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中国中医社  作者:本社  页数:319  字数:580000  

内容概要

2007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定予以公布。为了适应新版大纲变化的需要,适应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满足广大应试人员的需求,我们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与新版大纲相配套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本套应试指南包括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所有科目,分药学和中药学两类,共7册,每一类有4册。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中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含中药学部分和中药药剂学部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中药鉴定学部分和中药化学部分)。    本套书的内容紧扣2007年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既是应试人员复习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的必备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套应试指南的编写,邀请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部分省市局,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广东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和基础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等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资深专家、知名学者担纲撰写和审定,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属性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含义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藏象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奇恒之腑   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一、专    二、血    三、津液 第六节 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七节 体质   一、体质的形成与分类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八节 病因   一、六淫   二、七情   三、饮食不调   四、劳逸失常   五、痰饮   六、瘀血 第九节 发病与病机   一、发病   二、邪正盛衰病机   三、阴阳失调病机   四、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第十节 预防与康复   一、预防    二、康复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   一、主要内容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三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一节 治则与治法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与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  第二节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喘证    四、不寐  五、胃痛  六、呕吐  七、泄泻  八、便秘  九、头痛  十、眩晕  十一、淋证  十二、阳痿  十三、郁证  十四、汗证  十五、虚劳  十六、痹证(关节痹痛)  十七、中暑  十八、疮疖  十九、乳癖  二十、瘾疹  二十一、痔疮  二十二、跌打损伤  二十三、月经不调  二十四、痛经  二十五、带下病  二十六、积滞  二十七、厌食  二十八、鼻渊  二十九、口疮  三十、咽喉肿痛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一、藏药的概念  二、藏医基础知识  三、藏药基础知识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一、蒙药的概念  二、蒙医基础知识  三、蒙药基础知识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 血液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三、红细胞计数  四、血红蛋白  五、血小板计数  六、红细胞沉降率 第二节 尿液检查  一、尿液酸碱度  二、尿比重  三、尿蛋白  四、尿葡萄糖  五、尿液隐血  六、尿沉渣白细胞  七、尿沉渣管型  八、尿沉渣结晶  九、尿酮体  十、尿肌酐  十一、尿尿酸 第三节 粪便检查  一、粪外观  二、粪隐血  三、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第五节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第六节 肾功能检查  一、血清尿素氮  二、血肌酐 第七节 血液生化检查  一、血清总胆固醇  二、三酰甘油酯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第六章 药学服务与咨询 第一节 药学服务概述  一、药学服务的含义  二、实施药学服务的背景  三、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第二节 药学服务的内涵  一、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  二、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  三、药学服务的对象  四、药学服务的效果 第三节 用药咨询服务  一、患者用药咨询  二、医师用药咨询  三、护士用药咨询  四、公众用药咨询第七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第一节 处方概述  一、处方的意义  二、处方的格式  三、处方的常用术语  四、处方的分析要点 第二节 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  一、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  二、并开药名  三、处方应付 第三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禁忌  三、饮食禁忌  四、证候禁忌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用量  一、汤剂的用法用量  二、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三、毒、麻中药的使用 第五节 中药的调剂  一、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程序及注意事项  二、中药斗谱排列  三、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 第六节 中药汤剂的煎煮  一、中药汤剂的煎煮程序及注意事项  二、特殊煎药方法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第一节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一、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第二节 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二、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一、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  二、中药材和饮片的养护  三、中成药的养护  四、《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对各名词术语的规定第九章 非处方药 第一节 方剂学知识  一、方剂的含义  二、方剂的分类  三、方剂的组成  四、方剂的配伍与剂量变化 第二节 非处方中成药  一、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  二、非处方中成药遴选原则  三、非处方药遴选分类  四、合理使用非处方药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的介绍  一、内科用药  二、外科用药  三、妇科用药  四、儿科用药  五、五官科用药  六、骨伤科用药  七、皮肤科用药第十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目的与意义  三、基本原则  四、执业药师的作用  五、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六、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七、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第三节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  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二、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中西药联用的例举  四、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第一节 老年人中药的使用  一、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  二、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 第二节 哺乳期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  一、哺乳期患者中药的使用  二、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一、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一、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  二、不良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二、全身症状 第三节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二、机体因素 第四节 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一、乌头类药物  二、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  四、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  五、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  六、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  七、黄药子 第五节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  二、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意义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监管系统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范围  六、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  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第十三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和特点  二、中医药信息来源 第二节 常用中医药信息  一、传统中医药典籍  二、现代中医药信息第十四章 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第一节 医疗器械概述  一、医疗器械的概念  二、医疗器械的基本质量特性  三、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保证  四、医疗器械产品的分类  五、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第二节 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一、卫生材料及敷料  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三、体温计  四、血压计  五、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六、制氧机  七、助听器  八、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  九、拔罐器  十、针具  十一、灸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此书内容真的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