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史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郭咸纲 著  页数:4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致力于系统描述西方管理理论发展演变历程的书,本书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时间线,以时间为轴充分体现其历史性;第二条是理论线,以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轴,充分反映其发展性;第三条线是人性线,以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人性理论的深化为轴,蕴含着对管理最优境界的追求,充分反映其突破性。

作者简介

郭咸纲博士曾获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著名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MIM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高层工商管理硕士(EMBA,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美国圣·里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篇 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一章 管理思想的出现 第一节 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专制主义各世纪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第二篇 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章 古典管理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第三章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章 古典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篇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章 行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第六章 行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篇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和思潮 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第八章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和思潮第五篇 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第九章 当代管理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十章 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第六篇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互动与融合 第十一章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第十二章 东西方管理思想在日本的实践第七篇 管理思想演变的总趋势 第十三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的总趋势附录1 管理大事年表附录2  主要人物索引附录3  早期管理思想及文化环境附录4  科学管理时代及其文化环境附录5  社会人时代及其文化环境附录6  现代管理思想及其文化环境附录7  巴贝奇的分工研究附录8  机械文明的脚步附录9  甘特在贝瑟利恩公司实施工作奖励制所取得的效果附录10  动作时间研究的发展过程附录11  基本动素记号附录12  PTS (Prederdrmined Time System,预定时间标准)中有代表性的形式附录13  法约尔的大型工业企业技术职能人员必要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比较表附录14  传统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对比附录15  领导风格(决策方式)分类附录16  管理方格图附录17  工艺技术与组织图附录18  组织结构与设计附录19  领导行为模式连续分场附录20  经理——非经理人员行为模式连续分布场附录21  作为系统分析方法的结构体系附录22  经理担任的角色图附录23  泰勒年表附录24  法约尔年表附录25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致力于系统描述西方管理理论发展演变历程的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管理思想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还可以,花了半个月才看完,忒长,编的也还挺细致。
  •   书很好 印刷的不错。。。
  •   看起来感觉很好,很舒服。是正版
  •   包装完整 用于自考不错
  •   书的质量、内容、送货速度都是一流的,值得推荐!
  •   写的挺笼统的,都是介绍管理思想的历史起源
  •   很不错的一本工具书 一些知识都是必须看的 博学方能致知
  •   书是正版,质量不错,很满意
  •   整天感觉都很好,以后还会在这买书的!
  •   没发现什么缺点。。。挺好!
  •   老师让买的书,买来就没看几次。纸张感觉不是很好。
  •   没什么缺点,不过有点小贵了
  •   快递的速度很快,发货也比较及时,教材质量很好是正版的新书,,就是希望以后尽可能将所有的书一次性发货,要拿两次快递挺麻烦的
  •      虽是大学的教科书,但读来丝毫不会晦涩难懂。它是历史与管理学经济学的完美结合,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思路严密,读来轻松快乐。如果想对管理学诞生及其发展历史、各种管理理论出台的背景有所了解,这本书无疑是最佳读物之一。
  •     在图书馆一楼,偶尔看到了这本书,正好我也在上范逢春老师的《管理学原理》,我就随手翻了一翻,感觉这本书很不错。就借了带回寝室慢慢看。
      这本书 一共四百多页,我用了睡觉前的时间零碎的时间看的。
      从西方最早的希腊,古罗马管理文化看起,看到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再看到马斯洛的行为科学管理,法约尔的古典管理理论,德努克,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等等。这是一本大书,内容很多很杂,但是作者也很创造性地在每一章的前后增加了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
      
      看完了这本书。我还是有很多感悟。
      1.以前是经济方式转变,或者说是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关系的转变促使了管理思想的转变。
      现在是管理思想的转变促使了一个企业,一个经济体的发展。
      
      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最开端的时候,大工厂化的出现,导致了资本家极力追求高效率的愿望。由此,管理思想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泰勒科学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坏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勒思想的出现,的确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卓有成效。但是泰勒把人定义为了“经济人”,忽略了人本身。
      《摩登世界》这部影片就极大地讽刺了这一现象。
      
      
      二战以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矛盾升级,纷纷出现了工人罢工的现象。资本社会极度不稳定。
      这种生产关系或者书生产现状导致了另一个管理思想的出现——行为科学。
      更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进入了管理学的领域。比如说著名的马斯洛。
      
      当今社会,我觉得是管理思想的转变促使了一个企业,一个经济体的发展。
      这就要讲一讲我们的邻国——日本。
      本书有将近一章的内容在讲日本管理思想及其弊端。
      
      日本管理思想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最佳案例了。
      日本既在乎企业发展中人的作用,又看重生产率和质量。而质量缺是当时美国所忽视的一个部分。从此很多日本产品开始进入美国市场,世界市场。请大家参考松下,索尼等日本企业的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案例就说明了
      先进的管理思想的转变促使了一个企业,一个经济体的发展。
      
      2.很多事情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和面对。
      一个学科,一个概念,一个事情。总是有很多方面可以去思考和观察。不管是哲学,物理,国家,社会。当然在管理思想上也有很多学派,例如:科学管理学派,一般行政学派,行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系统学派,及现今盛行的权变学派。
      这本书在入门教育上做足了工夫。在很多学派上都做出了相应的介绍。
      联系生活,我们总是会很片面很孤立很形而上学地去看待一件事情,评论某一种社会现象,但是真的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
      
      3.学管理,第一步应该是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自己。
      如何活学活用学到的知识。
      比如在这本书的323页提到的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P(plan)——D(do)——C(check)——A(action)。这个循环理论也可以运用到平时我们生活做计划当中。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80963.htm很多书籍中也借鉴了这种方式。
      
      当然看完这本书,还是引发了我的一点点思考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在世界管理思想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中国的企业更适合哪一种管理方法?
      
      中国是一个很奇怪的组织或者说集体,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
      微博上一个外国人做的一个介绍中国的视频里面总结道:“中国人耿直却又圆滑,坦诚却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喜排场,守古法却又赶时髦,知足常乐却又梦想暴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这就是中国,矛盾复杂,很难归纳成一个模式。”
      地址:http://video.sina.com.cn/v/b/68372624-1664032380.html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复杂且多元,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化更加注重的是人这个本体,中心在于“以人为本”。《孙子兵法》?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哪一种更适合现在的中国企业呢?
      
      我需要更多的书籍,思考和体验。
      
  •      初见此书,怀着三份畏惧,硬着七分肚肠。管理、思想、史都是字字含千钧,我等虽有“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之力,但遇此力作,也有春风之虑,未敢翻书。
       但一经读起,感觉似乎踏入了别有洞天。
       作者郭咸纲,以一个谦谦学者的身份用颇具张力的文字、丰富的资料、哲思的脉络向读者介绍了西方管理思想史。
       我认为作者的介绍方式特点有二:
      其一:作了“切片式”的介绍。就象章回体小说那样,他把千人万绪的一部思想史,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那种写法,将问题、命题、假设一一提出,又用实证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将所见、所想、所学,在进行了大量的史考和占有充分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地进行了研究和深入地表达。由于作者叙述中没有东西语言杂糅的硬伤和所引用资料的通俗化,使得即使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读者对书中的大部份的术语较易理解、对阐述的道理和引用的史实也能作相应水平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对于年龄不同、学识不同的读者读出了各自的风流趣。
      其二:与时俱进的介绍方式。作者没有单纯地站在历史的一个时点进行总结,而是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无限延展的时空。读者似乎在这个时空中时内时外地游弋,让每位读者象作者一样“梳理”了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际遇了特点各异、贡献殊同的历史人物。线索、方法、角度、结论,这不仅仅出于作者的思维,似乎也是读者亲历的结果。
       另外,本书的文字读起来没有“之乎者也”的枯燥,却有几分亦喜亦忧的情怀---为曾经、为自然、为人生、为自已。读罢,久久不愿抬起目光,书中还有什么?希望!
       作者没有给我们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他在思考。同样,我们读完本书后也有未解的疑问。
       让我们共读此书。共同思考!让思考在你我之间,在历史、现在、未来之间震荡、回响!
  •     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史著作,书中按照时间的顺序从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一直讲到现当代管理新思维,把管理思想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古典和现代管理思想阶段。为我们理清了一系列管理基本命题:管理学的起点是什么?管理学的终点是什么?等等,而所有管理命题又都是自然哲学、经济哲学和社会哲学三大命题的延伸。
      
      从我的认识,所有的管理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管理方法、流程的制定者是人,管理的执行者是人,管理的对象是人,所有的管理错误也都是人的错误,管理学至始至终贯穿着人性,所以管理学就是管人学,把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都是技术问题。所以管理学的自然哲学命题即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就是最基本命题。
      
      西方的政治体系是以人性恶为前提的,是西方法制社会的基础依据,为了达到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去限制它,把人性中恶的本性思想压制住,“先小人后君子”,丑话说在前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若越界,要受法律制裁,自己承担后果,而不是靠大家自觉。西方的现代管理体系同样是以此为前提的,体现到管理思想上,他们认定: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厌恶工作就会想办法少干工作;这样就需要加以控制、施加压力、进行惩罚或用物质刺激,使其就范去完成工作任务。通常把这种管理理论成为“X理论”,又称其为“硬式管理”,以美国为代表。泰罗说过“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就是典型言论,在早期工业时期多把人当机器来管理。我们看过卓别林的喜剧片《城市之光》中卓别林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滑稽表演,实际上是对当时实际工作状态的夸张表现,但是却也是对把工人当机器管理使用把每一个动作都做了精确规定几秒钟完成这种冷酷管理方式的讽刺与控诉。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率也大幅提升,人的思想也逐渐趋向民主、自由,个人权利意思增强,再采用管机器的方法管人往往会遭到抵制、反抗,所以出现了与“X理论”相反的“Y理论”并逐渐取代了前者。“Y理论”强调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对人的关心与尊重,其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他对工作的好恶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强制的手段不是使人完成工作任务的唯一手段,人愿意实行自我控制去完成任务;缺乏抱负和怕负责不是人的本性,只要给与适当的激励,他们会主动发挥他们的能力解决问题。马斯洛的五大生存层次理论推崇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就是代表性管理思想之一,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认同。后来日本企业在Y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形成了“日本式柔性管理模式”,丰田管理、松下模式等都成了管理界成功的管理模型。
      
      西方管理学传到并加以运用中国却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基本是基于“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善基石上,不承认人性自私利己的本性,寄希望于个人修身养性,自我道德约束,所以造成几千年以来治理国家郡县都是没有法制只有人治,幻想靠提高人的自身修养,靠自觉性去维护家庭、团体、族群、国家的有序稳定,结果最终形成中华文明的最大弊端——人治:随心所欲,朝令夕改,结党营私,裙带关系,排斥异己,窝里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一朝天子一朝臣,旗号一改推倒重来……中国人的一切劣根性都肆无忌弹的展现出来,“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纠,执法不严”,这都是典型的封建家天下的统治方法,其流毒至深,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没有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更不用说产生工业文明了,国力日渐孱弱,终致被西方强大工业文明催生出野蛮精神和坚船利炮打垮,沦为亡国之奴。即使在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以后管理学上也还是毫无建树,解放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一起吃大锅饭,根本违反了人性,更不用说科学管理,后果很严重,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的状态,和国外拉开的距离至少三十年。
      
      西方国家(包括日本)在此期间不仅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突飞猛进,在管理学上也是日新月异,综合了“X理论”与“Y理论”长处的“Z理论”;德鲁克在理清管理学的经济命题即个人在组织机构和社会中的角色关系方面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被称为“二十世纪管理学的最伟大的发明家”;松下模式、丰田管理成了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的标杆,我们国家的管理跟国际水平起码落后了五十年。
      
      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逐渐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学习吸收了他们的管理学方法,中国没有自己的系统的管理学,但是对于中国国情民族性来说,要照搬西方管理方法来管理中国人中国企业,肯定会消化不良,所以在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改善之后,“中国式管理”概念被提了出来,并逐渐为人所认识、接受、推行。西方管理学是唯一有系统理论的管理学,但也并非完善的体系,更不用说中国式管理,它还没有完整的体系,都是为适应本国国情、体制、民族特性的需求,在西方管理学体系下进行的改头换面、衍生或延伸、调整。我们学习研究西方管理最终是为了形成我们自己的管理学,我们有成熟的西方管理思想模式可以借鉴,海尔模式、格力模式都是成功的案例,也许以中国式管理为核心的“东方管理学”就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独树一帜也未可知,但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努力。
      
      至于管理学的终极命题:管理有无最优境界?管理的最优境界是什么?管理的未来等等,我想完美境界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永远达不到最优境界,只能达到相对最佳状态。作者也在书中对管理的未来进行了预测,创新、企业再造、全球战略等等这些概念也并不新鲜了。因为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活动,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经验,它需要随着实践活动不展。
      
      管理这件事,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如此而已。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329970/
    在这里跟贴一个,谢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