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的修养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朱光潜,刘广编选  页数:33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失去的光艳不能弥补,积聚的灰尘却还可以拭去,“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在对心性的擦拭过程中,我们不能也无法让他人代替,只能“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谈立志》)这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涵盖精准、寓意幽深,正是朱光潜修身治学精神的体现,是他一生遵循的风标。

作者简介

朱光潜,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1925年出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克罗齐《美学原理》等。

书籍目录

天地之间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谈处群 谈立志 谈英雄崇拜 谈敬——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 谈交友 谈谦虚 谈人生与我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 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 谈价值意识 学业·职业·事业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谈理想的青年——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询问 生命博学于文 我与文学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谈学问 谈读书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文学与人生 资禀与修养 文学的趣味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诗的意象与情趣。 诗的无限 无言之美身心之美 谈美感教育 谈动 谈静 谈冷静 民族的生命力——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三) 游戏与娱乐——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四) 谈性爱问题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再谈青年与恋爱结婚——答王毅君 音乐与教育 谈消遣 谈休息 谈侧隐之心 谈羞恶之心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附:作者自传

章节摘录

  天地之间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我在大学里教书,前后恰已十年,年年看见大批的学生进来,大批的学生出去。这大批学生中平庸的固居多数,英俊有为者亦复不少。我们辛辛苦苦地把一批又一批的训练出来,到毕业之后,他们变成什样的人,做出什样的事呢?他们大半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又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有的那一点浅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身只在忙“糊口”。这样一来,他们的个人生就平平凡凡地溜过去,国家的文化学术和一切事业也就无从发展。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的压迫和恶势力的引诱,由很可有为的青年腐化为土绅劣豪或贪官污吏,把原来读书人的一副面孔完全换过,为非作歹,恬不知耻,使社会上颓风恶习一天深似一天,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呢?  想到这点,我感觉到很烦闷。就个人设想,像我这样教书的人把生命断送在粉笔屑中,眼巴巴地希望造就几个人才出来,得一点精神上的安慰,而年复一年地见到出学校门的学生们都朝一条平凡而暗淡的路径走,毫无补于文化的进展和社会的改善。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岂不是自误误人?其次,就国家民族的设想,在这严重的关头,性格已固定的一辈子人似已无大希望,可希望的只有少年英俊,国家耗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来培养成千成万的青年,也正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担负国家民族的重任,而结果他们仍随着前一辈子人的覆辙走,前途岂不很暗淡?  青年们常欢喜把社会一切毛病归咎于站在台上的人们,其实在台上的人们也还是受过同样的教育,经过同样的青年阶段,他们也曾同样地埋怨过前一辈子人。由此类推,到我们这一辈子青年们上台时,很可能地仍为下一辈子青年们不满。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者。章宗祥领导过留日青年,打过媚敌辱国的蔡钧,而这位章宗祥后来做了外交部长,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汪精卫投过炸弹,坐过牢,做过几十年的革命工作,而这位汪精卫现在做了敌人的傀儡,汉奸的领袖。许多青年们虽然没有走到这个极端,但投身社会之后,投降于恶势力的实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很可伤心的现象。社会变来变去,而组成社会的人变相没有变质,社会就不会彻底地变好。这五六十年来我们天天在讲教育,教育对于人的质料似乎没有发生很好的影响。这一辈子人睁着眼睛蹈前一辈子人的覆辙,下一辈子人仍然睁着眼睛蹈这一辈子人的覆辙,如此循环展转,一报还一报,“长夜漫漫何时旦”呢?  社会所属望最殷的青年们,这事实和问题是值得郑重考虑的!时光向前疾驶,毫不留情去等待人,一转眼青年便变成中年老年,一不留意便陷到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运。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给它们一个简题,这是“追求”、“彷徨”和“堕落”。  青年们,这是一条死路。在你们的天真烂漫的头脑里,它的危险性也许还没有得到深切的了解,你们或许以为自己决不会走上这条路。但是我相信: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工夫,不作脚踏实地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数十年之后,你们的生命和理想都毁灭了,社会腐败依然如故,又换了一批像你们一样的青年来,仍是改革不了社会。朋友们,我是过来人,这条路的可怕我并没有夸张,那是绝对不能再走的啊!  耶稣宣传他的福音,说只要普天众生转一个念头,把心地洗干净,一以仁爱为怀,人世就可立成天国。这理想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可是也深刻到不能再深刻。极简单的往往是正途大道,因为易为人所忽略,也往往最不易实现。本来是很容易的事而变成最难实现的,这全由于人的愚蠢、怯懦和懒惰。世间事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决没有愚蠢者、怯懦者和懒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地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  “知难行易”,这觉悟一个起点是我们青年所最缺乏的。大家都似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人类最珍贵的清醒的理性,降落到猪豚一般随人饲养,随人宰割。世间宁有这样痛心的事!青年们,目前只有一桩大事——觉悟——彻底地觉悟!你们正在做梦,需要一个晴天霹雳把你们震醒,把“觉悟”两字震到你们的耳里去。  “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人生和改良社会都不必只有一条路径可走。每个人所走的路应该由他自己审度自然条件和环境需要,逐渐摸索出来,只要肯走,迟早总可以走到目的地。无论你走哪一条路,你都必定立定志向要做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你必须有几个基本的认识。  一、时代的认识——人类社会进化逃不掉自然律。关于进化的自然律,科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依达尔文派学者,生物常在生存竞争中,最适者生存,不适者即归淘汰。依克鲁泡特金,社会的维持和发展全靠各分子能分工互助,互助也是本于天性。这两种相反的主张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国际政治理想。一种理想是拥护战争,生存既是一种竞争,而在竞争中又只有最适者可生存,则造就最适者与维持最适者都必靠战争,战争是文化进展的最强烈的刺激剂。另一种理想是拥护和平,战争只是破坏,在战争中人类尽量发挥残酷的兽性,愈残酷愈贪摧毁,愈不易团结,愈不易共存共荣;要文化发展,我们需要建设,建设需要互助,需要仁爱,也需要和平。这两种理想各有片面的真理,相反适以相成,不能偏废。我们的时代是竞争最激烈的时代,也是最需要互助的时代。竞争是事实而互助是理想。无论你竞争或是互助,你都要拿出本领来。在‘竞争中只有最适者才能生存,在互助中最不适者也不见得能坐享他人之成。所谓“最适”就是最有本领,近代的本领是学术思想,是技术,是组织力。无论是个人在国家社会中,或是民族在国际社会中,有了这些本领,才能和人竞争,也才能和人互助,否则你纵想苟且偷生,也必终归淘汰,自然铁律是毫不留情的。  二、国家民族现在地位的认识——我国数千年来闭关自守。固有的文化可以自给自足,而且四围诸国家民族的文化学术水准都比我们的低,不曾感到很严重的外来的威胁。从十九世纪以来,海禁大开,中国变成国际集团中的一分子,局面就陡然大变。我们现在遇到两重极严重的难关。第一,我们固有的文化学术不够应付现时代的环境。我们起初慑于西方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威力,把固有的文化看得一文不值,主张全盘接受欧化;到现在所接受的还只是皮毛,毫不济事,情境不同,移植的树常不能开花结果,而且从两次大战与社会不安的状况看来,物质文明的误用也很危险,于是又有些人提倡固有文化,以为我们原来固有的全是对的。比较合理的大概是兼收并蓄,就中西两方成就截长补短,建设一种新的文纯学术。但是文化学术须有长期的培养,不是像酵母菌可以一朝一夕制造出来的。我们从事于文化学术的人们能力都还太幼稚薄弱,还不配说建设。总之,我们旧的已去,新的未来,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和其他民族竞争或互助,几乎没有一套武器或工具在手里。这是一个极严重的局势。其次,我们现在以全副精力抗战建国。这两重工作中抗战是急需,是临时的;建国是根本,是长久的。多谢贤明领袖的指导与英勇将士的努力,多谢国际局面的转变,我们的抗战已逼近最后的胜利。这是我们的空前的一个好机会,从此我们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做一个光荣的分子,从此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开一个新局面。但是这“可以”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由“可能”变为“必然”,还需要比抗战更艰苦的努力。抗战后还有成千成万的问题亟待解决,有许多恶习积弊要洗清,有许多文化事业和生产事业要建设。我们试问,我们的人才准备能否很有效率地担负这些重大的工作呢?要不然,我们的好机会将一纵即逝,我们的许多光明希望将终成泡影。我们的青年对此须有清晰的认识,须急起直追,抓住好时机不让放过。  三、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关系的认识——世界处在这个剧烈竞争的时代,国家民族处在这个一发干钧的关头,我们青年人所处的地位何如呢?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第一,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出路,个人就决不会有出路;要替个人谋出路,必须先替国家民族谋出路。  第二,个人在社会中如果不能成为有力的分子,则个人无出路,国家民族也无出路。要个人在社会中成为有力的分子,必须有德有学有才,而德行学问才具都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可以得到。  以往我们青年的错误就在于对这两个前提毫无认识。大家都只为个人打计算,全不替国家民族着想。我们忙着贪图个人生活的安定和舒适,不下工夫培养造福社会的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应该做的事做好,一味苟且敷衍,甚至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去求个人安富尊荣,钻营、欺诈、贪污,无所不至,这样一来,把社会弄得日渐腐败,国家弄得日渐贫弱。这是一条不能再走的死路,我已一再警告过。我们必须痛改前非,把一切自私的动机痛痛快快地斩除干净,好好地在国家民族的大前提上做工夫。我们须知道,我们事事不如人,归根究竟,还是我们的人不如人。现在要抬高国家民族的地位,我们每个人必须培养健全的身体、优良的品格、高深的学术和熟练的技能,把自己造成社会中一个有力的分子。  这是三个最基本的认识。我们必须有这些认识,再加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去循序实行,到死不懈,我们个人,我们国家民族,才能踏上光明的大道。最后,我还须着重地说,我们需要彻底的觉悟。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社会由个人集合而成,而个人亦必生存于社会。由前一点说,个人是主体,社会是扩充;由后一点说,社会是主体,个人是附庸。粗略地说,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偏重前一个看法,西方传统的伦理思想偏重后一个看法。  中国思想界最占势力的是道家与儒家。道家思想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极端的自然主义,一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惟其偏重自然主义,所以蔑视制度文为。一切都应任其自然,无为而治,凡是制度文为都是不必要的纷扰,我们必须把它们丢开,回到“自然状态”中的浑朴真纯,才能达到太平安乐景象。惟其侧重个人主义,所以蔑视社会。虽说“大患在于有身”,而身究竟贵于天下一切,尊生贵己,长生久视,是道家极重视的一套功夫。“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自然说不到个人转移社会,更说不到社会影响个人。老子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实并非有所作为,不过人人各安其所,把文化与生活需要降到极低限度,互不侵犯,“共存共荣”而已。道家反对社会,所以反对适用于社会的一切美德如仁义礼智之类。他们的理想是“遗世独立”,“超然物表”,儒家与道家彻底不同的地方在淑世心切,极重有为,要把世界由“自然状态”提升到“文化状态”。但是儒家虽不倡个人主义,而论道德,说仁义,却全从个人本位出发。修身诚意,克己复礼,是基本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是修身以后的效用。政治只是一种教育,而教育又只是人格感化。季康子问政,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达固司兼善天下,穷仍可独善其身。儒家所提倡的美德大半含有社会性,但是他们所着重的却不在它的社会性而在它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比如说仁与敬是儒家所极重视的,仁必有对象,敬亦必有对象,但儒家并不着重仁与敬对于人(社会)的效用,而着重它们在个人内心是美德。儒家颇鄙视功利主义,很有“为道德而道德’’的精神。  西方思想界最占势力的是希腊人所传下来的哲学系统和从希伯来所吸收过来的基督教。哲学支流虽多,谈伦理大半从社会本位出发。最显著的是柏拉图和黑格尔,他们都以为国家高于一切。个人幸福应以社会幸福为本。卢梭本是菲薄社会者,也说民约既成,个人意志即须受制于公众意志。近代西方人所提倡的自由似稍替个人主义助声势,但是他们的理想的自由,如穆勒所标榜的,是“最多数人的最大量的幸福”,仍不脱社会本位的看法。至于基督教本是被压迫民族所酝酿成的一种宗教,在欧洲社会开始崩溃时流传到西方,其要义为平等博爱,实针对当时欧洲社会的病象,含有很浓厚的社会革命意味。耶稣被认为救世主,他的受刑是为全人类赎罪。耶稣教徒的理想是天国的实现而不是个人的享乐。耶稣教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除着提出与现实黑暗世界相对照的一个光啁灿烂的天国以外,还有同教门中的极强烈的“弟兄感”。总之,耶稣教之成功,正因其是从社会本位出发的宗教。哲学与宗教在西方所以走到侧重社会的方向,原因大概在西方国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易于感觉到,“道德”(Morality)一词在西文原义本为“习俗”

编辑推荐

  《中庸》开篇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意谓“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朱子语)。率性丛书中的“率性”二字即采自这里。性情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情所长,率性丛书,就是选出各位作者性情所长的部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温和的修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8条)

 
 

  •   以前知道朱光潜这个人,是跟美学家联系在一起,后来有段时间想知道“美”到底是什么,于是找了他的著作,简单查了查,没有找到“美”,不过却发现他的文章看起来很舒服,语言很优美。这次本来想找他写给青年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没有找到,就换成这本书《温和的修养》,十二封信大部分在里面。
    朱光潜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的这种态度,使他不知不觉就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导师。这从他写给青年人的这十二封信就表现的淋漓尽致。青年人有充沛的精力,也有远大的理想,但他们也是最容易烦闷、消沉,甚至是堕落,因此青年人急需有精神导师的指点。朱光潜那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自然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作为青年人精神导师的重任。现在的李开复也是在走这一条路,给青年学生解困惑、指方向,同样也给青年学生写了几封信,还专门建了一个网站与学生互动。两个不同时代的精神导师,我发现他们的成长历程有一些相似点:他们在幼年的时候,饱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古文功底;到了青年时代,在教育最先进的西方求学,接触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成归国后,用西方的思维诠释中国的古代智慧,知道他们各自所在年代的青年人。还有最近刚刚仙逝的钱学森,都是这样一条成长之路。为什么现在很少很少很少这样的伟人,对比现代人的成长历程,或许就有些许答案:虽然与外国的接触越来越多,有很多很多很多的留学生,他们同样接触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他们古文功底越来越差,到了最后,这些人只是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因为缺了根!
    本书除了写给青年的信,还包含朱光潜其他时期的作品,而本书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标注这些文章所写的时间或者发表的时间,尽管朱光潜的自传有稍微提及到作品的时间,但太笼统,不具体。因为在不同的时期,朱光潜的写作风格有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解放前和解放后,完完全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朱光潜:解放前的朱光潜,对古代隐士有一种不屑:P62“未闻大道,整天在臧否人物,自鸣得意,心底毕竟局限,在清高的烟幕之下藏着一种颇不光彩的动机,这仍是骄傲在作祟。”对他自己的认识有种舍我其谁的气概:P161“我能感伤也能冷静,能认真也能超脱。能应俗随时,也能潜藏非尘世的丘壑。文艺的珍贵的雨露浸润我的灵魂深处,我是一个再造过的人,创造主就是我自己。”而解放后的朱光潜,极少有自己的著作,只是很多翻译,那不是朱光潜的价值所在。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朱光潜而言,完完全全就是邯郸学步,完全扭曲了他的人格,变得唯唯诺诺:P333“新中国成立后我在美学方面的主要著作,缺点仍甚多,特别是我当时思想还未解放,不敢评价我过去颇下过一些功夫的尼采和叔本华以及弗洛伊德变态心理学,因为这几位在近代发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在我国都戴过‘反动’的帽子。”真是被吓怕了,同时也真是太可惜了:有那样的资禀,有那样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在本应出成熟思想作品的时候,被扭曲得不像一个人了。很悲哀,在朱光潜思想的世界里:“解放”对于他似乎是颠倒的!这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现在找不到大师!钱学森学习马列主义是学得最好的,不但将马列运用到生活,还指导生活,这才是热爱马列主义,真正发挥马列思想的作用。估计这跟钱学森是理工科出生的,学习马列主义还没有形成他的哲学观点和立场,但是朱光潜不同,他是研究美学,很早就接触了西方其他派别的哲学思想,并形成了他自己哲学立场,有一种先入为主,因此要在他原有的哲学立场上加入另一个哲学派别,难度要大得多,融合不好,必定就是混乱,再严重就是走火入魔了。
    本书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朱光潜在解放前所作的,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作者的思想内涵特别丰富,知识面和知识量非常广,学贯古今中西,用贯古今中外,一切只是信手拈来。思维逻辑缜密,分析入情入理,清晰有条理,招招击中要害,结合现实,解释现实。类比极为贴切形象:说明一个事,阐明一个理,总能用日常生活中,极普通、极简单的事和理来作类比说明。语言读起来很顺口,很舒服,有很强烈的对话感,以朋友自居,以朋友相待,用“你的朋友”署名,感觉特别亲切。
    作者用他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给我补了很多课:关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很明显可以感觉到作者对儒家思想有过系统的学习研究,解读有内涵有深度,这也是得益于他小时候饱读古代的经典名著。同时给了我一个很深的触动:知识学个一知半解真的很害人,很强烈的一个例子:之前关于“礼”的印象,就只有礼教,然后就是鲁迅先生的礼教吃人,进而完全否定传统思想,这样就完全掩盖了对儒家思想的精华内容,并且阻碍了对精华内容的学习。另外还给这些内容补课:西方文艺哲学的发展史,宗教思想,教我如何赏诗,并且赏出味道,还有美学的入门……
    倒是有一点跟作者的看法有点不太一样,是关于诗和故事的。朱光潜从他的教书经验感觉到: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但他认为青
  •   以前上学的时候,朱光潜先生似乎有一篇文章被编入了课本吧,关于美学的,当时就觉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发现,通过朱先生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一些我们平时不能发现的美,因为我们太过浮躁,我们的内心总是不能平静下来,所以我们体会不到某些美好的东西,而这些是需要静下心品味的。
      
      记得《阿甘正传》里面,上尉在海水中平静游泳,阿甘说上尉与神和好了。的确,上尉是发现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从绝望中走了出来,使他能够心平气和的与神相处了。
      
      失恋的人们,遇到挫折的人们,看看也许有好处,让你更理性,更温和的看待这个世界。
  •   朱光潜老先生谈读书,谈静谈动等等实在有道理!!!每一个人都应该读读!
  •   这本书外观设计简洁大方,质量也很不错。全书主要是由朱光潜先生的关于对人、对己、对事的一些文章组成。道理虽然深刻,浅显易懂的语言却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让人受益匪浅。真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好好珍藏的书。
  •   国内唯一美学大家的作品,谈人生,谈学问给人启迪,
  •   温和的修养,朱光潜老先生的书还是要提高自己再看可能会感触更深刻啊
  •   一直很喜欢朱光潜先生的文字,看他的书,获益匪浅哦,书很好,喜欢。
  •   朱光潜老先生的思想见底很独特,很喜欢他的文字,很耐读,总是耐人寻味,很有嚼头,让人受益匪浅.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书真的非常精美,很简洁素雅,很喜欢它的封面,增加了阅读的美感!
  •   第一次读先生的书,感觉上,这应该是几本集子取其精华。

    有学问的人,在言语间常常有些傲慢,或者些许卖弄,但是先生却没有,他的文字中,流露出一种淡然与从容,宛若潺潺清泉,洗净心中的尘垢。

    他是谦谦长者,他只是以一种平静而超然的口气,告诉我们这些年轻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读
    读先生的书,听他讲述为人、治学、人生的种种,才知道自己有多浮躁。

  •   书很好呢~一直想看朱光潜。封面很精致。发货怎么能这么快。
  •   朱光潜的美学论作很有名,老师推荐的,所以看看
  •   书没得说,朱光潜的作品,我们只有怀着敬意拜读的份儿,当当不错,第一次买来,书开胶、封面毁损,本来要换货,结果自己不小心把寄回当当的小票弄丢了,后来突然有一天发现当当把钱退回到我的帐户里了,于是就又买了一本。
  •   朱光潜老先生的书 买了好几本 都很好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嘛……虽然还没看,但是朱光潜老先生的东西,错不了!
  •   喜欢朱光潜的语言风格.
  •   书的外表我就非常的喜欢
    纸张很好
    至于内容
    我一个门外汉就不做评论了
    总之是很值哦
  •   这是一本所有年轻人都应该读的有关修养的书。
  •   温和的修养真是温和,丰富的知识让人受益匪浅.复杂的世界里,用平静的心去阅读.
  •   真的很不错,书本身内容好,质量也很不错
  •   首先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温和多修养,多好多可贵。现在大多数年轻人身上都不再能看得见那种温和的气质。读起来这位大家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老爷爷的谆谆教导。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们理解世间万物的存在,教我们如何提升自己并且体会人生的真谛。尤其推荐给80后,我们身上有着独立,思维开放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作者整理的集子很好,都很适合我们来读。如果觉得无聊也要坚持读下来,会发现受益匪浅的。
  •   从书名即可以感受到内部的文章,会让人发自内心里安静下来,思量生活。建议成长中的年轻人,和成长中的成年人都能够从中获取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更美好。
  •   刚买回来 还没开始看 听老师推荐的 应该不错的
  •   与外国的说理育人的文章相比,朱先生的文章可称阳春白雪之美,同时又将艰涩难懂的哲理形象化,少了许多费言费语!一句话:不读此书,枉活一世!!!
  •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要多读几次才能多吸收其中的养分啊!
    不愧是艺术与文学的大家,人生的境界很高啊!个人的修养也相当高!相当受教,值得多多学习了!
  •   以前买了一本送给朋友了,因为特别喜欢所以又买了一本自己收藏,字里行间体现出一个文化大家温润如玉的修养和品性,给浮躁的心带来一股清凉。读了好几遍,觉得都是些可以深深思考的内容,让人受益匪浅。
  •   书的内容比我想象中的要丰富优秀的多。本以为内容会深奥难懂,没想到朱老用很平凡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很喜欢书的内容,我浮躁的心灵犹如在夏季注入一股清泉,沁心清凉,明亮;很喜欢朱老的文字,优美,深刻。我觉得是本值得一读的书!推荐给更多对生活迷茫的人,想要更优秀的人!
  •   就喜欢这种温和的感觉
  •   朱自清的语言就是美,淡淡的语句,丰富深刻的道理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养 有自己的处事生活方式
  •   朱先生的话总是那么质朴,从中每每总能感到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拳拳良心!
    朱先生以前是老师,从这本书中我可以深切地感到他对下一代的关注与责任!
    另外,再推荐一本朱先生的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说的是那些有职有位的.嘿嘿,当然他们不看.因为没有修养吗
  •   朱老先生的书都很好看 耐看
  •   喜欢先生那种淡淡的态度,这本书得慢慢品味才可以读出其中的蕴味,虽然之前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不太喜欢,但慢慢地看下来,发现其中的很多内容值得慢慢地思考,有些书就是这样,也许一开始我们不觉得怎样,但总是得经过静心下来,才可以读得出来。
  •   朱先生的文章,每次都是娓娓道来,让年轻人读起来,如沐春风.非常喜欢.
  •   较高层次的精神体验
  •   里面的内容让人受益匪浅。对于当今的这个社会这本书绝对很有价值。
  •   看了其中的一部份,感觉人活着就是一个态度,需修心养性,才能找到心灵的平静
  •   这本书非常适合青年人看..尤其是对理想,责任认识不清晰人...强烈推荐此书..
  •   朋友推荐的,在喧闹的生活中,难得有本细细品味的书。
  •   不嗨看,不好kan,我不稀罕。不喜欢。。。一一一
  •   书很不错,我们很喜欢,满意的一次购物
  •   文笔不错,很喜欢
  •   冲作者去的,看看他的文风
  •   看网上推荐的,粗略翻了下还不错
  •   大师写的书,没的说,深入浅出,越读越有味!
  •   喜难
  •   和朋友一人一本 很好的书 是枕边必备书册之一
  •   刚拿到手,大致翻了一下,感觉内容很厚重,需要好好阅读吸收。是本好书!
  •   受益匪浅,得益良多。
  •   不愧是大家.
    书的质量也很好~~~
  •   觉得是本很好的书,做人的道理,面世的态度
  •   文章的篇幅都不长,有个小空挡就能读上一篇,很舒服。
  •   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如沐春风
  •   就是送来的时候,书角弯曲了,好像受到了重击……大概是掉到地上过。
    内容很好!
  •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发现。
    静下心来,你可以发现有很多美的东西在我们身边.....
  •   多看看这些书还是很有好处的~
  •   学贯中西的大师小作,值得一读
  •   看完感觉心很静
  •   书的质量好,纸质好,不错!支持!支持!
  •   正品,非常喜欢
  •   这本书也是一个学姐强力推荐的,无论内容还是装帧的确非常不错,思想性文学艺术性都很强~建议大家购买哦
  •   本来买过一本还没有看完,好朋友看了一下特别喜欢就拿走了,所以有买了一本,内容很好,但是纸质一般般了
  •   慢慢读 就是有点掉页
  •   粗读了作品,很耐读
  •   印刷纸张都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内容还没有看,因为买了一大堆书。还要考试。不过很期待
  •   包装和印刷都很好
  •   翻了下目录,貌似挺不错的吧
  •   朱老总不会让你失望
  •   行文优雅,见解深刻
  •   这本书是我从李敖的作品上得知的,因此买了这本书,觉得相当的不错
  •   调节身心的好书
  •   半个世纪前的话语,依然闪烁着人生哲理了的光辉。
  •   书的质量很好,纸质很好,不错!支持!
  •   这本书是编者围绕书名所要体现的核心思想,从朱光潜先生所出的几本小册子里,挑选文章,分章节集合而成。可以做到,文如其题,是提升自我修养,获得生活智慧的很好的读物。但是,如果已经有了先生的基本小册子,比如说:《谈美》、《谈文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等,对先生的作品比较关注的读者朋友,就不一定考虑购买此书。
  •   很睿智的一本书。朱光潜先生写的文章很理性,几乎不带一点抒情的痕迹,可是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青年的爱护与希望。尽管这些文章写作的年代较早,作者所说的很多现象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了,但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尽管这些文章都是说给以前的青年,但我们仍然能从中获得很多收益,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矣。先生的文字经常说到哲学,有时也提到宗教,这当然对没有怎么涉猎这方面的我造成了阅读上的困扰。好在先生体谅人,不扯太深、不扯太远,就是有时扯得挺长——洋洋洒洒一片长论,实在让我心慌慌。个人觉得文章不宜太长,免得令读者生畏惧之心,但我有时拿来朗读又不一样了——读来心潮澎湃,感觉文字掷地有声,实在值得一读再读。先生是当代作家吧?文字难免带些那个时代的味道,毕竟离我们有些远了,有些地方比较拗口。总觉得先生如果生在现代不只可当美学家,还可当律师,逻辑思维能力相当强啊,说理透彻、井井有条,辩论起来一定战胜“群儒”。总之,如果你想修养自己的心性,可以看看;如果你接受不了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还是不要看;如果你耐性不够,那无奈地告诉你,有些文章确实长得吓人;如果你读书不多(像我这样),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比较难懂,但也有很多通俗易懂,就看你自己选择了。书的质量很好,很新,印刷很认真,纸质很好,校对认真,没有错别字。
  •   买回来这本书已经有大半年了,现在才开始看。不得不说,美学家,尤其是美学大家写的书,风格和其它散文很不一样,娓娓道来,云淡风轻。虽然谈到修养之法,个别读者对书中所言难免有“励志”之讥。本书是对中学生、青年人写、编的,不过年龄再大一点,读了也有很大益处。
  •   很喜欢朱光潜,书我也很满意,纸质不错。就是扉页有脱胶的情况,希望以后注意书籍的保护。
  •   虽不及他的<<西方美学史>>深入浅出,仍是好的.
  •   看這本書的時候剛好和身後的同事鬧了矛盾,原因是他偷看了我的日記
  •   书的封面很喜欢,很有修养的感觉。
    书里的内容虽是从普通生活说起,却有一定高度,需静心拜读。整本书给人远离浮躁的感觉,值得一读。
  •   虽然书的质量不好,但是内容的好可以弥补.建议购买!!
  •   我相信一句话,读书如同和朋友谈心,潜移默化中总有收获
  •   超喜欢内容,虽然有些说教成分,很多话发人深省
  •   这种方式大人能看 本想给孩子以后大了看 估计能明白的时候 等有一点年龄
  •   认真看,会受益匪浅的
  •   内容很丰富,分类谈到很多方面,在其告诫年青人的方面用语非常沉静。
    是一本适合多次阅读的书。
  •   1、毕竟是大家之作;此书更适合青少年阅读。
    2、说理散文。语言比较催眠。不喜欢看老文字的可以别买了。
    3、受益。
  •   虽然书的装订有点问题,但是书的内容还是很喜欢的
  •   书套有点不好 开裂 内容不错 就是字看着不是特别舒服、
  •   里现在稍就远了一些 不过有些话还是很对的 可以看看
  •   书还没有拿到,有点像看。
  •   总体不错,喜欢封面,就是粘的不牢靠
  •   不错的一本书。打算看第二次了。
  •   他们说25岁之前涵养是家教,25岁之后就是靠自己了。

    我想应该是年龄好好的修身养性了
  •   比想象的差些,但值得收藏
  •   书还没看,但是会掉页
  •   纸质没有在学校看的好
  •   书的封面和背面,整个全掉下来了。质量很查,内容有也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