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赛弥·莫尔肖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理解是爱的第一步。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身体动作所表示的含义,许多家长正在伤害着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就因为那一时的疏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为什么总爱咬手指?为什么总喜欢击打鼓之类的东西?为什么有时会把摆好的积木猛然弄翻?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他们总是不老实,难道只是因为不爱吃或者吃饱了?当害羞或者紧张的时候,他们通常又有些什么小动作呢……    正因为孩子还不具有丰富的词汇,深入探讨他们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背后所蕴藏的含义,才显得格外重要。赛弥莫尔肖作为欧洲身体语言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及此领域的畅销书作家,在其经典畅销书《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中,借助191张照片,形象地传达了孩子的种种身体语言信号。通过言简意赅的说明,深入浅出地指出了“破解”孩子情绪和需求难题的多种方法。

作者简介

赛弥·莫尔肖(samy MoIcho),1936年生于特拉维夫(以色列港市),戏剧艺术家,导演,畅销书作者,身体语言方面最著名的专家之一。他的《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一书已经成为公认的该主题方面的标准作品,本书是全新的修订版本。他的作品《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身体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发展的阶段第二章 出生前  1.产前阶段  2.节律运动  3.心脏的节奏  4.产前的交流第三章 出生  1.积极和懒惰  2.出生后  3.天使的手指第四章 婴儿期  1.大脑的发育  2.感觉的变化  3.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4.偶然和有序  5.大脑两半球  6.“冰柱综合症”和面对周围环境的其他反应  7.接近和距离  8.脸必须是完整的  9.动作进程  10.与儿童交往中如何抵消内疚感  11.接纳节律  12.生活所必需的好奇心  13.触摸意味着体验  14.用眼睛去发现  15.极度的无聊  16.对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17.眼睛如何引导身体  18.害怕的眼神  19.模仿强化了学习过程  20.儿童的信号及其后续事件  21.成功体验  22.顺序是生活的屏障  23.感觉到什么,我就是什么  24.表达感受——尽管是装出来的  25.实事求是不可取  26.温柔形成的基础  27.温柔和儿童早期的性行为  28.回应  29.情绪的起伏  30.耳朵听到什么  31.肯定与否定  32.儿童的游戏规则  33.回避是爱的剥夺  34.情绪的来与去  35.儿童的早期行为是身体语言的概述表达  36.头和脸  37.手和脚第五章 摸爬滚打:儿童住成长……  1.视野内的走动  2.早期文化的印刻  3.预期及预期外的保护  4.付出和得到  5.学习能力的发展周期  6.成长的规律  7.效能感  8.发现的热情一旦被破坏将会影响终身  9.位置和变化:位置的改变  10.对抗  11.没有攻击性?  12.攻击并非必然毀灭  13.天生的恐惧  14.适应的法则  15.天真无邪引发人们的保护欲  16.战斗还是逃跑  17.领土观  18.等级和地位  19.地位和财物  20.事业的起点  21.恐惧考验勇气  22.亲近  23.挑衅  24.认同  25.对不愉快刺激的五种反应  26.独行者和团体  27.社会的游戏规则  28.完美母亲的形象第六章 学龄期  1.也可以是另一种情况  2.画字和写字  3.权威的两极  4.注意:身体语言  5.步调一致和不安全感  6.游戏作为现实利益  7.半步之遥  8.在自由和秩序间摇摆  9.“自我”和“我们”  10.“美丽的小手”  11.不,我不要喝汤!  12.什么时候允许孩子交谈?  13.期望的负担  14.稚嫩的肩膀无法承担过重的责任  15.要求过多  16.虛荣的代价  17.数字思维与创造性的对抗第七章 矛盾的信号  1.决定还是偏好  2.明确的信息  3.1:1的公式  4.回应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缪小春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人是在交往中逐渐发展成长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才能实现社会化,才能完成从生物性的人到社会性的人的转化。人类儿童,从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和周围环境、包括周围的人们发生互动(甚至在出生前,这种互动就已进行)。但是,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发音器官成熟水平的限制,儿童一般要到一岁左右才开始使用单词。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能比较自如地运用口语,则还需要经过几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儿童是怎样和父母以及照顾者进行交往的?是通过儿童的身体语言。儿童的哭喊、微笑、动作、姿势、表情等,实际上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对儿童的反应。通过儿童的这些外部表现,人们可以了解儿童的需要、情绪等内心世界。不过一开始,儿童的这些活动不是有意的,他们也不能对这些活动进行自主的控制。随着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逐渐产生了交往的意图。理解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这些活动能作为达到他目的的手段。但在刚产生交往意图时,儿童还不能用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意图.于是,他们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向周围人们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并期待人们做出相应的反应。他们不仅用身体动作表达物质需要,达到获取物体的目的,而且也用身体动作表达社会性需要,达到引起他人的注意等心理上的目的。通过这样的交往,儿童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这样的交往,儿童也逐渐学习了交往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儿童的口头语言,能用词语来达到以前用身体语言达到的目的。当然,口头语言才是真正的人类语言,它能表达更为抽象、复杂、细微的意义。它以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基础,同时又能促进儿童认知的进一步发展,使儿童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即使如此,在儿童开始运用口头语言后以至在掌握了口头语言后,身体语言也仍然是儿童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它和口头语言同时使用,相互补充。在某些情况下,它还是一种必需的手段。甚至在成人的交往中,身体语言也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说话时伴之以一定的手势、姿态、表情,能引起听话者的注意,能帮助听话者正确理解说出的话语的意义。有时,身体语言还可传达口头语言难以传达的信息。由于儿童最初的交往是凭借身体语言进行的,以后,身体语言也是儿童进行交往的一种辅助工具。因此,成人和儿童的互动、成人对婴幼儿的早期培养和早期教育,必然离不开他们的身体语言。我们必须对儿童的身体语言问题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要理解儿童身体语言发生的信息,通过儿童的身体语言准确地把握他们的状态、情绪和意图,并对它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良好的亲子关系才得以建立,儿童身心的各方面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其中包括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过去对儿童的身体语言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对儿童身体语言的研究极少,介绍儿童身体语言问题的资料也不多。《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是一本专门阐述儿童身体语言问题的著作。作者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身体语言都有比较详尽的描述。希望该书中译本的出版不仅能使我国读者对儿童的身体语言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而且能激发我国关注和研究儿童身体语言问题的人们的兴趣和重视。2007年3月30日前言大大的眼睛由下而上地望着,脑袋微微倾斜,嘴巴撅着。保持这样的姿势一秒钟就有效果了。我们的心软了。我们咧嘴微笑。孩子的嘴唇也不再撅着,他也笑了,眼睛闪烁着光芒。一种无声的交往产生了。情感和需要就通过这样的形式被传递。我们有谁会看不懂这样的情形呢?身体语言直接表达出我们的情感世界。它也直接引发我们的行为。婴儿和幼儿需要依靠他们的父母和其他人照料。这种依赖性如此之大,以至于对他们能否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只有一种机会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交往。除了哭叫,他们只有一条途径—身体语言。作为四个儿子的父亲,我通过这么多年来的观察写成了本书。我观察孩子那些没有什么生理需要的哭叫,他们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理解而感到失望。成年人没有能够成功地理解儿童。一个儿童对他的所见而不是所闻做出反应。父母的身体语言比他们的口头语言能告诉孩子更多的东西。儿童期待父母能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他认为他已经清楚地把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表达出来了,但父母不愿意去感知。父母习惯于只用口语来交换信息。儿童把自己理解为一个整体,并且也希望别人把他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成年人的世界是一个语言占优势、充满了客观信息的世界,所以我们常常会忽略我们可爱的孩子的表达和需求。母亲关心地给婴儿一瓶奶。婴儿充满感谢地看了一眼母亲,然后就开始吮吸。突然他抬起了小脚,做了一个踩刹车的动作。母亲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样。接着婴儿的小手放到了母亲拿着奶瓶的那只手上,把她推开了一点。母亲微笑着,很享受这种接触,但仍没有理解这个动作的意思。这时孩子咳起来了。他呛着了,因为奶瓶出奶太快了。母亲没有理解孩子给出的信号。不管是婴儿还是儿童,他们在生命的任何一个时期和阶段都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他们有自己的需要、情感和愿望。他们的自信有赖于他们与周围环境能否很好地交往。对他们给出信号作出反馈也就表示,“你在那儿,我们能感觉到你”。儿童需要被理解,而不仅仅是被照料。可惜的是,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留给孩子和他们的需要空间太少。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饭店、厕所里一直没有适合儿童的座位。儿童在那儿简直是“无立足之地”。当有一天,成年人明白了世界的未来不是在机器和有价证券之中,而是在儿童的手里时,他们才会投资于最正确的地方。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理解他的环境中,他就会自信而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一个和谐和健康的未来。希望此书给我们与孩子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往关系带来一缕阳光。理解是爱的第一步。           赛弥·莫尔肖            2004年10月

编辑推荐

  孩子们的身体“想的”,与大人们想当然认为的,大大地,不一样!  191张照片,生动传达孩子种种身体语言信号,39个温馨提示,助爸爸妈妈准确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欧洲著名身体语言大师赛弥·莫尔肖“见招拆招”,帮爸爸妈妈摸清孩子身体动作背后隐藏的一个个“底细”!  孩子的身体会说话?大人们如何想像孩子的身体语言?大人的不理解,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什么样的阴影?  著名儿童心理专家陈国鹏精心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缪小春作序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很好,通过肢体语言可以更加了解孩子.
  •   看一看就读懂孩子的心
  •   我非常喜欢西方的教育方式,对于新生父母来说,此书可以帮助父母更进一步了解孩子.
  •   能够让我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
  •   很直观,不流于理论,挺好的书
  •   书到手后我一天就看完了,真的很不错。
  •   年轻的父母值得一看
  •   看过之后受益宴匪浅,身体的语言有时候比说话的语言言更真实,更能了解孩子的内心!
  •   如果能早点买来读我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很多行为,可惜我的小孩已经十岁了
  •   有好多知识是平常不容易注意到的,甚至看完后不仅仅是对孩子,对自己也是一种重新认识。
  •   这本还不错,使我不再只停留在关心宝宝吃喝睡等方面的问题,更具体的了解宝宝的心理活动,某些动作的含义。也解决了很多困惑。比如:为什么宝宝总是跟父亲玩得很疯,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较安静些?感觉宝宝刚出生就可以看这本书了。我看的还是晚了些。
  •   这书里的确有不少图片,虽然个人感觉有些图片解释得有些牵强,但就行为心理学来说基本上还是过得去。
    呵呵,我这人评价东西一般保守,过得去应该算是相对较高的评价了吧。
  •   周五晚下的定单,没想到周一下午就收到书了,速度比我想像中的快多了,而且书的质量也不错,手感很好!
  •   还是可以看看的,感觉教育类的书,都是老外写得多
  •   是本参考书
  •   我想大概是因为作者是欧洲人,研究的也是地中海地区的孩子们,如果把研究的结果放到其他地区的孩子身上,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我个人认为,书里面关于婴儿期的宝宝行为的分析倒是很有借鉴价值,但是到了幼儿期、儿童期的某些分析就只能看看了。原因很简单:无论哪个民族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他们具备的各种行为反射都相似。但是到了1岁以上的孩子,在动作上有模仿大人的痕迹,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明显。所以,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儿童的行为方式一定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太一样。作者的思维方法也很不一样,受到了很深刻的宗教影响,有唯心主义的嫌疑。对于唯物论的读者来说,可能会不认同书中的某些说法。比如:用一个犹太教的传说来说明刚出生的宝宝是分不清自己和外界的,等等。由于是翻译作品,某些词句还比较难懂。怀疑翻译有错误。
  •   可选可不选的书,作者思考方式和国内很不一样.基本没有借鉴
  •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好多的文字,没有什么图片,不过生动,一般般吧。
  •   书很有趣,图很好,只是不怎么实用哈,看着玩还可以.
  •   不是很实用,有些后悔
  •   书的封面脏,角有破损。没有以前的书新,最好能调换
  •   内容不怎么样,虽有大量图片,但没多大用处
  •   倒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只是不是我想要买的那种书。因为宝宝小,而我完全没有经验,面对一个不会说只会哭的小东西,特别想找到一本书使我可以看懂宝宝的身体语言。拿到书以后,发现这本书并不能解决我的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新生宝宝。如果宝宝大一些了,也许有时会有用吧。
  •   这本讲的理论就多,实际心理剖析就不是很详细,有些闷。
  •   有用,但个人认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父母跟孩子的感情不同,小孩子的部分行为动作跟书中描写还是有一定差异.
  •   翻看第一感觉就是真实,生动.接着着往下看,越看越觉得好!真的!它告诉我,孩子不仅需要表情及言语上的关爱,更需要身体上与他的接触.孩子(婴儿期)也会通过肢体动作告诉你一些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理解的事啊.尤其是孩子"做错事"及"吃饭"那两组图太有趣了!
  •   我喜欢带图片的书,看着很直观,而这本书的图片,让我觉得很生活化,育儿就需要这样直接的指导
  •   孩子不仅需要被爱,更需要被理解,初为人母,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译者都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书中的写实图片为你准确了解自己的孩子提供很大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