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经济改革的十大思想者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马世领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思故我在。不创新,毋宁死。思想不创新,更是死人一个,死路一条。几年前,作为最早吹响中国第二次改革浪潮“集结号”的“皇甫平”,我的研究生导师周瑞金先生主编的一本书《用头行走》曾经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作为一个走出“自然人”、超越“经济人”、走向“社会人”的人,究竟是脚走路,还是用头走路,这本应该是不问自答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到底又有几个真正用头行走的人呢,又实在不好回答。作为一个新闻人,一个传媒人,一个记录者,一个观察者,或许我还没有足够的思考力,但为什么不可以把有思考力的思想者的思想,还有他们的思想过程记录下来;我或许还没有能力用头行走,为什么不可以借助能够用头行走的头脑,来引领自己的脚步?我这样做,会不会启发更多的人用头行走,或者帮助更多的人用头行走?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不可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也不能奢望总能摸到石头。架桥的时候到了,造船的时候也到了,学会游泳的时候更到了。这是我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微观总结,也是对新中国诞生60年的宏观祝愿。这本从设想、准备、阅读、采访、写作到出版前后断断续续花了三年的书,涉及十个人的思想的故事,实际上只是捕捉到的30年中的十朵浪花,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愿声称某方面的改革思想绝对独出自某一人之口或某一人之脑,在历史的现实中这既不可能,也不真实。我更不敢妄言,十个人某方面的思想历程就能涵盖整个改革纷繁复杂的思想脉络,十朵浪花就能包含丰富多彩的改革浪潮。从影响中国经济改革的人物和思想本身而言,远远不止十个人的故事,更何况,我们每一人其实都是参与者和影响者。选取这十个人,十种思想,既不是什么排行榜,也不是什么论资格,更不是什么评奖项,而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或者原创某个思想,或者坚持某个思想,或者不断地将理论付诸实践,推动了某项决策,实现了某种进步。他们要么已经影响,要么正在影响,要么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某方面的改革思想取向。

内容概要

本书辑录了在中国改革开放酝酿、起步、探索过程中提出过独到思想见解,并对改革开放的具体领域有过重大影响的10位思想者的思想创新和实践探索。其中,有对法治市场经济思想的倡导,有对股份制改革模式的推动,有对全面推行承包制的探索,有对计划经济思想的坚守,有对消费资本论、规模需求论等经济理论的创新,也有对风险投资、价格改革、破产制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力促进。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是指导过去和现在的改革的思想符号,也是将继续推动经济领域深化改革的思想符号,从中可以管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把握中国经济改革的思想脉络,也可以透视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作者简介

马世领,1972年生,祖籍河南荥阳。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文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学文学硕士。曾在郑州轻工业学院任教大学英语。后历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记者、编辑、驻京首席记者,《中国经济周刊》杂志总编助理兼主编、主笔,世界经济研究院和中国金融研究院秘书长,求是杂志社《小康》杂志副总编,《遵义》杂志社顾问。现任某时政杂志执行总编兼北京中心主任,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发展顾问。1999年至今已发表文章150多万字。

书籍目录

1 “有计划”——有林:经济计划必需论的强调者2 “杨承包”——杨培新:全面承包制的鼓呼者3 “吴市场”——吴敬琏:法治市场经济的旗手4 “厉股份”——厉以宁:股份制的倡导者5 “成风投”——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之父6 “张价格”——张维迎:价格改革的首倡者7 “曹破产”——曹思源:破产制的推动者8 “温三农”——温铁军:中国农民的代言人9 “陈消费”——陈瑜:消费资本论之父10 “王需求”——王吉绯:规模需求理论创始人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 “有计划”——有林:经济计划必需论的强调者“百礼既至,有壬有林。”(《诗经·小雅·甫田之什·宾之初筵》)这是笔者所见到将“有林”两字连在一起的最早文字记载。然后便是改革开放前因坚决驳斥“四人帮”批判“唯生产力论”、改革开放后因一直主张不要放弃“经济计划”而著名的经济学家有林。《诗经》中的“有林”,描写的是大宴宾客场面上礼节的隆重繁多。但见到本文的主角“有林”,你只会感到一种简洁明快的轻松和愉悦:简洁的生活、明快的思想、轻松的谈吐、愉悦的心态。一杯清茶,升腾的热气,氤氲在斗室。2007年初冬的阳光,无所挂碍地散射入窗,乍寒还暖。我似乎闻到腊梅的暗香,丝丝缕缕。是认真不是顽固作为国内权威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2007年1月号的首篇特稿文章《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论述》,是笔者看到的有林论述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最新力作。2007年6月,四川出版集团一四川人民出版社又专门将此文收入《邓小平改革与发展思想研究学术论文集》。由此可见,2007年已78岁高龄的有林,从来就没有停止从宏观理论高度上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没有停止过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思考。“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解决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的历史。”不大的客厅里,深秋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射在有林清癯的脸上,他语气平和而亲切,用短短一句话就高度概括出了中国经济改革史的主线。

后记

作为我的处女作,这本书写作的难度远远超过我最初的设想。一是人选确定之难,二是联系采访之难,三是资料搜集之难,四是风格选择之难,五是素材取舍之难,六是文字驾驭之难。为了有时间采写,我甚至不惜大胆地辞掉了占用我太多时间的工作一年。每一个人物章节涉及的内容,我尽可能地阅读该人物的相关著作和文章,甚至博客,还有媒体的相关采访报道。即使如此,要想在至少1万字,最多2万字左右的篇幅里,把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坚持了30年甚至一生的思想表达到位,我仍然感到了力不从心。这十个人,十种思想,十个故事,贯穿了改革开放的30年,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代,但过去的不曾失去,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实,未来的也并非遥不可及,已然显现出影响的力量。“有计划”、“杨承包”、“曹破产”作为人物和故事本身,似乎是从苏联式计划经济模式转型到中国式计划经济模式的一个过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坚持的思想的许多有价值的方面,直到今天仍在实践中大量存在并不断改进。“陈消费”、“王需求”作为人物和理论,可以想见,他们似乎是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活在未来。实际上,这十个被社会舆论和经济学界都冠以绰号的思想者,如果把他们每个人的学术经历罗列出来,也会让我们看到过去30年或者60年,甚或60年前和未来30年的蛛丝马迹。“有计划”、“杨承包”是从革命年代的战争经历走出来的思想者。“曹破产”从官员到学者,从政策性研究到民间学术性研究,甚至在1980年代就颇具胆识地将思想转化为商品,可以说代表了学术研究者较早的思想自由和独立研究意识的觉醒。作为官员型学者的“陈消费”退休之后,也走了一条类似“曹破产”的研究之路,甚至成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换为培训教材和企业管理软件,进行市场化推广。“吴市场”、“厉股份”从纯学术研究走到政策性研究,从学者走到官员,国家对思想者的重视可见一斑。“成风投”从纯技术研究者到技术型官员,从技术转到学术,再到国家领导人,而且始终与经济实践相结合,不仅直接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决策,也有力地推进了相关改革的进程。

编辑推荐

《影响中国经济改革的十大思想者》:他们或者原创某个思想,或者坚持某个思想,或者不断地将理论付诸实践,推动了某项决策,实现了某种进步。他们要么已经影响,要么正在影响,要么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某方面的改革思想取向……这十个人物的思想故事,显然不可能概括30年的改革开放的全貌,甚至无法择取改革开放中最精彩的顷刻间。但相信读者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厚度,远在这十个人之前和他们之后。因为改革和历史并非只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都是这个过程中的过客。唯有思想能够辐射久远,因为它能够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响中国经济改革的十大思想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未来的趋势
  •   对十大思想家概括太笼统了,没有把学术特点等写明白,简单说就是针对性不足
  •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有内容,值得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