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公诉权原理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人民法院  作者:郝银钟  页数:339  字数:302000  

内容概要

对中国人来说,本书标题中的“原理”一词本是外来语,实际是源于日本语中的genri,意译英语theory,principle,译成汉语大体意思相当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之所以借用这一早已被国人泛用和滥用的“舶来品”,旨在试图说明文本所研究的课题并非是要对中国现行检察制度进行注释,而是探讨作为检察制度基石的有关诉权本质属性方面应然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换言之,笔者在这里试图进行的工作,旨在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背景之下有关检察制度方面的理论框架,以此甄别于非法治社会底下的检察制度,期盼中国检察制度也能够堂堂正正地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理论“专业槽”,而不想再沉湎于曾长期困扰中国法学界的那种肤浅的重复式诠释和政治语录般的简化说教。

作者简介

郝银钟,男,汉族,1968年3月生,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诉讼法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曾在山东省聊城市公安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委政法委等部门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外国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公诉权本质属性的哲学审视  一、本质的哲学语义及揭示方法  二、公诉权之本质属性的哲学审视第二章  公诉权的语义分析与本质属性定位的学说评价  一、公诉权概念的语义分析及学说评价  二、公诉权本质属性定位的学说评价第三章  公诉权制度的历史考证  一、现代公诉制度的起源地——法国  二、德国  三、美国  四、英国第四章  公诉权的功能分析  一、功能分析方法论  二、法律功能分析概览  三、公诉权的应然功能分析第五章  公诉权的制度诱因与价值基础  一、公诉权产生的制度诱因  二、公诉权赖以存在的价值基础  三、公诉权的显性特征第六章  公诉权的初级本质属性辨析  一、公诉权的程序性  二、公诉权的专属性  三、公诉权的合法  四、公诉权的主动性第七章  公诉权的二级本质属性初探  一、公诉权的求刑性  二、公诉权的合目的性第八章  公诉权的行政性原理  一、从历史的角度分析  二、检察官的公诉行为特征  二、公诉权的表现形式  四、检察机关的组织体制与行动原则  五、检察机关在国家管理体制中的实际所属关系  六、结论,第九章  公诉权的平等性原理,  一、公诉权之平等性的法理分析  二、公诉权之平等性的制度保障第十章  公诉权的非司法性原理  一、公诉权被司法权化的弊害  二、公诉权非司法性的法理分析第十一章  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非兼容性原理  一、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非兼容性  二、公诉权概念界说第十二章  公诉权与侦查权的法律关系模式  一、侦检一体化模式的提出  二、检警关系的基本原理  三、关于侦检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答疑第十三章  中国检察权研究  一、中国检察权质疑  二、中国检察权研究  三、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合理论的学术评论第十四章  建构独立的刑事公诉学理论体系  一、刑事公诉学尚不具有独立学科地位,  二、确立刑事公沂学独立学科地位的诸条件已经具备  三、刑事公诉学的基本理论架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事公诉权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