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

出版时间:2009-2-1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徐正超  页数:269  字数:25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东北小城青年刘言,渴望充满激情的生活,为圆梦,他辞掉了在家乡所谓体面的工作,告别了女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身闯荡。一切远不如他的设想,他以为自己可以做个电台主持人,却只能在医疗广告节目上卖嘴皮子;他认为自己能作个记者,却只能胡乱编排一些明星八卦;他想当一个自由作家,却发现生活已经捉襟见肘,他要守护爱情,可爱情却背道而驰、飘忽不定。他挣扎着、奋斗着、思考着,他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作者简介

徐正超,70后,曾经的专栏作家、记者、编辑,现为辽宁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专职编剧、本山传媒副总裁兼创作总监。于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散发、杂文、评论百余篇。为赵本山、宋丹丹等创作的小品《策划》、《火炬手》分别在2007年、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获得一等奖。并为郭冬临、潘长江、黄晓娟、李琦等演员创作多部喜剧作品,并担任2009年央视黄金强档热播电视剧《关东大先生》剧本改编兼执行导演。主创电视栏目《刘老根大舞台》及情景喜剧《今日升堂》。创作舞台话剧作品《我把骨髓先给你》由辽宁人艺排演,获得14项大奖。首届东三省喜剧大赛创作金奖、第二届辽宁曲艺牡丹奖创作金奖获得者。

章节摘录

  1 序言

编辑推荐

  赵本山御用编剧徐正超继《策划》《火炬手》后华丽转身,倾心抒写70后青春史,真情演绎“东北版《奋斗》”。  倾力打造2009年最具潜力的青春励志盛宴。  我相信,世间万物都是永生的只不过,我们看不见,听不到,不知道,但是,我想看见,听到并知道,因此,我还会继续梦有多大,心有多远……  其实,生活就是生活——周而复始,又不断生长新鲜。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循环,骨缝间的沽名钓誉催着我,扎上鸡血,抡圆了前进,几乎目不斜视,耳边虎虎生风。  当许多个日夜真的奔跑而去,再见它,我感到温暖,我知道,我无法切割那段写它的时间和情感,因为,它简单得让我现在汗颜。  我总是在默默抽着烟时,想起那些过往的人,经常在重拾梦想的轨迹旁,看见那些不一样内容,但一样清晰的脸。  其实,一切故事都没有所谓的尾声。可以说,所有的结束,都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徐正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闯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本地书店没有买到,在当当网找到了,而且折扣很低,免费送货上门。省钱又省力。2个晚上读完《闯荡》,很值得一读,东北味很浓,现代感很强,作者叙述收放自如,情节勾人,期待徐正超的下一部作品
  •   可能都是东北人的缘故!看到故事中刘言和他的那群狐朋狗友的话语和经历,觉得特解气,用我们东北的话语就是囊忒!我是在闷得密的时候看这本书的,同是在他乡闯荡!也迷失在现实生活中,曾经也是一腔热血,有着海阔天空的抱负!现在也是面临选择的时候,却像个孬种一种默默唧唧,下不了决心!老问自己这是乍得啦!没有答案!书中的主人公也没给出答案!
  •   恋歌闯荡
  •   因为是东北人,喜欢这类风味的小说,看着亲切,读着流畅。加上作者又是本山大叔御用的编剧,所以很感兴趣的把书买到手。前半部有些段落写得实在妙笔生花,幽默至极,东北特殊的语言结构看得我不自禁的笑出了声。作者的意图是写一块长大的哥们及自己的生活与爱情,每个人的变化,感悟岁月的痕迹。然后到了中部,文锋就有些乱了,不知所云。仿佛很痛苦的硬凑字数,哥们儿都吓闹腾什么呀,弄得里外不是人,一身的伤。刘言自己也不过混着日子赚点钱,腻歪着一个离婚女人,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觉着吧,作者如果把这本书写出彩儿了,就是写点真实的个人经历,如何达到今天的水准,一步步的艰难与小甜蜜的,挺好!最后的画蛇添足收尾。唉,可惜了本书的本意题材了!!
  •   赵本山的小品有很多闪光点,只是这本书中并未发现更多,也许写得好与演得好放在一起才能“共赢”呵呵。。。。
  •   没有想象得那么精彩,也许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看了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了,觉得作者以写小品的风格来写小说,我不喜欢这样的风格。看来能写出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精彩小说是不容易的。
  •   比起他的小品来,小品好看。
  •   一般,看了几十页,有点没动力,或许我还没坚持到这本书的高潮……
  •   内容没看呢因为书的质量太差味道刺鼻一星期了还晾着呢
  •   henyiban..
  •   文笔不错,情节差强人意
  •   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名头,我就不会有机会写这几句话了。耐着性子看,最后还是留下了30页没看就进了书架。
  •   我耐着心,看了50页,开始看了5页,我已经觉得后悔了,继续耐着心看了50页,更后悔。。。

    什么啊。。。

    里面人物繁杂,并且没有特点,不知所云。。。像个流水帐。。。
  •     五月风筝2009-02-23 11:47:20
      
      
      看完《闯荡》已经两天,却一直没有写下什么。在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感觉难以琢磨,无法清楚表达。
      
       说实在的,这样的书完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首先它离我的生活面太遥远了,其中那些有关妓女、按摩院、酒吧,喝大量止咳水当毒品、以及哥儿们间的复杂关系,都让我无法产生任何的共鸣;其次它的文风更不是我喜欢的唯美典雅类型,文中大片大片的粗俗俚语,东北口音,北京小调,还有通俗到极致的文字描述,都让我不甚喜欢;再次,则是男主人公的个性,说不清道不明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时而放纵,时而任性,时而义气,时而卑鄙,令人极度不快。但对待小说,我一向抱着认真谨慎的态度,不愿意以自己的偏好,不经思索就将作者的心血尽数糟蹋,所以,还是决定以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去思考后再写评论。
      
       先谈谈风格吧。不知道该将《闯荡》分为什么派。看过颓废派石康的《晃晃悠悠》和《支离破碎》,感觉有少许的相似,都是描述迷惘男青年的成长故事。但石康的文字,在颓废中让人感觉到一种自然而然流露的冷幽默,非常出色。即使如我这般看不惯太过粗俗文字的人,也看的捧腹大笑,相当喜欢。而在《闯荡》中,则始终觉得作者在运用文字上,只能说是文字很通顺,能一口气看完而已,没什么特别耀眼的亮点。
      
       文章的框架是以男主角数年间的经历为主线,以他的几位哥们各自的生活作为开叉的枝节,散开出来经过丰富润色而成的小说。首尾呼应,每个人都交代清楚。有头有尾,在构想上也算是不错的了。
      
       但在内容上,琐碎到了极点的小细节,各个人身上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只体现了一个非常庸俗的男主角。文章一开始,就说了他爱上一个女人,却在第一次性经验时发现她不是处女,而非常郁闷。于是又勾引上一个对他低头顺耳的处女,在她怀孕后又毫不留情的将她抛弃。接着,是在那无所事事的酒店里当一个毫无成就的经理,偷窥同事做爱,写举报信。后来还经常跑公园冒充执法者,捣乱他人野合……在学校住,又去举报舍友家开私屠场、举报了好心收留他的洗衣店老板娘夫妇,在电台给性病医院拉客……的确,作者试图让我们相信,主人公的每一次举动,都是被环境所逼,都是无心之作。但是,他的写法却是如此无力,这个男子,在他的笔下,依然是一个猥琐、卑微、心里有些不正常的小人,即使有一点才华,但他身上那些过多的毛病,无法让人产生任何美好的想象。
      
       不错,小说必须来源于现实。在写小说时,几乎没有任何作者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而去描写他完全不熟悉的事情和人物。闯荡作者的描述都是相当真实与可信的。但作者所选择的这些所有底层生活的故事,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从头到尾,我看不出所谓真正意义上的“闯荡”,有的,只是一种叫“折腾”的生活,叫“背叛”的情感,叫“背后一刀”的阴险。他是个没有原则的无根的人,任性自我,从没有为他身边人想过什么。一心一意的,就是在想着怎样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折腾罢了。
      
       这样的小说,真的就是在激励迷惑中的青年去奋斗去闯荡吗?小说来源于现实,但必须高于现实。不是说把生活所有猥琐阴暗的东西一并录入就是写实了,如果那样,光是每天每个人的吃喝拉撒,也可以写成N部小说的。但起码,给人一种比较光明的,起码有一些希望的文字,才是对他人有所鼓励帮助的,值得仔细阅读的好书。否则,这样的小说,只能当做饭后消遣的小读物,无聊时看上一遍就放下罢了。
      
       不过是一本感觉平平的通俗小说。
      
  •     
      古代管皇帝专用叫御用,比如给皇帝做饭的叫御厨,给皇帝看病的叫御医,当然也会给皇宫里的其他皇族用用,赵本山赵大叔是春晚御用“小品王”,所以本书的作者打的旗号是“赵本山御用编剧”,也不能算太出格, 炒作无可厚非——现在谁不炒作?借梯上墙也可以理解——有资源不用那不是傻吗。
      不管御不御,最终还得看手艺,烧出来的菜不合皇帝口味,不掉脑袋掉层皮,皇帝皇族的病看不好,多半下场不妙。作家写出来的小说好不好,赵本山御不御用不算,读者说了算。我们就来看看这本赵本山御用编剧文人的作品到底怎么样。
      
      小说中的主要背景奉京应该是说的沈阳,主角是刘言和他的朋友们一帮人,奋斗挣扎发达衰落的历史,看看他们这都干过些什么:
      小时候偷建筑工地上的钢筋卖钱,钢筋偷不到了把人家建筑工人的饭盒连筐偷走,饭倒了喂狗饭盒砸扁了卖铝;偷窥同事偷情,偷窥公园里谈恋爱、暗娼、野合者,冒充执法人员用电筒乱照,乘人苟合时上去踢人屁股;跟同宿舍的人打架了举报人家家里私开屠宰场,带人去抓人家家里人,在他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给他份差事户口的人也被他举报夫妇被抓,第一次性经历是在对方帮助下才成功的,事后却责怪女方不是处女;脚踏两只船,把别的女孩子肚子搞大了,故意拿话诱导对方自己去堕胎事后自己一躲了之;第一次私下与女人见面就强吻对方;为治疗性病的医院做广告拉客(这我相信,在电视里我见过不少说相声的名角都在干这个),编假新闻……
      
      至于说话粗俗(不知道那边人讲话是不是都这味儿,我之前看纪录片《铁西区》,也是奉京的,剧中那些人物日常说话都是这样的,不带脏字开不了口)、坐火车坐汽车逃票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更不值一提了。
      
      我以为这些文化圈、娱乐圈里的人日子过得肯定很舒坦,情操高尚,大把钱挣着,周围美女如云等着被潜规则,谁知道原来这圈子里水太深水太浑,也都是苦孩子,过的哪是正常人过的日子,他们的日子最后不过是一个个段子。要往好里说他们是流氓中的文化人,往不好里说他们是文化人中的流氓,社会的祸害啊!
      
      坑、蒙、拐、骗是他们活着的主要技能,流氓无赖下作下贱是他们的奋斗秘籍,要是现实生活中有人跟我说:那刘言是你朋友啊!我可能会矢口否认,会觉得认识这种人都是种耻辱。偏偏刘言在书中处处显得魅力四射,下至不懂事的女学生上到离过婚的半老徐娘人人争着向他抛媚眼献殷勤往他的床上扑,他都快成了冰箱广告说的“人见人爱”了。
      
      大多数作家第一本书都带有自传性质,类型小说比如侦探、科幻、冒险、纪实、童话等可能除外,即使男作者本人长的像个猪头(不好意思,不应该这么歧视猪),在书中男主角也都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美女们哭着喊着抢着要扑到他怀里献身,献了身的都感激涕零,被男主角抛了甩了打了骂了堕胎流产都也无怨无悔,轮不上的一辈子都郁郁寡欢怎么着也不幸福,以满足作者本人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的欲望。
      
      女作家估计也差不离,书中女主角个个貌美如花赛天仙,男人们兄弟绝情父子反目朋友陌路,为她疯为她狂,只为了得到她的一个媚眼一个笑容,即使年老色衰像摘下来半个月的老黄瓜,男人们仍然对她痴心不改,对她说:比起你年轻时候的美丽来说,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作家的作品往往都有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子,把自己的经历浓缩于笔下人物身上,作品不过是作家的白日梦而已。作家们自己平时不能做不敢做或做不到的白日梦都让笔下人物去大胆放肆地做去,这是作家的意淫而已。只是见过意淫的没见过本书作者这么意淫的!
      不过我可以拿广大女同胞的审美观打包票,小说里的主人公一定不是本书的作者,因为作者的靓照摆在封二最上面,大家有目共睹,他应该知道自己对女人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以前的相声挺让人喜欢的,后来被小品给挤走了,相声演员只有去卖壮阳药,现在小品也开始走到末路了,什么人都开始演小品了,春晚上阴阳不分的角都开始受捧了,写小品的也开始改行写小说了。
      小说与小品不是一回事儿,小说可不是操一口铁岭腔说两句俏皮话夹几段荤笑话摆几个傻丑样逗得大家哈哈一乐,肉麻当有趣拿上海人深圳人北京人开涮,把网上收罗的一个个段子串起来,把社会新闻版的那些个八卦组合起来算在笔下人物身上就算完事儿,东北爷们儿那些生活流水账本加点儿黄色酱油醋的装订成册就是小说了。
      
      徐爷,还是回去做你的御用编剧这个比较有前途的职业,给小说留条活路吧!
      
  •     有些话适合在酒桌上说,有些字适合在日记里写。把酒桌上的话拿到外面去讲,和把自己絮叨出的一个故事整成本书,都是很格应人的事儿。当然有些腕儿的酒桌之言和闲篇文字可以另当别论。
      
      试读完《闯荡》,无需完篇,就可以知道,徐正超显然还不是个腕儿。
      
      写小品和写小说到底是两码事。在当下,哪怕再坏的小品,只要还有几个凑合的段子,故事讲圆了,能让大家大笑两三次,就说得过去。要是顺带着再能针砭个时弊,给上现实那臭烘烘的胳肢窝一痒痒挠,就算的上上品了。
      
      毕竟就那十几分钟的时间,小品能表达这么些东西,已属不易。再说本就为搞笑一乐的东西,你还能要求什么?
      
      小说自然就不一样。创作小品需要的是一点火花,灵光一闪即可。但要是把那点火花拿来支撑一部小说,而且是长篇小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援引书里的一段话:“我们在这参观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南京作家苏童的一个比喻,大意是,写短篇小说像盖房子,中篇如建一座四合院,长篇就是宫殿了”。
      
      这段话作者自己似乎还应该再好好领会。徐正超的格局和材料,要搭建起一座像样的宫殿,还显得单薄了。拿一只馄饨的肉馅蒸包子,出来的面团一定瘪塌塌的。
      
      《闯荡》,至少在试读里,格调有些灰暗,虽然通过刘言的视角也罗列了一堆社会现象,一些书评也因之大谈此书的价值意义,但在我看来,这些阴暗面的描写过于耳熟能详,随便打开张报纸,社会新闻版面里有的是类似的情节。笔锋扫过,只看见轻飘飘的一层浮在水面上,透过这些字句看过去,还是这些字句,这对于读小说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失望,很无趣味。
      
      那么可读性呢,即使纯做消遣的话,《闯荡》也相当令人失望。
      
      小品没有内涵还可以靠段子,而小品编剧徐正超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幽默我觉得很幽默,大多数时间里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强做幽默,而且还老爱有意无意暗示读者“我这在幽默着呢”。读到有些桥段的时候我会联想到高一时读的《草样年华》,或许有些灰灰的东西有些相似,但是徐正超无论才情还是驾驭文字的能力都要比80后孙睿差几个档次,更遑论和石康相较了。东北版《奋斗》颇得李鬼遗韵,李逵武功虽差了些,至少还有那几下板斧,而《奋斗》固然不奋斗,至少石康还会贫。在《闯荡》里,情节一马平川不说,语言也乏善可陈,至多算文从字顺罢了。
      
      说说这书的优点,就是推出的时机,虽然依旧与文本无关。
      
      酒桌的格局,自家账本的语言,馄饨馅撑起偌大个包子。这么说虽有点苛刻,但处女书评遇上了这么一本很搞的《闯荡》,也怨不得俺手中杀猪刀砍将下去鸟。
  •     不论什么书,其存在的价值,皆不能由作者单方面认定。尤其是作者与其它书籍作对比后得出的自以为是的结论,更使人产生反感。盖因书的优劣,读者自会辨别,所以作者实在用不着多此一举。
      然而此书却犯了这个错误。姑且不论作者扯上《奋斗》的理由,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感觉就是:还未见内容,已经被囿于一个固定的思维之内,认定《闯荡》必定是一个或多个心理健康的年青人穿越重叠迷障、找寻心中理想的故事。遗憾的是,读到一半隐约觉出来,原来其它想借它山之石攻玉,原来只是几个有文化的古惑仔短暂的一段人生历程,原来不过如此。假如一开始就言明自己笔下的人物的真实性,也具备七情六欲、悲欢喜乐,也会失控、愤怒,则可能还会引起共鸣。一言以蔽之,好好一本书,被发行定位糟蹋成了鸡胁。
      书的装祯与纸张都算不上精良。在排版格式上,不知是故意还是疏忽,没有延循大众约定俗成的段落开始前空两格的习惯,导致读者无法分清段落,大大增加了阅读困扰。我便深受其害。经常看完正好在一行之上的话,先琢磨下行是不是仍旧由这个人说,抑或已经换作别人。
      这些都是发行出版的小问题,也姑且不再讨论。单从这本书上来讲,无论情节还是文字,都值得适当褒奖。作者首先建立了一个框架,并不断向这个框架中添加人物,以丰富骨血。与此同时,人物性格以及因性格而形成的种种事件,用干净利落的文字一一道来,将人不知不觉中代入虚构场景。我个人以为,第一人称的小说难写。这种小说,往往会局限于主角的观点,难以描述其它人的心理变化。《闯荡》这本书用其它人的行动与语言,以及主角的观察力,补救了这方面的不足。但这种补救,在书的前三分之一中不太明显,总令人觉得开篇生涩。只至到一百页左右,作者才开始大开大合,游刃有余。然而不幸的是,到了后期,作品又陷于一种畅销书普遍规律中去:死了两个人;进监狱一个人;其余人无一不在为了生活而迷茫。说话玩笑话,这到恰好切合“闯荡”的主题,小城市,大江湖。只是这种闯荡,除了揭露了一部分社会现状、阐述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情感之外,其它大的东西并未表现出来。譬如现代人应该保持的风骨、譬如面对社会黑暗时应当以什么的方式来抗争。一本可以流传下来的书,应该具备这些元素,具备警醒世人的力量。所以只能说,《闯荡》可以作为畅销书、快速阅读书,却不能作为心目中的好书。由此可见,名气是名气,作品是作品。名气可以炒出来,甚至可以炒一生一世;作品却不能。或许昙花一现后,尘仍是尘,土仍是土。认可的被认可,否定的被否定。
      书的文字,说是“东北版”,其实算不上。里面添加了不少京学痞味。正经来说,应当算是东北与北京的杂合。也许和作者的阅历有关。我不知道,不敢乱说。
      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这书,也算是吊唁了。吊唁曾经的青春、爱情、事业。
      
  •   还有一些我没列举出来的情节,比如:刘言在某刊物当编辑,一篇揭露工地上工人集体中毒的稿件作为重点,但是一个部门主任(以前跟他有过节)来找他说:那个工地老板跟他是朋友,请他帮忙不要发。并给了刘言一个红包,留言收下了,还担心被人看见,回去打开一看是两千块,觉得不少,算了一下,要把稿件不发只有造成事故遗漏,但是这样要被考核扣500块,再加其他奖金可能要大几百,最后只拿到手1000多点,那个部门主任至少拿5000,而且不用担责任,算来算去不划算,就把钱拿到主编面前告了那个主任的状,对他贿赂,结果主任被撤职。你要是一开始坚持不收红包不答应撤告,还能说你是条汉子,有点正义感,有点骨气,现在这样子做比那个行贿的甚至包工头还下作卑鄙毫无廉耻。
    如果说小说作者想写一个坏人,那他基本做到了。如果作者本意是在批判也还能博得一些掌声,但作者明显是在替主人公鼓吹的,这就是作者本身的思想有问题了。
    另外我先声明一下,本人绝没有歧视东北人的意思,我的很多朋友(包括现实中网络中)都是东北人,都是“才义双全”的可交之人。我只是不喜欢本书中的主人公,而碰巧他又是个东北人而已。
  •   你用北方方言写文章还真的有点味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