摘录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相互关系上获得了一种依赖于物的独立性,人们凭借拥有的商品可以在市场上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除了承认市场主体之间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之外不承认其他非经济的人身依赖关系。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的发展过程,是社会有机性和整个性的发展过程,是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而也是市场主体个人的、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和人类社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当市场机制和社会营利事业推动市场主体为着自身经济利益去赴汤蹈火的时候,当市场主体把等价交换的原则推广到社会生活其他场合的时候,就会遇到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设定的界限和红灯,要求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限制在一个合理的界限之内,要求把等价交换的原则仅限于经济活动领域之中,而不允许它推广到人的感情、尊严、贞操、人格及政治、精神、文化领域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风险经济,市场法则中的公平是指竞争机会上的公平而不是结果上的公平,竞争结果只能是优胜劣汰。因此,市场经济和社会营利事业的发展会不断拉大人们在收入和财产上的贫富差别,造成两极分化,会不断造成效率和公平之间的矛盾,它在不断提高效率的同时会不断地造成社会不平等的事实,由此就会引发出一系列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一个高度竞争性的商品社会既蕴藏着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能量,也潜伏着导致社会冲突、动荡、危机和各种矛盾和因素。鉴于市场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的两重性影响,商品社会中既存在着市场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又存在着抵制和缩小市场负面影响及把市场、商业限制在社会生产一定领域的反市场化、反商业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公益事业就是顺应着后一种发展趋势而存在和发展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世纪文化走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