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脉诊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中国中医社  作者:刘冠军,刘芳  页数:3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切脉是中医学“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脉诊》一书,分上篇、中篇、下篇及附篇。上篇论述脉诊的意义及其起源与发展等;中篇分别以脉位的浅深、脉数的多寡、脉搏的强弱、脉幅的大小、脉体的长短、脉形的变化、脉律的改变,以及合并脉象,特别是运用对举、比类的方法,论述28种脉象,可帮助学习者达到心中了了、指下即明的目的;下篇介绍脉诊现代研究的新成果;附篇精选部分古代脉学文献,以便读者集中览阅,参考学用。     本书不仅阐古扬今,同时还纳入前人运用脉诊之精华,也展示作者之心得体会,既可供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又可供教学师生研读。

作者简介

刘冠军教授1930年出生于吉林省辉南县,献身中医事业5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针灸,兼精内科,尤对脉诊、经络、流注的研究成绩卓著。所著《脉诊》一书,影响广泛而深远,被译成多种语言。所著《子午流注易通》一书,为研究时间医学提供了宝贵资料。其研究的多种药物和“人体经络智能模型”等科技成果,获得卫生部、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几十年来他传道解惑,将宝贵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批后继力量。

书籍目录

上篇  脉诊概要  第一章  脉诊的意义  第二章  脉诊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怎样学习脉学  第四章  怎样进行诊脉  第五章  诊脉注意事项  第六章  脉诊与辨证中篇  脉诊详解  第一章  脉位的浅深    第一节  浮脉    第二节  沉脉  第二章  脉数的多寡    第一节  迟脉    第二节  数脉  第三章  脉搏的强弱    第一节  虚脉    第二节  实脉  第四章  脉幅的大小    第一节  大脉    第二节  小脉  第五章  脉体的长短    第一节  长脉    第二节  短脉  第六章  脉形的变化    第一节  滑脉    第二节  涩脉    第三节  弦脉  第七章  脉律的变化    第一节  促脉    第二节  结脉    第三节  代脉  第八章  合并脉象    第一节  缓脉    第二节  洪脉   第三节 微脉  第四节 紧脉  第五节 濡脉  第六节 弱脉  第七节 革脉  第八节 牢脉  第九节 动脉  第十节 伏脉  第十一节 散脉  第十二节 芤脉下篇 现代脉理初探 第一章 脉搏的形成与脉图各波的命名 第二章 影响脉搏的因素及其诊断意义 第三章 脉象图解附篇 古代脉学文献选

章节摘录

  二、脉法具体记载于《内经》  《内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最早的医学专著,它是一部伪托黄帝与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等论医之书,是一部以对话形式编写成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成书年代,大致是我国战国至秦汉时期。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各9卷,共162篇,约14万字。该书内容丰富,从基本理论、疾病描写、诊断治疗,到摄生、针灸等,无所不包。至于诊法,《内经》基本上概括了后世所谓“四诊”的内容,但其具体方法则缺乏统一,内容也显得零乱,这反映了一种新技术的开始发明与发展时尚未定型化的情形。关于《内经》所载脉法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脉诊的部位  1.动脉诊法如《素问·方盛衰论》记载:“诊有大方……按脉动静。”《灵枢·经脉》记载:“脉之猝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由于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所以最初的诊脉法是十二经都要诊察,以便了解十二经的动静,所以才有“是动则病……”的记载。  2.三部九候法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曰:“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胃之气。……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可见这也是一种遍诊法。  3.人迎、气口诊法如《灵枢·四时气》中指出:“人迎候阳,气口候阴。”而《禁服》中认为:“寸口主中,人迎主外。”气口即寸口,阴主内,阳主外。这种人迎、气口诊法比之三部九候法重点突出,方法简便。  4.气口诊法如《素问·五脏别论》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说明单诊气口(即寸口)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所以《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候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灵枢·论疾诊尺》中有“独调其尺”,《素问·徵四失论》有“猝持寸口”,“坐持寸口”,这说明中医学“独取寸口”的渊源所在。据此都可说明气口诊法是后世寸口分诊的由来。由于这种寸口诊法方便易行,概括性强,再加上视色、闻声、问疾的互相配合,就可以测知全身各部疾病,所以是形成中医学脉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脉搏的变化  从《内经》所载来看,古代医者对诊脉法的认识,是基于物质的生产活动,而逐渐了解其规律性的。最初诊脉,可能仅注意到动静和盛衰,以后逐渐注意到脉的“至数”及其微细的变化。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载:“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这是用正常人的呼吸来测定脉的至数。一次呼吸,脉动五次而稍不足,所以要“闰以太息”,此为正常脉数。  ……

编辑推荐

《中华脉诊》(脉诊)(修订版)不仅阐古扬今,同时还纳入前人运用脉诊之精华,也展示作者之心得体会,既可供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又可供教学师生研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脉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0条)

 
 

  •   我国古代医家很注意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认为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病的属性是寒还是热,机体正气是盛还是衰,以及测知病因、病位和判断预后。正如《内经·灵枢经·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就是说,脉诊可以判;断病人的生死,处理百病,调理虚实。《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善诊者察色按脉,………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这就是说,从脉象的权衡规矩,可以识别疾病所主的脏腑;从病人的脉象去辨别浮沉滑涩,可以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这是从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的观点出发的,而这种整体观点又是以经络学说作为基础的。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连四肢肌朕骨节,把全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脉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从脉象的变化可以察知内在的变化。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说,人体内部的变化会在外部表现出来。
  •   本书还行,从字里行间来看,作者是一位博览群书临床经验丰富的脉诊高手。博览群书是指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今临证临床有关脉诊断病的书籍,尤其是各种各样的专业的脉诊书籍。书介绍的各种脉象很全面,就是有点难学,书是好书。我先看一遍,等到将来水平高了,才能更好的发现它的价值
  •   这本书和中医基础学历的脉诊介绍相比,内容详细,把握重点,适合初入临床的
  •   脉诊的典型教材
    爱好中医的可以细细研究
  •   我一好友中医学特好,他说学好脉诊,还是看这本书好!所以我就买了~~~··好好研读下楼!
  •   脉诊一学 博大精深
  •   学习脉诊,学习国粹,博大精深,此书较详细,作者经验丰富,是非常不错的读本。
  •   对于脉诊初学者打基础还是很好的。
  •   学脉学、研究脉学不可少的书
  •   对于学习中医的人士,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由浅入深,从脉的创始到各种脉的特点以及鉴别和诊断各种疾病都介绍得非常详细,真后悔,怎么早没发现这本书呢?
  •   自认为学习脉学很枯燥,在没有实战的情况下。没办法,依旧得去潜心学习不是。这本书里面有脉诀歌、有对举等内容,是中规中矩的一本书,很不错。
  •   这本书还没仔细看,但就看到这书对人的脉分析很清楚,以后要好好学才行
  •   可以作为经典脉学入门
  •   我已帮多人买过,确属经典脉学之作。推荐。
  •   这本书不错!对脉象讲解得很精确细致!
  •   书的内容很详细,并且图文并茂,因为没有中医基础,看着有点难度,但确实是一本好书.
  •   比较传统的中医喜欢
  •   像教材似的,讲的很详细,临床少点
  •   要好好的学习它,值得学之,内容精细有力度。
  •   我看到别人有一本这样的书,我想看看就自己买了一本,看了一下感觉挺有条理的吧,还讲的比较细.存着吧
  •   书本刚刚收到,内容全面,书很好。
  •   快递很快,书质量也很好,一看就是正版,关键是内容,实用!爱不释手哦
  •   用博大精深来形容祖国医学真是十分恰当,这本书博采众长而又自成一家,详实而且通俗易懂。
  •   有图片说明,很适合学习者自学
  •   文字清晰流畅,易懂易记。
  •   具体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因为一下子买了四本,但觉得还不错
  •   对学习诊脉很有帮助。
  •   这本书很好,很基础,适合初学者。
  •   可惜我不是这个专业,看不懂
  •   很好,很专业,很全面。对于我这非专业人士而言,很专业,也能看懂,深入浅出,是本好教材。
  •   还不错的,质量一般
  •   中规中矩,
  •   挺不错的~~当当就是好~~~
  •   你们的服务太度很好,谢谢
  •   只是我买的第二本 很有收获吆 同时要
  •   挺好,专业
  •   还没学好,加油
  •   此书不错有收获
  •   经典之处在于悟,
  •   没有自己的东西,抄袭的。
  •   该书很全面,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是一本好书。
  •   货真价实,值得一读。
  •   很不错!值得一买!值得一看!
  •   不是很好好懂
  •   妈妈看了很喜欢,价格也很不错。
  •   内容很不错,从字里行间来看,作者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脉诊高手。书介绍的各种脉象很全面,是好书。
  •   脉诊乃中华国粹,为民族传承立下汗马功劳,需弘扬
  •   很好,讲解脉诊的好书
  •   我什么都不懂,但都觉得很好,更不用说专门学中医的人了.很适合不懂中医的人了解脉理.作者是高手和名医,放心购买吧.
  •   刚读了几章,我不是专业的,只是当个兴趣,但感觉这书写的还不错,每种脉象介绍的十分详细。
  •   很好,值得推荐。如果能再丰富一下脉象图,就更好了。
  •   对于我是中医的门外汉来说,此书有点深奥。还是慢慢消化吧。
  •   对中医感兴趣,刚开始看。
  •   自己的文化一定要学,假洋人太多了。
  •   脉搏的图片很好
  •   现在能买到的只有这个修订版,不错
  •   还可以吧,但这玩意光看书不行,还得实践
  •   书的内容挺详细的。值得一看。
  •   不错的一本书。珍藏了!
  •   诊脉法,需仔细推敲
  •   
  •   很好啊,博大精深
  •   还需认真详读。
  •   对于初学者难度比较大!
  •   对于我这样只是爱好但没有基础的人比较难懂不过身边有医生讲解之后就可以自己看了
  •   可惜不够通俗易懂,看完还是一头雾水。
  •   书名敢叫中华脉诊,自然多多少少有点分量,今天翻了几页,果然还行。
  •   对一个没中医基础的人来说,此书偏难,不易理解
  •   整体书不错,适合专业的人看,非专业不推荐。
  •   书的质量很一般,书页很薄
    送货的速度相当的慢,说是北京第二天送到,结果过了一个星期才到。
  •   对初学者来说,这本书还不够通俗易懂,插图太少,不好理解。
  •   质量很差。。
  •   文字很多,看完了但是还是不会诊脉,切脉说的不好,应该给个详细的图解。
  •   书送来后,发现有多达16页的空白页。而且我多次通过邮件联系当当要求换货,却没有任何回应。以前刚认识当当网时,当当总是有问必答,服务挺好的。但自从现在“订单激增”后,客服质量差多了。希望当当能够有所改善,不要让你的忠实客户们失望,甚至流失!!!
  •   内容挺不错,印刷不好
  •   内容很不错,但讲解有点枯燥难懂,不容易懂。
  •   不过我是初学。看着有点不得其门而入
  •   中医四诊中最难的就是脉诊,诊脉正确才可以辨症下药。
  •   疑似盗版?但内容确实不错的
  •   内容比较杂乱,发挥不当,不如看看古典的脉诊书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