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江湖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肖宾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地产江湖: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激情讲述中国地产往事,揭示出地产大腕成功背后的秘密,勾勒一个暴富行业的游戏规则,暴露波诡云谲的地产江湖。  本书涉及以下16位地产大腕:王石,冯仑,潘石屹,任志强,朱孟依,张宝全,黄怒波,孙宏斌,张玉良,许荣茂,楼忠福,张力、李思廉,杨国强,黄光裕,黄俊钦。这些人用二十年来从草根走到巅峰;这些人先发一步,可能在赚走你一生的积蓄;了解他们,把握自己  作者文笔轻松幽默,分析深入透彻,视野开阔,叙述纵横捭阖,全书透露一股商界难得的人文气息。

书籍目录

引言1988年-1993年 此间的少年第一回 地产大腕的“初夜”众生相第二回 地产大腕们的身家背景第三回 地产大腕们的学历调查第四回 大腕们早年间用过的阴招、高招第五回 地产大腕在1989第六回 1990到1991野蛮生长第七回 逃离泡沫的三大法则第八回 第一轮资本冲动第九回 调整自己顺应时代第十回 如何走过灰色区域1994-1998 成长的烦恼第十一回 孙宏斌出狱第十二回 公司名称的由来第十三回 地产大腕紫禁之巅的第一轮争霸第十四回 熬在公元1997第十五回 拆迁第十六回 第二轮资本冲动1999-2003 今天是个好日子第十七回 夺权第十八回 争夺上海宝贝第十九回 多元化困境第二十回 透明?作秀?眼球?第二十一回 地产大腕们的武功流派第二十二回 资金魅力2003年至今 我要飞得更高第二十三回 泡沫论战第二十四回 非典中的地产大腕第二十五回 顺驰狂飙第二十六回 走过调控第二十七回 顺驰陨落第二十八回 反思第二十九回 资本狂潮中的地产大腕第三十回 决胜谋略结语

章节摘录

  第一回 地产大腕的“初夜”众生相:  那时候,房地产刚刚起步不久,恰似就要经历“初夜”。如今在房地产行业挥斥方遒、纵横捭阖、耍尽阴谋手段、翻云覆雨的众多房地产大腕们,在那时候还是“此间的少年”,恰如在蒙古草原上牧马的郭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还有“义守襄阳”的辉煌篇章;恰如在华山侧勤恳练剑的岳不群,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竟隐藏着那样多阴险狡诈。  1988年,那时候,王石正带领着刚刚起名的“万科”忙着进行股份化改造,忙着倒腾家电、忙着生产录像机配件、忙着折腾遥控电气开关。  在1988年的11月,万科参加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拍卖场上,万科经过白热化争夺,终于胜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是瞎胡闹。”按照拍卖的价格计算,楼面价格已经高于周边地块的住宅平均价格。  朋友们,请记住这一刻,目前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最伟大企业之一的万科,就是这样懵懂、鲁莽的冲入房地产行业的。其黑马姿态,一点不比后来高价拿地的顺驰差。  这一年王石37岁。  1988年,这一年孙宏斌25岁,刚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进入联想,很快成为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联想北京以外的所有业务。其时,郭为是联想公关部主任,杨元庆是联想一名工程师。这个IT精英,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以后竟然会和房地产行业结缘,正少年得志的孙,肯定也没有想到,自己人生最大的劫难正在一年后,张开血盆大口等待着他。  1988年,冯仑还在国家体改委任职。1984年,冯仑25岁,他从中央党校毕业,第一份工作是留校任教,后主动要求到武汉挂职下放锻炼,一年后返京,因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冯仑参与了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此时的冯仑专门研究意识形态。此项工作结束后,冯仑进了中宣部,后又进中央体改委下属的体改所。  除了北京,全国当时还有三四个省设有体改所。海南刚刚建省,冯仑身先士卒,主动请缨带两三个人去海南筹建海南体改所。临行前,中央体改所没有开办费给冯仑,就给了冯仑1万台彩电的批文作为开办费。  1988年,海口。冯仑将1万台彩电批文递给一外贸公司老总。外贸公司老总拍出了30万元,冯仑用这笔钱建起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那段时间,冯仑整天开着海南省委借给他的破面包车,跑遍了海南每一个市县,一心想为海南发展出力。  此时的冯仑还是满心的壮志凌云,对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还在进行艰苦和有成效的研究,从童年起就有的指点江山、誓要为全世界受苦人民有所担当的豪情还在强烈的燃烧着这个男人。但可以想象,理想与现实已经开始出现巨大的落差,而这落差正将冯仑那火热的心残酷的冰冻。这一年,冯仑29岁。  1988年,潘石屹已经在深圳和海南折腾了一年多了。现在的“老潘”这时25岁,毕业于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本该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他,此时已经和冯仑有所联系。冯仑创办的海南体改所编制120人,40人是正式编制,其余80人被称为改革编制,所谓改革编制就是要自己养活自己。海南体改所因此自己办了一公司,在深圳不如意的潘石屹已经南下海口,做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但据说,在当时,冯仑的心思主要在改革上,他没心思管公司和经营,所以和潘石屹很少接触。  1988年,黄怒波已经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混到了处长职位,同志们,这时候黄诗人才32岁,1988年时32岁的处长,又怀揣着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凭,其在仕途上的前程不可限量啊。在中宣部工作期间,黄怒波相继出版了二本个人诗集,一本是《不要在爱我》,一本叫《拒绝忧郁》,这两本诗集,是他年轻时代的代表作品,诗歌中充满了悠长的情感宣泄。  这时的黄怒波怎么看也和房地产行业联系不到一起,但人生就是这样莫测。  当今业界所认可的最富有、最低调、最神秘的朱孟依朱老板,与前面几位相比,在1988年,朱老板怕就已经是最有钱的了。据说,1980年代中期,在老家广东丰顺县城,20岁出头的朱孟依凭借着敏锐的见识、独到的眼光,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时丰顺县城商业刚刚兴起,不少人都去摆摊做生意,朱孟依想:要是能够将摆摊集中在一个地方,既热闹又方便。于是他去找镇政府,提出由他出资建设商业街,只要求将业主租金提成。他拿到了“订单”。  1988年的朱老板29岁,已然身价百万。值得注意的是,朱老板的学历是已经提到几位大腕中最低的,可能是高中学历。  1988年,福建商帮的重要代表人物许荣茂还在做着纺织生意。许荣茂本质上是个金融家,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香港做股票经纪人,积累了颇多经验,并通过股票交易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做纺织出口——他的家乡就以此著称。  许荣茂对外界回忆自己的发家历程时表示,首先不否认在证券市场淘得第一桶金的说法,“70年代初,我赤手空拳到了香港,起先是靠证券交易获得最原始的积累,但这笔钱绝没有外界传说的5个亿那么多。事实上,我后来的资金主要还是靠实业积累起来的,这就是深圳和兰州的制衣厂。”  下一年,他就将进入房地产行业了。这一年,许荣茂38岁。  现在上海滩最大的本地房地产企业就是绿地集团,全年的销售量已经连续突破百亿,其中主要是房地产收入。在1988年,这家国企连影子都能还没有呢。绿地的当家人张玉良正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住宅建设办公室任职,正管单位盖房子、分房子。张玉良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房子盖起来,盖的时候当然是用最少的钱把房子盖最多,然后分给系统的干部。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说了半天,在1988年,张玉良似乎是唯一的和房子打交道最多的业内人士了,这一年张玉良32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精彩语录:  “出监狱第一句话,是跟我总经理说还是跟着共产党走,第二句话说娘打孩子是应该的。”  ——任志强  ( 1984年到华远工作,据说到华远不到12个月的时间,就被关起来了,在监狱里呆了14个月,但没查出什么问题。回忆起1980年代的牢狱之灾,任志强对外界做了上述比喻。)  “做生意,从别人那里拿钱,无异于夺人贞操。”  ——冯仑  ( 冯仑在商海中以有惊人妙语著称。)  “手中有钱加头脑发热后的决策,往往是灾难性的。”  ——王石  ( 正是越来越清醒的头脑,让万科发展的越来越规范。)  “白天我没有感觉到太多的痛苦,但到了晚上,总是不断重复着一个梦,梦见许多人在流泪,不让我离开,在不断地喊叫‘我们需要你!’我也不断地流泪。等到醒来,枕头上有不少泪水。”  ——潘石屹  (与创业伙伴分手的岁月,那时的潘石屹十分痛苦,但痛苦让人更快的成长。)  “一场酒后,我单身闯豺窝,踢奸贼,踹碎了门玻璃,把所有人统统赶出了公司大门,连夜从外地企业调保安调干部进京勤猴,封闭了所有人的办公室、电脑等。清查三天后,战果辉煌得让人悲痛欲绝。”  ——黄怒波  (祸起萧墙、商海风波,当事人的回忆让人惊叹。)  “王总,我们可能超不过,但是你总得让我们有理想吧。”  ——孙宏斌  (言犹在耳,人事已非,为了梦想,人人都要付出代价、付出血汗,换来成长。)

编辑推荐

  讲述鲜为人知幕后交易,破解房地产讲述鲜为人知幕后交易,破解房地产业财富密码;现实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读完本书,你将印证此话。  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十六位地产顶级人物刀锋生涯,二十年中国房地产业诡谲历史!  《地产江湖: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手稿在几十家房地产公司秘密流传,直击房地产业核心内幕,试读三分钟,如果不能吸引你,请把它放回原处!  《地产江湖: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部分章节,被百家网站疯狂转载,激起百万点击,一本关于房地产产业的生死之书。  《地产江湖: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精彩语录:  “出监狱第一句话,是跟我总经理说还是跟着共产党走,第二句话说娘打孩子是应该的。”  ——任志强  (1984年到华远工作,据说到华远不到12个月的时间,就被关起来了,在监狱里呆了14个月,但没查出什么问题。回忆起1980年代的牢狱之灾,任志强对外界做了上述比喻。)  “做生意,从别人那里拿钱,无异于夺人贞操。”  ——冯仑  ( 冯仑在商海中以有惊人妙语著称。)  “手中有钱加头脑发热后的决策,往往是灾难性的。”  ——王石  ( 正是越来越清醒的头脑,让万科发展的越来越规范。)  “白天我没有感觉到太多的痛苦,但到了晚上,总是不断重复着一个梦,梦见许多人在流泪,不让我离开,在不断地喊叫‘我们需要你!’我也不断地流泪。等到醒来,枕头上有不少泪水。”  ——潘石屹  (与创业伙伴分手的岁月,那时的潘石屹十分痛苦,但痛苦让人更快的成长。)  “一场酒后,我单身闯豺窝,踢奸贼,踹碎了门玻璃,把所有人统统赶出了公司大门,连夜从外地企业调保安调干部进京勤猴,封闭了所有人的办公室、电脑等。清查三天后,战果辉煌得让人悲痛欲绝。”  ——黄怒波  (祸起萧墙、商海风波,当事人的回忆让人惊叹。)  “王总,我们可能超不过,但是你总得让我们有理想吧。”  ——孙宏斌  (言犹在耳,人事已非,为了梦想,人人都要付出代价、付出血汗,换来成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产江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房地产行业催生出的富豪长期占据福布斯百富榜的靠前位置,该书清晰再现了万科、合生创展、绿地等如今地产界霸主的发展历程,王石从倒腾玉米到展销电子产品,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正确的把握了时代脉搏,王石尝鲜在深圳竞拍商住用地从而进入地产界,而其丰富广袤的社交关系让其在万科摆脱深特发公司的历程中胜利到底,一手打造了万科的地产神话。当然还有引无限唏嘘的顺驰,始终蒙着神秘面纱的朱孟依,如今地产界大嘴任志强。每个人的奋斗历程都让人激动,钦佩。
       在那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催生出了一个个如今的地产大鳄,当然他们都是有准备的人,在公司转型、把握政策等方面拿捏到位。那个年代真是让人怀念,激动的年代,甚至有一种恨自己不能早点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微妙感觉,但即便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他们的气魄,眼界,交际,我们也许仍旧会是那个时代的旁观者吧。
  •     (2008年夏被困长沙时所读。转贴此处以存档。)
      
      文笔不错。讲的是十六个地产大亨成长及发家之经历,并以此为线索讲述自88年地产业兴起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之轨迹。描述为主,分析甚少,亦未提出什么可分析的问题。而所描述之内容,起码对我而言,并无太多启发。诸位地产大亨出身各异,发家的缘由也不同,而运气的成分很大,是最能解释其成功之因素。这已非新论。而各个公司之成败也没什么可总结之普遍规律,只要走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走不好,哪一条都不通。所以,全书看下来,除了些零散的片断,没有什么可带走的知识,而这些零散片断,无需长日便会忘了。
  •      最早知道《地产江湖: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是在网上,当时它还不是本书,而是一个帖子,帖名是《揭秘房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当时这个帖在天涯等网站非常火,一度被推为“天涯头条”,观者如睹,点击、留言极其火暴,一个个房地产大腕的发家历史被作者娓娓道来,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鲜活展现,史家笔法、财经秘闻,跌宕交汇,让人爱不释手。
       但观者多了,事也就多了,只要有人群就有左、中、右。最先作出反应的是房地产圈内的人,当时不少相关地产公司的员工,上班后就守在天涯此帖前,随时等待楼主更新,帖子中的不少段落迅速在业内流传,随后作者的博上也开始有人留言,让作者去死,让作者停笔。这些不欲文章内容公布的人,暂且称呼他们为“地产右派”吧。
       几乎是同时,“地产左派”也行动了,或许这些人的思维里已经把房地产商和罪人等同了,在这种泛阴谋论的思维影响下,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有阴谋,就算没阴谋也是因阴谋而成,于是就纷纷留言,骂作者为地产大腕们辩护,言语更加粗暴、狂野,没有节制。
       “地产右派”是默默的威逼过来,“地产左派”是无休止的语言暴力,在地产左派和右派的夹击下,作者到是很平静,继续默默的更新,写着他自己的帖,叙述着他眼中所看到的事实,台面上的事实,以及台面下的事实,他所努力的方向是,尽可能公正、客观的叙述、揭秘。
       经过几个月,帖子却终于成书了,名字也改了,不是揭秘发家史了,成了透视“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出书很好,改名也很好,有些东西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就好。
       书上市一周,就有了盗版,真难为这些在地震压力下加班加点工作的盗版商啊。
       除去地产右派和左派,又添了新对手——盗版,但“真相”是不惧怕任何对手的。
       文:乐知
      
  •   地产商是黑呀,我们这些穷人只能整天守着住了二十几年的老房子,望房兴叹哪,买不起啊。。。
  •   俺从事房地产行业,也不讳言地产业的黑暗。但能存活至今的大佬们,总有他们的生存之道。
    PS:LS左派,鉴定完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